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16:41: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用)
专题07 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零丁洋
刘白羽
①迷蒙细雨,给珠江三角洲增添了朦胧的妩媚,甚是好看。珠海可真是一个漂亮所在。木棉花红得那样浓,像拼着一腔热血濡染了南天,我觉得她正象征着繁荣的今天。珠海之美,在晚间以惊人姿态出现。伫立海边,一轮圆月清凉透彻,把无边的碧海照得浩浩荡荡、迷迷茫茫。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朋友透过虚无缥缈的月光,指给我看海湾中一座渔女明珠的雕塑,它的雪白、圣洁,正像这美丽的城市,永远带着海的清澄、海的温馨。近揖零丁,远眺虎门,这片海在中华民族艰苦跋涉的历程中,曾经怎样火光盈盈,血泪盈盈,而今又是怎样灯火盈盈,笑语盈盈。此时此刻,我的心灵深处如波涛起伏,一下涌起悲哀,一下涌起欢乐。这一晚久久不能入寐,待得辗转睡去,那海水、那月光,还在梦中萦回飘逸呢。
②清晨,海上遮着一层薄薄银雾,我们连人带车上了海船,横渡零丁洋。我坐在驾驶台上,柔软的春风吹拂着我,镜面般的海水上,白鸥在空中划个弧线,渔帆在海上摇着绿的倒影。零丁洋、零丁洋,你突然闯入我的胸怀,击痛我的胸膛。我从幼小就爱读文天祥咏零丁洋的诗,每次诵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辄击节称赏,为这种高风亮节所感染,从而对零丁洋也生发出多少神思妙想。如今与零丁洋邂逅相晤,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想着想着,在波光雾影之中,我仿佛看到这个气重千秋的人,正在驾飞云、御长风,悠然飘荡,漫漫行吟……当船长指给我看内零丁岛时,我才意识到,我朦胧中看到的是这岛上的高山。是的,这巍巍然、峨峨然的高峰不就是文天祥的化身吗?!
③我从蛇口登陆,风掣电闪,疾奔深圳市区。深圳,不仅在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了。这儿一切都是速度、速度、速度,汽车在刷刷地奔驰,大厦在刷刷地矗立。当我驰入市中心,那密集的高楼群拔地摩天,已经像雄鹰展翅,初露神姿了。放眼一望,粉红的、绿的、雪白的,各种颜色的楼房,像春天原野上的百花争妍,像雪亮的眼睛在闪着眯眯笑容。市区里金碧辉煌,一片繁华,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我在这里领悟到了这两句诗所含的新意。
④透过碧绿丛丛的芭蕉林、棕榈林,一树树火热的木棉花,一树树红艳的三角梅,在绿荫深处,我看到一座小桥。这时,我的记忆之门一下张开。那是1950年出国访问,途经我国香港,不就是踏着这小桥去,踏着这小桥回的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深圳特区就是当年我走过的荒凉渡口。当然,深圳也不是凭空一跃而起的,我访问的渔村,那儿还保留着两座不蔽风雨的残屋,而旁边就是一片新式楼房,它们像是历史发展的明证。
⑤我看了白日的深圳,又看了夜间的深圳,杯中酒影照着一些游人的蒙眬醉眼,而居室的灯光却照着聚精会神的读书人。深圳的青年人,浸沉在一股学习热潮中。因为在这里谁不学得一技之长,谁就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我喜爱这种气氛,这气氛里透露出一种志气。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好?力争上游有什么不好?我认为竞争是永远值得称赞的。夜游回来,在记事本上写下一首诗:昔日过罗湖,荒沙点点愁。小桥恋归梦,平野跃新楼。万岭天摩峻,大潮风劲流。拓荒明远志,擂鼓战春牛。这“春牛”说的是我最喜爱的一座青铜雕塑,一头抵首挺角、奋着全身强劲、将铁硬的树根从荒土中拔出的“开荒牛”。
⑥柔软得像丝绸一样的春风,吹绿零丁洋,吹绿深圳,吹绿珠海。如果说渔女明珠的雕塑象征着珠海的清雅秀丽之美,那么这垦荒春牛的雕塑则象征着深圳的粗犷豪壮之美,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这不正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吗?
(选自《刘白羽散文》,有删改)
15.选文以 为线索,叙写了作者游览珠海、横渡 、到访深圳的经历。
16.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
17.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深圳的青年人?
18.为什么说零丁洋“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秘语
祁云枝
①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②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③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汤秋千,出唰啦啦的声响。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④秋意渐浓。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⑤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帽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⑥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⑦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⑧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一团小小的涡旋气流,出现在种子上空。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为的是给风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头与尾之间、重与轻之间,一对种子的吻鱼组合,让红枫种子除了拥有机械制造、仿生学和生态学上的意义外,还具备了某种哲学意味。
⑨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拥有飞行的独门绝技,飞行的距离长,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一定多。如果我追踪记录一粒种子长长的一生,会不会也能写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种子历险记》?
⑩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鲜有答对者,显然,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让我惊诧的植物飞翔的智慧与哲理,能否种子般撤进学生心田?
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小姑娘在草丛里玩耍。园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繁多。它们在这里出生、展叶、开花、结果。草坪出现多久,它们就生活了多久,东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岁,圆脸、圆眼睛、圆嘴巴,连身体也圆乎乎的。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嘟起圆圆的小嘴,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
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透适而来。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我也曾像她一样,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嘟着嘴唇,把种子吹向天空。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踏上未知又可预知的旅程。那时候,天离地很近,头顶上,就晃动着棉花般的白云。若是有人站在大树的枝权间,伸出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资料上说,晴朗的二级和风里,蒲公英种子可以飞翔两公里左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的,就是蒲公英吧。
小姑娘现在还不会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她的母亲,飞到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地上。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
此刻,望着天空里忙碌飞行的红枫种子,我与漫步瓦尔登湖聆听自然的梭罗,或在自家荒园中凝视昆虫的法布尔,有着相似的快乐。
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写秋天的种子,再分写红枫、女贞和蒲公英种子,最后总结全文。
B.本文既写眼前之实物和实景,也写心中所想和所忆,虚实结合,内容充实。
C.本文大量运用了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重在向读者介绍种子的相关知识。
D.作者对童年时吹蒲公英种子的描写,呈现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美好图景。
17.种子的心愿是什么?红枫种子、女贞种子和蒲公英种子分别是怎样完成这一心愿的?
18.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9.本文结尾说:“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圆
李春华
①家乡的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②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兵家不愿光顾。
③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
④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哟喂,皮肉是滋溜滋溜地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
⑤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⑥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⑦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
⑧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⑨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⑩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孩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
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了,在我头上轻抚了一下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①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选自《青岛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18.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咱要用之于民 照应:
19.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1)桂圆甜吧?
(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
20.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1.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病人的健康
[阿根廷]胡里奥 科塔萨尔
①家庭医生伯尼向卡洛斯和罗莎发出警告,不能让他们的妈妈知道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以免加重她的病情。兄妹俩决定对妈妈隐瞒弟弟车祸去世的事实。
②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妈妈必须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工厂才不会考虑人的情感,不过阿莱会想方设法在年中的时候挤出一礼拜的假期。世界变得疯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干什么都没空。”
③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阿莱很喜欢累西腓,他说起港口、卖鹦鹉的小贩、冷饮的味道……妈妈要求看看信封,又说应该把邮票送给邻居家的小孩。
④过了一天妈妈叫来罗莎,口述给阿莱的回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休假,旅费会不会很贵。她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诉他卡洛斯刚刚升了职,罗莎的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获了奖。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
⑤每件事都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期妈妈的血压又升高了,家里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有什么下意识的影响,在每个人的举动中流露了什么。然而不大可能,因为一开始的确是硬装出笑容,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说到底,唯一要紧的是把时间混过去,别让妈妈有所察觉。卡洛斯跟伯尼医生谈了,大家一致同意应该把这出善意的骗剧——罗莎是这么称呼的——无限期地演下去。
⑥阿莱的信又到了。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
⑦“真奇怪,”妈妈说道,摘下眼镜望着天花板,“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这真有点奇怪。为什么他一次也没有那么叫我呢?”
⑧“可能那孩子觉得在信里那么写太傻。口头上叫你是一回事……他叫你什么来着?”
⑨“这是秘密。”妈妈回答。“阿莱和我之间的秘密。”
⑩罗莎对这个称呼一无所知,问卡洛斯,他也只是耸了耸肩。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
“谁知道这可怜的人能不能回来呢。”再次听到妈妈说要阿莱回来的时候,罗莎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还是该服从公司安排吧。”
妈妈继续口述回信,好像没有听见。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
“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罗莎满含担心地望着卡洛斯。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
过了一个月,妈妈坚持认为该是阿莱回来度假的时候了。卡洛斯判定已经别无选择,只有试探一下,看妈妈能否承受负面消息。他咨询了伯尼医生,后者建议要谨慎从事。经过一段必要的时间之后,那天下午卡洛斯和罗莎进来坐在妈妈的床边,身边是装着药品的斗橱。
“现在,我开始明白一点儿为什么我那可气的弟弟不肯回来看我们。”卡洛斯说,“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
妈妈看着他,好像没听懂:“为什么不能旅行?”
“因为一只脚出了点儿问题,好像。嗯,是在脚踝。”
“脚踝骨折?”妈妈叫道。
还没等卡洛斯回答,罗莎已准备了药水,伯尼医生立刻赶来。一切都发生在几个小时里,然而却是漫长的几小时,伯尼医生直到入夜才离开。
只过了两天妈妈就自认为已经康复,让罗莎来给阿莱写信。罗莎像往常一样拿着便笺本和铅笔赶来,妈妈却闭上眼,摇了摇头。
“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
罗莎答应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句接一句地写下去,明知道妈妈不会看。当天晚上,她告诉卡洛斯,她在妈妈床边写信的时候就已确信,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
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在沉默中时间好像都是用药剂和汤剂来计算。兄妹俩轮流陪伴她,卡洛斯在晚上给妈妈念报纸,罗莎负责吃药和盥洗。伯尼医生告诉他们,好在妈妈不会有什么痛苦,会在不知不觉中离开。然而妈妈却保持清醒直到最后,儿女围在床边,已无法掩饰他们的情绪。
“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妈妈温柔地说。“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
卡洛斯和罗莎坐在她身边,摸着她的手,仿佛明白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一直明白的事实。
“这么照顾我……”妈妈说,终于这句话使一切恢复了正常,让漫长的戏剧显出了必要。
“现在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了。”妈妈说,“我们不会让你们再这么辛苦了。”
下葬三天之后,阿莱最新的一封信到了,罗莎打开信,不假思索地读了起来。突然她抬起头,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意识到自己在读信的同时,正在考虑该怎样告诉阿莱母亲去世的消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取材于现实家庭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家庭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B.小说开头交代了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C.小说并未点明妈妈和小儿子之间的秘密,但这个细节蕴含深意让人动容。
D.小说中的医生是妈妈健康状况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从修辞的角度)
②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从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中有三处写到给阿莱回信。在回信时,妈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4)小说题目为“病人的健康”,为了妈妈的健康,兄妹俩上演了一出“善意的骗剧”,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于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安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街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城。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⑥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练,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16.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考2025】(2022--2024)三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训练(广东专用)
专题07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析版)
【2024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零丁洋
刘白羽
①迷蒙细雨,给珠江三角洲增添了朦胧的妩媚,甚是好看。珠海可真是一个漂亮所在。木棉花红得那样浓,像拼着一腔热血濡染了南天,我觉得她正象征着繁荣的今天。珠海之美,在晚间以惊人姿态出现。伫立海边,一轮圆月清凉透彻,把无边的碧海照得浩浩荡荡、迷迷茫茫。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朋友透过虚无缥缈的月光,指给我看海湾中一座渔女明珠的雕塑,它的雪白、圣洁,正像这美丽的城市,永远带着海的清澄、海的温馨。近揖零丁,远眺虎门,这片海在中华民族艰苦跋涉的历程中,曾经怎样火光盈盈,血泪盈盈,而今又是怎样灯火盈盈,笑语盈盈。此时此刻,我的心灵深处如波涛起伏,一下涌起悲哀,一下涌起欢乐。这一晚久久不能入寐,待得辗转睡去,那海水、那月光,还在梦中萦回飘逸呢。
②清晨,海上遮着一层薄薄银雾,我们连人带车上了海船,横渡零丁洋。我坐在驾驶台上,柔软的春风吹拂着我,镜面般的海水上,白鸥在空中划个弧线,渔帆在海上摇着绿的倒影。零丁洋、零丁洋,你突然闯入我的胸怀,击痛我的胸膛。我从幼小就爱读文天祥咏零丁洋的诗,每次诵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辄击节称赏,为这种高风亮节所感染,从而对零丁洋也生发出多少神思妙想。如今与零丁洋邂逅相晤,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想着想着,在波光雾影之中,我仿佛看到这个气重千秋的人,正在驾飞云、御长风,悠然飘荡,漫漫行吟……当船长指给我看内零丁岛时,我才意识到,我朦胧中看到的是这岛上的高山。是的,这巍巍然、峨峨然的高峰不就是文天祥的化身吗?!
③我从蛇口登陆,风掣电闪,疾奔深圳市区。深圳,不仅在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了。这儿一切都是速度、速度、速度,汽车在刷刷地奔驰,大厦在刷刷地矗立。当我驰入市中心,那密集的高楼群拔地摩天,已经像雄鹰展翅,初露神姿了。放眼一望,粉红的、绿的、雪白的,各种颜色的楼房,像春天原野上的百花争妍,像雪亮的眼睛在闪着眯眯笑容。市区里金碧辉煌,一片繁华,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我在这里领悟到了这两句诗所含的新意。
④透过碧绿丛丛的芭蕉林、棕榈林,一树树火热的木棉花,一树树红艳的三角梅,在绿荫深处,我看到一座小桥。这时,我的记忆之门一下张开。那是1950年出国访问,途经我国香港,不就是踏着这小桥去,踏着这小桥回的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深圳特区就是当年我走过的荒凉渡口。当然,深圳也不是凭空一跃而起的,我访问的渔村,那儿还保留着两座不蔽风雨的残屋,而旁边就是一片新式楼房,它们像是历史发展的明证。
⑤我看了白日的深圳,又看了夜间的深圳,杯中酒影照着一些游人的蒙眬醉眼,而居室的灯光却照着聚精会神的读书人。深圳的青年人,浸沉在一股学习热潮中。因为在这里谁不学得一技之长,谁就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我喜爱这种气氛,这气氛里透露出一种志气。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好?力争上游有什么不好?我认为竞争是永远值得称赞的。夜游回来,在记事本上写下一首诗:昔日过罗湖,荒沙点点愁。小桥恋归梦,平野跃新楼。万岭天摩峻,大潮风劲流。拓荒明远志,擂鼓战春牛。这“春牛”说的是我最喜爱的一座青铜雕塑,一头抵首挺角、奋着全身强劲、将铁硬的树根从荒土中拔出的“开荒牛”。
⑥柔软得像丝绸一样的春风,吹绿零丁洋,吹绿深圳,吹绿珠海。如果说渔女明珠的雕塑象征着珠海的清雅秀丽之美,那么这垦荒春牛的雕塑则象征着深圳的粗犷豪壮之美,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这不正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吗?
(选自《刘白羽散文》,有删改)
15.选文以 为线索,叙写了作者游览珠海、横渡 、到访深圳的经历。
16.请结合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大海正在涨潮,海水发出絮语,不太远的水面上,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
17.第⑤段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深圳的青年人?
18.为什么说零丁洋“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
15.作者的游览行踪 零丁洋
1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光下的水波比作金蛇飞舞,海水絮语,将海水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大海浮光跃金的美景,体现出作者对珠海的喜爱、赞美之情。
17.①青年人是深圳的开拓者,是深圳发展的重要力量,寄托着城市的希望与未来,体现着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
②充满志气、力争上游的深圳青年人体现了对前文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的传承,对灿烂未来的美好追求。
18.①因为当年文天祥在零丁洋留下千古绝句,为世人留下高风亮节的伟大形象;②零丁洋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艰苦跋涉历程,从血泪盈盈到笑语盈盈,不同凡响;③年轻人与零丁洋邂逅,被零丁洋所感染,不断开拓进取,激流勇进;④不论是零丁洋,深圳还是珠海,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创造时代的美,寄托着我们的理想、希望以及未来。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线索。
第一空,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①段“迷蒙细雨,给珠江三角洲增添了朦胧的妩媚,甚是好看。珠海可真是一个漂亮所在”“珠海之美,在晚间以惊人姿态出现。伫立海边,一轮圆月清凉透彻,把无边的碧海照得浩浩荡荡、迷迷茫茫”,可知:本段介绍了“我”在迷蒙细雨中游览珠海的经历。
结合第②段“我们连人带车上了海船,横渡零丁洋”“从而对零丁洋也生发出多少神思妙想。如今与零丁洋邂逅相晤,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可知,本段叙写的是横渡零丁洋的所感所悟。
结合第③段“我从蛇口登陆”“疾奔深圳市区”“当我驰入市中心,那密集的高楼群拔地摩天,已经像雄鹰展翅,初露神姿了”,可知,本段叙写“我”到访深圳的所见。
第④段“透过碧绿丛丛的芭蕉林、棕榈林,一树树火热的木棉花,一树树红艳的三角梅,在绿荫深处,我看到一座小桥”“当然,深圳也不是凭空一跃而起的,我访问的渔村,那儿还保留着两座不蔽风雨的残屋,而旁边就是一片新式楼房,它们像是历史发展的明证”,第⑤段“我看了白日的深圳,又看了夜间的深圳,杯中酒影照着一些游人的蒙眬醉眼,而居室的灯光却照着聚精会神的读书人。深圳的青年人,浸沉在一股学习热潮中”,可知,本段详细写了“我”在深圳的游览经历以及“我”对深圳的感受,
第⑥段“柔软得像丝绸一样的春风,吹绿零丁洋,吹绿深圳,吹绿珠海。如果说渔女明珠的雕塑象征着珠海的清雅秀丽之美,那么这垦荒春牛的雕塑则象征着深圳的粗犷豪壮之美”,可知,本段总结全文,并点明珠海、深圳寄托着我们理想和希望的主题。据此可知,文章的行文线索是“我”的游览行踪,以“我”的游踪串联起全文的故事情节。
第二空,根据第②段“清晨,海上遮着一层薄薄银雾,我们连人带车上了海船,横渡零丁洋”可知,此空答案为:零丁洋。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句子中“海水发出絮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用“絮语”二字赋予海水以人的情态,将海水拟人化。“粼粼波光像无数金蛇在飞舞”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月光下的水波比作金蛇飞舞。这两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照在大海上,随着波浪浮动跳跃的美丽景象,结合第①段“珠海可真是一个漂亮所在”“珠海之美,在晚间以惊人姿态出现。伫立海边,一轮圆月清凉透彻,把无边的碧海照得浩浩荡荡、迷迷茫茫”“朋友透过虚无缥缈的月光,指给我看海湾中一座渔女明珠的雕塑,它的雪白、圣洁,正像这美丽的城市,永远带着海的清澄、海的温馨”,可知:在作者眼里珠海的白天和黑夜都很美丽,海水让人感觉到很清澄、温馨,表现了作者对珠海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第⑤段“深圳的青年人,浸沉在一股学习热潮中。因为在这里谁不学得一技之长,谁就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我喜爱这种气氛,这气氛里透露出一种志气。出人头地有什么不好?力争上游有什么不好?我认为竞争是永远值得称赞的”“这‘春牛’说的是我最喜爱的一座青铜雕塑,一头抵首挺角、奋着全身强劲、将铁硬的树根从荒土中拔出的‘开荒牛’”可知,深圳的青年人充满志气、力争上游,竭尽全力地想要出人头地,他们具有“开荒牛”身上的一股拼劲。
联系第②段“我才意识到,我朦胧中看到的是这岛上的高山。是的,这巍巍然、峨峨然的高峰不就是文天祥的化身吗?”可知,深圳青年人身上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是对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的传承,也寄寓着青年人对美好灿烂未来的执着追求。
根据第⑥段“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这不正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吗”可知,深圳的青年人寄托着城市的未来与希望,青年人既是深圳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未来的开拓者,青年一代充满志气、力争上游,就象征着深圳的灿烂未来,深圳的青年人身上凝聚着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每次诵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辄击节称赏,为这种高风亮节所感染,从而对零丁洋也生发出多少神思妙想”可知,文天祥舍生取义,即使被俘也誓死不屈,在零丁洋留下千古绝句,这种高风亮节的爱国主义形象,从古至今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
根据第①段“近揖零丁,远眺虎门,这片海在中华民族艰苦跋涉的历程中,曾经怎样火光盈盈,血泪盈盈,而今又是怎样灯火盈盈,笑语盈盈”可知,零丁洋见证着中华民族艰苦跋涉的历程,见证着中华民族从血泪盈盈到灯火盈盈,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伟大富强的见证者,不同凡响;
根据第②段“如今与零丁洋邂逅相晤,不禁让人感慨,这是不同凡响的海,是凝聚着浩然正气的海” 可知,年轻人在见到零丁洋后,会被其不同凡响的精神所感染,凝聚浩然正气,不断开拓进取、激流勇进;
根据第⑥段“如果说渔女明珠的雕塑象征着珠海的清雅秀丽之美,那么这垦荒春牛的雕塑则象征着深圳的粗犷豪壮之美,而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这不正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吗”可知,不管是珠海还是深圳,抑或是零丁洋,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创造新时代的美,寄托着新一代的理想、希望及未来。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秘语
祁云枝
①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②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③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汤秋千,出唰啦啦的声响。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④秋意渐浓。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⑤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帽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⑥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⑦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⑧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一团小小的涡旋气流,出现在种子上空。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为的是给风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头与尾之间、重与轻之间,一对种子的吻鱼组合,让红枫种子除了拥有机械制造、仿生学和生态学上的意义外,还具备了某种哲学意味。
⑨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拥有飞行的独门绝技,飞行的距离长,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也一定多。如果我追踪记录一粒种子长长的一生,会不会也能写出一篇好玩有趣的《种子历险记》?
⑩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鲜有答对者,显然,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让我惊诧的植物飞翔的智慧与哲理,能否种子般撤进学生心田?
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小姑娘在草丛里玩耍。园子里的草坪上,蒲公英像天空里的星星一样繁多。它们在这里出生、展叶、开花、结果。草坪出现多久,它们就生活了多久,东一棵西一棵,此起彼伏。小姑娘三四岁,圆脸、圆眼睛、圆嘴巴,连身体也圆乎乎的。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嘟起圆圆的小嘴,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
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透适而来。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我也曾像她一样,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嘟着嘴唇,把种子吹向天空。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踏上未知又可预知的旅程。那时候,天离地很近,头顶上,就晃动着棉花般的白云。若是有人站在大树的枝权间,伸出手,就能触摸到云朵。
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资料上说,晴朗的二级和风里,蒲公英种子可以飞翔两公里左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说的,就是蒲公英吧。
小姑娘现在还不会知道,总有一天,她也会像蒲公英一样,离开她的母亲,飞到适合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地上。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
此刻,望着天空里忙碌飞行的红枫种子,我与漫步瓦尔登湖聆听自然的梭罗,或在自家荒园中凝视昆虫的法布尔,有着相似的快乐。
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
(有删改)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写秋天的种子,再分写红枫、女贞和蒲公英种子,最后总结全文。
B.本文既写眼前之实物和实景,也写心中所想和所忆,虚实结合,内容充实。
C.本文大量运用了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重在向读者介绍种子的相关知识。
D.作者对童年时吹蒲公英种子的描写,呈现出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美好图景。
17.种子的心愿是什么?红枫种子、女贞种子和蒲公英种子分别是怎样完成这一心愿的?
18.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9.本文结尾说:“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6.C
17.①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②红枫种子:翅果制造涡旋气流,借助风力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③女贞种子: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借助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④蒲公英种子:被人类助力(借助人类的嘴巴),或者凭借风力远行。
18.(1)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唱”赋予种子人格化色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或愉悦/繁盛/热闹等)景象。
(2)“义无反顾”意为勇往直前,毫不犹豫,绝不退缩(或与“弱小”形成反差/大词小用/与前文“开疆拓土”呼应/与后文“未知地带”呼应等),写出(或赞美)了种子虽然弱小但勇敢坚定的生命状态和一往无前的生命追求。
19.①小时候,“我”吹蒲公英种子,亲近自然,阅读《种子历险记》,深受感动,种子让“我”的生命和草木发生链接;②成年后,“我”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知识,拍摄种子的视频,探索自然的秘密,传播科学知识,写下生命感悟,种子让“我”对草木倾注热爱,让“我”的生命和草木紧密链接;③“我”从种子的秘语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诗与远方,是所有草木的梦想,“我们”也都和种子一样,在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旅程上执著前行,“我”与草木融为一体,成为彼此。
【解析】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本文为一篇抒情散文,多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写由种子引发的思考与感悟;
故选C。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②段“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可知,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根据第⑧段“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一团小小的涡旋气流,出现在种子上空。涡旋气流似一团无形的手,拽拉着种子下落的脚步,为的是给风留出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可知,红枫种子:翅果制造涡旋气流,借助风力把种子带到更遥远的地方;
根据第⑤段“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帽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可知,女贞种子: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借助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根据第 段“她不时弯腰摘下蒲公英的绒球状果序,举至眼前,嘟起圆圆的小嘴,呼——一群种子各自撑开小伞,向天空的高远处翩跹”,第 段“即便不被人类助力,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可以从地面上起飞,一阵微风就可以送它们远行”等语句可知,蒲公英种子:被人类助力(借助人类的嘴巴),或者凭借风力远行。
18.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将种子赋予人的情态“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首段“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种子们在秋天的忙碌且热闹的景象。
(2)“义无反顾”指勇往直前,毫不犹豫,绝不退缩。与“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中的“弱小”形成反差;联系第①段“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可知,与前文“开疆拓土”呼应;联系第⑨段“朝未知地带前行的红枫种子”可知,与后文“未知地带”呼应;大词小用,写种子虽然弱小但是为了实现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而变成“英雄”,勇敢坚定地选择远方,选择“繁衍生息”,赞美了种子虽然弱小但勇敢坚定的生命状态和一往无前的生命追求。
19.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是种子,让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并渐渐地成为彼此”可知,找到文章“我的人生与草木链接”的事即可;
根据第⑨段“突然间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种子历险记》。每一粒看似弱小的种子,都是义无反顾的英雄”,第 段“像是一口气吹开了时光之门,我的童年透适而来。多年前,在家乡的田埂地畔边,我也曾像她一样,挑选出色的白团大的蒲公英绒球,高高举起,嘟着嘴唇,把种子吹向天空。蒲公英头戴光圈,慢悠悠地向天空飞去,踏上未知又可预知的旅程”可知,小时候,“我”吹蒲公英种子,亲近自然,阅读《种子历险记》,深受感动,种子让“我”的生命和草木发生链接;
根据第⑩段“好多次,我走进校园向学生讲述植物生存的智慧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请同学们描述红枫种子的形状。鲜有答对者,显然,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孩子们极少有时间和一株植物对话。这召唤我把红枫种子拍成视频。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让我惊诧的植物飞翔的智慧与哲理,能否种子般撤进学生心田”可知,成年后,“我”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知识,拍摄种子的视频,探索自然的秘密,传播科学知识,写下生命感悟,种子让“我”对草木倾注热爱,让“我”的生命和草木紧密链接;
根据第②段“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第 段“我们,都是蒲公英的播种者。我们,也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可知,我”从种子的秘语中获得生命的感悟:诗与远方,是所有草木的梦想,“我们”也都和种子一样,在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生命旅程上执著前行,“我”与草木融为一体,成为彼此。
【2023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圆
李春华
①家乡的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
②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起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兵家不愿光顾。
③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
④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哟喂,皮肉是滋溜滋溜地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
⑤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嚼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
⑥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马车。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
⑦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渴。四下瞅瞅,又抓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
⑧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
⑨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举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⑩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
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孩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
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
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了,在我头上轻抚了一下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个鬼脸,吐吐舌头,笑着跑出后院。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①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
(选自《青岛文学》2022年第1期,有删改)
【注】①岐黄:岐伯和黄帝,相传为中医之祖。后以“岐黄”为中医医术的代称。
18.选文巧设伏笔照应,请写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伏笔:咱要用之于民 照应:
19.结合选文内容,写出画横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1)桂圆甜吧?
(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
20.选文中的“我”是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1.电视台拟制作主题为“讲好中医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节目,向社会征集相关素材。“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牌匾的历史内涵切合节目主题。请你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要求:结合选文内容,紧扣节目主题。
【答案】
18.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19.(1)安叔所说“桂圆甜吧”是指桂圆本身的甜味,体现了安叔对“我”的疼爱、关切。
(2)“往后啊,好吃的多了,生活是甜的”更是暗示等国家成立了,老百姓的生活会好起来,故用桂圆的甜来暗示抗战胜利后的日子也是甜的。
20.①“我”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经历了爷爷让“我”背药材书、“我”偷药房的桂圆等事,并且见证了安叔和爷爷的抗战活动。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时隔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年少时的事,足以说明这件事的影响之大,说明了爷爷与安叔种下的革命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样的写作视角深化了文章主题。③从“我”视角来讲述故事,体现爷爷的高超医术和安叔的爱党爱民。在“我”身上,寄托了对安叔和爷爷的敬佩之情。④“我”在文中是孩童的身份,有一些事当时爷爷和安叔并不让“我”知道,构成了“我”认知的局限性,这使得第一人称视角反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期待谜底的揭晓。
21.“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这一牌匾是先祖的医术精进、深明大义的写照。自开设“惠仁堂”以来,国家太平之日,他们便谨守医风,爱中医药事业,救治乡邻无数,并发扬中医传统,辛勤学习药理,认识中药材等。然而,倭寇入侵之际,他们亦不曾退缩,“悬壶济世” ,将一切“用之于民”,采药于蒙山,奔走至临沂,只为给敌占区的战士们以及时的帮助。“ 支前模范”的奖章是对他们的嘉奖,更是对他们拳拳爱国之心的赞颂。这块牌匾不仅见先辈爱中医之心,更可见先辈传承红色精神之坚定。(答案不唯一,抓住“中医”“红色精神”两个关键词,结合文本展开)
【解析】
18.本题考查前后照应的手法。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注意在文中找出相关联的句子。
第③段爷爷站在山顶,说“这里中药材有1005种之多,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用之于民”照应的是第⑨段“爷爷说,药材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
19.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1)结合第⑤段“管家安叔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孩子,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分析,安叔所说“桂圆甜吧”是指桂圆本身的甜味,表现出安叔对“我”的疼爱、关心之情。
(2)结合第 段“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块‘岐黄传薪火 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分析,安叔回乡前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生活是甜的”是暗示等国家独立自主了,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好吃的越来越多。“桂圆的甜”暗示抗战胜利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甜、越来越幸福。
20.本题考查分析第一人称的好处。
①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本文中“我”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经历了爷爷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带“我”采药、“我”偷药房的桂圆吃等事件,并且见证了安叔和爷爷从山里采购药材运送到沂蒙山区等抗战活动。
②以“我”的身份来叙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常用于叙述讲故事者的亲历亲为,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抒情性。文中的“我”,时隔多年之后,依然记得年少时爷爷和安叔对“我”的关爱和影响,革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深化了文章“革命传承、红色精神传承”的主题。
③在文中用第一人陈的叙述,它的好处是真切自然,便于写“我”的心理活动,还可直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本文通过“我”的视角,写出了爷爷的高超医术、爱国爱家和安叔的爱党爱民,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真实性,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语言更生动,不僵硬。
④使用第一人称记叙,可以直接向读者倾诉自己的见闻、经历和感受。“我”在文中是孩童的身份,对当时爷爷和安叔的送药材活动一知半解,这样反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代“惠仁堂”的传人写一段话,向电视台推荐这块牌匾。
示例:“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内涵是赞美先祖的医术精进、悬壶济世,识大体、顾大局。从先祖到爷爷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倭寇入侵时,他们勇往直前,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药。他们无愧于“支前模范”的奖章。医者大爱、仁心,爱国之心辈辈传承。这块牌匾象征着他们的悬壶济世,仁心仁术,更象征着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病人的健康
[阿根廷]胡里奥 科塔萨尔
①家庭医生伯尼向卡洛斯和罗莎发出警告,不能让他们的妈妈知道任何令人不安的消息,以免加重她的病情。兄妹俩决定对妈妈隐瞒弟弟车祸去世的事实。
②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妈妈必须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工厂才不会考虑人的情感,不过阿莱会想方设法在年中的时候挤出一礼拜的假期。世界变得疯狂,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干什么都没空。”
③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阿莱很喜欢累西腓,他说起港口、卖鹦鹉的小贩、冷饮的味道……妈妈要求看看信封,又说应该把邮票送给邻居家的小孩。
④过了一天妈妈叫来罗莎,口述给阿莱的回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休假,旅费会不会很贵。她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诉他卡洛斯刚刚升了职,罗莎的一个学钢琴的学生获了奖。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
⑤每件事都不容易,因为在那个时期妈妈的血压又升高了,家里人开始怀疑会不会有什么下意识的影响,在每个人的举动中流露了什么。然而不大可能,因为一开始的确是硬装出笑容,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说到底,唯一要紧的是把时间混过去,别让妈妈有所察觉。卡洛斯跟伯尼医生谈了,大家一致同意应该把这出善意的骗剧——罗莎是这么称呼的——无限期地演下去。
⑥阿莱的信又到了。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
⑦“真奇怪,”妈妈说道,摘下眼镜望着天花板,“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这真有点奇怪。为什么他一次也没有那么叫我呢?”
⑧“可能那孩子觉得在信里那么写太傻。口头上叫你是一回事……他叫你什么来着?”
⑨“这是秘密。”妈妈回答。“阿莱和我之间的秘密。”
⑩罗莎对这个称呼一无所知,问卡洛斯,他也只是耸了耸肩。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
“谁知道这可怜的人能不能回来呢。”再次听到妈妈说要阿莱回来的时候,罗莎看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还是该服从公司安排吧。”
妈妈继续口述回信,好像没有听见。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
“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罗莎满含担心地望着卡洛斯。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
过了一个月,妈妈坚持认为该是阿莱回来度假的时候了。卡洛斯判定已经别无选择,只有试探一下,看妈妈能否承受负面消息。他咨询了伯尼医生,后者建议要谨慎从事。经过一段必要的时间之后,那天下午卡洛斯和罗莎进来坐在妈妈的床边,身边是装着药品的斗橱。
“现在,我开始明白一点儿为什么我那可气的弟弟不肯回来看我们。”卡洛斯说,“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
妈妈看着他,好像没听懂:“为什么不能旅行?”
“因为一只脚出了点儿问题,好像。嗯,是在脚踝。”
“脚踝骨折?”妈妈叫道。
还没等卡洛斯回答,罗莎已准备了药水,伯尼医生立刻赶来。一切都发生在几个小时里,然而却是漫长的几小时,伯尼医生直到入夜才离开。
只过了两天妈妈就自认为已经康复,让罗莎来给阿莱写信。罗莎像往常一样拿着便笺本和铅笔赶来,妈妈却闭上眼,摇了摇头。
“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
罗莎答应了,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一句接一句地写下去,明知道妈妈不会看。当天晚上,她告诉卡洛斯,她在妈妈床边写信的时候就已确信,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
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在沉默中时间好像都是用药剂和汤剂来计算。兄妹俩轮流陪伴她,卡洛斯在晚上给妈妈念报纸,罗莎负责吃药和盥洗。伯尼医生告诉他们,好在妈妈不会有什么痛苦,会在不知不觉中离开。然而妈妈却保持清醒直到最后,儿女围在床边,已无法掩饰他们的情绪。
“大家都对我太好了。”妈妈温柔地说。“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
卡洛斯和罗莎坐在她身边,摸着她的手,仿佛明白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一直明白的事实。
“这么照顾我……”妈妈说,终于这句话使一切恢复了正常,让漫长的戏剧显出了必要。
“现在你们可以好好休息了。”妈妈说,“我们不会让你们再这么辛苦了。”
下葬三天之后,阿莱最新的一封信到了,罗莎打开信,不假思索地读了起来。突然她抬起头,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她的眼睛,她意识到自己在读信的同时,正在考虑该怎样告诉阿莱母亲去世的消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取材于现实家庭生活,用细腻的笔触写出家庭的温情与人性的美好。
B.小说开头交代了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情节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C.小说并未点明妈妈和小儿子之间的秘密,但这个细节蕴含深意让人动容。
D.小说中的医生是妈妈健康状况的见证者,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
(2)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看得非常仔细,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从修辞的角度)
②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从描写的角度)
(3)文章中有三处写到给阿莱回信。在回信时,妈妈有哪些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4)小说题目为“病人的健康”,为了妈妈的健康,兄妹俩上演了一出“善意的骗剧”,他们是怎么做的?对于这种做法,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D
(2)①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来信中的话比作美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看信的仔细,可见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为下文母亲发出“可一次都没有叫我”的疑问作铺垫。
②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同时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第一次回信:母亲口述内容,详细介绍家中琐事,写完后用铅笔签名,温柔地吻信纸,并且笑起来。这说明母亲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兄妹俩编造的阿莱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对阿莱很关心,心里充满着与儿子通信的幸福。
第二次回信:母亲比平时说得慢,好像每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写完签名后没有亲吻信纸,直直地盯着信看。这说明母亲非常想念阿莱,对阿莱没有以秘密称呼在信中称呼她产生疑惑,对兄妹俩编造的善意谎言有了怀疑,对迟迟不能见到阿莱感到失望、伤心。
第三次回信:母亲不再口述,让罗莎自己写,不看信的内容,也不签名,一直闭着眼,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这说明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是以善意的谎言在欺骗自己,对兄妹俩的孝心感到欣慰,对再也见不到阿莱感到伤心。
(4)①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②我赞同这种做法。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无法承受丧子之痛,兄妹俩隐瞒阿莱因车祸去世的真相是为母亲健康着想,表现了兄妹俩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
【解析】
(1) D.“同时也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有误,文章重要的线索人物是“阿莱”,全文围绕着阿莱身死,兄妹二人决定向妈妈隐瞒这个消息,假称阿莱去巴西工作,又找人代替阿莱给妈妈写信来组织材料。
故选D。
(2) 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一道值得反反复复咂摸的美味”把“每一句话”比作“美味”,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结合第⑥段中的“这回妈妈想自己看信,要过她的老花镜”可知,写出母亲看信的仔细,表现出她对阿莱的思念之情。
结构上,母亲仔细看信为下文第⑦段中的“阿莱都来了五六封信了,可一次都没有叫我……哈,这可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的内容作铺垫。②此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卡洛斯把头伏在餐桌上,无声地为自己的兄弟哭泣”是动作描写,结合本句中的“那正是他们常常一起玩牌的地方”可知,表现了卡洛斯对阿莱的思念和因阿莱去世的痛苦之情。
结合第 段中的“我觉得这样下去要糟糕。必须想出一个像样的理由,不然她早晚会察觉”可知,卡洛斯的动作也包含着对母亲会察觉他们隐瞒行为的担心。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第一次,根据第④段中的“等信写好了,妈妈在下面用铅笔签上名,温柔地吻了下信纸”和第⑤段中的“到最后却真的和妈妈一起笑起来”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此时的她对回信一事很认真,对阿莱到累西腓出差的善意谎言没有怀疑。
第二次,根据第⑩段中的“不过罗莎在执笔回信的时候觉得妈妈比平时说得要慢些,好像每一句话都要细加斟酌”和第 段中的“她身体状况不太好,想见阿莱,哪怕就几天。她希望阿莱赶紧回信,带来好的消息。罗莎注意到妈妈在签名之后没有亲吻信纸,却直直地盯着信看,好像要把它刻印在心里”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母亲的动作可见她对阿莱思念之甚和对阿莱不以只有两人知道的称呼在信中称呼她的疑惑。
第三次,根据第 段中的“你给他写就行了。告诉他要保重”和第 段中的“妈妈不会看也不会在这封信上签名。她一直闭着眼,直到该喝汤药的时候才睁开。她好像忘记了自我,在思考别的事情”等语句可概括母亲的表现。结合第 段中的“他最近几个月里都不能旅行”,第 段中的“后来妈妈偶尔会问起有没有阿莱的消息,随后便一声不吭”,第 段中的“费了这么大劲为了不让我难过”等语句可知,母亲此时已不指望生前能够见到阿莱了,心里明白了兄妹俩善意欺骗她的良苦用心。
(4)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发表看法。
第一问,根据第②段中的“卡洛斯告诉妈妈,一家巴西公司雇用了阿莱,派他到累西腓呆一年,阿莱只好匆忙地收拾行李,赶上最近的航班”和第③段中的“卡洛斯刚好有一位朋友在累西腓工作,答应帮忙安排通信的事情。一天,他们收到了阿莱的第一封信”等语句可概括为:兄妹俩欺骗母亲说阿莱到累西腓出差一年,并安排虚假的阿莱来信。
第二问,发表看法类习题通常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但此题宜持赞同态度,因为文中的母亲身体极度虚弱,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是为她健康着想,怕母亲因为小儿子的去世而过度伤感,进而身体上出什么问题,这一行为体现了子女的孝心和人性的温情。可据此作答。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地图上旅行
张凌云
①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
②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
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安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街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
④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
⑤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
⑥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
⑦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城。
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
⑨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
⑥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练,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
(有删改)
14.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16.下列诗句填入第⑧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4.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
15.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又好似作梦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6.C
17.①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还原了中国地理的全貌。②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美景。③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给人以情感上的共鸣。
【解析】
1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即可。结合第②段“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第③段“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第④段“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第⑤段“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第⑥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⑦段“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第⑧段“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内容分析,“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四川盆地、陕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美景。结构上:“只要对着地形图”照应题目“在地图上旅行”,为下文我遨游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四川盆地、陕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做铺垫。
15.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采用了三个“仿佛……”的句式,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合“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分析,写实般描绘出了陕北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增强语言的气势,又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高原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6.本题考查补写诗句的能力。结合上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分析,所补的诗句一定与“沙漠”有关。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本句是描写黄鹤楼周围景色的诗句;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本句是描写长江景色的诗句;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意思是: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句是描写沙漠景色的诗句;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本句是描写泰山景色的诗句;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第②段“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第④段“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第⑥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分析可知,作者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还原了中国地理的全貌,使读者感觉又一次亲近祖国的大好河山。根据第④段“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第⑥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⑧“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感到很亲切。根据第⑤段“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分析可知,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陕北高原时感叹道“我仿佛听见”,使用第一人称,不但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切感,而且第一人称以“我”的叙述视角来看,使文章情节杂而不乱,很好地把游踪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给读者营造了浓烈的阅读氛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