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加实验小专题(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_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加实验小专题(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03 18: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 ,统称为细胞代谢。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代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许多化学反应
概念
细胞质基质
主要场所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代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代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一般来说,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少数是 RNA(合成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功能
催化作用
注意:
①酶可以在细胞内起作用(胞内酶:呼吸酶),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胞外酶:各种消化酶)。
②酶只起催化作用,不起调节作用、也不提供能量。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代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步骤
含过氧化氢酶
无机催化剂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步骤
几乎不分解
对照
少量
促进过氧
化氢
发亮
过氧化氢酶
燃烧猛烈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对象
温度和催化剂
H2O2分解速率
气泡产生的多少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组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结果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
加热
催化作用
高效性
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结果
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不是所有生物实验都是对照实验,如观察类实验(观察叶绿体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实验的原理要符合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的预期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科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必须保证实验的设计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其次,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因素。
具体地说,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及实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单一变量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可使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简单化,使结果更准确。
其含义包括:
①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做到一个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
②实验中要尽可能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
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等量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严格地操纵自变量,以获取因变量,无关变量应相同或等量,以消除无关变量干扰。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常用的对照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几种。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
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目的:确保实验结果的差异由实验因素引起,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项目 实验因素 非实验因素 实验结论
实验组 施加 条件完全一致且适宜 如果实验结果存在差异则说明这种差异由施加的实验因素引起;如果实验结果一致,则施加的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空白对照组 不施加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
不给予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
例1: “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蒸馏水,2号、3号试管分别加等量的NaOH、HCl溶液。1号试管即为典型的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组有的是加入蒸馏水、有的是加入生理盐水,有的什么都不加,其关键是确保单一变量。在一个实验中空白对照组通常只有一个,实验组可能存在多个。空白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往往是已知的,实验组是已知还是未知,由实验的类型即验证性试验和探究性实验决定。
例2:探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对小鼠进行饥饿处理后,注射胰岛素的为实验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自身对照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不再设置新的对照组
对照组:实验操作前的状态和现象
实验组:实验操作后的状态和现象
典例: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两次对照中属于对照组的依次是( ),属于实验组的依次是( )
A.甲组、乙组实验前
B.甲组、乙组实验后
C.乙组、乙组实验前
D.乙组、乙组实验后
D
A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相互对照
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互为对照,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对照组,由此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例2: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各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的对照组
实例1:将两个相同大小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和无光照的环境中,分别测量它们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观察它们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差异。
P92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不是实验目的中所指向的实验变量,而是相反作用的处理,或具有相同结果的处理,从而突出实验变量的作用结果或从中推导其作用原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实验组:实验变量处理
对照组:
相反的处理
(加入抑制因素)
类似或相关处理
(相同原理或产生相同结果)
例:探究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实验组为饲喂甲状腺激素,空白对照为一饲喂等量生理盐水,可以再增加一组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即条件对照,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分组 项目 A组 B组
1 2 3 1 2 3
一 蒸馏水 2ml 缓冲液 2ml 动物血浆 2ml 蒸馏水 2ml 缓冲液 2ml 动物血浆
2ml
二 乳酸 2ml Na2CO3 2ml
PH变化 结果 明 显 降 低 不明显 不明显 明 显 升 高 不明显 不明显
实验分析:该实验即设置了空白对照,又设置了条件对照。其中A组的1和B组的1为空白对照,A组的2和B组的2为条件对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动物血浆受到影响时PH变化幅度较小,通过2组中的2和3对比可以推知动物血浆所起的作用原理和缓冲溶液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动物血浆对PH变化的缓冲作用。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阳性对照
是指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用以确定自变量处理后,是否会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定性),以及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程度(定量)。
例1:在“探究某种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实验中,注射胰岛素组就是阳性对照组。
例2: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作为阳性对照组,加入蔗糖溶液的试管作为实验组,由此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例3:在“研究一种新的抗生素的作用”实验中,可以用已经被证明有抗菌作用的青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以确定新的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4)对照原则
标准对照
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比对,以确定实验结果。这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用已知测未知思维。
例1:在“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配置的标准显色液就是标准对照。
例2:医院的化验单中给出的参考值范围就属于标准对照。
例3:在“探究某一基因的表达量在某因素处理前后的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同时测定另一稳定表达的基因表达产物的量作参照,避免取样量、测定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5)平行重复原则
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对实验结果求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6)随机性原则
实验设计中的随机性原则是指被研究的样本是从总体或群体中随机抽取的。这样做可以:①消除或减少系统误差,使显著性测验有意义;②平衡各种条件,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2.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实验变量 控制原则 实例
自变量 单一变 量原则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只有温度一个自变量
无关变量 等量适 宜原则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实验时,各组pH不但要相同,还要适宜
因变量 可观测 性原则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将不可观测的反应直观地显现出来,便于实验结果的观测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单一变量原则
(3)等量性原则
(4)对照原则
(5)平行重复原则
(6)随机性原则
空白、自身、相互、条件、阳性、标准 对照
2.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自变量 单一变量原则
无关变量 等量适宜原则
因变量 可观测性原则
小结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结论
加热
催化作用
高效性
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细胞代谢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酶促反应过程

底物
(反应物)
酶-底物
复合物

产物
产物
化学反应前后数量、性质不变
作用机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常态
活跃状态
活化能
a
c
d
反应过程
能量
初态
(反应物)
终态
(产物)
活跃状态

b
a
c
d
反应过程
能量
初态
(反应物)
终态
(产物)
活跃状态



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降低的活化能
无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所
需要的活化能
无催化剂
无机催化剂


ab 。
酶催化时,反应的活化能
bc 。
作用机理
d
无机催化剂催化时,反应的活化能
cd 。
b
a
c
d
反应过程
能量
初态
(反应物)
终态
(产物)
活跃状态



作用机理
d
①加热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是可以为反应提供能量。
②酶可以重复多次利用,不会立即被降解。
③检验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时应选用蛋白块,通过观察其消失情况得出结论,因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不能用双缩腺试剂鉴定。
④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又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与 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 ,催化效率更高。
意义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 倍,使细胞代谢快速进行。
无机催化剂
更显著
高效性
实验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曲线分析
a
b
c
时间
产物浓度
加酶
不加催化剂
加无机催化剂
比较ab:
酶具有高效性
比较ac:
酶具有催化作用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点:
①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③化学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变。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定义
一种或一类
一类化学反应:
肽酶催化水解各种多肽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定义
一种或一类
意义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验: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定义
一种或一类
意义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验: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①实验步骤及结果
试管编号 1 2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注入蔗糖溶液 - 2 mL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60 ℃水浴保温5 min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2 mL 2 mL
沸水浴煮沸1 min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 没有砖红色沉淀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因变量:
底物是否被淀粉酶水解
自变量:
底物的种类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定义
一种或一类
意义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验: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①实验步骤及结果
试管编号 1 2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注入蔗糖溶液 - 2 mL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60 ℃水浴保温5 min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2 mL 2 mL
沸水浴煮沸1 min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 没有砖红色沉淀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注意:
上述实验中不能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而蔗糖分子无论是否被水解都不会遇碘液变色。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专一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定义
一种或一类
意义
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曲线分析
底物浓度
反应速率
底物A + 酶A
底物A + 酶B或无酶
只有酶A能催化底物A参与的反应,说明酶具有_______
专一性
典例解析
1.(2023·天津和平区高三期中)“投弹手甲虫”遇到危险时,会瞬间从尾部喷出温度近100 ℃的气体攻击和吓唬靠近它的捕食者,如图所示。该行为主要体现了酶
A.具有专一性
B.具有可调节性
C.具有高效性
D.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C
典例解析
2.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
产物b结合,因此酶1
不具有专一性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
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
过多的产物a
C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实验原理
①反应原理
淀粉
碘液
蓝色
淀粉酶
麦芽糖
碘液
无蓝色出现
②鉴定原理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温度
影响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实验步骤和结果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60 ℃热水(5分钟)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 mL(5分钟) 1 mL (5分钟) 1 mL(5分钟)
4 加入等量的碘液 1滴 1滴 1滴
5 观察实验现象 不出现蓝色(呈现碘液颜色) ________ _________
蓝色
蓝色
实验结论
淀粉酶在60 ℃时催化淀粉水解,在100 ℃和0 ℃时都不能发挥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不可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液。因为斐林试剂需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斐林
试剂

H2O2溶液

不宜用H2O2作反应物,因为H2O2易分解,加热条件下其分解会加快,氧气的产生速率增加,并不能准确反映酶活性的变化。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实验步骤和结果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 60 ℃热水(5分钟) 沸水(5分钟) 冰块(5分钟)
3 加入等量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1 mL(5分钟) 1 mL (5分钟) 1 mL(5分钟)
4 加入等量的碘液 1滴 1滴 1滴
5 观察实验现象 不出现蓝色(呈现碘液颜色) ________ _________
蓝色
蓝色
实验结论
淀粉酶在60 ℃时催化淀粉水解,在100 ℃和0 ℃时都不能发挥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如何找到酶的最适温度?
如何找到酶的最适温度?
思路:等梯度温度下将肉块和蛋白酶放到一起
思路:如何获得更加准确的最适温度?
温度 15℃ 25℃ 35℃ 45℃ 55℃ 65℃
肉块消失时间 3h 2h 0.8h 0.8h 1.8h 4h
温度 35℃ 37℃ 39℃ 41℃ 43℃ 45℃
肉块消失时间 0.8h 0.7h 0.4h 0.6h 0.7h 0.8h
问题:此为 实验,能确定酶最适温度的 值;
最适温度一定在 之间。
问题:此为 实验,能确定酶最适温度是39℃吗? 。

大致
35℃~45℃
正式
不能
(拓展)
最适温度一定在 之间。
37℃~41℃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曲线分析
温度
反应速率
最适温度
A
B
C
AB: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B:
在最适温度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BC:
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慢,直至酶失活。
(区间)
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低温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高效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高效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实验原理
反应原理
鉴定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注意事项
操作顺序
试剂替换问题
实验结论
曲线分析
注意低温与高温的区别
实验原理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
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
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
pH
影响
实验步骤和结果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①反应原理
②鉴定原理
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氧气的生成速率,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
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
pH
影响
实验步骤和结果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肝脏研磨液 2 mL
2 控制pH条件 1 mL pH=7的缓冲溶液 1 mL盐酸溶液 1 mL NaOH溶液
3 加入H2O2 2 mL
4 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有大量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无气泡产生
2 mL
2 mL
2 mL
2 mL
实验结论
pH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有适宜的pH范围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和结果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1 加入肝脏研磨液
2 控制pH条件
3 加入H2O2
4 观察气泡产生速率
实验结论
pH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有适宜的pH范围
①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能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因为盐酸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使斐林试剂失去作用。
②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采用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反应,因为用作鉴定试剂的碘液会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使碘与淀粉生成蓝色络合物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在酸性条件下淀粉也会被水解,从而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曲线分析
pH
反应速率
最适pH
A
B
C
AB:
低于最适pH,酶促反应速率随pH降低而减慢,直至酶失活。
B:
在最适pH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
BC:
超过最适pH后,酶促反应速率随pH升高而减慢,直至酶失活。
(区间)
高pH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低pH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pH
反应速率
最适pH
A
B
C
高pH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低pH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温度
反应速率
最适温度
A
B
C
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低温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温、过酸、过碱等条件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活;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稳定。
M
底物浓度 [S]
反应速率
O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高效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实验原理
反应原理
鉴定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注意事项
操作顺序
试剂替换问题
实验结论
曲线分析
注意低温与高温的区别
内容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a
b
c
ab:
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0,M),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b:
当底物浓度增大到某一值时(M),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
酶没有完全被底物结合
酶完全被底物结合
bc限制因素:
酶浓度
ab限制因素:
底物浓度
思考:再加入一定量的酶,曲线应该怎么变?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

酶-底物复合物
底物

酶-底物复合物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浓度




酶量一定
增加一定量的酶的抑制剂
竞争性
非竞争性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浓度
反应速率
底物充足的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a
b
c
N
酶浓度
反应速率
0
底物有限
ab限制因素
bc的限制因素
酶浓度
底物浓度
酶浓度较低,底物没有完全被酶结合
底物完全被酶结合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分析
(3)酶促反应产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反应物
酶的作用及本质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概念
主要场所
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来源
功能
酶的作用及原理
验证酶作用的实验
酶的作用机理分析
实验过程的变量及对照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实验小专题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控制实验变量的三个原则
作用过程
作用机理分析
高效性
定义
实验
意义
曲线分析
专一性
定义
意义
实验
曲线分析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反应原理
鉴定原理
实验步骤和结果
注意事项
操作顺序
试剂替换问题
实验结论
曲线分析
注意低温与高温的区别
内容同“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回归课本
1.(必修1 P78)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能量。
2.(必修1 P78)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 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3.(必修1 P81)酶是 产生的具有 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
4.(必修1 P82)酶的专一性是指: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 是分不开的。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降低活化能
活细胞
催化
蛋白质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专一性
课本原话填空
1.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 )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 )
3.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
4.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
“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
×

×
×
易错诊断
5.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
6.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说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
7.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
×
×
×
典例解析
1.如表是某学生设计的有关实验方案。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
A.②④⑥三组实验可说明温度能影响酶活性
B.①②两组实验可用于验证酶的专一性
C.α 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D.①组的作用是空白对照
典例解析
2.下列关于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通过自身对照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底物,分别加入等量酶或蒸馏水,此实验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C.设计pH对胰蛋白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可采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水解情况
D.设计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时,需将淀粉和淀粉酶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处理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