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答题技巧(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答题技巧(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19:5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训练答题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往往围绕一个话题,将文字、图表、图画等组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阅读、概括、分析、交流等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
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注重个性的阅读体验,是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和研究型阅读于一体的阅读方式。不少考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各则材料的特点及内在联系,筛选不出关键信息,不能通过分析与综合得出得到结论,失分较多。要想做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那么,当你拿到一道“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如何对照这个五个方面来入手呢?
1. 准确审题。要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阅读的方向和答题的要求,否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极易受干扰信息的影响导致“答非所问”。例如“图文转换”题,究竟是要求“描述画面内容”还是要“推断提炼主题”,如果不加注意,是很容易答偏的。
2.筛选信息。筛选信息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础,要仔细阅读每则材料,抓住文中负载性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这不仅是一个常见考点,而且也是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基础。
3. 分析综合。对几个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内容。虽然这几个材料是有着“共同话题”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它们是有着“个性”的,要善于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分析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找出材料的内在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关键信息,得出结论。
4. 联系经验。文本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字本身,要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去解释和发现文本的意义。近年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大多数都是围绕社会热点话题来命题的,例如“高房价”“过度溺爱”“诗词大会”“奔驰女事件”“啃老现象”等等,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只能停留于表面,很难提出有质量的观点。因此,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做到“事事关心”,这样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5. 规范作答。注意每道题的答题要领,形成规范的思路和答题策略。例如“劝说”,就要考虑“称呼”“劝说内容”“委婉语气”;“活动设计”就要考虑“简明”“可操作”;“对联”就要考虑“内容相关”“字数相等”“词语相对”“仄起平收”等等。
第三单元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阅读训练
一、课内阅读巩固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节选)
①“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理”姓。唐朝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③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1.根据课文内容可知道,选文属于研究报告的____________部分,除此之外,研究报告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选文第2自然段中提及了几位“李”姓的杰出人物,如果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成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渠道来搜集资料。
3.下面是小明搜集到的几位“李”姓杰出名人及其事迹,请你连一连。
李广 历时27年,完成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李冰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时珍 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大钊 西汉名将,征战匈奴,人称“飞将军”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题阅读1】
纪晓岚巧戏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是一对冤家,平时嘴斗,其实心斗。一清一贪,同朝为官。某日早朝,众臣正等待上朝,工部的金尚书跑过来告诉和珅,工部失火,损失严重,能不能再在原址上扩建一下。和珅当即拍板,尽管去建,而并不问其他。
恰逢纪晓岚从旁边走过,和珅素知纪晓岚有才,平时他常在皇上面前以才欺人,自己没少受他的气。这次上朝尚早,何不出一对联难难他,也好解解气。和珅便借这次工部失火之事出了一联:“水部(工部有时也称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一件很平常的火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被和珅一句话概括了。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和珅满以为会难倒纪晓岚。纪晓岚先端详了和珅一会儿,说:“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和以为他真的对不出了,正要嘲笑,纪晓岚随口说出了下联:“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和珅当即目瞪口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次又吃亏了。
原来纪晓岚也知道工部失火了,他正想向皇上奏明要严查此事,不想和珅竟然有心思出对联来风雅。也好,借此机会骂他一通,让他警醒一下。纪晓岚的对联也别出心裁,东西南北中全在里面,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4.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5.纪晓岚巧戏和珅的事情还有不少,你尝试读懂以下故事背后的“巧”。
(1)大贪官和珅修了一座新府第,邀请纪晓岚来家中给匾额题字。纪晓岚在匾额上挥毫写下“竹包”一字,为:________。
(2)纪晓岚当了侍郎,和珅(官尚书)向纪晓岚表示庆贺。下人牵来一只狗,和珅问纪晓岚:“先生,你看这是狼(侍郎)是狗呀?”纪晓岚说:“这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下垂,所以________,________!”和珅无语。
6.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来戏弄和珅的。
【主题阅读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dú)、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7.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8.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9.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拍照(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字体演变历史(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主题阅读3】
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汉字
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汇成一篇篇佳作。汉字,中华民族的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中,汉字向我招手;在各种童话集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书籍中,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阔我的眼界。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形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
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10.阅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
11.阅读句子,回答问题。
(1)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结合自身经历,想想汉字的特点和作用,从上面的修辞手法中选择一种写句话。
12.“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具有( )等不同的美。(多选)
A.形象之美 B.文化之美 C.音韵之美 D.艺术之美
【主题阅读4】
材料一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
经常写错别字 经常提笔忘字 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36.67% 56.67% 70% 1.21%
材料二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现在,浮躁的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神奇的汉字》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汉字书写问题重回公众视野。有学者认为,保护汉语,媒体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媒体的宣传是不够的,行政不应缺位。尽管多年来相关部门已颁布多项法令保护母语,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用更多行政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母语。
13.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材料二,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失写症: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字为师: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不属于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的是( )
A.电脑的发展和普及。
B.人们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
C.人们热衷于综艺娱乐,不爱学习。
16.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在说明形式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7.你同意材料三中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三、【说明文阅读】
【主题阅读1】
汉字——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汉字对于继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引进外来文明,促进国际交流都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
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痴”、“白兰地”、“白木耳”、“白马过隙”、“白璧无瑕”共100多个词条。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广阔的文章来,而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它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汉字表义能力特别强,它像一幅图画,(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大量的偏旁表义),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例如看“风”、“疯”、“峰”、“丰”、“封”等字,一看就能理解其意义并产生想象它所表现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ɡ”,目击它时人毫无感觉,只有读了前后文以后才懂得它的意义,思维就慢了一拍。
它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看书法大师们的墨宝,有的高远飘逸,有的庄严凝重,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娟秀美丽,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
此外,汉字还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它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又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加之我国进入WTO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四海宾朋纷至沓来,汉字必将成为世界通用文字之一。当今世界各国汉字、汉语热的兴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大趋势已经到来。
汉字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完全可与中国古代其它四大发明相媲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这“第五大发明”不仅古代功勋显赫,而今日和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将是它更加发挥威力的时代!
1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蒸蒸日上:
纷至沓来:
19.汉字在文化传承与交流方面的四个作用是什么?
(1)
(2)
(3)
(4)
20.汉字的优越性体现在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写出你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
感受:
【主题阅读2】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24.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5.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6.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7.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2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主题阅读3】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29.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30.阅读“汉字之忧”,文中画“ ”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31.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32.细读“现实之痛”“提笔忘字”四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特殊称谓。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33.细读“现实之痛”,下面选项中没有正确概括“汉字危机”的表现的一项是(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34.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巩固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节选)
①“李”姓的来源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理”姓。唐朝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②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③截至2010年,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人口数量排名第二。
1.根据课文内容可知道,选文属于研究报告的____研究结论________部分,除此之外,研究报告还有_____问题的提出______、_____研究方法_______、___资料整理__________三部分。
2.选文第2自然段中提及了几位“李”姓的杰出人物,如果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成就,可以通过_____查阅图书_______、_____网络搜索_______、____请教别人________等渠道来搜集资料。
3.下面是小明搜集到的几位“李”姓杰出名人及其事迹,请你连一连。
【分析】
1.本题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以及对研究报告的掌握。
仔细阅读选段内容,选段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李”姓的历史和现状,文题是《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因此选文是属于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
研究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学生要注意积累记忆。
2.本题考察学生资料的搜集。关于杰出人物的成就,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如查阅图书报刊、计算机搜索、请教他人、问卷调查等,渠道多样,写三个即可。
3.本题考察学生的课外积累,平时可积累相关的内容,也可通过文本内容进行作答。
根据文中的“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可以得知,李广是西汉名将,征战匈奴,人称“飞将军”;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题阅读1】
纪晓岚巧戏和珅
纪晓岚和和珅是一对冤家,平时嘴斗,其实心斗。一清一贪,同朝为官。某日早朝,众臣正等待上朝,工部的金尚书跑过来告诉和珅,工部失火,损失严重,能不能再在原址上扩建一下。和珅当即拍板,尽管去建,而并不问其他。
恰逢纪晓岚从旁边走过,和珅素知纪晓岚有才,平时他常在皇上面前以才欺人,自己没少受他的气。这次上朝尚早,何不出一对联难难他,也好解解气。和珅便借这次工部失火之事出了一联:“水部(工部有时也称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一件很平常的火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被和珅一句话概括了。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和珅满以为会难倒纪晓岚。纪晓岚先端详了和珅一会儿,说:“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和以为他真的对不出了,正要嘲笑,纪晓岚随口说出了下联:“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和珅当即目瞪口呆,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次又吃亏了。
原来纪晓岚也知道工部失火了,他正想向皇上奏明要严查此事,不想和珅竟然有心思出对联来风雅。也好,借此机会骂他一通,让他警醒一下。纪晓岚的对联也别出心裁,东西南北中全在里面,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4.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和珅面白 金木水火土 巧用多义词骂和珅 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
5.纪晓岚巧戏和珅的事情还有不少,你尝试读懂以下故事背后的“巧”。
(1)大贪官和珅修了一座新府第,邀请纪晓岚来家中给匾额题字。纪晓岚在匾额上挥毫写下“竹包”一字,为:__个个草包______。
(2)纪晓岚当了侍郎,和珅(官尚书)向纪晓岚表示庆贺。下人牵来一只狗,和珅问纪晓岚:“先生,你看这是狼(侍郎)是狗呀?”纪晓岚说:“这狗的尾巴上竖,而狼的尾巴下垂,所以_下垂是狼_______,__上竖(尚书)是狗 ______!”和珅无语。
6.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___谐音_____、 __一词多义___、___ 可拆解_____等特点来戏弄和珅的。
【分析】
4.本题考查整体感知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然后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即可。
根据短文这句话啊“这上联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全加了进去,就事出联,不可谓不妙。”概括出工部失火的元素是金木水火土;根据“和大人虽是北方人,但是面色白皙,与南方女子可媲美。”这句话可概括出纪晓岚下联的事件是和珅面白,对联是“北人南面,和中堂什么东西?”对联中涵盖了东西南北中,妙处就是巧用“东西”二字,狠狠骂了和珅一顿。
5.本题考查形成解释的能力。
(1)纪晓岚巧用拆字法。“竹”拆开是“个个”,“苞”拆开是“草包”,合起来就是“个个草包”。
(2)纪晓岚巧用“谐音”。他回击“下垂是狼”,是生物的特征;而“上竖是狗”的“上竖”与和珅当时的官职“尚书”谐音,变成“尚书是狗”,直接回击了和珅。
6.本题考查对汉字特点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联系纪晓岚的创作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短文内容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一词多义,第2题第(1)小题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拆字法,第2题第(2)小题体现出纪晓岚是抓住汉字的谐音。
【主题阅读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dú)、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7.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C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8.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D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9.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询问解说员( √ ) 拍照( √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上网查找资料( )
获取的有效信息 汉字产生的时间( √ ) 字体演变历史( √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
【分析】
7.本题考查信息获取的能力。分析题干考查的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式开放的时间。找到材料一中最后一句“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可获取到本题的答案。
8.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借助材料分析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所爱。从博物馆主题突出、弘扬中华文字文化、汉字文化发展与传承等内容。须紧扣题意、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解答。D选项中用甲骨文“字”为标志与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意思这些相悖。
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学习以及梳理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是并不代表这些渠道都是等价的。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可实行的获取信息方式,根据实际情况打“√”即可。对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梳理。首先要符合做调查报告的主题。“汉字发展史”与当代书法名家作品、汉字字帖的种类无关联性,不应列为有效信息。本题以这种表格方式可以培养我们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题阅读3】
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汉字
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汇成一篇篇佳作。汉字,中华民族的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中,汉字向我招手;在各种童话集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书籍中,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阔我的眼界。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形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
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10.阅读短文,补全思维导图。
汉字伴“我”成长 汉字历史悠久 “我”对汉字的热爱
11.阅读句子,回答问题。
(1)画“ ”的句子运用了__比喻______的修辞手法,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排比____和___拟人_____的修辞手法。
(2)结合自身经历,想想汉字的特点和作用,从上面的修辞手法中选择一种写句话。
汉字如诗,方块中寓无限诗意;汉字如谜,笔画间藏百道谜题;汉字如音乐,一横一竖奏美妙乐章;汉字如图画,间架结构绘斑斓画卷。
12.“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具有( ABCD )等不同的美。(多选)
A.形象之美 B.文化之美 C.音韵之美 D.艺术之美
【分析】
1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通读全文可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汉字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不可缺少。逐段读短文可知,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从小,汉字就陪伴我”,从读各种书到写作,一路伴“我”成长;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汉字的历史悠久。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11.(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修辞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画“﹏﹏﹏”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汉字比作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和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画“ ”的句子中,用了三个“在……中,汉字……”的句式,句式相同,所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句子写了“汉字向我招手”“拉着我的手,为我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对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创意运用的能力。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语言表达相关方面的知识。
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作用,再恰当运用比喻、排比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便可完成练习。
1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根据句中的“生动形象、传播文明、顿挫抑扬、书法字体”等词,可以判断出汉字具有形象之美、文化之美、音韵之美、艺术之美。
【主题阅读4】
材料一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
经常写错别字 经常提笔忘字 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36.67% 56.67% 70% 1.21%
材料二
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们对汉字“敬畏之心”的淡漠。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现在,浮躁的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的态度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神奇的汉字》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汉字书写问题重回公众视野。有学者认为,保护汉语,媒体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媒体的宣传是不够的,行政不应缺位。尽管多年来相关部门已颁布多项法令保护母语,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用更多行政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母语。
13.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知道____大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的人非常少,部分存在写错别字和提笔忘字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材料二,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失写症:___提笔忘字 ________________ (2)一字为师:____ 斟酌文字_______________
15.下列不属于人们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的是( C )
A.电脑的发展和普及。
B.人们对汉字缺少敬畏之心。
C.人们热衷于综艺娱乐,不爱学习。
16.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在说明形式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采用了表格来展示调查结果,显得简洁、直观、清楚;材料二采用了文字叙述的形式来展示调查结果,比较详细。
17.你同意材料三中学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示例:我同意学者的观点。用行政手段和措施来保护母语,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唤起大家的敬畏之心,让人们认真写字,从而提高国民的书写能力。
三、【说明文阅读】
【主题阅读1】
汉字——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汉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国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形文字,到殷商时代转化成甲骨文,以后一直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着文明的进程。汉字对于继承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引进外来文明,促进国际交流都作出了不朽的历史贡献。
汉字在世界文字丛林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越性:
它是最节省的词构文字。汉字像魔块,有神奇般的组词能力,往往一个字能构建出许多个意义单位(词)。如一个“白”字就组成了“白天”、“白痴”、“白兰地”、“白木耳”、“白马过隙”、“白璧无瑕”共100多个词条。这样,汉语常用的四万个词汇只需要三千个汉字构建即可,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广阔的文章来,而人们识字的任务却很有限。
它是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汉字表义能力特别强,它像一幅图画,(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大量的偏旁表义),看惯了这些字,目击的瞬间就能萌发联想,甚至产生情感,使人的认识迅速发生变化。例如看“风”、“疯”、“峰”、“丰”、“封”等字,一看就能理解其意义并产生想象它所表现的情境,而拼音文字的“fenɡ”,目击它时人毫无感觉,只有读了前后文以后才懂得它的意义,思维就慢了一拍。
它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文字图形又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文字。因为汉字是一幅幅的图画,当然书写时容易美化,所以世界上的文字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发展为一门“书法艺术”。看书法大师们的墨宝,有的高远飘逸,有的庄严凝重,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娟秀美丽,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都难以表达的艺术美。
此外,汉字还特具简短明确的优点。它的音节少,最适合未来声控计算机使用。又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加之我国进入WTO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四海宾朋纷至沓来,汉字必将成为世界通用文字之一。当今世界各国汉字、汉语热的兴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大趋势已经到来。
汉字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完全可与中国古代其它四大发明相媲美的中国“第五大发明”,所不同的是这“第五大发明”不仅古代功勋显赫,而今日和未来的中国与世界,将是它更加发挥威力的时代!
18.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蒸蒸日上: 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9.汉字在文化传承与交流方面的四个作用是什么?
(1) 传承中华文化
(2) 维护祖国统一
(3) 引进外来文明
(4) 促进国际交流
20.汉字的优越性体现在五个方面:__最节省的词构文字______、_最富有联想的智慧文字________、__史上独有的双脑文字_______、__最优秀的艺术文字______、__具有简短明确的特点______。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__________。
2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火药______、___造纸术______、___指南针____、___活字印刷术_____。
2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写出你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
感受: 感受到了汉字形体的艺术美。
【主题阅读2】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不但 )意境要美,( 而且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即使 )是狂草,我们( 也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24.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5.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B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6.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_____________
27.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 举例子 _______和__打比方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2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主题阅读3】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例如:在这次“听写大会”中,“熨帖”一词只有1%的书写正确率,“癞蛤蟆”一词也只有2%的人能够写对。这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有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英勇就义,也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见下面由某校五年级学生整理的图片)。
29.上面图片中的错字依次应改为( C )
A.夹 倔 托 刻 鸣 贤
B.夹 崛 托 刻 名 贤
C.夹 崛 托 刻 鸣 贤
D.荚 崛 托 刻 鸣 贤
30.阅读“汉字之忧”,文中画“ ”的句子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A )
A.举例子 B.下定义 C.作比较 D.打比方
31.阅读“汉字之忧”,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B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汉字间架结构越来越复杂,不易书写。
32.细读“现实之痛”“提笔忘字”四个字加上引号的作用是( B )
A.表示特殊称谓。 B.表示着重强调。
C.表示引用。 D.表示特殊含义。
33.细读“现实之痛”,下面选项中没有正确概括“汉字危机”的表现的一项是( D )
A.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
B.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滥用网络语言。
C.店铺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
D.人们接触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34.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认为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
①提高书写汉字的能力,做到不写错别字,把字写端正、美观。②在生活中勇于找出写错别字的人,并督促其改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