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习活动 家乡文化生活-广西贺州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学习活动 家乡文化生活-广西贺州课件(共4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2 18:3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家乡文化生活
——了解贺州
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东与广东省怀集县、连县、连山县毗邻,北与湖南省江永县、江华县相连,西与桂林市接壤,南与梧州市相邻,介于北纬23°39'0"-25°09'0",东经111°05′0″-112°03′0″之间。截至2021年10月,贺州市共辖2个区,3个县,总面积1175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贺州市常住人口203.10万人。
贺州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之前,史书统称岭南为“交趾”,贺州属“交趾”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贺州属南海郡。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击拼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贺州属南越国辖制,南越国在贺州设封中侯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把岭南三郡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设交趾刺史部,贺州属苍梧郡。
三国时期,贺州属吴国辖制,黄武五年(226年),分苍梧郡,设临贺郡,治所设在今贺街镇。凤凰三年(274年)临贺郡改属荆州。
晋代,临贺郡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年),改临贺属湘州,成帝时又改属荆州,永和二年(346年)再改临贺为县属零陵郡。义熙十三年(417年)撤湘州,重新设立各郡,贺州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在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临贺属广州。宋明帝在泰始五年(469年)改临贺郡为临庆国,治所设在临贺县。齐朝建元二年(480年),将临庆国改为临贺国。梁朝普通元年(520年),武帝拆分临贺,设置静州郡,临贺之名不存在,陈朝的时候恢复临贺郡名。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临贺郡置贺州,辖临贺、冯乘、谢沐、封阳、桂岭、富川、荡山等县。除谢沐县治及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冯乘部分县地在今湖南省境域外,其余县均为今贺州市辖区。隋炀帝时期,废贺州,桂岭县改属熙平郡,封阳县改属苍梧郡,合临贺、荡山、富川三县为贺川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贺州,治所在临贺县,辖管原临贺郡六县。天宝元年(742年)改贺州为临贺郡,复置荡山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临贺郡为贺州。唐太宗李世民将全国分为十个道,昭平、富川县属岭南西道,贺州属岭南东道。
五代十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沿唐制。楚王马殷攻占贺、昭等州,贺州属楚。后汉乾祐元年(948年)贺州归南汉,贺州辖临贺、桂岭、冯乘、封阳、富川、荡山等6个县。
宋代,贺州属广南东路,大观二年(1108年),改属广南西路,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现今贺州市地域。
元代,地方政权设立11个行中书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升广西为行中书省,贺州属广西行省,领临贺、富川、怀集三县。
明初,改路为府或降府为州,废撤行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把临贺县、桂岭县并为贺州,管辖怀集、富川两县,属浔州府。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撤贺州,将桂岭、封阳、荡山合并改称为贺县,属平乐府,怀集归属梧州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置永安州(蒙山),贺县、富川、永安州、昭平同属平乐府。
清顺治初,因明旧制设平乐府、梧州府。平乐府领1厅1州7县,即信都厅、永安州及平乐、恭城、富川、贺县、荔浦、修仁、昭平7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平乐民团区及其所属县并入桂林民团区。次年10月,平乐民团区复置,治所设在贺县,辖富川、贺县、钟山、昭平、蒙山、平乐、修仁、荔浦、恭城、信都、怀集等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广西实行行政监督制度,以民团区域为监督区域。平乐民团区改制为平乐行政监督区,治所在贺县八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广西将行政监督区改制行政督察区,平乐行政监督区改制为广西第二行政监察区,治所在贺县八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广西行政督察区由12个缩成7个。第二区(平乐)改为第一区,治所设在贺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广西省划分为15个行政督察区。第一区治所设在八步,辖贺县、信都、怀集、钟山、富川等5个县。第十四区治所设在平乐,辖平乐、恭城、昭平、蒙山、修仁、荔浦、阳朔等7个县。同年10月,广西军政当局将广西全省划为桂东、桂西、桂北、桂中、桂南、粤桂边区、黔桂边区7个军政区,第一区(平乐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桂东军政区司令部均设在贺县八步。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广西,同月,在贺县八步镇成立中共平乐地方委员会、平乐行政区专员公署,辖贺县、信都、富川、钟山、昭平、蒙山、平乐、荔浦、修仁、恭城、怀集等11个县和八步工矿区委。
1951年8月,中共平乐地委、平乐专署迁址平乐县平乐镇。
1952年5月,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隶属平乐专区。同年9月,钟山、富川两县合并为富钟县,仍属平乐专区。
1958年7月19日,撤销平乐专区,设立梧州专区,中共平乐地委改称中共梧州地委,平乐专员公署改称梧州专员公署。初辖原属容县专区的苍梧、藤县、岑溪等3个县和原属平乐专区的蒙山、昭平、贺县、富钟等4个县。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区统一领导。
1960年10月,梧州专区与梧州市合并。
1961年7月,梧州专区撤销富钟县。同年11月25日,梧州市复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
1962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复置富川、钟山两县。
1971年,梧州专区改为梧州地区,原行政区域不变。
1983年8月30日,梧州地区撤销富川县,成立富川瑶族自治县。
1984年1月,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梧州地区辖藤县、岑溪、蒙山、昭平、贺县、钟山、富川瑶族自治县。
1997年3月19日,梧州地区和梧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贺县,设立县级贺州市,梧州地区行政公署驻地由梧州市迁至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辖原梧州地区的县级贺州市、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原梧州地区的藤县、蒙山县、岑溪市划归梧州市管辖。
2002年7月3日,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县级贺州市改为八步区。同年11月2日,地级贺州市正式挂牌成立,管辖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八步区。
2007年4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为贺州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相当县级政府管理职能。同年9月19日,平桂管理区正式挂牌成立,机关办公地址暂在原平桂矿务局总部内。
2016年6月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贺州市平桂区。同年7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贺州市平桂区。同年12月2日,平桂区正式挂牌成立,驻地贺州市平桂区平桂大道1号。
截至今天,贺州市下辖2个区、3个县:八步区、平桂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贺州市人民政府驻八步区。
贺州辖区管理
八步区
八步街道
八步街道、城东街道、江南街道、贺街镇、步头镇、莲塘镇、大宁镇、南乡镇、桂岭镇、开山镇、里松镇、信都镇、灵峰镇、仁义镇、铺门镇、黄洞瑶族乡。
平桂区
西湾街道
西湾街道、黄田镇、鹅塘镇、沙田镇、公会镇、水口镇、望高镇、羊头镇、大平瑶族乡。
昭平县
昭平镇
昭平镇、文竹镇、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马江镇、五将镇、走马镇、樟木林镇、仙回瑶族乡、凤凰乡、木格乡。
贺州辖区管理
钟山县
钟山镇
钟山镇、回龙镇、石龙镇、凤翔镇、同古镇、珊瑚镇、公安镇、燕塘镇、清塘镇、红花镇、花山瑶族乡、两安瑶族乡。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阳镇
富阳镇、白沙镇、莲山镇、古城镇、福利镇、麦岭镇、葛坡镇、城北镇、朝东镇、新华乡、石家乡、柳家乡。
截至2020年,贺州市境内居住有汉、壮、瑶、苗等20多个民族,下辖1个瑶族自治县,5个瑶族乡;共有212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少数民族常住人口达35.7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8%。其中除壮族、瑶族和苗族是定居数百年以上的原住少数民族外,其他少数民族均为解放前后、或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工作、结婚迁入、定居年代不长、人口数量极少的外来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瑶族人口最多,主要居住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其次为壮族,主要居住在八步区和钟山县;其余的苗、侗、回、满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居住比较分散。
贺州的民族构成
贺州的历史文化
贺州的历史文化
临贺故城
临贺故城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贺江两岸,南至浮山,东至大鸭村,北至香花村,西至沸水寺,方圆约10平方公里。故城城址共发现四处:分别是大鸭村城址(旧县肚城址)、长利村城址(洲尾城址)、河西城址、河东城址。2001年6月25日,临贺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州的历史文化
富川瑶族风雨桥群
富川境内共有各种类型的风雨桥75座。其中建得最早的是朝东秀峰的登瀛桥,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横跨秀水河上,为石礅木板结构,是当地桥梁建筑工艺与沿古道被引进富川的北方桥梁建筑工艺的完美结晶。2013年3月5日,富川瑶族风雨桥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州的历史文化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
贺州江氏客家围屋位于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仁冲村,该围屋建造于清光绪年间,围屋以正门至上堂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座东北朝西南,是客家人迁徒的历史见证物,是当地客家人的代表性民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艺术、研究价值。2019年10月7日,贺州江氏客家围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州的历史文化
黄姚古镇
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黄姚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宝珠观、兴宁庙、郭家祠、带龙桥、天然亭等。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2020年11月,广西贺州黄姚古镇位列由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的4A级景区品牌500强榜单第2位。2022年7月,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贺州的历史文化
黄姚古镇的价值
黄姚古镇里的门楼、古戏台、古街、古井、民居、宗祠、庙宇、桥、亭、匾等有形建筑遗产,特别是作为整体出现的古镇聚落环境。古镇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完整保存8条石板街,全部用青石板砌成,全长10多公里。还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
古镇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设计建造匠心独运,从建筑学上说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贺州的历史文化
广西省工委旧址
广西省工委旧址位于古镇宝珠观内。1944年冬,日本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省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的黄姚古戏台。它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鲤鱼街
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古时候,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于是他们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2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这条街也叫“鲤鱼街”。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仙人古井
仙人古井距离源头鸡公山约两三公里,占地约50平方米,有1米多深,分为5口。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安乐寺
安乐寺在黄姚安乐街。明朝万历26年(1573年),土人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他们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请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个寺,起名“安乐寺”,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当时是清朝初年(1644年),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钱兴烈士像
钱兴烈士塑像矗立在黄姚镇宝珠观中共广西省工委纪念馆前的小广场上,塑像高3米,玻璃钢塑造。塑像基座高2.6米,宽1.5米,台基边长1.1米,台下阶梯三级总高0.5米,为花岗岩结构。这一尊塑像是为了纪念中共广西省第一任工委书记钱兴于1986年兴建的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守望楼
守望楼在龙畔仙山祠下。这座城楼是黄姚古镇的一个关键城楼,这城楼的作用就是守关、辽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人到此处来上香,祈求平安。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司马第
司马第位于龙畔街52—53号。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司马”有几种解释:一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二是府州通判的别称;三是同知的俗称。据史料记载,这户人家姓莫,明朝时当的“司马”官,即是府州通判。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历史文化
龙爪榕
龙爪榕,常绿乔木,有气根,因其气根形似龙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树龄。
黄姚古镇主要景点
贺州的知名景点
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地处广西东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南面,距贺州市区40公里,占地3000公顷,属国家级森林公园,集森林、奇峰、雾海、垂岩等于一体,大桂山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3年,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广西第一家被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
贺州的知名景点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萌渚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6公里,姑婆山方圆80公里是天然动植物王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海拔1844米,是桂东第一高峰。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3年经公众投票被评为“游客最喜爱的广西景区”和“海外华人最喜爱的华南自然风光景区”。以及誉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
2020年11月,入选由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的4A级景区品牌500强榜单。
白切三黄鸡(信都)
贺州的美食
牛肠酸(公会)
油糍(桂岭)
扣肉(黄田)
油茶
贺州的民俗风情
贺州是多民族聚居区,壮族、瑶族为世居民族。在秦汉时代,中原汉族开始迁入贺州。宋代以后,尤其在明清两朝,有不少人因战乱或逃荒陆续迁入贺州。贺州民族风情旅游有瑶族的“盘王节”“情人节”“打油茶”“长鼓舞”;壮族的“三月三”“庙会”“炮期”“舞火猫”;苗族的“芦笙踏堂舞”等。
贺州的方言
贺州民间各种称谓的方言土话有近三十种。它们分属中国十大汉语方言中的粤语、客家话、官话、湘语、闽语、土话等六大方言,此外还有一些土话系属待定;有壮语、勉语、标话等三种少数民族语言。
贺州的方言
1.粤语:是贺州分布最广层次最多的汉语方言,本地话、土白话、六州声、钟山话、富川梧州话、铺门话、大乡话等次方言属粤语勾漏片,总人口约110万。本地话、土白话分布在昭平、八步、平桂等县区,六州声主要分布在八步区信都一带,钟山话分布在以董家垌为中心的钟山县境内,梧州话分布在富川县中南部,铺门话分布在八步区南部以铺门为中心的信都平原。阳山话,连滩话、街话也属于粤语,是从广东迁移而来的。阳山话主要分布在昭平县的黄姚镇、樟木林镇和钟山县的清塘镇。连滩话主要分布在昭平县黄姚镇的阳朔行政村、春甫行政村、白山行政村、皇竹村的客塘屯等村屯。街话又叫街声,主要分布在昭平县城、黄姚街市及周边的一些村庄。白话(属广府粤语),零星分布在钟山县街上,清塘英家等地。
贺州的方言
2.客家话:在贺州又称“麻介话”。大批客家人进入贺州时间只有200年左右,贺州客家话根据来源地的不同,又分为五华声(或长乐音)、河婆声、河源声等数种。
客家话在贺州各县区都有分布,人口约50万。客家话内部差别小,客家话在贺州是强势方言,一些非客家人也会讲客家话。
贺州的方言
3.西南官话:在贺州又叫官话、桂柳话、讲官、正字、贺街话。贺州的桂柳话居民分布在富川、昭平、钟山、八步等地,人口约16万。
在没有推广普通话前,西南官话就是广西各民族的共同语,它对周边语言与方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贺州特别是贺州北部,不少讲其它语言与方言的人也会讲桂柳话。钟山县部分原来讲壮话的居民,富川县部分原来讲都话或“梧州话”的居民改讲了桂柳话
贺州的方言
4.壮语:属于壮侗语族壮泰语支,现有壮语人口约5.6万,分布在南乡、大宁、黄洞、鹅塘、沙田、清塘、黄姚、走马等乡镇,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壮语方言岛,其中最大的一片在八步区南乡镇。
贺州的名人
1.孝穆纪皇后,瑶族,明宪宗妃,明孝宗生母,广西贺州桂岭人,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年间,明宪宗征讨蛮族,纪氏被俘虏后入宫廷。
2.毛鹓,明代广西贺州贺街河东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授湖广浏阳知县,革重赋、定差徭、清匿税、擒巨凶,建龟山书院造士,政绩显著而受上奖。
3.毛上习,字文举,广西贺州人,幼丧父母,家贫,奋志苦读,清康熙八年(1669年)举人。任浙江诸暨县令。
贺州的名人
4.林肇元,字贞伯,优廪生,广西贺州贺街镇寿峰西塘人街(今属八步区莲塘镇永庆村管辖)人,清代政治人物,官至二品贵州巡抚。光绪十年(1884年),坐事革职。病卒后,开复革职处分,恢复原官。
5.肖肇富,字葆斋,清代广西贺州黄田镇黄田村人。同治三年(1864年)仗剑从戎,投张正亨军门麾下。官至正二品,卒于古州镇署。
6.吴冠凡,又名永滔,恭甫,广西贺州公会镇清泉村人。1949年春参与中共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掩护中共黄公区工委负责人谢盘石开展秘密工作,并筹集枪支弹药、粮食,密运山区支持中共地下游击武装。
贺州的名人
7.黄一平,原名黄启滔,广西贺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公安军兼广东省军区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8.黄研真,号雁宾,广西贺州莲塘镇新莲村人。毕业于广东农业学校,曾任广东省吴川县县长,广东禁烟局秘书,广东警卫统领,陆军少将军衔。
贺州的名人
9.陈保民,贺州市八步区里松镇人,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从香港回到家乡,负责里松、开山一带的地下革命工作,并建立革命根据地。中秋节前组织武工队去邻县搞袭击,行动暴露后,被保安队进山围剿。同年10月7日,被敌人收买的叛徒陈太任开枪杀害。
10.叶海运,广西贺州市鹅塘镇新塘村盘冲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4207部队八连副连长。
贺州所获得的称号
2020年10月,贺州市获得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证,成为“全域长寿市”。贺州市八步区、平桂区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