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3 12: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
教材分析 : 本课时安排在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中唯一一首歌唱草原的作品。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草原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一课时的唱歌教学开启了学生学习草原音乐学习的序幕,为本单元后面欣赏、演奏、理解草原音乐奠定一定的音乐文化积累。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词中的夏牧场是新疆天山以南,这里有很多牧草肥沃的牧场,牧民也以哈萨克族居多,因此各种赞美为“这是哈萨克美丽的夏牧场”。哈萨克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很多民歌也广为流传,民歌以大调和小调为主,歌曲为一段体,将一二句反复构成全曲。整首歌曲音域不宽,旋律多次反复,简单易学。展现了哈萨克美丽草原幸福生活画面。为学生学习草原音乐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感知聆听《玛依拉》《美丽的夏牧场》,感知哈萨克草原歌曲优美情绪,感受天山牧场哈萨克族游牧生活富饶美丽的意境。 2、艺术表现:通过模唱、视唱、演唱、表演等环节,掌握演唱歌曲呼吸、骨干音、乐段结构和圆滑线的使用,体会“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的歌词意境。 3、创意实践:通过编配伴奏、二声部旋律表现歌曲,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4、文化理解:在聆听与欣赏独唱、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中,感知哈萨克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模唱、视唱、演唱、表演等环节,掌握演唱歌曲呼吸、骨干音、结构和乐句特点和圆滑线的使用,体会“这是哈萨克放牧的好地方”的歌词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演唱、创编等环节,能根据音乐需要掌握歌曲力度变化、呼吸控制的演唱技巧。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听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习所需的课件、器材等辅助教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将学生分成八组,选好组长,发放学习任务单。 (设计理念:新课标学习活动建议中强调,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设计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感性基础上侧重对音乐理性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则将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活动能力。) 二、创设情境、以歌导入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吗?他们在风景如画的草原放牧,他们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这里的姑娘小伙子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心爱的冬不拉。下面,王老师给你们来唱一段,请各组听完后讨论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教师清唱《玛依拉》片段。提问:这是什么民族? 生:哈萨克 师:对,老师演唱歌曲是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由王洛宾采集改编而成。歌曲曲调轻盈明快,表现了天真美丽的哈萨克族姑娘形象。今天石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哈萨克族草原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感知、体验和欣赏艺术美,以此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定情境,加入教师的表演唱,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歌曲文化理解创设一定的基础。) 三、有效聆听、感知歌曲 1.初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情绪。 师:请你仔细听,分组说说各自体会的歌曲情绪? 学生听赏后回答(优美、抒情……) 2.再次聆听,通过观看视频,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内容?速度怎样?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师:夏牧场的美丽风光。 3.再次聆听,手指歌词,跟录音模唱. 4.教师范唱,铝板琴伴奏 这么美的音乐,老师也想唱一唱,而且带来了一件乐器,并且用6 1 2 3这四个音给歌曲伴奏,观察歌谱,伴奏的四个音中哪几个音在歌谱中出现的频率最多 小组观察讨论。 生:6.2.3这三个音在歌谱中出现次数多 师小结:出现次数多,或在位置重要的如开头、结尾、强拍或时值较长的音上.这种情况我们称为骨干音.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欣赏”,学生能有效体验音乐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因此这里我设计了四次聆听,针对每次聆听提出合理的任务,以此来增强学生建立起对歌曲的理解和认知,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四、艺术表现、学唱歌曲 1.下面,跟老师的琴声来视唱歌谱. 通过视唱,观察乐句出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代表总结:第一行和第二行重复,第三行后半部分重复 师小结:可见作曲家是抓住了一定的规律来创作这首歌曲的。一二句和三四句重复,第五六句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创作歌曲。 2.填词学唱,随琴伴奏唱第一段,提出并解决难点 (1)师:接下来请随老师的琴声伴奏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各小组展示你认为唱的最好听得的地方。示范演唱。 (2)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啊……)?为什么?小组讨论练习。 讲述音乐知识“⌒” 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气息连贯。 (3)巩固演唱歌曲第一段。 5.随琴伴奏唱第二段,了解词义 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是指一类人,不是单个的人的名字。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自弹自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大家特别尊敬他们。(打出阿肯的图片) 6.按力度要求演唱歌曲 师:老师对这首歌曲的演唱力度做了一点处理,请大家按歌谱上的力度要求来演唱歌曲。 (“啊…”一乐句做渐强减弱的处理……)教师范唱 你可以用这种方法给其他乐句加上力度变化吗?各组讨论练习,请代表小组展示。 7.完整演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来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听好前奏,注意“啊”的地方气息的连贯。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表现,让学生掌握各类艺术表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此来提升艺术表现素养。因此,根据这个目标,通过设计唱谱、唱词、重难点解决等艺术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在歌曲演唱中表现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创意实践、奏歌演歌 1.用铃鼓伴奏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知道,新疆是由多民族汇集的歌舞之乡。因为有了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使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上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今天我们就以桌为鼓,请同学分小组设计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分组讨论 请1-2组学生展示各组设计的节奏型,教师组织展示。 2、设计编创合唱声部形式 师:为了让歌曲和声更丰富,歌曲除了齐唱还可以用什么手段来丰富歌曲音色呢? 生: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和声,小组创编合作。 师:请一组来展示成果,他们组在 “啊”的地方分小组加入和声设计。一起唱一唱,来分组合作,我师和一二组同学唱二声部,三四组不变。 同学们配合的真好,由于这节课时间关系,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创编组合声部。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创造,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探索,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为歌曲创编伴奏、二声部的环节,提升学生创意实践素养。) 六、拓展总结,小结 师:《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还有合唱版本,合唱声部的加入让这首歌曲意境更加生动。让我们欣赏由男生合唱,体会哈萨克美丽的夏牧场,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堂,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能够记住美丽的新疆,辽阔壮美的夏牧场,还有那可爱的阿肯……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联系”让学生将音乐与其他相关联的艺术要素进行融合欣赏,并在欣赏中、表现等实践活动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设计让学生欣赏合唱版《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联系歌曲的意境,在男生合唱的演唱形式中进一步提升对歌曲表现内容的理解。) 六、展示与评价 1、自评:同学们,你觉得自己哪一句唱的最好呢? 2、互评:说一说,哪个小组创编的伴奏型最生动? 3、师评:同学们演唱的真好,仿佛让我感受到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
板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 情绪:优美 抒情 写作手法:重复 变化重复 歌曲结构:一段体 圆滑线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课后,继续用手鼓为歌曲设计伴奏,也可加入其他乐器伴奏。 2.课后,同学继续为歌曲编配二声部旋律。
《美丽的夏牧场》 学习任务单
检查工具: 五颗笑脸
聆听歌曲,小组合作完成连线: 1.小组合作:聆听演唱表现作品活动中,根据歌曲要求选择所对应的答案? 《美丽的夏牧场》: 力度:中强 速度:中速 情绪:优美 表现内容:美丽的夏牧场 创编伴奏节奏型: 创编二声部旋律:
小组合作效果: 五颗笑脸
小组作品名称: 五颗笑脸
小组自我评价: 五颗笑脸
同学互相评价: 五颗笑脸
教师评价: 五颗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