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课题 24.司马光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司马光》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法学法(含教具学具) 教法:反复朗读 演示法学法:合作 交流讨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科书
新授课基本流程:(学科思政)预学导学、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会课调整(设计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及练习PPT等设计意图) 个性化调整
预学导学学科思政 通过学习本课故事,体会并学习司马光遇到危险时,冷静、智慧与勇敢的品质。
预学导学(可以借助导学单等方式体现学生先学) 课前读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用现代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关于的相关资料
导课(导入语新颖、别致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对比认识了解,文言文: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聪明小朋友,他叫司马光,你听过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吗?谁来跟大家讲一讲?(对比和课文的不同,课文共30个字,像这样字数少,句子短,概括性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是古人用来写文章的方式。文言文的特点是语言简洁 凝练,司马光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让我们板书课题“司马光”)揭题 ,齐读课题认识“司”并指导书写,学习复姓:你知道司马光的姓什么吗?像这样的姓我们叫做复姓,还记得一年级下册我们学过的《姓氏歌》吗?你还知道哪些复姓?2.司马光简介: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编写了《资治通鉴》,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指名汇报 说一说二者的区别齐读课题,生临写“司”字指名答
互助探究分层提高(师生互动,体现教师导学、小组合作、学生主学等)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听老师范读,试着画出节奏,出示节奏。讲解多音字“没”:出示带拼音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节奏。 文言文与古诗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回忆我们学习古诗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借助注释 插图 联系生活经验)4.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尝试用上面的方法理解这篇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品读课文:1.群儿戏于庭,出示拓展练习(在庭院 群儿戏于庭;在树林 群儿戏于林;在公园 群儿戏于园;在水池 群儿戏于池。)2.说起因: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爬上 和今天意思相同,指导书写“登”。理解“瓮”,出示图片。 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小孩们会怎样?(指导朗读)说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理解“弃”字,拓展练习,说一说:众皆弃去的场面,用上,他们都慌了,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用文中话说),指名上台演示动作,全班演示,什么破了?(缸)(指导朗读)4.结果:水迸,儿得活。儿字古今意义对比。(指导朗读)圈出文中的人物,(三个儿字分别指的是谁?群儿:在庭院里玩的所有小孩,一儿:指的是落水的孩子,儿得活的儿也是落水的孩子;文言文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这叫一词多意)。5.你感觉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 机智 爱动脑筋)6.司马光的故事学完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老师意思你们说文言文。7.根据图片提示试着背诵课文(古筝配乐)。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名答,汇报学习古诗方法指名汇报
总结归纳(体现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登”等7个字;会背诵《司马光》的故事,更要学习司马光遇到事情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学习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司马光》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今后的我们还会接触到更多的文言文课文,大家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来学习。
巩固反馈课堂形成性练习(体现知识迁移、巩固提高(迁移“用”学-历届考点) 必做题(基础题-人人过关) 根据老师提示,背诵课文。
选做题(能力提升) 练习:在庭院 群儿戏于庭;在树林 群儿戏于林;在公园 群儿戏于园;在水池 群儿戏于池。: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众 皆弃去 不救 光 持石击瓮 救
课后作业布置 必做题(基础题-人人过关) 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 完成总时间 20分钟
选做题(能力提升) 跟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完成总时间 5分钟
实践题(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良好。配乐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彩的图片帮助同学们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课前我先让同学回忆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同学们学习本文奠定基础,同时又能让学生瞬间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及文言文的特点。接着老师通过古筝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拓展一“群而戏于庭”的训练,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同时,能够正确说出文中三个“儿”的不同意义,说明他们理解了文意。最后我通过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试着背诵全文,在看图背诵,达到了课堂上熟读成诵的效果。以上教学策略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足之处是在复述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时,很多同学被课文的文本束缚住了思想,没有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复述故事情节,如果课堂上给他们几分钟小组交流讨论在指名汇报,故事可能会讲的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