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谷suì 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2.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 营地上。
3.树下燃着明亮的篝 火,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4.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海fáng 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答案】1.穗
2.sù
3.gōu
4.防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3)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4)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1.谷穗,gǔ suì,意思是谷子的果实部分。
故答案为: 穗
2.宿营,sù yíng,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故答案为: sù
3.篝火,gōu huǒ,解释是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故答案为: gōu
4.海防,hǎi fáng,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故答案为: 防
5.文学常识。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本名 , 族人。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柯岩和 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后者是《回延安》一文的作者,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答案】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柯岩,原名冯恺,女,满族。
贺敬之与柯岩,中国现代文学界的著名人物,享誉文坛的模范夫妻。
1945年, 贺敬之以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基础,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具有新特色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故答案为: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6.(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多义词语解释。
(1)诗里说“革命征途千万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征途”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2)诗里说“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居住”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答案】(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知识点】创新题型;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故答案为:
(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 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 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 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7.“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8.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四种形象有什么特点?
9.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10.全诗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
【答案】7.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8.高山,恢弘阔大;大地,襟怀坦荡;森林,气势磅礴;大海,宽容博大。这四种形象不仅使画面的色彩更加浓郁,而且使总理的形象更加崇高。
9.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0.通过拟人手法,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的回答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诗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诗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写作赏析。从句子所用的修辞入手。有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结合“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可知,诗中列举了大地、天安门、中南海这些地方。
8.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根据平时对这几种事物的理解可知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中写到“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周总理回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在那里他辛勤工作,他日理万机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里,所以要写这个地方。
10. 本题考查写作赏析。“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广场的回音中“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描述了周总理“深深的足迹”。
三、语言综合运用
(2024·牡丹江)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光阴里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在时光这本书里,每一页都记载着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刻骨(míng)心的事,那些点点滴滴仿佛一朵朵花,点辍了温馨的岁月,芬芳了精彩的人生。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笑对人生、挥洒豪迈、面对草长莺飞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面对果实累累的秋季,面对银装素裹的寒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甲】、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____;____;____。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记载 刻骨(míng)心
12.找出文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13.下列词语在【甲】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拈轻怕重 B.蹑手蹑脚 C.无缘无故 D.不折不挠
14.下面的三句话是这段文字的结尾,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凝视现在,珍惜耀眼的青春荣光
②回首昔日,难忘明媚的岁月诗篇
③眺望未来,奏响崭新的人生乐章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11.zǎi;铭
12.辍;缀
13.D
14.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句子排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4)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11.记载 jì zǎi 把事情写在文章或书册里。记载事情的文章。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
故答案为:zǎi、铭
12.点辍——点缀
辍 chuò 中止;停止。组词:辍学
点缀 diǎn zhuì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应景儿;凑数儿。
故答案为:辍、缀
13.A:拈轻怕重,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指做事选轻松的,害怕做繁重的。
B: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C: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甲】处形容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用“不折不挠”。
故答案为:D
14.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回首昔日,再凝视现在,再眺望未来。②①③排列。
故答案为:C
15.(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学校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 (只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确定标题。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学校将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请依据下面的材料,确定一个演讲标题。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
演讲标题:
(3)推荐景点。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 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 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答案】(1)③④
(2)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生动;语言得体;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不适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现了旷达的胸怀;
②不适合,“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表现的是勤奋的主题;
③适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此句表现的爱国情怀;
④适合,这是艾青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⑤不适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故选:③④。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此题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标题尽可能有激情,吸引听众。由“《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可拟写标题为: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此题可任选一处景点,结合该景点的革命事迹,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 (1)、 ③④ (2)、 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其实就是对演讲压缩,从材料的导语中提取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演讲的标题要求简明、连贯、准确,吸引听众,要在提取信息、抓关键词的基础上组合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 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父辈们都喜欢秋天,走到田野里,抚着金黄的谷suì 眼里便蓄满了喜悦。
2.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 营地上。
3.树下燃着明亮的篝 火,青色的烟,像夜间的雾一样。
4.当夜幕笼罩,万物沉睡时,我们的海fáng 战士们却在守卫着海疆。
5.文学常识。
当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本名 , 族人。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等,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等。
柯岩和 是文坛有名的“文坛伉俪”,后者是《回延安》一文的作者,早年和丁毅等合著中国第一部歌剧《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6.(第二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随课练习)课文《周总理,你在哪里》多义词语解释。
(1)诗里说“革命征途千万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征途”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2)诗里说“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请你写出其中加点的“居住”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思: ;诗中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 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 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呵,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答:
“呵,轻些呵,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 出席会议……”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 想念你>
想> 念> 你……
7.“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中列举了哪些地方?
8.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四种形象有什么特点?
9.诗人在整个世界逡巡一遍,对周总理的寻觅追问回到了哪里?为什么要写这个地方?
10.全诗如何描述周总理“深深的足迹”的?
三、语言综合运用
(2024·牡丹江)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光阴里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在时光这本书里,每一页都记载着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刻骨(míng)心的事,那些点点滴滴仿佛一朵朵花,点辍了温馨的岁月,芬芳了精彩的人生。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笑对人生、挥洒豪迈、面对草长莺飞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面对果实累累的秋季,面对银装素裹的寒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甲】、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____;____;____。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记载 刻骨(míng)心
12.找出文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13.下列词语在【甲】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拈轻怕重 B.蹑手蹑脚 C.无缘无故 D.不折不挠
14.下面的三句话是这段文字的结尾,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凝视现在,珍惜耀眼的青春荣光
②回首昔日,难忘明媚的岁月诗篇
③眺望未来,奏响崭新的人生乐章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15.(九上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训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学校拟举行“爱党爱国,爱我中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精选名句。学校准备举行“爱我中华,天下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名句中适合主题的两句是( ) (只填序号)
①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确定标题。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学校将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请依据下面的材料,确定一个演讲标题。
《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向全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冒着严寒忍着饥饿,爬雪山,过草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
演讲标题:
(3)推荐景点。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 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示例: 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穗
2.sù
3.gōu
4.防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3)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4)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1.谷穗,gǔ suì,意思是谷子的果实部分。
故答案为: 穗
2.宿营,sù yíng,军队扎营住宿的地方。
故答案为: sù
3.篝火,gōu huǒ,解释是用竹笼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柴燃烧的火堆。
故答案为: gōu
4.海防,hǎi fáng,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故答案为: 防
5.【答案】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知识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 柯岩,原名冯恺,女,满族。
贺敬之与柯岩,中国现代文学界的著名人物,享誉文坛的模范夫妻。
1945年, 贺敬之以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基础,与丁毅等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具有新特色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
故答案为:冯恺、满、贺敬之、白毛女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6.【答案】(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知识点】创新题型;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有一定的字词积累。
故答案为:
(1)远行的路途;行军路途;
(2)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存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掌握。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
【答案】7.祖国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中南海。
8.高山,恢弘阔大;大地,襟怀坦荡;森林,气势磅礴;大海,宽容博大。这四种形象不仅使画面的色彩更加浓郁,而且使总理的形象更加崇高。
9.回到了祖国的心脏——中南海。因为这里是周总理工作的岗位,他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0.通过拟人手法,用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等的回答说明周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
【知识点】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诗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找出标志性的词语。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从诗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
(4)本题考查写作赏析。从句子所用的修辞入手。有些句子,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辨析修辞方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7.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结合“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可知,诗中列举了大地、天安门、中南海这些地方。
8.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根据平时对这几种事物的理解可知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中写到“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周总理回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在那里他辛勤工作,他日理万机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里,所以要写这个地方。
10. 本题考查写作赏析。“广场回音:‘呵,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广场的回音中“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描述了周总理“深深的足迹”。
【答案】11.zǎi;铭
12.辍;缀
13.D
14.C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句子排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4)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11.记载 jì zǎi 把事情写在文章或书册里。记载事情的文章。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
故答案为:zǎi、铭
12.点辍——点缀
辍 chuò 中止;停止。组词:辍学
点缀 diǎn zhuì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应景儿;凑数儿。
故答案为:辍、缀
13.A:拈轻怕重,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指做事选轻松的,害怕做繁重的。
B: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C: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甲】处形容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用“不折不挠”。
故答案为:D
14.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回首昔日,再凝视现在,再眺望未来。②①③排列。
故答案为:C
15.【答案】(1)③④
(2)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生动;语言得体;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不适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现了旷达的胸怀;
②不适合,“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表现的是勤奋的主题;
③适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此句表现的爱国情怀;
④适合,这是艾青的诗句,表达的是对家乡、对祖国的爱;
⑤不适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故选:③④。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此题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标题尽可能有激情,吸引听众。由“《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我们将以这一精神鞭策自己,磨砺自己,让自己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长征人”可拟写标题为: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此题可任选一处景点,结合该景点的革命事迹,仿照示例进行拟写即可。
故答案为: (1)、 ③④ (2)、 示例:读红色名著,学长征精神。 (3)、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体会星星之火的无穷力量。
示例二:遵义,转折之城,我们在这里探寻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
示例三:延安,革命圣地,我们在这里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
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拟写演讲标题。其实就是对演讲压缩,从材料的导语中提取关键信息点,抓住关键词,同时演讲的标题要求简明、连贯、准确,吸引听众,要在提取信息、抓关键词的基础上组合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 此题考查学生写推荐语的能力。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荐语。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推荐的理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