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古诗文。
(1)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3)谁见幽人独往来,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优秀的诗人关注民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 , ”的呐喊,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 , ”表现了卖炭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令人泪下。
二、语言表达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与历史,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往往会交织在一起。向自然的山峰前行,道路蜿蜒曲折,美不胜收。在山间层层雾霭中,让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彷徨,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不时可以窥见道路旁龟裂的岩石,满地的砂砾、土块,我们寻觅时间的脚印,感叹万物的变幻。一路上,春天的美景络绎不绝,让人目不暇接。cǎo zhǎng yīng fēi,花团锦簇,各种不知名的花朵挨挨挤挤,推推搡搡,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停留山口,一股清风迎面扑来,我们仿佛处在风口浪尖,感到神清气爽。终于到达山顶,站在巅峰,liào wàng四周,目空一切。一霎时,美景让人zhèn hàn,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ǎo zhǎng yīng fēi( ) liào wàng( ) zhèn hàn( )
4.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 B.络绎不绝 C.风口浪尖 D.目空一切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山间层层雾霭,让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彷徨,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
B.在山间层层雾霭中,让我们远离了彷徨与烦躁,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
C.山间层层雾霭中,让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彷徨,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
D.在山间层层雾霭中,我们远离了烦躁与彷徨,携带着满腔的欣喜,拾级而上。
四、语言表达
6.请你给以下消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语言简洁,15字以内。
本报讯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考风的形成,11月13日上午8点,我校九年级学生会召集各班学生于教学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学生会主席带领同学们进行宣誓,号召同学们积极备考,诚信考试,诚实做人。此次活动要求同学们深刻认识诚信考试的内涵,端正考试态度,通过自身努力取得良好成绩,展现我校学子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准。宣誓现场气氛庄重严肃,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践行诚信考试的决心。
7.苏洵中学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两句。要求修辞方法相同,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 , ; , 。
五、选择题
8.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共三百一十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
B.《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C.张同学对自己的姓名用字写法很好奇,可推荐他读《<说文解字>第一》,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可推荐他读《辞赋第十一》。
D.孔子说“中庸”之“中”即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周易》之“中”是度的问题。
六、名著阅读
9.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开展以“信仰”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从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我选《西游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孙悟空披荆斩棘、不畏艰险,一心求取真经的信仰。如“三调芭蕉扇”这一情节,孙悟空几次失败,都没有放弃,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拿到了扇子,体现了他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以及他为了信仰,勇于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敢于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怒而飞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志怪者也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⑤;干将⑥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杂言》)
【注】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间:缝隙,此处指河面很窄。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小狸:小野猫。⑥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事主不施用兵/兵革非不坚利也 B.足及千里/不足为外人道也
C.曾不如小狸/曾不若孀妻弱子 D.匠以治木/以其境过清
13.请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物说理的方法,请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分别借助哪些事物来阐述了什么道理。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一册册历史典籍……这些藏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馆释放出的独特文化吸引力,擦亮了城市名片,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今年夏天,各大博物馆爆满的行李寄存处,成为观察博物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跟着博物馆去旅行”成为不少游客青睐的出游形式,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
②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越来越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承载的是无穷的精神力量,点亮的是充实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所亲切的大学校里,增长“何以文明”的见识,触发“何以中国”“旧邦新命”的深思,思接千载、鉴往知来,更多人将涵养深厚的文化情怀,增强“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底气。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一部短视频剧集《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目前该剧在某平台播放量累计2000余万,登顶多个短视频平台热榜。该短剧由两位年轻UP主制作,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在一名中国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重回祖国的故事。
②“每一个文物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有它自己的价值。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去保护这些文物,去传承这些文化,去讲述这些故事……”集体记忆唤醒了情感追忆,很多网友都在留言中抒发了自己看完该剧后的内心波澜和对“文物回家”重要性的认识——文物和国家,彼此血脉相连。《逃出大英博物馆》所引发的共振共鸣,展现着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流淌的,就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不变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的基因、家国情怀的血脉。
(选自《新华日报》2023年9月12日)
材料三
①近年来,为加深公众对博物馆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全国各地博物馆转变思路,不断打破地理上的阻碍,努力让文博资源流动起来。博物馆利用自身文博资源,开设了众多巡展、移动博物馆等项目,从原本只面向所在地到面向全国,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得到巨大扩展。
②“流动博物馆,其实就是博物馆到非博物馆业态的领域和地理区域,去开展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抓手,也是密切博物馆与社会、社区关系的一项基础业务。”中国博物馆协会流动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博物院副院长介绍,与传统的博物馆观展模式不同,流动博物馆突破了固定空间和实地建筑物的模式,让那些受地域,资源限制的人同样能够享受知识、文化带来的乐趣。
(选自《文旅中国》2023年9月30日)
材料四
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文化需求更加旺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能有更多深入的了解,更多文化的探寻,更注重了解每一件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民众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体现。
②今年夏天“研学热”不断升温,研学旅行成为不少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重要内容。在研学旅行中,一般都会安排参观博物馆。“现在我接待的全是青少年团,夏令营、亲子游、研学团是主力军,参观博物馆是一项主要活动。”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导游张琳对记者说,早在今年4月份,接团日程就已经排到了8月份。
③新石器时期的骨笛,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编钟……在河南博物院,观众除了可以在展厅观看这些珍贵文物,还可以走进音乐厅,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和魅力。新技术的应用,拉近了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选自《新华网》2023年8月8日,有删改)
1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底气,还能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B.《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热“出圈”背后,展现着当下中国年轻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对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视。
C.流动博物馆突破了固定空间和实地建筑物的模式,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得到巨大扩展。
D.在全国各地博物院,观众能看到新石器时期的骨笛,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编钟,并且能,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
16.近年来掀起一股“博物馆热”,请结合材料四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17.小华打算采用“打卡式”的观展方式,在一天内参观几个博物馆,拍摄热门文物打卡照片,并对你发出了邀请。看了以上材料,你会怎么回复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蝴蝶庄之树
司玉笙
①满身浮土的乡邮员在路边喊:“恒子,你的信!”
②那时候乡邮员都骑着一辆自行车,每天走村串户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他也能叫得上很多人的姓名。恒子的父亲当时是蝴蝶庄小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省任地方区委书记,后坚持回家乡办学,因而在这一带名气挺大。
③小学建起来后,周边的闲地就被栽上了树。人们常常看见老校长领着孩子们在地里忙活,渐渐地那里就有了一片清凌凌的绿色。而长得最快的就是那三棵梧桐。那树是六十多年前老校长到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后带回来的,刚栽下时只有大拇指粗细。其实,他总共带回来四棵,有一棵可能水土不服,连个芽包都没拱出来。但老校长舍不得丢,拔出来把两头削去,刮掉皱皱巴巴的硬皮,就成了一根教鞭。
④20世纪70年代末,已到中年的乡邮员给恒子送来一封信函。已是代课教师的恒子接过信函,瞄了一眼便掖怀里了。照旧请乡邮员到屋里喝水,对方说忙,一蹬车就走了。
⑤不久,老校长去世了。临终前对恒子说:“照顾好你娘,还有那几棵树……”
⑥父亲去世后,教鞭就到了母亲手里。天气好的话,她就拄着教鞭踅摸到那三棵树下,来回走着,拍拍这一棵,再拍拍那一棵,侧起耳朵细听,眼睛里就有亮亮的晶体浮动。老人家比老校长晚去世十一年。她生前对恒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是教不好孩子,瞧俺用这硬棍棍儿敲你的头!”
⑦接了父亲的班,恒子一干又是几十年。其间晚婚晚育,生有一子,他给儿子起的乳名叫学儿。树长大了,学儿也长大了,人大了,心里就有了膨胀的枝枝叶叶。有一次他问父亲:“有人说您连个大学文凭都没有,您是咋当上这校长的?”恒子想了想,对儿子笑了:“我没想当什么校长,只想照顾好你爷爷奶奶和那些树……”
⑧18岁那年,学儿考入外省一所重点大学。临走时,父亲让他去看看爷爷栽的树。看过那些树,学儿带了一片硕大的树叶去报到了。到大学后没几年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
⑨一晃,又十多年过去了。一天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说:“你爹想你了,赶紧回来一趟。”学儿匆匆赶回家,见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蜡黄。旁边除了母亲外,还有乡邮员老赵。见到他,父亲笑了笑,说:“学儿回来了,好,好。”被父亲紧紧地抓着,学儿止不住泪水外涌,低泣道:“爸,我这就带您去省城看医生。”“我没什么大碍,就是垒院墙累了,歇歇就好了。”说着,他缓缓地坐起来。
⑩扶好父亲,学儿转而问母亲:“妈,垒什么院墙能把我爸累成这样?”“有开发商出大价钱要挖走你爷栽的那几棵树,你爹死活不让,围墙都扒开几回了,回回得补,补好了又给扒开,还不止一处。”
“甭说了,我也想去垒墙。走,看你爷栽的树去!”乡邮员拉起学儿往外走。
出了门,学儿问:“赵叔,您又给我爸送信来了?”“只要是你家的信,别看我退休了,也必须亲自送到,交给年轻人我不放心。”“赵叔,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是您给送来的哩。”“还有你爹的!”“你说我爸也考上过大学?”学儿一脸惊诧,“我怎么不知道?”“那是1978年,四十二年过去啦……”学儿猛地一愣,桩子一般立住了:“真的?”
从小学校回来,母亲已将几个菜做好,让学儿陪乡邮员喝几杯。乡邮员喜滋滋地说:“再喝,您家三代的酒我都喝了,越喝越有滋味儿!”
席间,话题都离不开那几棵树。喝到动情处,乡邮员突然站起身,说:“放心吧,谁也弄不走那三棵树,还有我老赵哩!”
送走老赵叔,学儿问母亲:“妈,我爸考上大学的事您咋瞒了这么长时间?”“你爹接到通知书时你爷病得正厉害,他对谁都没吐一个字。前年俺拾掇旧书时才翻出来的,当时俺恼得很。拿给他看,他瞅了瞅,不急不躁地说,啥也不能比照顾父母更紧要!”
“妈,那张录取通知书还在吗?”
母亲起身到里间拿出一本旧杂志,打开杂志,一张泛黄的纸页无声地飘落到地上,学儿俯身拿起来仔细一看,落款正是他就读的那所大学的前身!
学儿喉咙紧抽,喘不过气来似的。明亮的灯光下,他像小时候一样默默地卧在父亲的怀里,抓起父亲的手贴在泪水横流的脸上。“爹,我也要保护那些树……”
此刻,外面下雨了,是春雨。
活动策划人小语和剧组的同学要以这篇小说为素材,拍摄一部主题为“用小小说讲好乡村教育故事”的微电影,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任务。
18.小语想拍几个特写镜头,请你依照小说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镜号 时间 画面内容 人物
1 20世纪60年代 亲自领着学生栽下梧桐树 老校长——恒子父亲
2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 (1) 代课老师——恒子
3 21世纪初 考入大学,临行前,他去看爷爷栽的树,带了一片硕大的树叶去报到了。 (2)
4 (3) 喝到动情处,他突然站起身,说:“放心吧,谁也弄不走那三棵树,还有我哩!” 乡邮员——老赵
19.小语要在片中朗读选文画线句,请你帮她选择恰当的朗读语气并简述理由。
天气好的话,她就拄着教鞭踅摸到那三棵树下,来回走着,拍拍这一棵,再拍拍那一棵,侧起耳朵细听,眼睛里就有亮亮的晶体浮动。
A.愤怒不满 B.温情脉脉 C.慷慨激昂 D.痛苦绝望
我选( )(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语和小文在后期剪辑时产生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小语:我觉得文中“乡邮员老赵”这个角色有点多余。
小文:我觉得文中“乡邮员老赵”这个角色非常重要。
21.剧组在影片结尾处配了字幕“一场久违的春雨,带来生长的力量,诉说着中国的故事”,请联系选文谈谈你对字幕这句话的理解。
九、作文
22.读提示语,按要求写作。
人生的路,一程又一程。经历风雨,仍心怀希望;收获成功,又放眼远方。这一程,有人陪你走;这一程,你只身前行。这一程的风景,这一程的故事,这一程的成长……
请以《这一程,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姓名、学校等个人身份信息。
参考答案:
1. 曲径通幽处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缥缈孤鸿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幽、雎、鸠、逑、缥缈、涯、歧、俶、翕、厦、俱、炭”等字容易写错。
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或理解)。“卖炭翁”中的“翁”是指年老的男子,结合“两鬓”语境,可知“苍苍”应是“灰白色”之意,形容鬓发花白。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示例:我不同意他的看法。由标题《卖炭翁》及“两鬓”可知,主人公是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苍苍”指灰白,形容鬓发花白,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和劳动的艰辛。
3. 草长莺飞 瞭望 震撼 4.A 5.D
【解析】3.本题考查字形。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瞭望(liào wàng):登高远望,向远处看。
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剧烈摇动、震动;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4.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恰当;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句中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不断呈现,对象误用,使用不恰当;
C.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句中用来形容站在山顶清风扑面的位置,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
D.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句中用来形容站在山顶眺望四周的感受,情感色彩不当,使用不恰当。
故选A。
5.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病因:原句“在山间层层雾霭中,让我们……”缺少主语。修改意见:删去“让”字,使“我们”成为主语;
故选D。
6.示例:九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详解】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拟写。
一般而言,新闻标题和导语具有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作用,新闻导语是电头后的一二句话。可以采用“对象+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结合“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体现公平公正的考试原则,促进我校学生良好考风的形成,11月13日上午8点,我校九年级学生会召集各班学生于教学楼前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可知,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事件是“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故可概括:九年级举行诚信考试宣誓活动。
7. 示例:诚信是光 失去它就无法照亮阴暗的角落 诚信是水 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示例:诚信是梯,失去它就无法攀登人生的高峰。
8.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C.李同学对先秦帝王将相有探究兴趣,应推荐他读《<史记><汉书>第九》。《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建初年间编成,所记载的内容以西汉(含王莽)一朝为主,记录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的历史;
故选C。
9.示例一: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保尔坚强不屈,顽强拼搏,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保尔即使双腿瘫痪,双目失明,被肆虐的病魔束缚在床榻上,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完成了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正是如钢铁般顽强的信仰的体现。
示例二: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如“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或“红小鬼”)等部分,体现了他们不怕困苦、意志坚定,排除千难万险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反映出信仰对他们的支撑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示例一: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保尔·柯察金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为共产主义事业勇于献身的信仰。在修筑铁路时,环境极其恶劣,保尔带领着大家克服了食物匮乏、天气严寒、匪徒袭击等诸多困难,他心中始终怀揣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坚持下去。这种信仰让他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时都能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示例二:我选《红星照耀中国》。从作品中我读出了朱德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的信仰。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他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并在起义军南下失败后,率领余部转战各地,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他的这些行动都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实践。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巩固过程中,朱德与毛泽东等领导人并肩作战,多次指挥部队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进攻。他的英勇善战和卓越领导才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明确主题是“信仰”,这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人们力量、方向和坚持。信仰可以是宗教的、哲学的、政治的或个人的,其核心在于对某种理念、价值或目标的坚定信念和追求。
背景情境:“同学们在红船边重读经典”为我们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背景情境。红船通常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紧密相连,象征着革命的开始和信仰的启航。重读经典则暗示了通过回顾历史、阅读文学作品来深入理解信仰的重要性和力量。
名著选择与分析:题目要求从给定的名著中选择一部,结合其内容来阐述作家或人物的信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一部能够深刻体现信仰力量的作品,并通过具体的人物或情节来展示这种信仰的具体表现。
结构与内容:开头简要介绍所选名著及其背景,引出信仰的主题;主体分析作家或人物的核心信仰是什么,这种信仰是如何在他们的思想、行为或作品中得到体现的。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展示信仰如何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探讨这种信仰对读者或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结尾总结信仰的力量,强调其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性,并回应题目要求。
示例引导:题目中给出了《西游记》的示例,通过孙悟空的取经之路来展示其信仰的坚定。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结合其经历来阐述信仰的内涵和作用。
10.(1)用力鼓动翅膀(2)迁徙(3)记载 11.(1)它乘着旋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2.C 13.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14.示例:甲文用大鹏凭借海上汹涌的波涛和大风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或山中奔腾如野马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的道理。乙文以千里马捕老鼠不如小野猫(或利剑干将砍木头不如斧头)的例子,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译为:用力鼓动翅膀。怒,用力鼓动翅膀;
②译为: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徙,迁徙;
③译为: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①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去,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
②视,看;下,下方;是,这样;已,罢了。
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士兵/兵器;
B.足力/值得;
C.都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意思是“连……都……”;
D.用/因为;
故选C。
1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本句译为:船夫说:“河水只是狭窄的间隔罢了,您自己都不能渡过河,还能给君王讲学说理吗?”
“船人曰”表示船人在说话;“河水间耳”是船人陈述的内容;“君不能自渡”是船人对甘戊不能自己渡河这件事的评价;“能为王者之说乎”是船人对甘戊能否给君王讲学说理的质疑。
据此可断为: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里的大鹏需要依靠海水的激荡和六月的大风这些外部条件才能完成迁徙。同时,“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因为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才得以飘动。这些内容表明,即使是像大鹏这样巨大的生物,以及像野马、尘埃这样微小的存在,都需要凭借一定的条件和外在因素才能运动和存在。由此说明了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强弱,都有所凭借,没有绝对的自由和独立存在,都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和依托才能生存和发展的道理。
乙文中,“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骏马如骐骥、騄駬,它们的长处是能够奔跑千里,但是如果把它们放置在宫室之中,让它们去捕捉老鼠,它们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小小的狸猫;锋利的宝剑如干将,它以锋利闻名天下,但是如果让工匠用它来砍削木头,它的作用还比不上普通的斧头。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和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清晰地表明了不同的事物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中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对待事物和运用它们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和运用,发挥其长处,避免其短处,做到扬长避短,才能让事物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和功能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罢了。
【乙】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在这里)只是一条狭窄的缝隙罢了,您自己都不能渡过河,还能给国王讲什么治国的大道理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了解啊!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却不能指挥军队打仗;骐骥、騄駬这样的骏马,能够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捉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工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斧头。现在拿着船桨,随着水流上下行驶,我不如你;但是说服有千辆兵车的君主、有万辆兵车的国王,你就不如我甘戊了。”
15.D 16.①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日趋浓厚,文化需求更加旺盛。②中小学生研学热带动了博物馆热。③一些博物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呈现展品,吸引观众。 17.小华,很高兴能收到你的邀请,我也很开心能和你一起参观博物馆。在我看来,参观博物馆的意义是为了深度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知识、文化带来的乐趣,丰富我们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我们不能被“打卡”带偏了,为了拍摄打卡照片而参观博物馆。小华,让我们一起慢下来,尽情感受博物馆的文化魅力吧。
18.①藏起大学录取通知书,放弃读大学机会,守护父亲栽下的树 ②恒子儿子——学儿 ③21世纪20年代(或2020年) 19.B 理由:因为这句话运用了一连串动作描写(分析叠词或动词也可),表现了恒子母亲对树的守护和她心中的大爱。 或:“眼睛里就有亮亮的晶体浮动”写出了恒子母亲对恒子父亲的思念。 20.我同意小文的观点。理由:①老赵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引出了恒子一家的故事。②他最后又揭示了恒子为守护教育而放弃读大学这一感人故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他是故事的见证者,衬托了恒子一家三代人无私奉献的品质。④他表明自己守护树的决心以及退休了还给恒子家送信,也表现了他的大爱,这也是作品主题的体现。⑤他作为恒子的知己,深深理解恒子,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友情,增强了文本的抒情性,给人以温情和感动。 21.“春雨”既是外面世界下起的雨,更象征学儿心灵的成长。这句话暗示了文章主旨:学儿受到家风感染投身教育,表现一家三代人对家乡教育的无私奉献。像恒子一家这样无私奉献,对中国乡村教育事业满怀希望的人们,就像春雨一般滋养着中国的土地,带来生长的力量,绵延出经久不衰的温暖与感动,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