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用)
专题02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1.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2)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会挽雕弓如满月,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王维的“ , ”(《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 , ”(《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 , ”(《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③ ?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三章》)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诗中有很多典型文化意象,小文对此做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孤雁声声寄相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① , 。 落花片片蕴深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 , 。 明月皎皎知人意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1.默写古诗文。
(1)蒹葭苍苍, 。(《诗经》)
(2)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5)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 ,人奚足算哉
(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 ”。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双兔傍地走,_____?(《木兰诗》)
②_____,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晏殊《浣溪沙》)
⑤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⑥既加冠,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是某同学的诗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_____,_____。 春花初放,芳草才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霜正浓,芦苇茂盛。 《诗经 秦风 蒹葭》
②_____,_____。 冬雪如花,边塞奇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默写古诗文。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用)
专题02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与古诗词赏析(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1.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2)日月之行,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会挽雕弓如满月,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王维的“ , ”(《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 , ”(《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 , ”(《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答案】
教然后知困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西北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汉”“作”“直”“啄”“茅”等字词容易写错。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②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③ ?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④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 ,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三章》)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古诗中有很多典型文化意象,小文对此做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孤雁声声寄相思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① , 。 落花片片蕴深情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 , 。 明月皎皎知人意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1))白云千载空悠悠 自将磨洗认前朝 何处望神州 枯藤老树昏鸦 天时不如地利 后天下之乐而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载、悠、磨、州、藤、鸦、利、情、作、君、郎、西”等字的正确书写。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1.默写古诗文。
(1)蒹葭苍苍, 。(《诗经》)
(2)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折戟沉沙铁未销,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5)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请将杜甫《望岳》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下联: ,人奚足算哉
(7)有些房屋取名源自古诗文,如“致远堂”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 ”,“人境庐”出自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 , ”。
【答案】
白露为霜
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长风破浪会有时
自将磨洗认前朝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一览众山小
非宁静无以致远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露、辉、磨、雀、锁、乔、塞、览、庐。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双兔傍地走,_____?(《木兰诗》)
②_____,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④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晏殊《浣溪沙》)
⑤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子罕》)
⑥既加冠,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下面是某同学的诗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①_____,_____。 春花初放,芳草才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秋霜正浓,芦苇茂盛。 《诗经 秦风 蒹葭》
②_____,_____。 冬雪如花,边塞奇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答案】
(1)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月秋高风怒号 相见时难别亦难 去年天气旧亭台 三军可夺帅也
益慕圣贤之道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辨、雄雌、慕、渐。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默写古诗文。
(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诗人常在诗词中借明月表达对亲友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友人的挂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答案】
其不善者而改之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长烟落日孤城闭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解析】
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善、涯、邻、夜郎、婵娟等。此外还要注意“已”与“己”要区分开来,“落”是上下结构,“共婵娟”不要写成“更婵娟”。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
(2)示例1:不可以。“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我的心境。
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气、飞鸟一样,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无意“见”到的。“望”字才能前后统一。
【详解】
(1)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
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而“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此处用“见”便能与之相照应。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
(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
【答案】
(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
(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