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9 北京·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天津·2·《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
2020 北京·4·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天津·2·《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山东·16·经济重心南移
2021 山东·3·经济重心南移 广东·3·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河北·16·唐世家大族
2022 辽宁·3·唐代瓷窑遗址
湖南·3·隋唐世家大族没落
北京·16·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2023 浙江·3·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隋朝末年,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中,瓦岗军首领李密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用尽南山所有的竹子制成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决出东海的水,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
对于隋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大有所为?事实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
时空坐标
755年
618年
907年 朱温废唐
贞观
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开皇之治
唐朝
建立
隋朝
建立
589年完成统一
960年
北宋
建立
隋
唐
五代
十国
短
盛
乱
目录
壹
贰
盛世之基——隋朝兴亡
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叁
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隋朝
一、盛世之基——隋朝兴亡
(2023.山东卷)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
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D
当堂检测
隋朝盛极一时,虽短命而亡,但影响深远。
“盛极一时”表现:
国家统一
广设仓库
兴建洛阳城
开通大运河
“比至(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隋洛阳出土的隋朝国家粮仓遗迹
1969年,考古工作者对含嘉仓城进行发掘 ,现已探出粮窖287座,其中最大的窖,窖口18米左右,深12米左右,最小的窖,窖口也有8米左右,深6米左右。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含嘉仓
产粮大区
政治中心
▲隋洛阳城模型
一.隋朝兴亡
沟通南北
巩固统一
促进发展
徭役过度
加重负担
激化矛盾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唐)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唐)
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一.隋朝兴亡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盛世之基——隋朝兴亡
【知识拓展】开皇之治
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开创“开皇之治”
政治上:改革吏治,确立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选拔人才;
经济上:轻徭薄赋,重新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大索貌阅),抑制豪强;军事上:改革府兵,兵农合一等;
法律上:修订法律,创立《开皇律》;
北周六官制
天官﹑地官﹑春官﹑
夏官﹑秋官﹑冬官。
实行带有复古色彩的六官制度﹐藉以取得中原地区汉族大地主的拥护和归向。
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元和郡县志》
隋文帝废除六官,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官称谓复杂,执掌不明,
效率低下,徒增混乱。
隋朝恢复汉魏设官,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补充完善。
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在长期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 ——《剑桥中国隋唐史》
开通大运河
广设仓库
三征高句丽
兴建洛阳城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大业,这个昭示着杨广满腔抱负的年号,最终只过了14四个年头,一个新的王朝继往开来,中国历史即将走向又一个鼎盛的时代——
隋朝兴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历时11个月) 每月200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100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10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170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40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100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100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20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300多万人
(1)战争: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
(4)设机构:
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2)行册封:
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3)联系:
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抵御为主,征讨为辅,或款塞归附,或遣使贡献,注重安抚。使各族政权尽可能臣服。
2、地方
1、中央:
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民族首领礼仪;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礼仪;
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李渊与唐朝的建立
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一)政治之盛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626-649在位
唐高宗李治
628-683
649-683在位
武则天
624-705
690-705在位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712-756在位
贞观之治
永徽之治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唐高祖李渊
566-635
618-626在位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广纳贤才
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3
2
1
(1)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2)措施
(3)结果
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杜佑《通典》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政治之盛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贞观之治
她以半个世纪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相对于宰相的皇权,以独断专行的方式阻止了大臣势力的扩展。她重用庶族士人,结束了西魏北周以来关陇贵族集团持续控制中央政权的局面。表面上打破了唐王朝建立的常规与均衡,实际上维持了带有根本性质的制度,并且深化了太宗以来的改革。 ——邓小南
“贞观遗风”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均田制的继续推行促进了农业生产,户口数由652年的380万户,增长到705年武则天退位时的615万户。武周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置北庭都护府。历史学家郭沫若给予武周很高的评价,称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周统治
乾陵无字碑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02
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03
改革兵制
01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盛·世·经·济
国际大都市
曲辕犁
唐三彩
筒车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 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
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 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3.北京卷)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 )
当堂检测
C
(2024·湖南高考·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
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
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B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民族关系
(1)突厥:
①太宗:攻东突厥,尊天可汗。
②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③管理: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先战后和,设置机构
册封
回纥
灭西突厥汗国、后西突厥汗国。
后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后回纥改名回鹘,9世纪回鹘政权瓦解,大部分西迁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后发展为维吾尔族。
(2)回纥: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二)民族关系
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③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3):吐蕃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二)民族关系
和亲、会盟
(2023·河北高考·3)吐鲁番交河故城粟特人(中亚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康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唐龙朔二年(662)康延愿墓志。志文载其家世曰:“其先出自中华,迁播届于交河之郡也。”这可用于证明( )
A.人口流动促进了边疆开发 B.世族郡望观念影响广泛
C.华夏文化认同观念的演进 D.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流行
A
阎立本《步辇图》
唐蕃会盟碑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册封
靺鞨是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
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早在唐初就已归附唐。七世纪末,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统一各部落(确切地说,是统一附唐的各部落),建立了政权。后来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
黑水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北面。唐玄宗时,在此大部落置黑水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
(4):靺鞨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二)民族关系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二)民族关系
(1)促进对边疆地区开发。
(2)促进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影响:
唐朝前期,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空前辽阔。南海诸岛及相关领域纳入中国的版图。
唐对归附和被征服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实行“以夷治夷”的政策,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物。 羁縻府州制度既保留少数民族传统的行政管理制度又将少数民族地区纳入国家统一行政设置之中,加授各族首领担任唐朝地方政府——羁縻州的都督、刺史等官,并且世袭其职,让他们继续统辖本族人民。这就构成唐的“一国两制”。
知识拓展——羁縻政策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民族迁徙+争战割据+各族同化
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
战争统一+设置机构+友好往来+和亲联姻
+上层归附+经贸往来+文化影响
二、盛世之象——大唐荣耀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原因
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概况
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8年,史称“安史之乱”
(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
盛世落幕——“安史之乱”
三、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影响:
政治上:唐朝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上: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三、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宦官专权几乎贯穿了唐朝的中后期。宦官掌握中央禁军军权后,权势愈加膨胀,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操纵在他们手中。唐后期的皇帝顺宗、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不同派别的争权斗争。其中历史最久、斗争最激烈的是所谓“牛李党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进士及第者,代表着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德裕为首的门荫入仕,代表着士族地主。两党交替执政,相互攻伐,使腐败的朝廷更加混乱
(三)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肃宗时)李辅国:“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代宗时)鱼朝恩:“天下事有不由我乎!”
三、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图说历史
杨国忠
李辅国
唐朝后期(755年—907年)
国力衰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政局动荡
李德裕
牛僧孺
安禄山
杨玉环(杨贵妃)
唐文宗:“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中央
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
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
牛党
李党
承认割据
抑制强蕃
进士登第
门荫入仕
宦官
朋党之争
持续时间近40年
影响:加深了唐后期的统治危机
宦官、藩镇的势力大增
加速唐朝走上灭亡之路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2024·湖北高考·3)唐朝后期,一位河朔藩镇幕僚述及本镇节度使更替时称,朝廷要么立刻任命亲王遥领节度使一职,要么搁置数月,之后才正式任命本镇推举的节度使。而具体的任命,通常由宦官传达。这说明此时( )
A.藩镇的独立性受限 B.官员任免程序规范
C.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D.宦官权力有所扩大
A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由盛转衰。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集团不断争斗,朝政混乱。
牛李党争导致宦官权势增大,干预朝政。
政治腐败导致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了唐朝致命一击。
黄巢起义将领朱温降唐后,
篡位称帝,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观察右表,关于五代十国,
你有何认识?
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周世宗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到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盛世之殇——盛唐落幕
五代十国(907—960)
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称“五代”;
十国: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割据太原的北汉,称“十国”。
史学界把907年后梁建立到960年北宋代后周这一段历史称为“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限的延续。
特点:开国君主皆为掌握兵权的武将
(2024·湖南高考·5)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变化( )
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
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
A
2.(2023.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当堂检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