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02辑)】专题02 空气 氧气(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02辑)】专题02 空气 氧气(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8-04 15:27:2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02辑)】
专题02 空气 氧气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1.(2024·湖南长沙)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A。
2.(2024·吉林省吉林市)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引起酸雨,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故选A。
4.(2024·吉林长春)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
【答案】A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白烟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产生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辽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析】A、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4·新疆)占空气体积约1/5的气体是(  )
A.O2 B.N2 C.He D.CO2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
(2024·内蒙古赤峰)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N2约占空气体积的78%,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为),H2O在空气中含量非常少,故选:B。
(2024·内蒙古赤峰)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D
【解析】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错误;
B、实验后,红磷有剩余,且不再燃烧,说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不具有可燃性,B错误;
C、红磷必须过量,确保试管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红磷不足会导致试管中有氧气剩余,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装置在密封装置内引燃红磷,能减少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
故选:D。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炼钢 B.航天燃料 C.医疗急救 D.潜水
【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用于航天,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以用于潜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广西)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与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支持燃烧无关,故选:D。
3.(2024·广西)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答案】D
【解析】A、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4.(2024·吉林省吉林市)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 20.9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拐点 C 至终点 D 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但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通过铜表面变黑的现象证据(定性)和氧气含量变化的数据证据(定量),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陕西)2024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在陕西成功完成点火试验。
(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这是煤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液氧的化学式为 。
(3)液氧与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 。
【答案】(1)物理
(2)O2
(3)煤油
【解析】(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是煤油的物理性质;
(2)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化学式为O2;
(3)液氧与煤油中,液氧具有助燃性,煤油具有可燃性。
6.(2024·湖南长沙)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一些反应能产生氧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高锰酸钾、 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氧气(任写一种)。还有一些反应能消耗氧气,如可燃物(木炭、甲烷等)的燃烧: (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 过氧化氢(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解析】过氧化氢、氯酸钾、水都能产生氧气;
木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7.(2024·山东威海)下列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择图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图示装置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干燥氧气时,为了使氧气和浓硫酸充分接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反,图示装置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图示装置正确;
故选:B。
8.(2024·广东)实验室制取O2,下列操作、药品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故A正确;
B.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反应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用手捂住试管,导管口放水中,如果导管口有气泡生成,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通入,空气由短管排出,故D正确;
故选C。
9.(2024·湖南长沙)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
(4)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答案】(1)酒精灯
(2)/
(3)棉花等
(4)复燃或重新燃烧等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或D;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复燃(或重新燃烧),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0.(2024·山东菏泽)图1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还原时,在F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为 。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 。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2所示。图2中的甲装置与图1中的 (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答案】(1)锥形瓶
(2) BD/CD
(3)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防止污染空气
(4)C
【解析】(1)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择D,故可选择的装置为BD或C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O还原CuO时,在F装置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4)图2中的甲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且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与图1中的C装置作用类似,C装置中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11.(2024·山东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锥形瓶
(2) AE
【解析】(1)仪器a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E;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24·吉林省吉林市)结合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并检验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填字母)端管口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原理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答案】(1)试管
(2)m
(3) B、D、F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若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C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从长导管m端通入,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明显;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生成物是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氧气,选用装置D;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选装置F,故填:BDF。
13.(2024·黑龙江大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5)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6)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答案】(1)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是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
(2) 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 液氧的沸点高,后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氧气具有助燃性
(3)>
(4)
(5)宇航员的呼吸作用
(6)abc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是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工业制取大量氧气以空气为原料;
(2)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液氧的沸点高,后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由图可知,除去了大分子的氮气,所以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
(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方程式为:;
(5)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宇航员的回呼吸作用;
(6)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不需要携带大量氧气,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符合题意;
b.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不需要氢气,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符合题意;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如尿液中的水需要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故填ab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02辑)】
专题02 空气 氧气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1.(2024·湖南长沙)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
A. B. C. D.
2.(2024·吉林省吉林市)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4.(2024·吉林长春)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木炭 C.硫 D.铁
6.(2024·辽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4·新疆)占空气体积约1/5的气体是(  )
A.O2 B.N2 C.He D.CO2
(2024·内蒙古赤峰)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A. B. C. D.
(2024·内蒙古赤峰)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炼钢 B.航天燃料 C.医疗急救 D.潜水
2.(2024·广西)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支持燃烧 D.能供给呼吸
3.(2024·广西)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A.蜡烛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4.(2024·吉林省吉林市)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5.(2024·陕西)2024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在陕西成功完成点火试验。
(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这是煤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液氧的化学式为 。
(3)液氧与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 。
6.(2024·湖南长沙)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一些反应能产生氧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高锰酸钾、 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氧气(任写一种)。还有一些反应能消耗氧气,如可燃物(木炭、甲烷等)的燃烧: (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7.(2024·山东威海)下列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8.(2024·广东)实验室制取O2,下列操作、药品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选择药品 B.检查气密性
C.发生装置 D.收集装置
9.(2024·湖南长沙)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
(4)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0.(2024·山东菏泽)图1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还原时,在F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为 。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 。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2所示。图2中的甲装置与图1中的 (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11.(2024·山东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2024·吉林省吉林市)结合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并检验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填字母)端管口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原理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13.(2024·黑龙江大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5)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6)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