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下列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直接相关的事件有:
①1945年联合国成立
②1955年召开亚非会议
③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④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有人评价说,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切大小国家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中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
3.1956年苏联向美国提出缔结为期20年的苏美友好合作条约,美国政府怀疑其诚意而拒绝;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导致269人罹难。这些现象反映出
A.“冷战”责任主要在苏联 B.“冷战”牺牲小国的利益
C.“冷战”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D.“冷战”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
4.二战后,曾经担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说:“我们必须承认世界已经改变,除非美国和俄国(指前苏联)能找到某种共同生活的方法,就不可能有‘一个世界’……在缔造和平,建立一种持久国际秩序的工作中,不先达成一种相互信赖和依靠的空气,而只一味继续寻求许多对我们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没有结果的。”据此判断,他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可能是
A.支持,因为马歇尔计划可以使苏联和美国人找到共同的生活方式
B.反对,因为马歇尔计划将会使苏联和美国激烈地对立起来
C.支持,因为此计划可以使美国得以维持与欧洲的经济关系进而拓展海外市场
D.反对,因为联合国的存在已经使“一个世界”成为可能
5.据学者研究指出:1973-198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在1973年进入“滞胀”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扩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
6.下列国家和地区独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A.新加坡 B.阿尔及利亚 C.古巴 D.巴拿马
7.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不属于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的是
A.信息社会开始出现 B.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C.提高了工作效率 D.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8.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实际上变成了美国的仓库。为此,法国不断用国内的美元储备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以至于尼克松说,“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金本位制稳定性较弱 D.冷战延伸至经济领域
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80年代,葡萄牙人每年向果阿运送相当于约30吨白银的100万葡萄牙银币 葡萄牙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
B 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入法、德、美、俄等国 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被打破,世界经济形成多中心格局
C 1963-1973年,全世界GDP年均增长率为5.1%,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8.9%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D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美元失去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地位
A.A B.B C.C D.D
10.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B.美国的大力援助
C.积极发展计划经济 D.进行民主改革
1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表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美国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B.1982年以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
C.美国步入经济发展最快时期
D.里根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12.有人称,在二战后赫鲁晓夫“已经是政治局农业方面的专家……在农耕方面,就知识储备和对业务的熟悉而言,他几乎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农业家。此言论说明赫鲁晓夫
A.对农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B.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大
C.被寄望于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
D.农业改革方案获得基本认同
13.下面是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据此可知,英国的福利制度( )
每月收入 50 80 100 13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13 13
家庭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 0 0
家庭免费早餐 5.00 5.00 0 0 0
纳税 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A.造成了财政不堪重负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导致失业率高居不下 D.引发了贫富冲突
14.二战后到1970年代的二十几年间,英国保持了低失业率,收入均等化也有所提高。下表为二战后英国不同阶层的家庭纳税后收入占有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变化的情况,推动上述情况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年份 富有家庭 中产家庭
1949 6.4% 46.7%
1978 4.4% 49.7%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福利国家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 D.世贸组织的成立
15.有学者认为,牛顿完成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法拉第、麦克斯韦完成了物理学的第二次革命;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家进行了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材料中“第三次革命”是指
A.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C.发现了电磁感感应现象 D.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16.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前发表演讲:“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要寻求和平,如果你要为苏联和东欧寻求繁荣,如果你要寻求自由,就到这扇门来吧!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这一演讲
A.表达了美国谋求世界和平繁荣的愿望
B.缓和了美苏之间的紧张局势
C.是美国“和平演变”策略的具体实践
D.直接导致了苏东剧变的发生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1862年,结束了长期的内战。面对美国、欧洲对皮革、羊毛等产品的巨大需求,阿根廷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为解决劳动力的不足,阿根廷鼓励各国移民,至1914年,欧洲农民定居阿根廷的达到330万人。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外国资本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1913年,阿根廷的出口总额达到5.19亿金比索,40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40%。其中,农牧业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97%。1880—1914年间,阿根廷这一时期被誉为现代化进程的“美好时代”,是当时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董国辉《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等
材料二 阿根廷的“美好时代”持续到1914年。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民族工业成为阿根廷社会的共识。1946年,阿根廷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阿根廷工业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时期。战后30年间,阿根廷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197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45亿比索,比1944年增加了196.6%。
——摘编自徐文渊等《阿根廷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80-1914年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问题。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二战前相比,阿根廷的经济政策在二战后有什么新变化,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18.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一一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对手”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导致的直接结果。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1)材料一反映出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国际关系格局。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分别建立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导致世界市场分裂……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1947年,由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其序言中指出其宗旨是“……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1.B
【详解】1945年联合国的成立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发达国家,①错误;1955年亚非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符合题意,②正确;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③正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产物,④错误。综合以上可知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所提出的十项原则充分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内容,A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中英关于西藏地方关系问题的谈判的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1956年,美国政府怀疑苏联诚意而拒绝合作;1983年苏联把韩国一架偏离航道的民航客机当作从事间谍活动而击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现象反映出“冷战”中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互不信任,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冷战”责任是哪方,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冷战”牺牲小国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强调“冷战”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故C错误。
4.B
【详解】根据“在缔造和平,建立一种持久国际秩序的工作中,不先达成一种相互信赖和依靠的空气,而只一味继续寻求许多对我们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没有结果的。”可得出材料强调马歇尔计划会加剧美苏间的对抗,因此持反对态度,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并不能使苏联和美国人找到共同的生活方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美国的海外市场,排除C项;材料与联合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年代“滞胀”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指导思想,纷纷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知识经济”时期,排除A项;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排除B项;扩大政府公共开支是凯恩斯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ABD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7.D
【详解】信息社会开始出现、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都是互联网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故D符合题意。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法国试图突破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这是法国独立自主的体现,体现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尚未瓦解,排除B项;这是法国尝试突破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不能反映金本位制本身稳定性较弱,排除C项;法国与美国并未冷战,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3-1973年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明显增长,体现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C项正确;16世纪葡萄牙人向果阿运送大量银币,用于购买香料等商品,并非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排除A项;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扩展,但是,世界经济形成多中心格局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大力发展计划经济,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11.D
【详解】结合所学,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得益于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符合题意;统制经济体制就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与里根时期的减少干预经济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1980—1989年,不能反映1990年以后的美国经济状况,且持续增长也不符合美国经济发展的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无法说明美国步入经济发展最快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
12.C
【详解】材料强调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能力,故希望其能改变苏联所面临的农业问题,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强调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的能力,没有体现农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大,而是强调赫鲁晓夫被寄望于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农业改革方案的信息,而是强调赫鲁晓夫被寄望于改变农业的落后状况,排除D。
13.B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由于穷人缴税少、补贴多,富人相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出关于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不能得出“财政不堪重负”的结论,排除A项;福利制度使得企业效率下降,造成懒人社会,对失业率有影响,但不会是居高不下,排除C项;福利制度会对社会效率产生影响,但没有导致贫富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二战后,英国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下,实行福利制度,对税收进行再分配,富人缴纳的税收较多,因此富有家庭收入在全国财政总收入占比下降,中产家庭占比上升,B项正确;科技发展、第三产业兴起与题干内容并无因果联系,排除A、C项;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家进行了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同时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中,因此材料所述“第三次革命”指的是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D项正确;发现自由落体定律是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属于牛顿,属于题干中第一次革命,排除B项;发现电磁感感应现象是法拉第,而题干中第三次革命是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6.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而材料中美国总统里根呼吁戈尔巴乔夫“打开这扇门”,实质上是把柏林墙问题转嫁到苏联身上,希望戈尔巴乔夫要为苏联和东欧寻求繁荣,寻求自由,“打开这扇门”,这是美国“和平演变”策略的具体实践,C项正确;美国的真实目的不是谋求世界和平繁荣,排除A项;这一演讲不是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局势,而是强调把柏林墙问题转嫁到苏联身上,排除B项;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府引导与支持,鼓励各国移民,吸引外资;大力拓展国外市场。
问题: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盛行的大庄园制度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2)新变化:从发展农牧业到发展民族工业;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加强。
时代背景: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崩溃,削弱了外资的控制和影响;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阿根廷)。原因:据材料“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可知,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据材料“阿根廷鼓励各国移民”“面对资金不足的困境,外国资本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可知,政府引导与支持,鼓励各国移民,吸引外;据材料“阿根廷的出口总额达到5.19亿金比索,40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40%。其中,农牧业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97%”可知,大力拓展国外市场。
问题:据材料“外国资本成为阿根廷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来源”“农牧业初级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接近97%”可知,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曾受到殖民统治,受其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盛行的大庄园制度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
(2)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阿根廷)。新变化:据材料“发展民族工业成为阿根廷社会的共识”可知,从发展农牧业到发展民族工;据材料“1946年,阿根廷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府大力推动下,阿根廷工业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时期”可知,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加强。
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阿根廷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角度进行说明。具体而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崩溃,削弱了外资的控制和影响;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18.(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表现:英: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
苏:工人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的成立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园苏联(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直接结果:冷战
【详解】(1)内容:由材料“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可归纳为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由材料“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可归纳为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由材料“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可归纳为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表现:结合所学可结合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史实进行说明。
(2)内容:由材料“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可归纳为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由材料“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可归纳为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由材料“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可归纳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由材料“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可知,两份报告都认为美苏必然走向对抗;由材料“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可知,两份报告都夸大了对手的威胁。
直接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报告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冷战。
19.(1)格局:两极对峙。
评价:长期对峙,使世界不得安宁;但避免了大范围世界大战的爆发;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殖民瓦解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2)原因: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措施: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
(3)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中间阶层兴起、“知识经济”的出现等。
【详解】(1)格局:根据材料一中图例所示可知,反映了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即两极对峙。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使世界不得安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加上核武器威慑,避免了大范围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下,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从国际格局发展形势来看,两极格局下,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殖民瓦解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2)原因:根据材料“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可知,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措施:根据材料“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分别建构了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同时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
(3)变化:根据材料“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根据材料“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阶层中兴起中间阶层;根据材料“(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可知,“知识经济”出现。
20.示例一
论题:整体世界中的世界经济,合则皆利,斗则俱伤。
人类进入20世纪的时候,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利己主义的转嫁危机的做法,高筑贸易壁垒、货币贬值和对外倾销破坏了国际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分别建立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导致世界市场分裂。这种不适应整体世界背景的以邻为壑的相互争斗,使世界经济更加混乱,大大加重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本国经济造成更大伤害。随着二战的爆发与结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竞争”,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1947年,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的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可见,在整体世界中,以邻为壑的相负争斗,在伤害他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同时,也伤害了本国经济;而建立在国家间合作基础上的竞争,则大大地促进了本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示例二
论题:在整体世界中,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而不是闭关锁国
示例三
论题:在整体世界中,国际经济合作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自行拟定具体论题,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20世纪初以来世界史的相关内容对该论题进行论述,论述须有史实依据。由材料信息“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国际货币体系瓦解,分别建立美元区、英镑区、法郎区,导致世界市场分裂”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整体世界中的世界经济,合则皆利,斗则俱伤。“论述”,结合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资本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等史实论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