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晨景》教案+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晨景》教案+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7 13:07:10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课
朝 夕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目 录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曲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一)审美感知
感受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以及作曲家运用乐器的意图。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鉴赏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题旋律。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音乐
新知导入
同学们,一天当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刻?
新知导入
你们喜欢晨景吗?
新知导入
早晨,一缕阳光从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空气新鲜,大地一篇清新,这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这就是晨景。
新知导入
作品
《晨景》
新知讲解
聆听音乐:
判断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新知讲解
通过聆听:
我们知道这首作品的节拍是几几拍?
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6/8拍。
你们知道6/8拍的强弱规律吗?
新知讲解
通过聆听你们猜猜作品由几部分组成?
新知讲解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
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2.旋律先由哪件乐器主奏,紧接着是哪件乐器与之相呼应?
3.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新知讲解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这个旋律先由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继而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令人闻到了早晨清新的空气,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觉。
接着在协和纯净的和声衬托下,长笛与双簧管继续重复这一主题,但力度逐渐增强,调性连续上移形象而动态地展现了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晨雾缭绕,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朝霞划破长夜的黑暗,色彩变幻多姿,天空越来越清朗明亮。
下面模拟长笛和双簧管演奏
新知讲解
继续聆听音乐:
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3.旋律有什么特点?
4.由乐队中哪部分乐器奏出?
新知讲解
当弦乐组增强力度把这个主题带回原调时,乐曲达到了高潮,使人看到红日高悬,光华四射,洒满大地的灿烂景象。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新知讲解
继续聆听音乐:
1.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3.旋律有什么特点?
新知讲解
在这之后,音乐渐趋平静,在弦乐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大提琴演奏了素材取自主题中段的旋律,使音乐充满喜悦和勃勃的生气在乐曲的再现部中,弦乐仍保持乐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题旋律显得更为明朗、轻快。不时还传来由圆号吹奏的狩猎号角声,用长笛的颤音吹奏的鸟鸣声。
最后,牧歌的主题越来越弱,渐渐消失在远方。
下面边听音乐边用乐器伴奏
新知讲解
整体聆听
课堂展示
第一乐段模拟
第二乐段做声势动作为乐曲伴奏
第三乐段用乐器伴奏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课堂拓展
说说你的感受?
课堂总结
《晨景》
管弦乐

感谢聆听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朝夕》第2课时《晨景》。
【教材分析】
《晨景》是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朝夕》第2课时欣赏课。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 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 《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以及作曲家运用乐器的意图。
(二)艺术表现
能分析鉴赏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题旋律。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曲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分析鉴赏曲目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题旋律。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一天当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刻?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喜欢晨景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早晨,一缕阳光从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空气新鲜,大地一篇清新,这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这就是晨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叫作《晨景》(书写板书《渔舟唱晚》)
【设计意图:以教师演唱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教师:聆听音乐,判断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场景?(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聆听我们知道这首作品的节拍是几几拍?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6/8拍,你们知道6/8拍的强弱规律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6/8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通过聆听你们猜猜作品由几部分组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该作品: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 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 《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公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下面我们聆听第一部分,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出旋律先由哪件乐器主奏,紧接着是哪件乐器与之相呼应?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这个旋律先由长笛在木管长音和弦的背景上吹奏,继而双簧管紧紧与之呼应,宛如清晨传来的牧笛声,令人闻到了早晨清新的空气,给人以无限空旷的感觉。接着在协和纯净的和声衬托下,长笛与双簧管继续重复这一主题,但力度逐渐增强,调性连续上移形象而动态地展现了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晨雾缭绕,随着太阳冉冉升起,朝霞划破长夜的黑暗,色彩变幻多姿,天空越来越清朗明亮。下面模拟长笛和双簧管演奏
预设:模拟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聆听音乐,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旋律有什么特点?由乐队中哪部分乐器奏出?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当弦乐组增强力度把这个主题带回原调时,乐曲达到了高潮,使人看到红日高悬,光华四射,洒满大地的灿烂景象。下面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聆听音乐,感受第一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这之后,音乐渐趋平静,在弦乐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的伴奏下,大提琴演奏了素材取自主题中段的旋律,使音乐充满喜悦和勃勃的生气在乐曲的再现部中,弦乐仍保持乐曲中段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使主题旋律显得更为明朗、轻快。不时还传来由圆号吹奏的狩猎号角声,用长笛的颤音吹奏的鸟鸣声。最后,牧歌的主题越来越弱,渐渐消失在远方。下面边听音乐边用乐器伴奏
预设:伴奏
教师:整体聆听
预设:整体聆听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表现乐曲,第一乐段模拟,第二乐做声势动作为乐曲伴奏,第三乐段用乐器伴奏
预设:表现音乐(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经典古曲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晨景》
管弦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