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中古史:封建社会(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欧洲分为西欧与东欧)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王权;庄园经济;基督教;城市自治;俄罗斯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朝鲜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非洲、美洲等地区文明古国的兴起
大单元二: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日益成为整体
大单元三:世界现代史:从世界大战到多极化趋势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上古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早期文明产生与交流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大单元一:世界古代
史:随着生产力发展 各文明从基本独立发 展到碰撞交流;各地 区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中 外 历 史 纲 要 下
全书结构
时空坐标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东非沿海国家形成 津巴布韦鼎盛 桑海鼎盛
(10-15世纪) (14-15世纪) (16世纪)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笈多帝国 西罗马 查士丁尼 伊斯兰大化 封君
兴盛、罗马帝国灭亡扩张 教创立改新 封臣
帝国分裂 制度
· 拜占庭帝国
西 欧 德 印 英 国 朝 拜 占 庭
城 市 里 加 “ 模 范 鲜 帝 国
国
阿拉伯
帝国扩张
7世纪646年8世纪
奥斯曼帝 国兴起 俄罗斯兴 起扩张
14 1453
阿克苏姆 王国兴盛
4世纪
伊凡四世 加冕沙皇
1547
年
兴 起 苏 崛 议 会 ” 建 灭亡
印加鼎盛 (15世纪末 16世纪初)
16世纪17世纪 后期 末
世纪 世纪 世纪
13
11
10
丹起 立
世纪末 年
9
世纪
6世纪
5世纪
1295
年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的不同国家、民族、宗 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 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学习,了解欧洲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培养时空 观念;
2.通过对中世纪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的基本史实的学习,培养史料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梳理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基本史实,认识两大帝国兴衰的规律,加深对文明的多元性这一观
点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及新变化。
难点: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罗马帝国在2世纪尚能抵御周边部落和邻
国入侵。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 耳曼人开始渗入。5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 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右图
反映的是2世纪时罗马人与日耳曼人冲突的情
景。
—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页
自主阅读本课前言:归纳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背景。
▲罗马人与蛮族(蛮族:希腊人和 罗马人对外族人的统称。)
盗格鲁
逊
诸主国
法兰克王
西哥特王
诸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
期”,又称“中世纪(Middle Ages)”,即从476年西罗 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封建制度的 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传统上认 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
(395—— 476) 国)(395——1453)
5世纪 11世纪 15世纪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4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封建社会)
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
中古晚期
近代欧洲
历史概念
西罗马帝 国灭亡
中古早期
01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国庄园制 王权、教权与城市
西 班 牙 王 国
0合布其厅堡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疆界 神 圣 罗 马 帝 国 疆 界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领地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领地
雅 盖 洛 王 朝
卡尔马联盟
11T
② 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造成王权衰落。 ——中古西欧谚语
①封君:授予土地者,当封臣受到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②封臣: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 3 ) 特 征 :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②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
独立;③契约意识;④双向权利义务;⑤严格等级制;⑥王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背景:
①自然经济和社会动荡的产物(性质);
②8世纪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权利与义务:
帝王 帝王
效忠和
提供军队
帝王
大封建主
效忠和
服兵役
大封建主
小 封 建主
权有限。
( 4 ) 影 响 :①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 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给予土地
和保护
大封建主
给予土地
和保护
小封建主
提供农耕 土地
农民
一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君7
政治契约
→封臣一
小封建主
农民
军队
十
效忠
十
金钱
服劳役 和耕种
农 民
土 地 + 保 护
封 君 封 臣 制 ( 中 世 纪 西 欧 )
分 封 制 ( 西 周 )
不同 点 时间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联系纽带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 维 系 ;
内部关系 各级封建主不可越级统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天子是大宗,是分封制下各级小宗的共同 大宗;天下共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相同点 1、目的:维护统治。 2、内容:都分土地;都是有条件的分封,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3、表现: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有一定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直直直自直算复 平 民 奴隶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0 西 周 分 封 制 示 意 图
土地类型 经营管 理者
权利及义务
领主自营 地 领主
1、提供农民土地;
2、直接经营自营地;
3、主持庄园法庭,审理案件,维护秩 序
农民份地 自 由 农份 地 自由农
1、从领主处提领土地;
2、交纳地租,服劳役;
3、法律上自由
农奴 份地 农奴
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
2、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
3、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
地位:中古西欧自给自足农业经济组织,基本社会政治单位;
特 点 :土地剥削、经济垄断与司法独立。
庄园周围是“公用地”:林地、牧场、道路和建筑等
村庄
领主自营地
▲-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1、经济、政治单位:领主庄园制
一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领主的房子
铁匠铺
公共草地
业业业
谷仓
教堂
休耕地
播种地
果园
西欧中古时期的庄园
中国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
时间 起源晚:9世纪开始形成,约11世纪庄园遍 布欧洲各地
西汉末年(公元8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 庄的形式剥削农民。东汉(公元184年-公 元220年)盛行
途径 以封地为基础,加以兼并自主地农民土地
主要是靠兼并买卖而获得
庄园私有权 程度 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庄园主对其大地产 不具备完全的土地所有权
相对而言则具有完全的私有权(封建土地 私有制)
地租形态 以劳役地租为主,实物地租为辅
实物地租为主,劳役地租为辅
政治权力 西欧封建主对庄园内的农奴具有一种法权
对依附农民行使的是一种以族权为表现形式 的政治权力
结果 庄园制瓦解后,西欧走上的资本主义道路
东汉田庄的消亡并没有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
同 1、都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 4、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都需要无偿的对其领主承担很多责任。
【课堂探究】比较西欧中古时期的庄园与中国东汉时期大地主田庄:
问题探究(教材第20页):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
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
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
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
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
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
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
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 ·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并说明中世纪时生产关系的变
化。
奴隶:奴隶社会的生产者,没有独立人格,无任自由和权力,是“会说话的工具”:随意买卖,屠杀。 何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转变,生产关系进步。
农奴:封建社会农奴制下的生产者,有比奴隶更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劳动工具;拥有一定耕地的 使用权,占有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取代奴隶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反映了中世纪生产关系的变化进步。
在西欧,任何块土地旦封授,土地上的管理权及所有其他的权力包括经 济权、司法权、治安权、警察权、铸币权、军事权等全都转移到土地受领人 手 里,而给他土地的人,即封主,即使他是国王,也都不再对这块封地有任 何的管理权力。这说明了
A. 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失衡 B. 直系领主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C. 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 D. 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制下没有权力集中;所有 权力随着土地的转移而转移,领主在获得土地管理权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权、司法权、警察权、军事权 等全部权力,不同层级的领主的权力是相同的,国王也不例外。可见,分封制度下庄园具有独立性,D 项正确,排除B项;封君封臣的权利义务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与材
料 无 关 , 排 除 C 项 。 故 选 D 项 。
随堂检测
1、中古西欧的王权强化
( 1 ) 背 景 :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衰弱。作为国家名义上最高统 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权力 。( 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王权的衰弱)
②中古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王权有不同程度 的加强。
(2)王权的强化表现:
①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 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法兰西民族意识增强。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 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 一,王权得到强化;
③15世纪末,在抗击阿拉伯人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 加强,完成统一。
西 班 牙 王 国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疆界 神圣罗马帝国疆界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领地
西欧新兴的王权集中国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领地 雅盖洛王朝
卡尔马联盟
法兰西王国
洋
大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的王权强化
(3)西欧王权强化的影响:
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稳定;
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 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 量 ;
⑤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 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历史纵横(教材17页)
英国议会的起源
英国议会一词最初的含义是“谈话”,本指国王与贵族一起交谈和谈判。1215 年,因国王约翰随意征税,贵族起兵 反抗,迫使约翰签署《大宪章》。《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 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若违反规定,臣民有权反抗。《大宪章》在原则上和实质上暗含议会具有征税权,臣民 具有参与并监督王国政务的权利。1265年,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英国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议会。除教俗贵族外, 骑士和市民也派代表出席会议。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再次召开议会,其成员构成与1265年那次完全一样。此后 的议会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故称这次议会为“模范议会”。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由贵族组成,
下院由骑士和市民组成。两院独立议事,广泛参与政治、司法、立法和财政活动,成为中古英国的重要机关。
《大宪章》全文共63条,其中第39条规定它衍生了人身保护的概念:
“除非经过由普通法官进行的法律审判,或是根据法律行事;否则任何 自由的人,不应被拘留或囚禁、或被夺去财产、被放逐或被杀害”。
《大宪章》意义:
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 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2、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
(1)兴起条件:
①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②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风力、水力 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③剩余产品增加及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2)时间:10—11世纪
(3)基本特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 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作为谋生手段。
英
曼彻斯特。
诺丁汉° 阿妇斯特丹
牛津 鹿特丹
安特卫普
科阻
琅城
巴黎
斯特拉斯堡
法
阿尔勒
纳尔榜。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威尼斯
佛罗伦萨 大
罗马利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布鲁日
(4)自治城市:
①原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 商 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生 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争取:人身自由(工商业活动前提);城市司法 独立;行政自治(选举公职人员,城市管理,独立城市税收等)。
②形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法国巴黎大学(1200年—至今):
③影响:城市兴起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 “欧洲大学之母”艺学院、法学院、
医学院、神学院
作用:
A、经 济 :促进工商业(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B、政 治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与王权相结合,有利于打击贵族割据强化
王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思想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人文主义兴起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 英国牛津大学(1201年—至今)
2、中古西欧城市兴起(10-11世纪):
14世纪,西欧一些城市成立了城市同盟并制定了同盟法律,于是出现了 一个所谓“法律圈”现象,如德意志地区莱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法律为49个 城市所采用。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C. 基督教会实力的削弱 D. 欧洲大陆法系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西欧成立城市同盟和制定同盟法律,主要是适 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A 项正确;此时西欧属于邦国林立的时期,尚没有出现国家统一趋势,排除 B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使教会实力的削弱,排除C项;欧洲大陆法系指包括欧 州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还包括《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它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排除D项。故选A 项。
随堂检测
1、基督教的产生: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
督宗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后因信徒不断增加,罗 马 最终将其定为国教。
2、特权
( 1 ) 政 治 :教权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在整个中世纪一直与王权博弈。最 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世俗王权和 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 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
( 2 ) 经 济 :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 3 ) 教 育 :教会创办学校,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圣经》。
( 4 ) 思 想 :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 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3、地位:教会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宗教势力,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 的地位。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 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 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3 、 基 本 文 化 特 征 : 基 督 教 会
▲中古西欧的“三种
人”(教材17页)在
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 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 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的社 会分工理想。商人的地 位不被承认,没有被纳 入这个序列中。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的地位如何
临终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后 在教堂举行葬礼,遗体被 葬教堂附属墓地
出生神父主持洗礼 教育 宗教学校课程七艺 结婚 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当瘟疫来临时,他们相信宗教信仰, 他们鞭打自己,祈求上帝原谅
国王、领主们大多为教徒,精神上接受教会的领导
国王需要教权为其统治披上合法化、神圣化的外衣
思考:两种权力是否不会产生任何的矛盾和
冲突 冲突如何演变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 世 , 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 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世界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中古时期欧洲:世俗权力和教权构成的二元统治局面(选必一第10页)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教士依托精神上领导地位获取领地,成为封建领主,
拥有政治、经济特权,教权实际上依附于世俗权力。
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法兰克 国王查理曼加冕称帝后,每一位国王的登基,都要 得到教廷的承认,这就是中世纪的“君权神授”。
相互依存 政教合一
世俗权力
宗教权力
由于罗马教廷的骄奢淫逸以及文艺复兴带来的进步思想,1517年,利奥
十世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成为了最终导火索。马丁路德针对赎罪券,发表《 九 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最终经过一系列长期复杂的斗争之 后,基督教再次发生大分裂,形成了传统天主教和信教(统称)两种教派。瑞 士、尼德兰、法国南部等地,成为新教势力范围。英国、北欧诸国也建立了 各自的国教,国王取代教皇成为教会首脑。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教权 和王权之间争斗不休,相互制约,此消彼长,但总体来看呈现一种教权由弱 变强,然后由盛转衰的变化趋势。而世俗王权则一步步加强,最终摆脱教权 控制,在15、16世纪开始走向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中古时期欧洲:世俗权力和教权构成的二元统治局面(选必一第10页)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
恩格斯说:“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 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 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 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中世纪欧洲文明,材料可以支持下列的说法是
A. 与古典文明失去关联 B. 基督教具有广泛影响
C. 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 D. 难以孕育出近代文明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 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有 重要的地位,天主教神权思想笼罩了中世纪的欧洲,B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项;材料不 能体现出神权与王权矛盾尖锐,排除C 项;材料不能体现中世纪的欧洲未能孕育出近代文明,排除D 项。 故 选 B 项 。
随堂检测
阿 拉斯加
典 楚科奇
东欧封建社会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帝国
利 亚
涅尔琴斯克 (尼布楚)
亚 洲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一-一洲界
— — 1725年的俄国大致边界
1599—1689年俄国扩占的地区
至1725年俄国扩占的地区
1462年的莫斯科公国
至1598年俄国扩占的地区
02
洲
山
二、中古时期的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5-15世纪)
1、拜占庭帝国(395—1453) 1265年
罗马帝国分裂形势图 尔
保加利亚王国
嘉尔柱突厥诸国
拉戈
约翰骑士团
嘉消路斯王国
卡拉曼首长国
圣约翰骑士团
塞浦路斯
7世纪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从 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
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 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 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 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 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 拜占庭帝国。境内工商业发 达 ,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 最大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 的桥梁。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
1355年
网希佩拉戈
资年东西
《法理概要》对市民法和万民法的定义:
市民法与万民法有别,任何受治于法律和习惯的民族都部分适 用自己特有的法律,部分则适用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每一民族专 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 即 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自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 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
—[罗马]查士丁尼著,张企泰译《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_》
1、内容:《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 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12、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3、影响:对近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拿破仑民法典》、《权利法案》等。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史料阅读(教材18页)
罗马民法大全
公 民 法 ( 市 民 法 )
万民法
背景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范围 罗马公民(本国自由民)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一切自由民)
操作 特点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范围小,保留大量氏族残余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主体范围扩大
内容 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侧重政治(公法建设)
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侧重经济(私法建设)
作用 调动平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对外扩张
调节各民族的关系,有利于政权巩固
【知识链接】罗马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政治: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
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2、法律:《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制定法律的依据。
3、经济:拜占庭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它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而且促 进了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商业复兴。
4、文化:
(1)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 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2)它保持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 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
【知识链接】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拜占庭帝国主观上是罗马历史的继承者,他们以基督教立国,强调东正教的正统性。
但客观上却建立在地中海希腊语区。他们说娴熟的希腊语,以希腊人的方式生活,古希 腊文化作为潜流在拜占庭帝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该观点旨在强调
A. 拜占庭帝国曾经征服了古代希腊 B. 拜占庭政治运作实行了直接民主
C. 拜占庭很大程度继承了希腊文化 D. 拜占庭是古罗马政治遗产继承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客观上却建立在地中海希腊语区。他们说娴熟的希腊语,以希腊人的 方式生活,古希腊文化作为潜流在拜占庭帝国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及所学知识可得,拜占庭帝 国在一定程度上收希腊文化较深刻,所以拜占庭很大程度继承了希腊文化,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 征服希腊,而是收希腊文化的影响深远,不符合题意,排除A 项;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相关现象, 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受希腊文化的而影响,而没有涉及古罗马政治,排除D项。故选C 项。
随堂检测
Kievan Rus
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
服:在反抗中,莫斯科 公国兴起
▲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1547年,伊凡四世加
冕沙皇,推行一系列
措施,继续扩张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为 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 向周围扩展。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 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 的影响
17世纪末,俄罗斯 成为地跨欧亚两洲 的庞大帝国
85
伊凡四世(教材19页)改革:
1、内 容 :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
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实行“特辖领地制”。他把全国 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转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 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耍地,由国君直辖。 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
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
2、历史意义:①伊凡四世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并促进了 俄罗斯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②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制 度的发展,俄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
中古时期的东欧社会:
1、政治:封建制度稳固、王权强大,政教合一(开明专制统治
2、经济:海洋贸易、独特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和货币化经济
3、思 想 :信仰东正教、融合与创新的文化
二、中古时期的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5-15世纪)
拜占庭帝国纹章
莫斯科大公印章
史料实证 历史绝对不是非黑即白,必须基于客观史实才能做到理性认知。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 巨大的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 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 ·M ·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西欧 黑暗
光明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
王权加强,民族国家形成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文化 基督教会统治思想文化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 拜占庭帝国灭亡,保留大量古典文明
俄罗斯帝国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继续扩张
项目 西欧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跨度 约5世纪——1453年
公元前221年——1840年
形成背景 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影响
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
政治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阶级矛盾 领主与农奴
地主与农民
经济制度 庄园制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发展 自治传统,起步较晚
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
思想文化 基督教垄断文化
儒家思想占主流
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世纪后期文明的发展与多元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