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17 猫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17 猫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让我们随着大师郑振铎,走进这个爱猫的家庭,亲自去体验养猫的快乐与悲伤!
新课导入

1.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能复述三只猫的故事,从三只猫的故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作者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郑振铎(duó)(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著有《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等。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逗( ) 消耗( ) 污涩( )
忧郁( ) 红绫( ) 懒惰( )
安详( ) 乞丐( ) 预警( )
怅然( ) 诅骂( ) 蜷伏( )
一缕( ) 虐待( ) 屋脊( )
叮嘱( ) 辩护( ) 怂恿( )
惩戒( ) 倚着( ) 冤枉( )
妄下断语( ) 畏罪潜逃( )
dòu

xiánɡ
chànɡ

zhǔ
chénɡ
wànɡ
qián
hào
línɡ
ɡài

nüè
biàn


duò
jǐnɡ
quán

sǒnɡ yǒnɡ
yuān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污涩:
怂恿:
安详:
提心吊胆:
预警:
怅然:
肮脏且不光滑。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从容不迫,稳重。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蜷伏:
畏罪潜逃:
惩戒:
妄下断语:
虐待:
弯着身体卧着。
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通过处罚来警戒。
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1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5~34自然段):
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写第三只猫的故事,且其死亡让“我”难过自责。
深入探究——1.列表比较三只猫的故事
来 历 外 形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1—2)
从隔壁
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招人喜爱
病死
一缕
酸辛
深入探究——1.列表比较三只猫的故事
来 历 外 形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二次: 小黄猫 (3—14)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活泼、会爬树、捉鼠
全家人都喜爱它
被一个
过路人
捉去了
怅然
愤恨
诅咒
路人
深入探究——1.列表比较三只猫的故事
来 历 外 形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三次: 丑猫(15—34)
遭人遗
弃,拾
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冤枉、误打、流浪而死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深入探究——2.还原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的情况:
嫌疑犯案发前表现:
嫌疑犯案发后表现:
对嫌疑犯惩罚方式: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对这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对鸟笼凝望。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
拿起木棍追过去打了一下,以为惩戒的不够。
冤案!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2. 内容上,既是对前两次养猫经历的总结,又为第三次养猫做铺垫;
3. 情感上,体现作者对失去美好事物感伤、难过的心情。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 反复;
2. 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表明“我”认定这件事一定是花白猫所为,“我”对花白猫充满了愤恨,为下文棒打它提供了理由。
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愧疚,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文章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猫的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深入探究——写作借鉴
2.抓住特征细致描写,描写逼真传神。
作者写了三只猫,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不仅乱跑,还会爬树,会扑蝴蝶,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玩游”,常常“蜷伏”,还钻到火炉底下,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对三只猫的描写都抓住了其最明显的特征,且描写逼真。
课堂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拓展延伸
1. “我”家养的三只猫,无论怎样,结局都是不幸的,对于它们的悲剧命运,你有什么感想?
弱小——命运不能自立。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它们的悲剧命运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拓展延伸
2.本文对你的启示是什么?
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第一次养猫:难过、酸辛
第二次养猫:怅然、愤恨
第三次养猫:受伤、愧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