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2 17:09:29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玉溪)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g) 栖息(xī)
B.潺潺(chàn) 倾覆(qīn)
C.急遽(jù) 泪潸潸(shān)
2.(2023·玉溪)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思义 见微知著
B.囫囵吞枣 死得其所
C.应接不瑕 万不得己
3.(2023·玉溪)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恰当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走路)
B.草木皆兵(全,都)
C.触类旁通(连接)
4.(2023·玉溪)对“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同学们各抒己见,谁说得不恰当?(  )
A.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B.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富有变化。
5.(2023·玉溪)下列习俗与寓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永结同心”。
B.过年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C.中秋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6.(2023·玉溪)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B.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C.“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7.(2023·玉溪)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____;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____;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
①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②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③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8.(2023·玉溪)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1)《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3)《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4)与长征有关的英雄故事有《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开国大典》等。
(2023·玉溪)制作纪念册。同学们为成长纪念册撰写卷首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zhǎ____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曾经美好的过往,时常在眼前pái huái____:六年前,我们yī wēi____着爸爸妈妈,带着一脸的zhì____气走进校园。清晨,温和的阳光下,我们认真学习;下课了,我们畅liáo____书jí____中的事;“六 一”节,我们在舞台上zhàn____放风采……六年的生活中藏着童年最纯真的记忆,愿未来你我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9.根据拼音写字词。
10.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砥砺”二字是形声字,可推断这个词的读音是:   [shí shì dǐ lì]。
②与文段中“温和”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
B.这只小兔子的性情特别温和!
C.昆明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有名的“春城”。
11.同学们在纪念册中摘录了经典语句,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古诗咏春】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独爱春天:“   ,寒食东风御柳斜。”“好雨知时节,   。”“春色满园关不住,   。”真是春意盎然啊!
②【古训明理】“   ,日久见人心。”告诉我们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良药苦口利于病,   。”告诉我们教人从善的语言虽不动听,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③【学文修身】朱自清在《匆匆》中感叹:“太阳他有脚啊,   ,我也   。”告诉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从《学弈》中“   ?曰:非然也。”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
12.(2023·玉溪)策划联欢会。毕业前夕,同学们要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请你参与活动的策划,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办好联欢会,学校正在征集节目。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通知,找出六处错误,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毕业生们,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所有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势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截至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2024年6月7日
××小学德育处
(2)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筹备小组对上报的节目进行如下统计,请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我发现   。
为了让节目有意义、有趣味,且安排合理,请提出两条建议:
①   
②   
(3)要办好联欢会,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如节目统筹、会场布置、道具准备、主持、串词撰写、秩序维护、场地清洁、活动报道等。请你毛遂自荐,选择一项你擅长的任务,并结合具体职责说明自荐理由。
我选择   这个任务,我的自荐理由是:   。
(2023·玉溪)阅读。
古诗一组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十六宫格游戏
君 一 更 无
酒 出 阳 久
人 劝 关 尽
杯 西 进 故
【注释】①董大:诗人高适的好友。②黄云:天上的乌云。③曛:昏暗。
13.用“/”标注诗句的节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犹”的意思有:A.如同;B.还,尚且。“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应选:   (填序号)。联系生活理解,《别董大》中“知己”的意思是   。
②借助注释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画面是   。
15.这组诗与送别有关,都表达了   的情感。根据“送别”这一主题推测“十六宫格游戏”中藏着的诗句是“   ,   。”结合“资料袋”,谈谈你对藏着的这句诗的体会:   。
【资料袋】阳关,古代西北边塞,唐宋时期,出了阳关往西走,就不再是汉人的地盘了,看到的都是陌生的胡人,听到的也是陌生的胡语,边塞生活十分艰难。
(2023·玉溪)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一)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二)
总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一)的主要内容。
17.以上两个文段的内容分别对应原著中的哪两个章节?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选择相应的目录。(  )
①第三章 一次万劫不复的海难
②第四章 流落荒岛
③第五章 荒岛日记
④第六章 荒岛新生活
⑤第七章 危险的环岛旅行
18.“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结合名著,这里的“福”不包括(  )
A.荒岛生活虽然很艰辛,但至少自己还安全地活着。
B.住所离海岸很近,一定可以等到救援的船只。
C.身在热带,没衣服穿也没关系。
19.对文段(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对重新回到祖国这件事不再抱有幻想,选择了放弃。
B.鲁滨逊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要积极面对。
C.遇到困境,把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对照,可以安慰自己。
20.自创歌曲表现本书主题,不适合写入歌词的是(  )
A.当意外来临,学会接受和面对。
B.凭借智慧和勇敢,定能战胜困难。
C.保护自然,杜绝环境污染。
(2023·玉溪)阅读。
《童年》(节选有删改)
①有一天,外祖母正在打扫卫生。忽然,房门被猛烈地撞开,外祖父慌乱而带着哭腔地喊道:“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
②“纳塔利娅,马上给小孩子穿上衣裳!”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起身来,一边指挥着舅母将孩子们带离房屋,一边迅速地向黑暗的大厅奔去。我跑到厨房里往外瞧,面朝院子的窗户被大火照耀得金光灿烂,地板上还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外祖母的____A.语言B.动作C.神态(填序号),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____】
③赤脚的雅科夫舅舅一面穿靴子一面乱跳,仿佛什么东西烫着了他的脚掌似的,他喊道:“这是米什卡放的火!该死,放了火就跑了!”“住口!这时候还扯这些!”外祖母吼道,把他往门口一推,他几乎摔了个跟斗。
④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
⑤我往头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大衣,一双脚伸进不知谁的靴子里,踉跄着晃到台阶上。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明晃晃跳动着的火头令人目眩,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和哔哔剥剥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外祖母突然冲出来,她接下来的行动令我胆颤:
【文段⑤中“胆颤”的意思是联系语境,此时“我”心里想:____】
她头上裹着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直冲着大火奔了过去,一面喊叫:“硫酸盐,不好!硫酸盐要爆炸了……”
⑥“格里戈里,拉住她!快!……”外祖父狂叫着,“天啊,这下她可完啦……”
⑦外祖父的话音未落,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着身,伸直两手捧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着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她哑着嗓子喊,“格里戈里,快给我脱下来,我都快着火了!”
⑧格里戈里给她脱掉了烧糊的马被,马上又用铁锹铲起大块大块的雪往染坊门里扔,舅舅们拿着斧子绕着他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21.默读短文,在提示处做好批注。
22.找出外祖父的2处语言,从这些语言中我感受到外祖父   的性格特点。
23.第④自然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24.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火灾,文中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你觉得谁的做法更值得称赞,为什么?
25.《童年》真实地描述了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经历,要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
A.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
B.查阅创作的历史背景
C.把小说内容多读几遍
二、习作(30分)
26.(2023·玉溪)感恩表白墙。同学们在教室里布置了“感恩表白墙”,邀请你参与。
感恩老师、同学或亲人,回忆你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恩母校,提出中肯的建议并期许美好的未来;感恩你自己,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请围绕“感恩”这个中心意思,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贴在表白墙上。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栖:读“qī”时意思有鸟在树上或巢中停留、歇宿;居住;停留。读“xī”时意思为[栖栖]形容不安定;忙碌。故“栖息”的“栖”应读“qī”。
B.有误。“潺潺”的“潺”应读“chán”。“倾覆”的“倾”应读“qīng”。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故“不可思义”的“义”错误。
B.正确。
C.有误,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故“应接不瑕”的“瑕”错误。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故“万不得己”的“己”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有误。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本是用来形容事情如意,因此心情愉快。走:骑。
B.正确。
C.有误。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常用于学习方面。通:贯通,懂得,明白。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对这类题学生平时要多积累,抓住单个词语解释,解释字词要做到观点正确,表达贴切,语言通俗。
4.【答案】C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赵孟頫的书法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故A、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书法绘画。认真阅读所给题目和书法作品,体会其特点,然后作答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错误,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借这几种事物的谐音,寓意“早生贵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节日风俗、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选择。
6.【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应为逗号。
B.正确。
C.有误,“他低声说”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冬日的阳光”搭配“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沙漠里的泉水”搭配“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夜空的歌谣”搭配“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8.【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开国大典》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情景,都与长征无关。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正确(4)错误。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答案】9.眨、徘徊、依偎、稚、聊、籍、绽
10.①dǐ lì;②C
11.①日暮汉宫传蜡烛;当春乃发生;一枝红杏出墙来;②路遥知马力;忠言逆耳利于行;③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茫茫然跟着旋转;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为是其智弗若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汉字读音、多义词、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9.结合所给拼音及句子语境,写出正确的汉字、词语即可。注意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眨、徘徊、依偎、稚、聊、籍、绽
10.①“砥砺”的读音是:dǐ lì。
②文段中的“温和”意思是气候适宜。A中的“温和”指态度和蔼可亲。B中的“温和”指性情可爱。C中的“温和”指气候适宜。故选C。
故答案为:①dǐ lì;②C
11.①诗文:《寒食》韩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据此将正确的语句填入横线上。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③依次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学弈》这篇文言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故答案为:①日暮汉宫传蜡烛 当春乃发生 一枝红杏出墙来;②路遥知马力 忠言逆耳利于行;③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茫茫然跟着旋转 比泰山还重 比鸿毛还轻 为是其智弗若与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2.【答案】(1)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小学德育处 2024年6月7日
(2)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①朗诵节目少一些;;②独唱和小合唱可以合并为合唱。
(3)场地清洁;我比较擅长清洁工作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通知
【解析】【分析】(1)考查修改病句。通知共六处错误:第一,“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毕业生们”语序错误,应改为“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第二,“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标点符号错误,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第三,“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所有同学征集节目”重复啰嗦,可以删去“全体”或者“所有”;第四,“节目形势不限”错别字,应改为“形式”;第五,“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成分残缺,应改为“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第六,落款应该先署名再写日期。
(2)考查图表分析、看法建议。从“诗朗诵节目占的47%”可知: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3)考查推荐介绍。根据自身优势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小学德育处
2024年6月7日
(2)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①朗诵节目少一些;②独唱和小合唱可以合并为合唱。(3)场地清洁;我比较擅长清洁工作。
【点评】考查图表分析、修改病句、推荐介绍、看法建议。修改病句,要先判断错误原因,再修改。
【答案】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①B;知心朋友;;②千里黄云笼罩,白天变得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在风雪中艰难前行
15.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从资料袋中得知,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环境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考试或自我检测中完成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标注诗句节奏时,通常需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单位。“一年好景”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作为一个节奏单位。“君须记”也是一个独立的表述,可以作为第二个节奏单位。“最是”和“橙黄橘绿时”分别构成两个节奏单位,因为它们分别是状语和主谓宾结构。
故答案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理解。
①首先要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话的意思,这里描述的是菊花凋零之后,仍然有傲霜的枝条,表达的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根据这个语境,“犹”在这里应该选择“还,尚且”的意思,因为这里是说菊花虽然凋零了,但枝条还在。答案是B。关于《别董大》中的“知己”,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指的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朋友,即知心朋友。
②这句诗的注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雁”“雪纷纷”。可以根据这些词语想象出一幅画面:广袤的黄云覆盖千里,白天变得昏暗,北风猛烈吹拂,大雁在风雪中飞行,雪花纷飞。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描述。
故答案为:①B ;知心朋友;②千里黄云笼罩,白天变得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在风雪中艰难前行。
15.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情感主旨。这组诗的主题是送别,所以要找出与送别相关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非常经典的送别诗句,符合题目要求。结合“资料袋”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在体会这句诗时,可以从送别的场景、友人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故答案为: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从资料袋中得知,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环境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
【答案】16.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17.②③
18.B
19.A
20.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考查概括段意或层意。结合文段(一)内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可知,文段(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故答案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17.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结合文段(一)内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可知,文段(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结合文段(二)内容“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文段(二)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流落荒岛后,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故可知,文段(一)内容对应原著中的第四章流落荒岛;文段(二)内容对应原著中的第五章荒岛日记。
故答案为:②③
18.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文段(二)第二自然段“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结合名著,这里的“福”不包括住所离海岸很近,一定可以等到救援的船只。
故答案为:B
19.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段(二)“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B、C正确;A.有误。结合文段(二)“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鲁滨逊对重新回到祖国这件事不再抱有幻想,但并没有选择放弃。
故答案为:A
20.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结合文段(一)“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和文段(二)“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本书主题包括:当意外来临,学会接受和面对。凭借智慧和勇敢,定能战胜困难。没有表现“保护自然,杜绝环境污染”的主题,故选C。
故答案为:C
【答案】2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表现了外祖母的果敢、镇定;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22.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不镇定、怯懦;
23.通过火势的迅猛,衬托外祖母的勇敢。
24.外祖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从容镇定。
25.B
【知识点】《童年》
【解析】【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1.本题考查句子批准。从“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起身来,一边指挥着舅母将孩子们带离房屋,一边迅速地向黑暗的大厅奔去”的“跳”“指挥”“奔”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批注时结合外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面对火灾的果敢、镇定来写即可。结合“外祖母突然冲出来,她接下来的行动令我胆颤”分析,“胆颤”的意思是非常害怕。联系语境,此时“我”心里想: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故答案为: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表现了外祖母的果敢、镇定;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分析,写出外祖父面对火灾时不镇定、怯懦的性格。
故答案为: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不镇定、怯懦
2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运用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势的猛烈,环境的恶劣,表现了外祖母面对火灾的镇定和勇敢。
故答案为:通过火势的迅猛,衬托外祖母的勇敢。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外祖母人物作为: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性格特点:从容镇定。外祖父人物作为:惊慌地喊叫,不知所措,表现了外祖父性格特点:不镇定,怯懦。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外祖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从容镇定。
25.本题考查小说的阅读技巧。通过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借助其反映出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来深刻地领略小说的魅力。所以高尔基在《童年》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经历,要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我应该查阅创作的历史背景。
故答案为:B
26.【答案】感恩
妈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时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母亲,她像“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关怀和爱护着我。
记得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爸爸在单位值夜班,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夜里,我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呻吟着,妈妈闻声赶来,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说道:“怎么热得这么烫手啊!是不是发烧了?”妈妈二话没说,披了件雨披,把我抱在怀里,快步向医院跑去。来到到医院,妈妈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医生说:“我女儿生病了……”医生检查后说我着凉得了重感冒,要挂吊针。当针头扎进我的血管里我是又怕又疼,浑身发抖,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妈妈一边用嘴对着我扎针的地方轻轻吹着,一边用手轻轻拍着我身体,一会儿我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我醒来后就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抱里……
妈妈不仅关心我的冷暖,而且对我学习更加关心。有一次,我有道语文题不会做,问妈妈,妈妈当时也不知道。她就帮我找资料、查电脑,寻找最准确的答案。时间一分一秒很快就过去了,我等不及就睡觉去了……第二天当我起床时爸爸小声地对我说:“轻一点,你妈妈昨晚帮你查资料到深夜12点多,让她多睡一会儿吧。”我听后心中十分激动。正因为妈妈孜孜不倦地教育,我每次考试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在妈妈的关心和爱护下,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总有一天,我会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感恩”为中心写一篇作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在伴我们前行,为我们付出。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关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怀感恩之心。回顾成长历程,你最想感谢谁,在你成长过程中,他(她)给了你哪些关爱或帮助,选择最想和同学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恩之情。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有条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2023·玉溪)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g) 栖息(xī)
B.潺潺(chàn) 倾覆(qīn)
C.急遽(jù) 泪潸潸(shān)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有误。栖:读“qī”时意思有鸟在树上或巢中停留、歇宿;居住;停留。读“xī”时意思为[栖栖]形容不安定;忙碌。故“栖息”的“栖”应读“qī”。
B.有误。“潺潺”的“潺”应读“chán”。“倾覆”的“倾”应读“qīng”。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2.(2023·玉溪)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思义 见微知著
B.囫囵吞枣 死得其所
C.应接不瑕 万不得己
【答案】B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A.有误,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故“不可思义”的“义”错误。
B.正确。
C.有误,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故“应接不瑕”的“瑕”错误。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故“万不得己”的“己”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2023·玉溪)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恰当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走路)
B.草木皆兵(全,都)
C.触类旁通(连接)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有误。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本是用来形容事情如意,因此心情愉快。走:骑。
B.正确。
C.有误。触类旁通: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常用于学习方面。通:贯通,懂得,明白。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字词解释。对这类题学生平时要多积累,抓住单个词语解释,解释字词要做到观点正确,表达贴切,语言通俗。
4.(2023·玉溪)对“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同学们各抒己见,谁说得不恰当?(  )
A.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B.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横画粗而重,竖画细而轻,富有变化。
【答案】C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赵孟頫的书法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故A、B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考查了书法绘画。认真阅读所给题目和书法作品,体会其特点,然后作答即可。
5.(2023·玉溪)下列习俗与寓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永结同心”。
B.过年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C.中秋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答案】A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A错误,新娘出嫁,摆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借这几种事物的谐音,寓意“早生贵子”。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考查了节日风俗、传统文化。认真分析选项中的内容,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选择。
6.(2023·玉溪)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B.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C.“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答案】B
【知识点】标点符号运用
【解析】【分析】A.有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都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后面都应为逗号。
B.正确。
C.有误,“他低声说”为提示语在中间,后面应为逗号。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
7.(2023·玉溪)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关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____;关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____;关爱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____。
①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②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③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冬日的阳光”搭配“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沙漠里的泉水”搭配“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夜空的歌谣”搭配“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8.(2023·玉溪)判断下列说法,用“正确”“错误”表示。
(1)《清平乐》《浣溪沙》《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3)《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4)与长征有关的英雄故事有《狼牙山五壮士》《飞夺泸定桥》《开国大典》等。
【答案】(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1)正确。
(2)正确、
(3)正确。
(4)不正确。《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开国大典》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情景,都与长征无关。
故答案为:(1)正确;(2)正确;(3)正确(4)错误。
【点评】考查了文学常识、课文理解。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2023·玉溪)制作纪念册。同学们为成长纪念册撰写卷首语,请按要求完成下题。
zhǎ____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曾经美好的过往,时常在眼前pái huái____:六年前,我们yī wēi____着爸爸妈妈,带着一脸的zhì____气走进校园。清晨,温和的阳光下,我们认真学习;下课了,我们畅liáo____书jí____中的事;“六 一”节,我们在舞台上zhàn____放风采……六年的生活中藏着童年最纯真的记忆,愿未来你我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9.根据拼音写字词。
10.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砥砺”二字是形声字,可推断这个词的读音是:   [shí shì dǐ lì]。
②与文段中“温和”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师用温和的目光看着大家。
B.这只小兔子的性情特别温和!
C.昆明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有名的“春城”。
11.同学们在纪念册中摘录了经典语句,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古诗咏春】一年之计在于春,诗人独爱春天:“   ,寒食东风御柳斜。”“好雨知时节,   。”“春色满园关不住,   。”真是春意盎然啊!
②【古训明理】“   ,日久见人心。”告诉我们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良药苦口利于病,   。”告诉我们教人从善的语言虽不动听,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③【学文修身】朱自清在《匆匆》中感叹:“太阳他有脚啊,   ,我也   。”告诉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   。”从《学弈》中“   ?曰:非然也。”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
【答案】9.眨、徘徊、依偎、稚、聊、籍、绽
10.①dǐ lì;②C
11.①日暮汉宫传蜡烛;当春乃发生;一枝红杏出墙来;②路遥知马力;忠言逆耳利于行;③轻轻悄悄地挪移了;茫茫然跟着旋转;比泰山还重;比鸿毛还轻;为是其智弗若与;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字形辨析;古诗词运用
【解析】【点评】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汉字读音、多义词、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古诗文默写、现代诗文默写。看拼音写词语是低年级语文的一个基础题目类型,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9.结合所给拼音及句子语境,写出正确的汉字、词语即可。注意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
故答案为:眨、徘徊、依偎、稚、聊、籍、绽
10.①“砥砺”的读音是:dǐ lì。
②文段中的“温和”意思是气候适宜。A中的“温和”指态度和蔼可亲。B中的“温和”指性情可爱。C中的“温和”指气候适宜。故选C。
故答案为:①dǐ lì;②C
11.①诗文:《寒食》韩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文:《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据此将正确的语句填入横线上。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③依次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学弈》这篇文言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三心二意之人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故答案为:①日暮汉宫传蜡烛 当春乃发生 一枝红杏出墙来;②路遥知马力 忠言逆耳利于行;③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茫茫然跟着旋转 比泰山还重 比鸿毛还轻 为是其智弗若与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12.(2023·玉溪)策划联欢会。毕业前夕,同学们要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请你参与活动的策划,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办好联欢会,学校正在征集节目。请你仔细阅读下列通知,找出六处错误,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毕业生们,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所有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势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截至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2024年6月7日
××小学德育处
(2)通知发出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筹备小组对上报的节目进行如下统计,请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我发现   。
为了让节目有意义、有趣味,且安排合理,请提出两条建议:
①   
②   
(3)要办好联欢会,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如节目统筹、会场布置、道具准备、主持、串词撰写、秩序维护、场地清洁、活动报道等。请你毛遂自荐,选择一项你擅长的任务,并结合具体职责说明自荐理由。
我选择   这个任务,我的自荐理由是:   。
【答案】(1)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小学德育处 2024年6月7日
(2)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①朗诵节目少一些;;②独唱和小合唱可以合并为合唱。
(3)场地清洁;我比较擅长清洁工作
【知识点】图文信息阅读;通知
【解析】【分析】(1)考查修改病句。通知共六处错误:第一,“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给毕业生们”语序错误,应改为“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第二,“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标点符号错误,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第三,“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所有同学征集节目”重复啰嗦,可以删去“全体”或者“所有”;第四,“节目形势不限”错别字,应改为“形式”;第五,“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成分残缺,应改为“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第六,落款应该先署名再写日期。
(2)考查图表分析、看法建议。从“诗朗诵节目占的47%”可知: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3)考查推荐介绍。根据自身优势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 通知
又是一年毕业季,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学校将举办“遇见最美的童年”毕业联欢会,现在面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征集节目。节目形式不限,同学们可登录学校微信公众号报名,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5日。
××小学德育处
2024年6月7日
(2)诗朗诵报名的人数最多;①朗诵节目少一些;②独唱和小合唱可以合并为合唱。(3)场地清洁;我比较擅长清洁工作。
【点评】考查图表分析、修改病句、推荐介绍、看法建议。修改病句,要先判断错误原因,再修改。
(2023·玉溪)阅读。
古诗一组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十六宫格游戏
君 一 更 无
酒 出 阳 久
人 劝 关 尽
杯 西 进 故
【注释】①董大:诗人高适的好友。②黄云:天上的乌云。③曛:昏暗。
13.用“/”标注诗句的节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①“犹”的意思有:A.如同;B.还,尚且。“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应选:   (填序号)。联系生活理解,《别董大》中“知己”的意思是   。
②借助注释想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画面是   。
15.这组诗与送别有关,都表达了   的情感。根据“送别”这一主题推测“十六宫格游戏”中藏着的诗句是“   ,   。”结合“资料袋”,谈谈你对藏着的这句诗的体会:   。
【资料袋】阳关,古代西北边塞,唐宋时期,出了阳关往西走,就不再是汉人的地盘了,看到的都是陌生的胡人,听到的也是陌生的胡语,边塞生活十分艰难。
【答案】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①B;知心朋友;;②千里黄云笼罩,白天变得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在风雪中艰难前行
15.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从资料袋中得知,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环境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考试或自我检测中完成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标注诗句节奏时,通常需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单位。“一年好景”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作为一个节奏单位。“君须记”也是一个独立的表述,可以作为第二个节奏单位。“最是”和“橙黄橘绿时”分别构成两个节奏单位,因为它们分别是状语和主谓宾结构。
故答案为: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4.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理解。
①首先要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话的意思,这里描述的是菊花凋零之后,仍然有傲霜的枝条,表达的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根据这个语境,“犹”在这里应该选择“还,尚且”的意思,因为这里是说菊花虽然凋零了,但枝条还在。答案是B。关于《别董大》中的“知己”,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很常见,指的是非常了解自己的朋友,即知心朋友。
②这句诗的注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雁”“雪纷纷”。可以根据这些词语想象出一幅画面:广袤的黄云覆盖千里,白天变得昏暗,北风猛烈吹拂,大雁在风雪中飞行,雪花纷飞。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描述。
故答案为:①B ;知心朋友;②千里黄云笼罩,白天变得昏暗,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雁群在风雪中艰难前行。
15.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诗歌情感主旨。这组诗的主题是送别,所以要找出与送别相关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非常经典的送别诗句,符合题目要求。结合“资料袋”中的信息,可以了解到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在体会这句诗时,可以从送别的场景、友人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故答案为: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的意思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从资料袋中得知,阳关以西是陌生的胡人地盘,生活环境艰苦,语言不通,因此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还蕴含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祝福。
(2023·玉溪)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一)
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
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二)
总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一)的主要内容。
17.以上两个文段的内容分别对应原著中的哪两个章节?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选择相应的目录。(  )
①第三章 一次万劫不复的海难
②第四章 流落荒岛
③第五章 荒岛日记
④第六章 荒岛新生活
⑤第七章 危险的环岛旅行
18.“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结合名著,这里的“福”不包括(  )
A.荒岛生活虽然很艰辛,但至少自己还安全地活着。
B.住所离海岸很近,一定可以等到救援的船只。
C.身在热带,没衣服穿也没关系。
19.对文段(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对重新回到祖国这件事不再抱有幻想,选择了放弃。
B.鲁滨逊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的事,要积极面对。
C.遇到困境,把好处和坏处列出来对照,可以安慰自己。
20.自创歌曲表现本书主题,不适合写入歌词的是(  )
A.当意外来临,学会接受和面对。
B.凭借智慧和勇敢,定能战胜困难。
C.保护自然,杜绝环境污染。
【答案】16.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17.②③
18.B
19.A
20.C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6.考查概括段意或层意。结合文段(一)内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可知,文段(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故答案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
17.考查内容理解与赏析。结合文段(一)内容“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可知,文段(一)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鲁滨逊选址建房定居。结合文段(二)内容“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文段(二)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流落荒岛后,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故可知,文段(一)内容对应原著中的第四章流落荒岛;文段(二)内容对应原著中的第五章荒岛日记。
故答案为:②③
18.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结合文段(二)第二自然段“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结合名著,这里的“福”不包括住所离海岸很近,一定可以等到救援的船只。
故答案为:B
19.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段(二)“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B、C正确;A.有误。结合文段(二)“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鲁滨逊对重新回到祖国这件事不再抱有幻想,但并没有选择放弃。
故答案为:A
20.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开放探究。结合文段(一)“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以便请求救援”和文段(二)“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可知,本书主题包括:当意外来临,学会接受和面对。凭借智慧和勇敢,定能战胜困难。没有表现“保护自然,杜绝环境污染”的主题,故选C。
故答案为:C
(2023·玉溪)阅读。
《童年》(节选有删改)
①有一天,外祖母正在打扫卫生。忽然,房门被猛烈地撞开,外祖父慌乱而带着哭腔地喊道:“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
②“纳塔利娅,马上给小孩子穿上衣裳!”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起身来,一边指挥着舅母将孩子们带离房屋,一边迅速地向黑暗的大厅奔去。我跑到厨房里往外瞧,面朝院子的窗户被大火照耀得金光灿烂,地板上还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
【画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外祖母的____A.语言B.动作C.神态(填序号),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____】
③赤脚的雅科夫舅舅一面穿靴子一面乱跳,仿佛什么东西烫着了他的脚掌似的,他喊道:“这是米什卡放的火!该死,放了火就跑了!”“住口!这时候还扯这些!”外祖母吼道,把他往门口一推,他几乎摔了个跟斗。
④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
⑤我往头上披了一件笨重的短大衣,一双脚伸进不知谁的靴子里,踉跄着晃到台阶上。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明晃晃跳动着的火头令人目眩,外祖父、格里戈里、舅舅的叫喊声和哔哔剥剥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外祖母突然冲出来,她接下来的行动令我胆颤:
【文段⑤中“胆颤”的意思是联系语境,此时“我”心里想:____】
她头上裹着空口袋,身上裹着马被,直冲着大火奔了过去,一面喊叫:“硫酸盐,不好!硫酸盐要爆炸了……”
⑥“格里戈里,拉住她!快!……”外祖父狂叫着,“天啊,这下她可完啦……”
⑦外祖父的话音未落,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着身,伸直两手捧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着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她哑着嗓子喊,“格里戈里,快给我脱下来,我都快着火了!”
⑧格里戈里给她脱掉了烧糊的马被,马上又用铁锹铲起大块大块的雪往染坊门里扔,舅舅们拿着斧子绕着他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21.默读短文,在提示处做好批注。
22.找出外祖父的2处语言,从这些语言中我感受到外祖父   的性格特点。
23.第④自然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24.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火灾,文中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你觉得谁的做法更值得称赞,为什么?
25.《童年》真实地描述了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经历,要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
A.和同学分享阅读体会
B.查阅创作的历史背景
C.把小说内容多读几遍
【答案】2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表现了外祖母的果敢、镇定;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22.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不镇定、怯懦;
23.通过火势的迅猛,衬托外祖母的勇敢。
24.外祖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从容镇定。
25.B
【知识点】《童年》
【解析】【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1.本题考查句子批准。从“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起身来,一边指挥着舅母将孩子们带离房屋,一边迅速地向黑暗的大厅奔去”的“跳”“指挥”“奔”可知这是动作描写,写批注时结合外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面对火灾的果敢、镇定来写即可。结合“外祖母突然冲出来,她接下来的行动令我胆颤”分析,“胆颤”的意思是非常害怕。联系语境,此时“我”心里想: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故答案为: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听到“着火了”后动作的敏捷,表现了外祖母的果敢、镇定;外祖母是疯了吗?她这样真是不要命了。
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分析,写出外祖父面对火灾时不镇定、怯懦的性格。
故答案为:老婆子,咱,咱家——失火了;天啊,这下她可完啦……;不镇定、怯懦
2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运用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势的猛烈,环境的恶劣,表现了外祖母面对火灾的镇定和勇敢。
故答案为:通过火势的迅猛,衬托外祖母的勇敢。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外祖母人物作为: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性格特点:从容镇定。外祖父人物作为:惊慌地喊叫,不知所措,表现了外祖父性格特点:不镇定,怯懦。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外祖母的做法更值得称赞。外祖母不顾自己的安全,冲进火里,抱出了随时可能会爆炸的硫酸盐罐子。她又指挥闻讯而来的邻居,和家人一起扑灭了大火,表现了外祖母从容镇定。
25.本题考查小说的阅读技巧。通过了解小说的社会背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并借助其反映出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来深刻地领略小说的魅力。所以高尔基在《童年》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经历,要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我应该查阅创作的历史背景。
故答案为:B
二、习作(30分)
26.(2023·玉溪)感恩表白墙。同学们在教室里布置了“感恩表白墙”,邀请你参与。
感恩老师、同学或亲人,回忆你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感恩母校,提出中肯的建议并期许美好的未来;感恩你自己,展望将来的自己,放飞纯真的梦想…………请围绕“感恩”这个中心意思,选择一个方面写一篇文章贴在表白墙上。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④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答案】感恩
妈妈在我心目中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同时也是令我十分敬佩的母亲,她像“母鸡呵护小鸡”那样关怀和爱护着我。
记得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晚上,爸爸在单位值夜班,只有我和妈妈在家。夜里,我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呻吟着,妈妈闻声赶来,用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说道:“怎么热得这么烫手啊!是不是发烧了?”妈妈二话没说,披了件雨披,把我抱在怀里,快步向医院跑去。来到到医院,妈妈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医生说:“我女儿生病了……”医生检查后说我着凉得了重感冒,要挂吊针。当针头扎进我的血管里我是又怕又疼,浑身发抖,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妈妈一边用嘴对着我扎针的地方轻轻吹着,一边用手轻轻拍着我身体,一会儿我就不知不觉睡着了。第二天,我醒来后就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抱里……
妈妈不仅关心我的冷暖,而且对我学习更加关心。有一次,我有道语文题不会做,问妈妈,妈妈当时也不知道。她就帮我找资料、查电脑,寻找最准确的答案。时间一分一秒很快就过去了,我等不及就睡觉去了……第二天当我起床时爸爸小声地对我说:“轻一点,你妈妈昨晚帮你查资料到深夜12点多,让她多睡一会儿吧。”我听后心中十分激动。正因为妈妈孜孜不倦地教育,我每次考试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在妈妈的关心和爱护下,我快乐健康地成长着,总有一天,我会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来报答妈妈对我的爱!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感恩”为中心写一篇作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人在伴我们前行,为我们付出。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关心……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怀感恩之心。回顾成长历程,你最想感谢谁,在你成长过程中,他(她)给了你哪些关爱或帮助,选择最想和同学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表达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感恩之情。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点评】本文小作者选择典型的事例,写出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有条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