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草原放牧》教案+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 《草原放牧》教案+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5 15:36:37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4课
放 牧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目 录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青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及作品愉快的心情,体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新知导入
今天老师拿来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大家看看这是件什么乐器?
新知导入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
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新知导入
琵琶协奏曲
《草原放牧》
新知讲解
聆听作品:
想象一下这个作品可能表现了怎样一个画面?
新知讲解
该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全曲共分五段,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什么是协奏曲呢?
新知讲解
协奏曲: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通过聆听判断由几个部分组成?
新知讲解
二段体结构:引子+A欢快主题+B抒情主题。
新知讲解
听一下引子和第一部分:
1.听一听引子部分是由什么演奏的?
2.第一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是由琵琶演奏,表现了美丽的景色和天真活泼的姐妹形象,这段旋律是改编于《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是这一乐章的主题.
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
新知讲解
那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
新知讲解
下面请同学们一遍哼唱主题一边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
新知讲解
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部分:
1.大家听听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在节奏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2.表现了怎样一个场景?
新知讲解
这段音乐的速度变慢。琵琶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
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接着琵琶与乐队的协奏,使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
高潮过后,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课堂展示
下面我们整体欣赏一遍,请同学们第一部分哼唱+声势动作,第二部分画旋律线共同表现作品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
课堂拓展
欣赏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总结
《草原放牧》
A主题+B主题
琵琶
欢快活泼
同学们,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牧》第3课时《草原放牧》。
【教材分析】
《草原放牧》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牧》第3课时欣赏课。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
本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同名动画片主题歌的音调,节奏轻快活泼,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第二主题摘用了一首内蒙古歌曲的旋律片断,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既有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满完整的艺术形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及作品愉快的心情,体验蒙古族音乐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青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二)教学难点:
1、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中国民族乐器?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拿来一件中国民族乐器,大家看看这是件什么乐器?(教师展示琵琶)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琵琶: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也是由琵琶和乐队共同演奏的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书写板书《草原放牧》)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与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感知音乐
教师:聆听作品,想象一下这个作品可能表现了怎样一个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该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系用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写成,颂扬了祖国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全曲共分五段,①草原放牧;②与暴风雪搏斗;③在寒夜中前进;④党的关怀记心间;⑤千万朵红花遍地开。《草原放牧》为其中的一段。什么是协奏曲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通过聆听判断由几个部分组成?(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二段体结构:引子+A欢快主题+B抒情主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作品,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引子和第一部分,听一听引子部分是由什么演奏的?第一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是由琵琶演奏,表现了美丽的景色和天真活泼的姐妹形象,这段旋律是改编于《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是这一乐章的主题,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哼唱一遍
预设:跟音频哼唱
教师:那这个主题在第一部分出现了几次?(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一遍哼唱主题一边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请同学们自由发挥哦)
预设:哼唱+动作
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部分,大家听听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在节奏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怎样一个场景?(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
教师:这段音乐的速度变慢。琵琶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接着琵琶与乐队的协奏,使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高潮。高潮过后,音乐在渐慢、渐弱中结束,表现了宽广、宁静、一望无际的美丽草原。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画旋律线。
预设:聆听音乐画旋律线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欣赏一遍,请同学们第一部分哼唱+声势动作,第二部分画旋律线共同表现作品
预设: 表现作品
教师:下面老师带来一些乐器,请同学们为乐曲伴奏
预设:听音乐伴奏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表演
预设: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青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草原放牧》
A主题+B主题
琵琶
欢快活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