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3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目标统领·体系建构
学习要点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1)能够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含义,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能够结合时政知识,认识改革原有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与价值 能够联系时政要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新国际形势下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时间脉络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追求
一 背景
1.国际局势:二战后,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国际维和:1948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二 影响
1.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2.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它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3.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历史潮流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学习任务2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二 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
(2)2011年发生的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等。
2.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学习任务3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应对措施
1.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3.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
(1)在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G20)正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在地区层面,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
(3)2009年首次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与2015年成立的新开发银行,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平台。
二 中国方案
1.基本内容
(1)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2.人类命运共同体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缘由:
①思想来源: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②现实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③理论依据: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大势的准确把握。
④努力方向: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建设措施: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核心突破·合作探究
一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史料一 据统计,最近五年中,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仍以每年2 50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发展中国家,现有1/3的人口处于赤贫之中。其中,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口比例,已从25年前的38%上升到目前的43%。更为严重的是,巨额债务压得许多非洲国家喘不过气来。
史料二 当代世界经济实力对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国家实力悬殊:占全球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3/4;而占全球人口超过4/5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拥有1/4的世界生产总值。
(1)史料一反映了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贫困人口增加,债务沉重。
(2)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影响:富国与穷国的巨大差距,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一 当今世界……“治理赤字”“发展赤字”“民主赤字”此起彼伏……新时代的“哈姆雷特之问”,正悄然把引领世界的希望寄托中国。……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
——人民网《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
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史料二 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遇到重大挑战,许多国家主张反对自由贸易、反对经济全球化、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2013年中国开始倡议的“一带一路”,是为推动世界复苏、优化全球经济治理、重建世界交往理性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经济全球化3.0的新愿景,资本主义世界化在狂飙数百年后第一次迎来决定性的转向。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发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意味着“多中心崛起、全方位合作、全人类共赢”的包容性全球化的开启。
——摘编自廖峥嵘《“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条件和意义。
提示:(1)意义:有利于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条件: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全球化的发展;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意义:开启全球化的新时代;有利于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模式;有利于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