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4课
放 牧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目 录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器的特点、蒙古族音乐风格及作品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
新知导入
竹笛多由苦竹、紫竹、斑竹、凤眼竹、玉屏竹等优质竹料经制笛师加工成材制做成笛。竹笛属开管乐器,与国外的笛类乐器最大的区别是“膜振”,就是在竹笛膜孔上粘贴一块笛膜,竹笛的流派主要分北派和南派。
下面通过图片欣赏一下
笛子独奏
《牧民新歌》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聆听作品,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新知讲解
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新知讲解
《牧民新歌》是一首根据蒙古族音乐风格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乐曲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并运用了蒙古族音乐常用的羽调式。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通过聆听说说笛子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笛音清脆、咳亮、甜美,富有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和浓郁的家乡味儿,这是任何管弦乐器及现代电声乐不具备的特征。
通过聆听判断由几个部分组成?
新知讲解
乐曲可分为五个段落
1.听一听引子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新知讲解
引子(散板,辽阔地)
模仿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以拉弦乐器的颤弓和拨弦乐器的滚奏作伴奏。表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牧场上生机勃勃的景象。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
新知讲解
聆听第二段: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新知讲解
慢板(慢速,深情地)乐曲的主题出现。以马铃和木鱼模仿悠闲的马蹄声。旋律加入富有蒙古族特色的二度、三度或以上的颤音和打音。表现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赞美家乡和新生活。
下面利用乐器伴奏
新知讲解
聆听第三段: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新知讲解
小快板(稍快,跳跃地)表现短调民歌明快节奏的特点。以笛子跳跃的吐音演奏,马铃和木鱼的伴奏。描绘牧民策马驰骋的欢乐情景。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新知讲解
聆听第四段: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新知讲解
广阔的快板(自豪地)节奏放宽,旋律舒展,后半部短暂离开羽调式,变成宫调式。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下面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新知讲解
聆听第五段:
1.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新知讲解
热烈的急板(更热烈地)回到羽调式,情绪更加高涨。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托下,旋律更加急骤,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进一步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
下面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
新知讲解
下面整体欣赏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表演
第一段:哼唱
第二段:利用乐器伴奏
第三段:做声势动作
第四段:画旋律线
第五段: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
课堂拓展
欣赏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总结
《牧民新歌》
笛子独奏
五部分
同学们,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牧》第1课时《牧民新歌》。
【教材分析】
《牧民新歌》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放牧》第3课时欣赏课。《牧民新歌》是一首根据蒙古族音乐风格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以E调曲笛吹奏,配以小型民乐队伴奏 (伴奏乐器包括笙、扬琴、中阮、三弦、大小木鱼、马铃、二胡、中胡、大提琴或革胡)。乐曲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并运用了蒙古族音乐常用的羽调式。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乐器的特点、蒙古族音乐风格及作品的情绪
(二)艺术表现
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鉴赏作品并能用优美的的哼唱主题音乐
(二)教学难点:
1、能用乐器、肢体语言简单的表现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乐器吗?(教师展示笛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竹笛:竹笛多由苦竹、紫竹、斑竹、凤眼竹、玉屏竹等优质竹料经制笛师加工成材制做成笛。竹笛属开管乐器,与国外的笛类乐器最大的区别是“膜振”,就是在竹笛膜孔上粘贴一块笛膜,竹笛的流派主要分北派和南派。下面通过图片欣赏一下
预设:欣赏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是一首笛子独奏《牧民新歌》,(书写板书《牧民新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提问与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感知音乐
教师:聆听作品,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牧民新歌》是一首根据蒙古族音乐风格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以E调曲笛吹奏,配以小型民乐队伴奏 (伴奏乐器包括笙、扬琴、中阮、三弦、大小木鱼、马铃、二胡、中胡、大提琴或革胡)。乐曲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并运用了蒙古族音乐常用的羽调式。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通过聆听说说笛子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笛音清脆、咳亮、甜美,富有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和浓郁的家乡味儿,这是任何管弦乐器及现代电声乐不具备的特征。
通过聆听判断由几个部分组成?(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可分为五个段落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作品,首先听一听引子部分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引子 (散板,辽阔地)
模仿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以拉弦乐器的颤弓和拨弦乐器的滚奏作伴奏。表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牧场上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
预设:哼唱音乐
教师:聆听第二段,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慢板 (慢速,深情地)乐曲的主题出现。以马铃和木鱼模仿悠闲的马蹄声。旋律加入富有蒙古族特色的二度、三度或以上的颤音和打音。表现牧民悠然骑在缓行的马上。赞美家乡和新生活。下面利用乐器伴奏
预设:乐器伴奏
教师:聆听第三段,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小快板 (稍快,跳跃地)表现短调民歌明快节奏的特点。以笛子跳跃的吐音演奏,马铃和木鱼的伴奏。描绘牧民策马驰骋的欢乐情景。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聆听第四段,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广阔的快板 (自豪地)节奏放宽,旋律舒展,后半部短暂离开羽调式,变成宫调式。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歌颂。下面边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预设:画旋律线
教师:聆听第五段,听听这部分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场景?
预设: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教师:热烈的急板 (更热烈地)回到羽调式,情绪更加高涨。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托下,旋律更加急骤,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进一步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
下面跟着音乐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下面整体欣赏
预设:整体欣赏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表演,第一段:哼唱,第二段:利用乐器伴奏,第三段:做声势动作,第四段:画旋律线,第五段:做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预设: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牧民新歌》
笛子独奏
五部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