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
历史棋拟卷
一、单选题
1.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原始龙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
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与之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启发了《山海经》的
创作。这说明
A.天文学的进步使人类走向定居
B.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C.中国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雏形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2。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人物
身份
陈胜、吴广
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
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
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
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
会稽郡守
任器
南海郡尉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
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
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3.有学者认为“唐的鼎盛有一种横向比较的优势,即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如唐”,并指
出“这些灿烂光环的背后是唐朝内政的修明”。“唐朝内政的修明”体现在
①调整赋税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优化决策程序
③地方设置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④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交往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北宋太宗雍熙年间,赵普称邓州所辖五县“其四在山,三分居民,二皆客户”。据统计南宋淳熙年
间,广州客户在总户数中占55%以上;长溪县客户在总户数中所占比例接近57%。这反映出宋代
A.封建剥削沉重
B.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租佃关系发达
D.客户社会地位提高
5.乾隆年间清廷编修的《清史列传》中,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
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此举意在
A.重新审定明朝降臣的历史贡献
B.强化传统观念维护专制统治
C.为本朝修史确立新的指导思想
D.重新确立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6.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
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鼎革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
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
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
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7.下表为1928-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主要支出情祝一览表〔单位:百万元)。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岁出
债务费占岁
军务费占
岁出
债务费占
军务费占
年度
年度
总额
出的%
岁出的%
总额
岁出的%
岁出的%
1928年
412.6
29.4
50.8
1933年
769.1
26.3
48.5
1929年
539.0
29.5
45.5
1934年
1203.6
38.6
32.2
1930年
714.4
33.7
43.6
1935年
1336.9
26.8
27.1
1931年
683.0
34.9
44.5
1936年
1894.0
44.1
29.3
1932年
644.8
26.3
49.7
合计
8197.4
33.93
37.42
A.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愈演愈烈
B。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C.国民政府对外投靠美帝国主义
D.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8.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日本为打击中国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但石牌保卫战成为日军西进的
止点,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堡垒的标识”。《中央日报》在社论中说:“鄂西我军的大捷,确实粉碎
了日寇的迷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B。近代民族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C.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
9.20世纪60年代起,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经济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国家开展三线建设,其中
贵州成为中央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重点地区,先后建成黎阳厂、云马厂等一批国防科技
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和能源、原材料等生产基地。当时开展三线建设旨在
A.防御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
B。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建立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D.提升贵州的工业战略地位
10.据下图可知我国,90年代末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