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统领·体系建构
学习要点 1.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及其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1)能够说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2)能够说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3)能够知道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认识一系列发明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 (4)读图,能够了解工业革命从英国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的情况,说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重要标志,了解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能够知道工厂制度的产生;(2)能够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3)能够探讨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深远影响;(4)能够说出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
时间脉络
思维导图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1 工业革命的背景
一 含义和起源国
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起源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二 兴起的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中,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中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条件: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条件: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3)市场条件: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4)技术条件: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
图解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学习任务2 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1)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2)过程:
①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
②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③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
2.动力领域:瓦特改进蒸汽机
(1)过程: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2)意义:①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②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3.交通领域:交通工具的革命
(1)原因:动力技术的革新。
(2)表现: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5.扩展
(1)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1.条件: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主要成果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 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1)科技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产生发展: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3)中心: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4)影响因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备注]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中后期开始
范围 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影响他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轻工业为主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部门
技术 来源 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经验技术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研究的运用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学习任务3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 生产力的大发展
1.带来工业化。
2.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3.农业变革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二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生产关系)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2.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
(2)影响: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备注]垄断组织
(1)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2)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3)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三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1)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2)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2.中间阶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四 社会生活的变化
1.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人口问题: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五 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1.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解决措施: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六 世界格局的变化
1.原因:
(1)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2.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核心突破·合作探究
一 圈地运动的影响
 史料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的影响。
提示: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⑤圈地运动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 全面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 力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提高
生产 方式 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开始从分散走向集中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生产 关系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经济 结构 开始工业化,农业比重减少 重工业取代轻纺业成为主导
突出 国家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德发展迅速,超过英、法
世界 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