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09:42:1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谷 汉滴 松涛 辛勤 B.亲切 森林 笑语 世界
C.深情 需要 太阳 外宾 D.革命 会议 居住 海浪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②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⑤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⑥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①⑤⑥②③ D.⑤④①②⑥③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恩来纪念网是为缅怀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建设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开放平台。
B.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C.纪录片《难忘初心 周恩来》深情地诉说着一位历史伟人最具风采的生命历程和一个开国总理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D.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途(zhēng) 山巅(diān) 谷穗(suì) 大地轰鸣(mín)
B.辽阔(liáo) 宿营(sù) 外宾(bīng) 鞠躬尽瘁(cuì)
C.足迹(jì) 砍伐(fá) 悼念(diào) 丰功伟绩(jì)
D.缅怀(miǎn) 篝火(gōu) 沉甸甸(diàn) 日理万机(jī)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诗歌是情感的抒发。②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③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A.第①句“诗歌是情感的抒发”中“是”做谓语,主语是“诗歌”。
B.文段中加点的“触发”是动词,“适当”是形容词;“直抒胸臆”和“抒发情志”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
C.第②句中画线的“生活中的人,事,物”标点使用有误,“人”“事”“物”之间应该用顿号。
D.文段中的第③句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
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
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
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
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
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
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
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
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
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
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
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历史啊,请记着——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
在中国,在北京,
一辆车,
辗过一个峥嵘的世纪。
车上——躺着一个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车上——躺着一个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车上——躺着一个
真正的生命,
车上——躺着一个
人民骄傲的儿子。
——一个为八亿人,
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的
伟大的英雄;
——一个为三十亿人,
倾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的
伟大的战士!
敬爱的周总理,
你就这样
从你熟悉的长安街从容走过
像生前,从不愿惊动我们,
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去……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啊,祖国——
茫茫暮霭中,
沉沉烟云里:
多少个家庭的
多少面窗子,
此刻,都一齐打开,
只为要献给你这由衷的敬意。
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
瞩望你;
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
呼唤你;
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
悼念你。
这就是我们的丧仪啊:
主会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分会场——
五大洲南北东西;
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
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
江水沉凝,青山肃立,
万木俯首,星月不移……
看,这是何等
庄严、肃穆、伟大的
葬礼!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总理,敬爱的周总理,
泪眼,看不清你的遗容,
却只见你胸前
没有绶带,没有勋章,
只有一枚
你长年佩戴的像章,
像你一颗火热的心,
跳动,跳动,
永不停息。
——那是“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辉映着你心头那
闪光的镰刀和铁锤;
辉映着你身上那
穿过无数次疾风暴雨的红旗;
辉映着你头上那
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
照彻五洲,
照彻天宇……
6.请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7.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8.全诗突出地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起到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具体的诗句进行说明。
9.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诗里多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练习)[2021·重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内涵我诠释]
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活动我策划]
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攒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后,班级开展“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请你说说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14.请举出周总理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事例。
15.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A:汉滴——汗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通读各句可知,语段介绍的是“诗歌节奏的把握’。④提出“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应为句首。①句说“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⑤句说“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可知①在⑤前面。只有C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3.【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外形”“寓意”,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冰墩墩”,可在“深受”前加上“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大地轰鸣(mín) ——(míng)
B. 外宾(bīng) ——(bīn)
C. 悼念(diào) ——(dà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答案】B
【知识点】动词;假设复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动宾短语
【解析】【分析】B:错误。适当:形容词。直抒胸臆: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成分、词语词性、短语类型、标点符号的使用、复句类型等。1)句子成分如下: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2)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3)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4)标点符号运用要先分析句子结构,结合标点符号的功用。常考符号有: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5)常见复句类型如下:①并列复句②承接复句③递进复句④选择复句⑤转折复句⑥假设复句⑦因果复句⑧条件复句。
【答案】6.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7.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8.示例一:“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瞩望你;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呼唤你;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悼念你”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各行各业的群众因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悼念、缅怀,从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示例二:“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运用对偶,句式齐整,写出作者在长街等待周总理灵车时的状态,表达了此时悲痛的心情。
9.示例: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0.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境;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人+事物+结局”或者“这件事怎么样”的格式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看。从内容上,其实就是这句话内容上写了什么,有没有手法之类;从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6.概括题根据“人+事物+结局”的格式归纳即可。这是周总理去世后首都的人民哭送周总理灵车的场景。
故答案为: 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7.喊、扑、跑、献上、牵动。这是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灵车经过时的动作默写,写大家都舍不得周总理,扑上灵车,想唤醒总理。写了人民的悲痛,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8.瞩望你;呼唤你;悼念你,排比,增强了气势,写了人民群众对总理去世的悲伤,对总理的悼念和缅怀,写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赞美。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对偶,句式整齐,写了在长街等待总理灵车的样子,暗示了此刻作者的悲痛。
故答案为: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瞩望你;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呼唤你;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悼念你”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各行各业的群众因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悼念、缅怀,从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或者:“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运用对偶,句式齐整,写出作者在长街等待周总理灵车时的状态,表达了此时悲痛的心情。
9.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的气愤,烘托人民因总理去世的悲伤心情,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缅怀之情。
故答案为: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0.多次出现,重复交代,前后呼应,丰富诗歌内容,使诗歌前后呼应,情感逐层递进。写了人们在长街送总理的队伍,以及此刻的环境,渲染了悲伤的气愤,烘托人民因总理去世的悲伤心情,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缅怀之情。
故答案为: 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11.【答案】(1)历经磨难,坚忍顽强;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赛前准备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赛前准备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现场比赛示例:评出奖项(等级),公布结果。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概括自强不息的内涵。②根据“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历经磨难,坚韧顽强。③根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知,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本题考查补充活动环节。赛前准备③结合①②的内容,可补充环节为: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现场比赛②结合①③的内容,可补充环节为: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故答案为:
(1)②历经磨难,坚韧顽强(坚韧刚毅、执着坚守)
③任重道远,求索不止(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2)赛前准备③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现场比赛②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答案】12.(示例)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示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14.(示例)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知识点】其他常识;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读懂语句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3)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2.宣传标语可以是走进周总理的一生,感悟服务的精髓。学习周总理精神,全心为人民服务。言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思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14.事例有:①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
②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③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断地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故答案为: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15.【答案】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暗示中国生产不了钢笔,嘲讽。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暗示这是朝鲜战争的纪念品,美国输了,怎么好意思在中国人面前说话呢。
故答案为: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揣摩。注意读懂给到的对话,联系材料背景,分析人物言外之意。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谷 汉滴 松涛 辛勤 B.亲切 森林 笑语 世界
C.深情 需要 太阳 外宾 D.革命 会议 居住 海浪
【答案】A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A:汉滴——汗滴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掌握。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②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⑤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⑥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①⑤⑥②③ D.⑤④①②⑥③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通读各句可知,语段介绍的是“诗歌节奏的把握’。④提出“节奏是诗歌的生命”,应为句首。①句说“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⑤句说“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可知①在⑤前面。只有C选项符合。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恩来纪念网是为缅怀周恩来同志丰功伟绩,建设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的开放平台。
B.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C.纪录片《难忘初心 周恩来》深情地诉说着一位历史伟人最具风采的生命历程和一个开国总理平凡而伟大的真实故事。
D.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案】B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CD.正确。
B.成分残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外形”“寓意”,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冰墩墩”,可在“深受”前加上“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途(zhēng) 山巅(diān) 谷穗(suì) 大地轰鸣(mín)
B.辽阔(liáo) 宿营(sù) 外宾(bīng) 鞠躬尽瘁(cuì)
C.足迹(jì) 砍伐(fá) 悼念(diào) 丰功伟绩(jì)
D.缅怀(miǎn) 篝火(gōu) 沉甸甸(diàn) 日理万机(jī)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 大地轰鸣(mín) ——(míng)
B. 外宾(bīng) ——(bīn)
C. 悼念(diào) ——(dà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①诗歌是情感的抒发。②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诗的模样了;③如果再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就有诗的味道了。④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A.第①句“诗歌是情感的抒发”中“是”做谓语,主语是“诗歌”。
B.文段中加点的“触发”是动词,“适当”是形容词;“直抒胸臆”和“抒发情志”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
C.第②句中画线的“生活中的人,事,物”标点使用有误,“人”“事”“物”之间应该用顿号。
D.文段中的第③句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
【答案】B
【知识点】动词;假设复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动宾短语
【解析】【分析】B:错误。适当:形容词。直抒胸臆: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成分、词语词性、短语类型、标点符号的使用、复句类型等。1)句子成分如下: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2)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助词、数量词、介词等。3)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4)标点符号运用要先分析句子结构,结合标点符号的功用。常考符号有: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5)常见复句类型如下:①并列复句②承接复句③递进复句④选择复句⑤转折复句⑥假设复句⑦因果复句⑧条件复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
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
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
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
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
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
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
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
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
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
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
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
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
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
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
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
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历史啊,请记着——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
在中国,在北京,
一辆车,
辗过一个峥嵘的世纪。
车上——躺着一个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车上——躺着一个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车上——躺着一个
真正的生命,
车上——躺着一个
人民骄傲的儿子。
——一个为八亿人,
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的
伟大的英雄;
——一个为三十亿人,
倾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的
伟大的战士!
敬爱的周总理,
你就这样
从你熟悉的长安街从容走过
像生前,从不愿惊动我们,
轻轻地从我们身边走去……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啊,祖国——
茫茫暮霭中,
沉沉烟云里:
多少个家庭的
多少面窗子,
此刻,都一齐打开,
只为要献给你这由衷的敬意。
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
瞩望你;
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
呼唤你;
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
悼念你。
这就是我们的丧仪啊:
主会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祖国,
分会场——
五大洲南北东西;
云水间,满眼翻飞的挽幛,
风雷中,满耳坚定的誓语。
江水沉凝,青山肃立,
万木俯首,星月不移……
看,这是何等
庄严、肃穆、伟大的
葬礼!
车队像一条河,
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总理,敬爱的周总理,
泪眼,看不清你的遗容,
却只见你胸前
没有绶带,没有勋章,
只有一枚
你长年佩戴的像章,
像你一颗火热的心,
跳动,跳动,
永不停息。
——那是“为人民服务”
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辉映着你心头那
闪光的镰刀和铁锤;
辉映着你身上那
穿过无数次疾风暴雨的红旗;
辉映着你头上那
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
照彻五洲,
照彻天宇……
6.请概括全诗的主要内容。
7.请赏析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8.全诗突出地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起到了非常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具体的诗句进行说明。
9.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诗里多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6.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7.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8.示例一:“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瞩望你;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呼唤你;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悼念你”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各行各业的群众因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悼念、缅怀,从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示例二:“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运用对偶,句式齐整,写出作者在长街等待周总理灵车时的状态,表达了此时悲痛的心情。
9.示例: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0.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境;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推敲现代诗歌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根据“人+事物+结局”或者“这件事怎么样”的格式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看。从内容上,其实就是这句话内容上写了什么,有没有手法之类;从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6.概括题根据“人+事物+结局”的格式归纳即可。这是周总理去世后首都的人民哭送周总理灵车的场景。
故答案为: 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7.喊、扑、跑、献上、牵动。这是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灵车经过时的动作默写,写大家都舍不得周总理,扑上灵车,想唤醒总理。写了人民的悲痛,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和赞美。
故答案为:加点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8.瞩望你;呼唤你;悼念你,排比,增强了气势,写了人民群众对总理去世的悲伤,对总理的悼念和缅怀,写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和赞美。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对偶,句式整齐,写了在长街等待总理灵车的样子,暗示了此刻作者的悲痛。
故答案为:大寨人,肃立在梯田上,瞩望你;大庆人,攀登在井架上,呼唤你;千万名战士持枪站在哨位上,悼念你”运用排比,增强了语势,表现了各行各业的群众因周总理逝世的悲痛和对周总理的悼念、缅怀,从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或者:“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运用对偶,句式齐整,写出作者在长街等待周总理灵车时的状态,表达了此时悲痛的心情。
9.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的气愤,烘托人民因总理去世的悲伤心情,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缅怀之情。
故答案为: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0.多次出现,重复交代,前后呼应,丰富诗歌内容,使诗歌前后呼应,情感逐层递进。写了人们在长街送总理的队伍,以及此刻的环境,渲染了悲伤的气愤,烘托人民因总理去世的悲伤心情,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敬爱、缅怀之情。
故答案为: 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练习)[2021·重庆]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内涵我诠释]
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活动我策划]
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攒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答案】(1)历经磨难,坚忍顽强;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赛前准备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赛前准备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现场比赛示例:评出奖项(等级),公布结果。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概括自强不息的内涵。②根据“千磨万击还坚劲”可知,历经磨难,坚韧顽强。③根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知,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2)本题考查补充活动环节。赛前准备③结合①②的内容,可补充环节为: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现场比赛②结合①③的内容,可补充环节为: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故答案为:
(1)②历经磨难,坚韧顽强(坚韧刚毅、执着坚守)
③任重道远,求索不止(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2)赛前准备③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选细则。
现场比赛②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学习了《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后,班级开展“缅怀敬爱的周总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请你说说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
14.请举出周总理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事例。
【答案】12.(示例)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示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14.(示例)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知识点】其他常识;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定宣传标语。宣传标语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字不要多要精简,语言通顺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阅读拓展能力。解答时要求读懂语句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注意言之有理,立意积极,语句通顺、简洁。
(3)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12.宣传标语可以是走进周总理的一生,感悟服务的精髓。学习周总理精神,全心为人民服务。言之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学习周恩来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思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故答案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启示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14.事例有:①1966年5月,周总理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周总理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周总理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周总理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
②1958年1月,周恩来到杭州视察,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周恩来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③周恩来居住的西花厅,出入院子有十几个台阶,每次上下车都需要走很远的一段路。1952年4月底,秘书何谦想要把这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方便周总理直接在院子里上下车。正当在研究工人出入规定、路线、制度时,遇到周恩来从外面回来。问清楚情况后,周恩来果断地制止了:不准修。有这台阶,我上上也是一个锻炼嘛。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
故答案为:195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周总理从国外访问归来抵达昆明,听说“五一”昆明要举行群众庆祝集会和游行,他便高兴地表示要参加。五一劳动节的当天,当敬爱的周总理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全场欢声雷动。盛大的游行开始了,人们怀着幸福和光荣的心情接受总理检阅。五一劳动节的夜晚,周总理一行人到了云南民族学院,和师生在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他和师生们一样,坐在石阶上,观看少数民族学生表演歌舞,和少数民族学生联欢,让全校师生深受感动!
15.语文实践活动
50年代初,中国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为了保卫朝鲜,冒着极大的风险,不惜与美国一战,并帮助朝鲜把美国侵略者赶到了38线以南。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周总理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以下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你能读出他们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话可就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①美国记者:   
②周总理:   
【答案】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意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暗示中国生产不了钢笔,嘲讽。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暗示这是朝鲜战争的纪念品,美国输了,怎么好意思在中国人面前说话呢。
故答案为:①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②派克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国人民的手下败将。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揣摩。注意读懂给到的对话,联系材料背景,分析人物言外之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