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 教案(表格式)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七章力第3节重力 教案(表格式)八年级物理下册(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8-02 22:1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力》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力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重力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力之一,是学习其他力的基础。通过学习重力,学生能够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重心)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公式),为后续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重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力,其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的确定等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重力公式)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此,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性。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掌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性,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概念。
3.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掌握重力公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性。
3.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能够将重力问题抽象为物理模型进行分析。
科学探究 1. 经历重力方向的探究过程,掌握用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2. 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 1.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物理学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公式的应用。
难点 1. 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特性。
2. 掌握用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3. 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苹果从树上掉落的视频,提问:“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而不是向上或侧向飞去?”
2.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如抛出的球最终会落回地面。 1. 观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回忆并讨论日常生活中的重力现象,如树叶飘落、雨滴下落等。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视频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重力概念的学习,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1. 讲解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 利用课本插图或实物(如地球仪、小球)说明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
3. 讲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实验(如悬挂重物使其自由下垂)加以验证。 1. 认真听讲,理解重力的定义。
2. 观察教师演示,理解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 参与实验,观察并理解重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以及方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深入探究 1. 引入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重力公式G=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N/kg。
2.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3. 引导学生讨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1. 听讲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公式。
2. 跟随教师思路,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3. 参与讨论,理解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公式讲解和例题分析,使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 1. 设计几道与重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计算物体的重力、判断重力的方向等。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答练习题,并请代表上台讲解解题思路。 1. 认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课堂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力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公式的应用。
2. 强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1. 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思考并分享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作业设计
基础题: 1. 解释什么是重力,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由重力引起的。
2. 根据重力公式G = mg(其中g取9.8N/kg),计算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所受的重力大小。
提高题: 1. 分析并解释为什么竖直上抛的物体会落回地面。
2. 假设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变为原来的两倍,请分析并描述几个可能受到影响的日常生活现象。
板书设计
第七章 力 第3节 重力 一、重力的定义:
-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二、重力的方向:
- 竖直向下(箭头指向地面)
三、重力的大小:
- 公式:G = mg
- 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9.8N/kg)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 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五、重力的应用与影响:
- 竖直上抛的物体会落回地面
- 水往低处流
- 建筑物稳定性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重力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 板书设计清晰,逻辑性强,有助于学生构建重力知识体系。
3. 引入重力公式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加强直观演示和解释。
2. 提高题难度偏大,部分学生感到吃力,需调整题目难度梯度。
3. 课堂上互动环节较少,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