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色彩的对比
学科 美术 年级 五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人教版五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且学会有目的的加以运用。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的过程,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对比之中展示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2.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品。 3.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
重难点 1.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对比之中展示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2.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方式与策略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 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对比效果,增强直观感受。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与分享。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活动一:复习导入 1.忆一忆: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和色彩相关的知识吗? 例如:三年级《魔幻的颜色》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四年级《色彩的冷与暖》 冷暖——通过对比产生。 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和色彩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看课本: “对比”是社么意思 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对比色”? (3)你能找出几组对比色? 【教师板书:色彩的对比,学生看书。】 复习导入旨在唤醒学生对之前所学美术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和巩固知识框架。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挖掘知识。 3分钟
活动二:知识讲解与示范 2.思一思 师:好,有谁能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对比”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差别比较大的颜色,称为对比色。 师:能用你的语文知识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师:就是把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手法。 师:那么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颜色称为‘对比色’?谁在课本中找到答案了? 生:在色相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称为对比色。 师:很好,谁用这个方法能来解决第三个问题? 生:红——绿 黄——紫 蓝——橙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准确,看来都掌握了寻找对比色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将用这三组最主要的对比色来创作一幅作品! 3.想一想 (1)师:在创作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大自然界中有没有对比色展现的美?例如动物中? 生:鹦鹉…… 师:对了,请同学们看,老师带来的这两张图片,第一张鹦鹉身上有什么对比色? 生:红——绿 师:这张巨嘴鸟是课本中的图片,它嘴巴的黄色和背景的紫色形成对比,摄影师为什么这么来设计?有没有什么用意呢? 生:为了突出巨嘴鸟嘴巴的大,突出它的美。 师:对了,所以我们可以小结对比色的特征:鲜艳、醒目。 (2)师:植物界中的有没有? 生:三色堇(黄——紫),多肉植物(红——绿) (3)师:其实不仅仅是自然中,我们的画家们,受自然界的启发,也把对比色很好的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请大家欣赏画家们运用对比色给我们展现的美! 师:看完了这些作品,一定激发了大家的创作欲望,但是别急,老师刚才也看过课本了,课本中说到“对比色如果处理不好,也会给人烦躁的感觉”那怎么办呢?课本上给我们展现了三种方法,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阅读方式方法。 4.学一学 (1)使对比色和谐的方式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使对比色和谐的方法第一种是什么? 生:改变面积大小。 师:例如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几张作品就是这么来做的,我们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美,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师:第二种方式方法是什么? 生:改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师: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同学们仔细看,老师黑板上制作的这个色相环是最标准的颜色,画家的这幅作品蓝色与橙色,与标准色对比,有什么区别? 生:显得更颜色更浅。 师:是的所以我们就说,他运用了此方法来达到和谐。 师:第三种方法是什么? 生:用线和色块来分割作品。 师:例如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作品,就是这么来做的。 师:那么我们掌握了三种方法,能使得作品既对比又和谐,但是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你还必须会选着合适的对比色体现你的情感。 (2)选着合适的对比色——体现情感 师:同学们看到课本中这三幅作品画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运用不同的对比色,表达的情感会一样吗?你觉得作者运用不同的对比色,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生:红——绿:活泼、热烈 黄——紫:神秘、内敛 橙——蓝:欢快、清凉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你能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对比色,将能体现你的情感世界。当然在这个的过程中,要记得运用三种方式方法达到和谐! 5.考一考 师:说了这么多,我们完成一幅作品,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画家们是如何做的! 师:首先这幅作品中,画家使用了哪些对比色? 生:红——绿;黑——白 师:对了,黑与白虽然不在色相环中但是也是对比色。 师:再来分析一下,你认为画家用这些色彩对比想表达什么? 如何做到和谐? 生:红色——血腥、暴力(警醒、提醒) 绿色——生命、健康(爱护、呵护) 黑色——黑暗(三角形) 白色——保护(圆圈) 黑、白、黄——起到和谐的作用 6.试一试 师: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也蠢蠢欲动,想要来创作一幅作品了!不过老师在大家创作之前给大家带来两种创作的方式方法,大家请看: 具象的作品形式 例如课本本中的这幅用剪贴方式完成的“花瓶”,其他学生是这么来创作的: 抽象的作品形式 师:例如课本中的作品《阴阳鱼》 阴阳鱼: 构图——中国特色 对比色——装饰美 三角形——(线)和谐美 师:看看同学们是如何来完成的: 教师示范 师:今天老师也要来创作一幅对比色的作品,那么首先我可以确定主题《山与云》,接着构思表现这幅作品我运用哪两组对比色会更好?谁来说一说? 生:红——绿 蓝——橙 师:很好,那么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今天作品主要以大块面的形式来完成,用线分割,用油画棒来的工具能更快的完成!最后完成的效果,同学们请看!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把课堂真正还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通过想一想,意在启发学生通过从自然界中受到启发,学会从自然界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接着通过画家们的创作方式,激发学生对对比色创作的欲望,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准备。 本环节就是要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一幅作品中,如何既体现对比色的特点鲜艳、醒目,又能使得对比色在运用的过程中达到和谐?当然还要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对比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图片给学生作解释,清晰明了的解决问题,利用课本中的图很好的解决对比色的运用与情感间的关系。 通知欣赏作品,让学生从中学会以我们刚才所讲解的知识来欣赏一幅作品,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创作过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其实这个环节也就是在把前面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20分钟
活动三:实践操作 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色彩对比关系进行创作。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色彩对比知识。 17分钟
活动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内容:每组展示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分钟
板书设计 色彩的对比 对比、色彩、搭配 色彩对比图例
教学特色与反思 教学特色 1.直观感知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本课首先通过展示一系列色彩对比鲜明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色彩对比的强烈效果。随后,结合色彩轮等工具,详细讲解色彩对比的基本原理,如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 2.实践操作与创意激发: 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如色彩搭配练习、色彩对比创作等。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色彩对比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方式,探索色彩对比的无限可能。 3.互动讨论与合作学习: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分享自己对色彩对比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手法,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4.生活应用与情感共鸣: 本课注重将色彩对比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如自然界中的色彩、服装搭配、室内装饰等。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独特魅力,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1.注重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同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作水平。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加强色彩感知与审美培养: 色彩对比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知识,更是审美层面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分析色彩对比的效果,提高他们的色彩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3.拓展教学资源与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如利用网络资源、艺术展览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加强评价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