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射阳县第六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射阳县第六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05 18: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测试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寤寐求之。
(3)、衣带渐宽终不悔, 。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
(6)、 ,志在千里。
(7)、 ,出则无敌国外患。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9)、          ,秋水共长天一色。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wèi蓝的天溶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 (挹、掬、捧)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wèi蓝: 明眸善睐: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1分)
(3)划线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1分)
错别字( )——订正(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水街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校园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盐城,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盐城的众多景点。
D.新四军纪念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经历战火洗礼的物品。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截至6月3日为止,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患者增至25 例。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名著阅读(7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一孙行者一弼马温一齐天大圣一孙悟空一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水浒传》中,鲁提辖替金家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蒋门神,又机智脱身。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D.鲁滨孙救下的野人“耶胡”,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分)
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国作家 ,小说中主人公的职业是 。(3分)
②《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什么?(2分)
6、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3分)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 , , 。
7、综合实践活动和探究。(6分)
(1)元旦快要到了,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如果让你担任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3分)
(2)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写一段热情洋溢的开场白。(3分)
二、阅读理解
(一)、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酒阑:酒尽.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第一、二句所描写的画面。(4分)
2、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16分)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节选自《出师表》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将军宜枉驾顾之: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毛: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2、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停一处。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 这个词,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甲文中的句子是 ,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17分)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⑹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⑺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⑻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⑼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4.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5.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4分)
16.文中的句子“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能否改成“前人读书治学,都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从笔记本中得来”?为什么?(3分)
17.结合文中相关句子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3分)
A.学者、作家都市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6分)
老师! 老师!(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9.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4分)
20.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21.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分)
22.文中的张老师是平凡而伟大的,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平凡而伟大的老师。请写出一个最让你感激的老师,要求简要概述相关事迹。(4分)
三、写作(60分)
喜欢,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无论是你熟悉的人、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有趣的学科课程、神奇的科学世界……都会带给你愉悦、幸福的美好感觉。请以“喜欢”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0
九年级语文测试参考答案
一、1、⑴羌笛何须怨杨柳 ⑵窈窕淑女 ⑶为伊消得人憔悴 ⑷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⑸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⑹老骥伏枥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醉翁之意不在酒 ⑼ 落霞与孤鹜齐飞。
2、(1)蔚 móu (2)挹 (3)溶——融
3、B 4、D
5、(1)C (2)①英国 斯威夫特 外科医生 ②一是计划简化言辞;二是计划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
6、示例:信念是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追求,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
7、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建议:活动方案要能够分条简要写出活动的过程。
二、8、参考: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
9、(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2)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10、拜访 率领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长草木
11、(1)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2)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奉命出使。
12、(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4、“读书莫忘做笔记。”或“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15、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16、不能改。因为原句中“多”表示大多数是,“都”表示全部是;“常常”表示学问经常从笔记本中得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学问都都是如此,,删去与事实不符。原句更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7、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具体地论证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具有说服力。
18、B
19、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20、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21、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22、略。正面事例,言之有理即可。
三、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