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科 目 数学 授课班级
课 时 1课时 数字资源
一、教材目标
(1)会用代入法或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经历探索代入法或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送所教的班级里学生基础较差,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给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加以引导,从代入法入手,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达到对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识,经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 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复习 (1)、用代入法解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3)用代入法解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这几个问题既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2、新课探究 例1:解方程组 例2:解方程组: 用代入法先解然后探究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例1用代入法先解,再提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然后探究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解决问题。例2进一步探讨例题,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总结。
3、小结: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可用四个字总结:同减异加。 学生积极回答,总结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将知识得以升华。
4、反馈练习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2) 找两名学生上台演板,教师巡视,小组长检查组内的情况,不会的给予指导,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学风。全部完成后,让台上的两名同学当一下小老师给大家讲解所做的题目,然后教师总评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活跃了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练习让学生对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更加巩固。
5、总结提问:你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总结 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6、作业 课本32页练习1、2、3、4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评价设计
可以说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初中阶段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其中数学思想——消元思想也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将渗透于整个初中阶段。下面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态亲切自然,沉稳,大气,流程设计合理;二、教学设计能面向学生,引课设计合理、自然。能由潜入深循序渐进,逐渐深入使难点得以分解;三、本节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不仅教会学生怎样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还教学生为什么这样解,讲清代入消元的依据。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较充分,教师给了学生充分、消化理解的空间;五、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师生互动良好。六、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得好,后面的练习紧紧围绕着新知识巩固,提高,将"消元思想"阐释得很清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七、煤体运用恰当,画面精美;八、这位新教师在做课的过程中,虚心的请教,认真的更改。这让我既感动也感慨,回忆起我第一次做课时的情景,那心情也是要用最认真的态度,把课做到最真实、最良好、最高效。把生活中的课做到如此,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愿我的课给孩子最多的收获,给孩子最大的快乐!
八、板书设计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法的定义加减法的定义例1例2
九.教学反思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一、反思的问题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不够熟练1、发现的问题:在解方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对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掌握不透彻。对方程的多种解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有关方程的解题速度较慢。2、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使学生正确掌握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二元-次方程组的方法下,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探索加减法解二元- -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3、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节课只有40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收获,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另-方面,学数学,离不开解题。特别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要求要形成一-定的技能,还要在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这些离开必要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有训练意识,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