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学案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4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目标统领·体系建构
学习要点 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读图,能够理解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表现; (2)能够结合相关文献史料,说出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内容及其影响; (3)能够对比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理解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4)能够结合西欧各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历程,认识欧、亚、非、美洲相互关系的变化
时间脉络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一 人口迁移
 材料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创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于是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和特点。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方向
(1)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2)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3.特点
(1)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2)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3)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4)由欧洲国家主导。
4.影响
材料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非洲丧失劳动力达1亿人以上。英国成为了当时殖民诸国中最大的“人类血肉贩子”,美洲3/4的黑人奴隶是英国贩运去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人口迁移的影响。
·积极性:
(1)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
(2)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
(3)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4)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消极性:
(1)欧洲人加快对美洲的殖民掠夺。
(2)使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
(3)给非洲黑人带来了沉重灾难。
(4)促使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二 物种交换
1.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项目 欧亚→美洲 美洲 →世界
植物 小麦、燕麦、大麦、 裸麦、橄榄、葡萄等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等
动物 马、牛、猪、羊、鸡等 小龙虾、黑豚、负鼠等
病菌 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病菌(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三 疾病传播
1.原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
3.影响: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习任务2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学习聚焦]全球航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一 印度洋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以葡萄牙为主)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二 大西洋贸易
1.欧美贸易: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2.罪恶的“三角贸易”
(1)原因: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
(2)目的: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问题
(3)概况:欧洲商人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送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
三 太平洋贸易
1.葡萄牙:(1)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把中国的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2)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绝大部分白银流入中国内地。
2.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3.影响: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图解
太平洋贸易
学习任务3 早期殖民扩张
一 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
时间 国家 殖民方向
16世纪 葡萄牙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西班牙 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世纪 荷兰、英 国、法国 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二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材料 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所排挤。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
1.商业革命
(1)商业贸易:商业贸易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2)经营方式: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3)贸易中心: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2.价格革命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多千克……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原因: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贵金属源源不断流入欧洲。
(2)表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3)影响:价格波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3.社会变革: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核心突破·合作探究
一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史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史料二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美洲……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最终的结果是,如今,居住在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种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白混血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史料一指出明朝时期有哪些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2)根据史料二指出哪一地区是族群混合最高的地区,并列举都有哪些族群。
提示:(1)作物:高产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烟草、花生等。
影响: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人地矛盾、丰富农产品结构。
(2)美洲。主要有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
二 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区域文明的命运
 史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世界经济史》
史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脱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分析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提示:(1)主要因素: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黄金和白银涌入欧洲,导致欧洲贵金属大量增加,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2)使非洲丧失大批精壮劳动力,家园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倒退,更加贫困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