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4张PPT)--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4张PPT)--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2 23: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0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2025一轮复习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首先是疆域统一,是一个实体形态;“多民族”是这个实体的政治组织形式;“封建” 不是“封邦建国”(分封),是疆域统一的实体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
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血缘分封 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 群雄兼并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概括出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吗?
(一)秦的统一
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背景:(1)客观条件:大势所趋。
①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②政治: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文化:各民族初步融合,华夏认同加强。
(2)主观条件:秦国强大。
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
④远交近攻的策略得当。
今周室既灭,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主持修订的杂家名著,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天时
地利
人和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
始与谋国开伯业者,卫人公孙鞅也,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容斋随笔》
(一)秦的统一
一、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2.过程: 东方
(1)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2)开疆拓土:
①南方:南征百越,加强对云、贵西南夷的控制;修灵渠,置郡县。
②北方:北击匈奴,夺回河套,筑直道,修筑万里长城(临洮-辽东)
前221年,定都咸阳
3.统一意义
(1)奠定国家疆域: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政治制度构建:
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被历代沿用;
(3)民族交融:
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4)国家发展: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5)民族认同,大一统观念:
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有利于强化华夏民族的祖先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废除列国间重重关隘及限制,“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韩、赵、魏被灭后“三晋大夫,皆不使秦”。韩国大贵族官僚张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楚国还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谚语。 ——《中国通史》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
①吸取诸侯割据的教训;
②是巩固封建国家统一的需要:如镇压反秦势力与农民反抗;中原地区时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客观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
法家集权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经济
政治
思想
(1)原因
(二)秦朝的统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主要特征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
与民主政体相对立。
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君主专制)
(2)概念
1.确立皇帝制度:
嬴政自称“始皇帝”皇位世袭;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权至上。
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2.三公九卿制(中央)(选必1第4页)
宗庙
礼仪
宫廷侍卫
宫门警卫
皇帝舆马
司法
刑狱
民族外交
皇室事务
国家财政
皇室私财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作用: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特点:
家国同构;职位分工,分层管理。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
太尉:最高武官,掌握军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
九卿:三公下设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
(3)内容
4.廷议制度:(选必1第4页)
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影响:
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弊:对君权的制约作用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缺乏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纪》
3.推广郡县制(地方):
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特点:
①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基础概念】 官僚政治
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上,按照职能分工建立起来的中央和地方权力体系。 郡县制实行后,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只有俸禄,官位不能世袭。
【归纳总结】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建立基础
权力传承
政治体制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①性质: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
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
项目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临民不食土
权力动作 自主性,可以决定治下的一切事情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
较难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主动性
权力机构 比较简单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构庞大臃肿
收入来源 自己的领地 俸禄
官吏选拔 世袭 皇帝任免,由察举制、科举制等办法产生。
贵族政治是依靠血缘关系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上的权威;
官僚政治则是强调职位的权威。
能力培养: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比较
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1)君主权力由分散到集中:
由商周天子权力尚未集中到秦朝君主集权的“皇帝制”。
(2)地方权力由分散独立到集权中央:
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制到集权于中央的郡县制。
(3)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由商周时期的贵族世袭到秦朝官员由皇帝任命。
(4)大一统:
从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观念上的“天下一家”到制度上的大一统,地域上真正的统一,思想上的统一,经济文化层面的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真正形成。
法律 颁布秦律,通行全国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文化 统一文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户籍 编制户籍,分类登记:宦籍、宗室籍、市籍
交通 修建驰道、直道,开通灵渠
民族 修筑长城,移民实边
军事 北击匈奴,南方伐百越
其他 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
2、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
秦朝修筑的驰道、 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选必二P6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秦修直道、驰道的意义?
小篆为国家官方文字
秦半两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有利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影响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管理;
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编制户籍
秦朝:编制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一般百姓户籍、宗室籍、宦籍、市籍)
进步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
局限性: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里耶秦简户籍簿
文书制度
(选必一 P4)
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②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保障了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概况
作用
官员选拔管理(选必一第5课)
1.选官制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选必一第5课P30)
①途径: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②实质: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
③影响: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专制,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吏民知法令者,皆问法官。故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者。
——《商君书·定分》
考核结果
中央
郡国
各县、郡国
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御史参与审核计簿,
防止造假
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
每年岁末,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
2.官员考核:上计制
3.官员监督: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秦朝
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
夫余
乌桓

(1)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
①东北:生活着夫余、乌桓等民族
②北方:逐匈奴,修筑长城
③西北:生活着羌、氐等民族
④南方:抚夷、越,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民族关系(链接·选择性必修 一·P62)
博浪沙刺秦
(三)秦朝的灭亡
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使阶级矛盾激化,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农民起义,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秦朝灭亡。
①繁重赋役,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②秦法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③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
④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陈胜、吴广皆为楚国人,手下的兵士也大多为楚人,故此举有利于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
楚的反秦意识最为强烈,能够更好地号召反秦势力。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秦朝覆灭
今人对秦亡原因的探究
材料一:其灭亡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客观原因之一,是秦帝国新政治体制的不成熟……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六国旧贵族的反叛……一是秦帝国的首位统治者秦始皇的残暴与骄横,为其二世的酷毒与荒淫打开了大门……秦帝国亡于胡亥、赵高、李斯手中…… ——王云度等《秦帝国史》
材料三:秦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前后只有十余年,人民对新政府的效忠心理,还没有形成惯性。 ——柏杨《秦隋论》
材料四:秦文化统一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可悲的是秦始皇并没有反思秦文化本省,也没有客观的审视其他文化,而是抛弃比秦文化先进的文明……秦文化资源稀缺,秦的统一给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秦始皇实行垄断和抛弃的文化政策,使原本就苍白的秦文化更加乏力、枯竭。 ——柏杨《秦隋论》
客观:政治体制不成熟;六国旧贵族的反叛;主观: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人民对政府的认同感不强
简单粗暴,不能吸收六国先进文化,没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秦亡的启示: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关注民生);
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注重文化整合、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二: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 ——钱穆《秦汉史》
推行郡县,地方离心
千古一帝——功过并存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辩证评价
唯物史观
【小结】
①秦之创制
【探究】主题 秦之创制和得失
材料一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一中“统一”的内涵。
①版图确立:秦统一六国,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等西南夷控制,北退匈奴。②政治制度创立: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③民族形成: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和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④学术思想奠定:秦奉行法家思想,这种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做法,奠定了我国历代学术思想服务于政治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 右图为出土于湖南的里耶秦简户籍簿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2)据材料二,你可以得出哪些秦朝的历史信息
信息:基层治理机构是里;实行军功爵制度,社会等级分明;男耕女织个体小家庭的构成;户籍制度细密;赋役征发按照户籍登记;政府加强对民众的人身控制;使用隶书;书写载体多为竹简。
(3)结合材料三中有关洞庭郡的发现,指出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出土秦简作为研究历史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材料三 专家学者在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有一个重要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可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书里完全不见踪影。而里耶出土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向军《里耶寻秦》
史料价值:内容上,能补文献史料记载之缺;
信度上,因其为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更高。
注意:将其与文献史料相印证;孤证存疑,孤证不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