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19 大雁归来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任务一 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19 大雁归来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3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会排成这整齐的雁阵吗
新课导入
大雁归来
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品读作者爱鸟情怀。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沙乡年鉴》是作者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也是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
整体感知——人物简介
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了潜藏在富裕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征服自然带来的环境破坏。在这种清新的空气中,人们又发现了早已存在的《沙乡年鉴》。
整体感知——人物简介
比较一下,这一段文字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作物。每年春分之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摘自《辞海》
整体感知——比较阅读
《辞海》重说明。客观介绍有关大雁的科学知识,如大雁的属性、外形、生活习性、候鸟、飞行路线、聚合性等。
课文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课文也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的飞行路线、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科学知识,但侧重点并不在于介绍知识。而是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来表达对大雁的喜爱,让我们怀着和作者一样的爱鸟情怀,去亲近大雁吧!
整体感知——比较阅读
1.写一写,概括段意
2.圈一圈,捕捉相关信息
3.说一说,你感觉这是怎样的大雁,以“这是一群______的大雁”说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批一批,小组合作完成文中批注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1.写一写,概括段意
段落 段意
1-2段 义无反顾的大雁
第3段
南飞的大雁
第4段
冬季的大雁
第5段
归来的大雁
第6段
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段落 段意
第7段
孤独哀鸣的大雁
第8段
成群结队的大雁
第9段
四月夜间群居鸣叫的大雁
第11段
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第12段
吹起联合号角的大雁
第13段
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
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由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段落 段意
第一部分(1-5)
第二部分(6-10)
第三部分(11-13)
描写大雁归来时的情景
介绍大雁的日常生活
写大雁的联合观念值得人类借鉴学习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2.圈一圈,捕捉相关信息。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_____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 _________
(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雁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_
(8)大雁被作者称为_________他和学生自称___________
三月春天,是报春的使者,有灵性。
笔直的,喜远飞。
叫,喧嚷
一声不吭
玉米粒,重友情。
六只列队飞,喜群居,有联合观念
一阵阵喧闹。
客人
爱鸟者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3.说一说,“这是一群______的大雁”
提示:按大雁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方面加以提炼概括。
这是一群坚强、守信的大雁
这是这是一群充满灵性的大雁
这是一群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的大雁
这是一群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的大雁
这是一群具有联合观念的大雁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4.批一批,小组合作完成文中批注
(1)第二段“赌注”一词有什么特殊意味?
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联系第11段来看,这里的“赌注”是指大雁要用自己的生命“在黑夜飞行200英里”。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应如何理解?
提示:看下文内容解读这个句子。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掉”用得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3)冬天如何能走掉?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请同学们看到书本第7自然段旁的批注:
“观察、推测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众多习性中作者重点观察了哪一习性,有何发现?我们作出了什么推测?最后推测是否得到印证?
印证了之前的推测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观察
孤雁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分析
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观察所得】,从数字分析中发现,6只或以6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
推测
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5.阅读第9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写夜晚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2)我们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因为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乐趣,大雁的鸣叫声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3)这一段是如何写雁声的细致入微,情趣盎然的?
先写其他鸟的声音,体现了当时环境的寂静,为下文写大雁的叫声做铺垫。然后写大雁的多种声音,由高潮到低潮,好像有人在指挥似的,显得情趣盎然。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6.为什么说“将人类的行为与大雁对比,表明大雁是联合的先驱。”?
  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团队合作的联合观念,可谓全“雁”一体化,这一点,正是人类所不及的。
  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7.怎样理解“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这句话把3月迁徙的大雁的鸣叫比喻成一首诗歌,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也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整体感知——文本活动
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我”对大雁归来的感受?
  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深入探究
2.作者每次称呼大雁,前面都有一个修饰语(我们),文中还用“我们”称呼了哪些?为什么要用“我们”这个词?
“我们的”大雁 “我们的”春雁……
作者感觉人类和自然万物就像是朋友、家人一样,如此看来,我们人类对待自然万物不应该高高在上,而是要平等对待。
亲切
深入探究
3.在文章中描写的这个大家庭里,除了人、大雁、农场、沼泽,还有哪些成员?
沙锥鸟,猫头鹰……(和谐、温馨、热闹的氛围)
4.请同学们回头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大雁归来》,能否改为《大雁》?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
不仅是大雁的归来,还有人正在失去的美好人性的归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
深入探究
“人不仅要处理好跟人的关系,跟社会的关系,还要用道德的观念,对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这就是大地伦理学。“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的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
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认为,我们人应该用怎样的观念对待自然?
  道德。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我们的大地,我们的自然才是完整的。这就是作者理想的家园。
深入探究——材料链接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作者的目的:
  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
课堂小结——归纳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