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乡愁》同步练习(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乡愁》同步练习(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7-26 10:06:25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乡愁》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3课 乡愁)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答案】眷;弥;撼;shān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1)“ juàn恋 ”应写作“眷恋”;
(2)“ mí 新”应写作“弥新”;
(3)“ 震hàn ”应写作“震撼”;
(4)“ 潸然泪下 ”中的“ 潸”应读作“ shān ”。
故答案为:眷;弥;撼;shā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2.《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答案】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故答案为: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4.《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5.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可以在诗旁上相应位置做批注后作答)
6.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8.“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
9.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答案】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4.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5.在邮票旁标思念,在船票旁标不舍之意,在坟墓旁标孝子之心,在海峡旁标爱国之情。或是分别标亲情 爱情、爱国情也可。
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7.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8.诗人以海峡的浅反衬乡愁的深,表现出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
9.①有结构美,句式整齐;②具有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上。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考生仔细阅读诗歌,很容易就能正确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结构的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诗歌,从节奏、押韵等方面读诗歌的每一节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中每一节诗人的思想情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考生要掌握意象的基本内涵,结合诗歌进行正确的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仔细理解和分析意象,把握意象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在把握诗歌主旨,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写作进行分析和理解。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每节的语句,把握语句的用语特点,整体和局部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的难度不大,考生只须根据要求,认真阅读这首诗即可找出。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乡愁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4.本题考查对诗歌结构的理解和分析。《乡愁》四节中每一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节与节完全均衡对称。每节内部诗句的内容发生变化 。其语言上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综述即可。示例: 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每一节的意象,理解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即可作答。如:在邮票旁标思念,在船票旁标不舍之意,在坟墓旁标孝子之心,在海峡旁标爱国之情。或是分别标亲情 爱情、爱国情也可。
6.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明朗、集中、强烈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内涵是丰富的,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析,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但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家乡之思,怀念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从“家之思”到“国之思”,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8.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诗人用"浅浅"”—词形容海峡,反衬出作者的思乡之情的深重,更突出地表达渴望祖国的统一的心望。据此理解作答。
9.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特点。根据每一节的语句分析,其语言上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综述即可。
三、语言综合运用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材料二
家书大约是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世的智慧。《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等都是家书中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桥梁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
10.请分别写出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得出的一条信息。
11.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12.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答案】10.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1.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12.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衔接仿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根据题干要求,分别定为材料一和材料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总结概括,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即可。
(2)本题考查标识图的画面内容和构图特点。描述画面内容,应按照整体→部分的顺序进行,在描述部分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将画面中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分析构图特点时,则需要抓住标识图中变形、夸张等突出强调的部分来进行。
(3)本题考查诗句续写。续写诗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续写的句子,要和例句的句式、修辞、语言风格保持一致,话题要保持一致,字数和结构上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本题续写的诗句与前面构成并列关系,运用比喻修辞,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语言流畅即可。
10.根据题干材料定位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为两句古诗,表现的都是作者思乡之情,在这三句诗中都出现了“家书”,可见家书有寄托思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表明: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故答案为: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1.画面内容:从整体来看,这个图就像是一座房子。图的最上方是一个变形的“人”字,这个字的两个笔画就像是屋子的房檐。“人”字下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面墙和小路,又像是毛笔写出的墨迹。右边是竖排“一封家书”的大写拼音和文字。
构图特点:综合起来看,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故答案为: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12.根据“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可知,第一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时_____的________,第一个空填时间词,第二个空填人物的动作,第三个空填与“呢喃细语”类似的中心词语,可仿写为:乡音是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
根据“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可知,第二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季节)_____(事物)的________(动作),第一个空填季节词,第二个空填事物名称,第三个空填事物具有的动作,可仿写为:乡音是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故答案为: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huì(  )风、镜湖月影,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  )瓦粉墙,有运河蜿蜒、鸟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错落有zhì(  )地镶嵌在华夏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邃(  )而久远的掌故逸事。她【 】就是蠡城绍兴。
1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慧 dài 致 shuì B.惠 dài 致 suì
C.惠 hēi 至 shuì D.慧 hēi 至 suì
14.填入文中【 】的标点符号,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冒号 B.——破折号
C.不放标点符号 D.,逗号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点评】(1)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13.【小题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惠风:拼音huì fēng,意思是柔和的风。
黛瓦:拼音 dài ,青黑的瓦,用来描写房屋。
错落有致:拼音 zhì ,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深邃:拼音 suì ,深远、深奥的意思。
故选B。
14.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
最后一句属于对选段的总结,“她"和“就是蠡城绍兴”之间是普通的停顿,应该用逗号。故选D。
1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课课练)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piào/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mù/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xi/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邮piào(  ) 坟mù(  ) 海xiá(  )
(2)诗歌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3)诗歌中,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的诗句是:
   /   /   /   。
(4)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5)“窄窄的船票”是   结构的短语。
【答案】(1)票;墓;峡
(2)①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C
(5)偏正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停顿与节奏;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邮piào ”写作“ 票 ”;“ 坟mù ”写作“ 墓 ”;“ 海xiá ”写作“ 峡 ”
⑵本题考查诗歌朗读。①是正确的;其他三句必须与①句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依据诗歌分析可知,“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⑷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离开大陆,多年与亲人、祖国分离,表现的是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应该用缓慢、忧伤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⑸本题考查短语的结构。 “窄窄的船票” 是“定语+中心语”结构,所以属于偏正短语。
【点评】⑴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基调。解答此题,根据诗歌的内容、写作背景及情感体现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1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答案】躲在叮嘱里;听着它;暖融融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母爱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母爱写在目光里,望着它,泪涟涟。
故答案为:躲在叮嘱里;听着它;暖融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等等。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乡愁》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A学习区 第3课 乡愁)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   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   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   然泪下。
2.《乡愁》的作者是   ,出生于江苏南京。当代著名   、   ,他的代表作有《   》(诗集)、《   》(散文集)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乡愁萦绕了诗人一生?
4.《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5.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可以在诗旁上相应位置做批注后作答)
6.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8.“海峡”本应“深深”,诗人为什么用“浅浅”一词形容?
9.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三、语言综合运用
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材料二
家书大约是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世的智慧。《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等都是家书中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桥梁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
10.请分别写出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得出的一条信息。
11.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12.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这里,鸣响着史前的风铃,流淌着远古的诗情,滋润着世事的沉浮;这里,有和畅huì(  )风、镜湖月影,有竞秀千岩、廊桥遗梦;这里,有枕河人家、黛(  )瓦粉墙,有运河蜿蜒、鸟篷咿呀……这里,一半是水,一半是岸,错落有zhì(  )地镶嵌在华夏东南之隅,宛若一幅诗意浓郁的江南水墨,透达出她那深邃(  )而久远的掌故逸事。她【 】就是蠡城绍兴。
1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慧 dài 致 shuì B.惠 dài 致 suì
C.惠 hēi 至 shuì D.慧 hēi 至 suì
14.填入文中【 】的标点符号,最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冒号 B.——破折号
C.不放标点符号 D.,逗号
1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乡愁》课课练)阅读诗歌,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piào/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mù/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xi/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邮piào(  ) 坟mù(  ) 海xiá(  )
(2)诗歌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只填序号)
(3)诗歌中,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的诗句是:
   /   /   /   。
(4)朗读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5)“窄窄的船票”是   结构的短语。
1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请你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眷;弥;撼;shān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1)“ juàn恋 ”应写作“眷恋”;
(2)“ mí 新”应写作“弥新”;
(3)“ 震hàn ”应写作“震撼”;
(4)“ 潸然泪下 ”中的“ 潸”应读作“ shān ”。
故答案为:眷;弥;撼;shān。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2.【答案】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故答案为:余光中;诗人;散文家;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答案】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4.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5.在邮票旁标思念,在船票旁标不舍之意,在坟墓旁标孝子之心,在海峡旁标爱国之情。或是分别标亲情 爱情、爱国情也可。
6.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是离别的见证。
7.这些意象,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8.诗人以海峡的浅反衬乡愁的深,表现出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迫切心情。
9.①有结构美,句式整齐;②具有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上。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体会现代诗歌意象;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考生仔细阅读诗歌,很容易就能正确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结构的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诗歌,从节奏、押韵等方面读诗歌的每一节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中每一节诗人的思想情感。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考生要掌握意象的基本内涵,结合诗歌进行正确的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仔细理解和分析意象,把握意象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在把握诗歌主旨,诗人思想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写作进行分析和理解。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每节的语句,把握语句的用语特点,整体和局部进行分析和概括。
3.本题的难度不大,考生只须根据要求,认真阅读这首诗即可找出。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代了乡愁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4.本题考查对诗歌结构的理解和分析。《乡愁》四节中每一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节与节完全均衡对称。每节内部诗句的内容发生变化 。其语言上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综述即可。示例: 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结合每一节的意象,理解意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即可作答。如:在邮票旁标思念,在船票旁标不舍之意,在坟墓旁标孝子之心,在海峡旁标爱国之情。或是分别标亲情 爱情、爱国情也可。
6.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明朗、集中、强烈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内涵是丰富的,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析,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但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层层推进。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家乡之思,怀念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从“家之思”到“国之思”,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8.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写作手法叫衬托。诗人用"浅浅"”—词形容海峡,反衬出作者的思乡之情的深重,更突出地表达渴望祖国的统一的心望。据此理解作答。
9.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特点。根据每一节的语句分析,其语言上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综述即可。
【答案】10.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1.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12.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知识点】图表信息;漫画释义;衔接仿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根据题干要求,分别定为材料一和材料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总结概括,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即可。
(2)本题考查标识图的画面内容和构图特点。描述画面内容,应按照整体→部分的顺序进行,在描述部分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将画面中每个部分的内容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分析构图特点时,则需要抓住标识图中变形、夸张等突出强调的部分来进行。
(3)本题考查诗句续写。续写诗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续写的句子,要和例句的句式、修辞、语言风格保持一致,话题要保持一致,字数和结构上要相近,重复关键字,并做到语意连贯。本题续写的诗句与前面构成并列关系,运用比喻修辞,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语言流畅即可。
10.根据题干材料定位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为两句古诗,表现的都是作者思乡之情,在这三句诗中都出现了“家书”,可见家书有寄托思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表明: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故答案为:示例:材料一:家书具有寄托思家怀乡之情的作用。材料二:曾经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家书近些年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1.画面内容:从整体来看,这个图就像是一座房子。图的最上方是一个变形的“人”字,这个字的两个笔画就像是屋子的房檐。“人”字下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面墙和小路,又像是毛笔写出的墨迹。右边是竖排“一封家书”的大写拼音和文字。
构图特点:综合起来看,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故答案为:示例:该图主体部分像一座房子,最上方是经过艺术处理的“人”字,“人”字的一撇一捺,造型像房檐。“人”字下面,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既像艺术化的一面墙和弯曲的回家小路,又像中国传统书写用的毛笔和点点墨迹;右边是竖排的“YI FENG JIA SHU”大写汉语拼音和“一封家书”四个汉字。这幅图把具有中国特点的家、书法、书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表达了家书与家庭的关系。
12.根据“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可知,第一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时_____的________,第一个空填时间词,第二个空填人物的动作,第三个空填与“呢喃细语”类似的中心词语,可仿写为:乡音是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
根据“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可知,第二处续写的句子格式为:乡音是______(季节)_____(事物)的________(动作),第一个空填季节词,第二个空填事物名称,第三个空填事物具有的动作,可仿写为:乡音是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故答案为:示例:孩童时光着脚丫在田间奔跑的欢声笑语;秋日暮色中老黄牛的哞哞低吟。
【答案】13.B
14.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点评】(1)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13.【小题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惠风:拼音huì fēng,意思是柔和的风。
黛瓦:拼音 dài ,青黑的瓦,用来描写房屋。
错落有致:拼音 zhì ,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深邃:拼音 suì ,深远、深奥的意思。
故选B。
14.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
最后一句属于对选段的总结,“她"和“就是蠡城绍兴”之间是普通的停顿,应该用逗号。故选D。
15.【答案】(1)票;墓;峡
(2)①
(3)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C
(5)偏正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停顿与节奏;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品味现代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偏正短语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 邮piào ”写作“ 票 ”;“ 坟mù ”写作“ 墓 ”;“ 海xiá ”写作“ 峡 ”
⑵本题考查诗歌朗读。①是正确的;其他三句必须与①句保持一致。
⑶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依据诗歌分析可知,“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⑷ 《乡愁》的作者余光中离开大陆,多年与亲人、祖国分离,表现的是对大陆的思念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应该用缓慢、忧伤的语气来读这首诗。
⑸本题考查短语的结构。 “窄窄的船票” 是“定语+中心语”结构,所以属于偏正短语。
【点评】⑴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设计。根据仿写示例,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内容和情感,再仔细揣摩语气、重音、语速等读法,最后整体把握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读基调。解答此题,根据诗歌的内容、写作背景及情感体现分析即可。
⑸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16.【答案】躲在叮嘱里;听着它;暖融融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母爱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据此可仿写为:母爱写在目光里,望着它,泪涟涟。
故答案为:躲在叮嘱里;听着它;暖融融。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仿写句式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例句,分析例句表现的主题,例句的格式,例句的修辞等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