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宇)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消费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一切都是服务,被用来消费的东西绝不是作为单纯的产品,而是作为个性服务,作为额外赠品被提供的。从“吉尼斯对你很好”到空姐的微笑及有些自动售货机的道谢声,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美妙的热心服务包围着,被奉献和善意的组合包围着。即使小到一块香皂,那也是一群专家为使您皮肤光滑而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思索后的成果。
今天没有任何东西是单纯地被消费的,即被购买、被拥有,而后就这样被耗尽。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是为“您”服务的,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您”这一直接宾语,没有这套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那么消费只会是消费而已。正是这种额外赠品、这种个性效忠的热情为它赋予了完整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满足。当代消费者们沐浴在关切的阳光中。
这种额外赠品和关切的机制,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都有其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退休金保管、多种津贴、补助、保险、证券交易),就像F.佩鲁所说:“当局发放社会津贴,目的不在于酬劳生产服务,而是满足需求,来纠正权力的过分垄断。”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再分配的真实效率及其经济机理,我们感兴趣的是它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由于其财产的提取和拨付,已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指称这些制度的完全是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社会保障、保险、保护儿童、保护老人、失业津贴。领薪者非常高兴能收到以赠予或“无偿供给”形式出现的、他以前被剥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简要地说,这便是J.M.克拉克所指的“伪市场社会”。
除了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外,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更加非官方、非制度化的系统。那就是一整套“个性化”交流网络侵入了消费的日常性。因为它意味的确实是消费——对人际关系、对团结、相互性、热情以及对以服务形式标准化了的社会参与的消费——这是
一种对关切、真诚和热情的持续性消费。这种符号化的关系对于身处一个社会距离和社会关系紧张已成为客观规律的体系中的个体来说,比起生理上的进食来,更是他维持生活所需要的。
自发的、相互的、象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是西方社会的基本事实。正是在此基础上,人们参加了使人际关系重新回归到社会循环轨道上去的系统过程,并参加了对这种符号化关系、人际热情的消费。迎宾小姐、社会福利员、公共关系工程师、广告女郎,这些职员都把额外赠品、把通过制度化微笑来为社会关系上点润滑油当作现世使命。到处都可以看到广告在摹拟那些近似的、亲密的、个人的交流方式。它试图用家庭主妇们面对面交谈的口气对家庭主妇讲话,试图用老板或同事的口吻对干部或秘书讲话,试图像朋友,或内心声音一样,以一种反省的方式对我们每个人讲话。它就这样通过一种真实模拟过程,在没有亲近的地方,在人们之间或者人们与产品之间,轻松便捷地营造出了亲近的氛围,而这是属于广告中被消费的东西(可能是首先被消费的)。如果要请公认的社会心理学家来使黑暗的人际关系重新回到团结、交流的轨道上来就需要支付很昂贵的费用。
整个服务行业都是如此:商人、银行职员、商店售货员、商务代表、咨询服务、促销服务,所有这些调节、销售和推销人际关系的职业,以及社会学家、采访记者、经纪人和推销员,这些人的职业规律要求他们与他人“接触”“参与”,对他人的“心理感兴趣”——在所有这些职业和角色当中,相互、“热情”的内涵都被包括在规划程序及职能实施里了。
这一巨大关切机制的存在是一种全面的矛盾。它不能掩盖的不仅是商品社会铁的规律、社会关系的客观真相——竞争,随着城郊和工业集中而增长的社会距离感,更是日常性及最私人的关系之中交换价值抽象化的普遍趋势。这一机制,不管其表象如何,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机制,它生产交流、服务的人际关系,它生产社交性。然而,作为生产机制,它只能和物质财富生产方式服从同样的规律,它只能在其运转中再生产出它原想要超越的社会关系。它的目的是生产关系,却必定要同时生产和再生产出距离感、交流障碍、昏暗和严峻。
(摘编自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消费社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带来的额外赠品、个性效忠的热情,物品就只是被购买,被拥有,被耗尽。
B.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决定了对关切、真诚和热情的持续性消费,侵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C.比起生理上的进食,对符号化人际关系的消费,是处于社会距离和社会关系紧张体系中的个体维持生活更需要的。
D.作者认为关切机制作为生产机制,它要生产交流、服务的人际关系,但在运转中又不能避免距离感、交流障碍、昏暗和严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二段可以看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获得极大的满足往往不仅在于物品本身,还在于感觉自己被热情地服务着。
B.用充满保护色彩和母性的词汇来描述社会保障、失业津贴等社会制度,可以传递出国家、社会宽厚慷慨、乐于助人的信息。
C.迎宾小姐制度化的微笑是商家对符号化关系、人际热情的消费的灵活运用,这有利于人际关系重新回归社会循环轨道。
D.广告只要摹拟近似的、亲密的、个人的交流方式,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卖出商品。
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文中“额外赠品和关切机制”的一项是( )
A.某著名品牌火锅连锁店在顾客等位的时候,会送上小零食,还提供美甲、美发等服务,让人感受到商家的热情周到。
B.为了体现对民众的关怀,不少国家出台了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规定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纳税人享受优惠。
C.近年来,海外留学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咨询服务趋向精细化,咨询师会根据咨询者的个性化要求提供相应的指导。
D.春节来临之际,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买三送一”“满一千减二百”等优惠措施让消费者能以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商品。
4.请简要说明“伪市场社会”的特征。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消费社会”存在的合理性?请根据文本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马王子
陈可非
(1)我战友于飞的父亲于大石当过三年导弹工程兵。于飞是带着两代人的心愿和梦想入伍的。他的目的十分明确,要当一名导弹操作号手,亲手把导弹送上天。
(2)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部队只是一个勤务单位。当于飞得知这件事后,情绪波动很大,一心想调到发射旅。
(3)新兵的基本训练结束后,于飞分到了骑兵连。于飞不敢如实告诉父亲,只好谎称自己将成为一名导弹操作号手。父亲知道后几次写信来,嘱咐他争取亲手把导弹送上天。
(4)骑兵训练十分艰苦。训练中,由于于飞不专心,竟然被黑马滚雷的马镫套住了脚,拖出去几十米,幸好班长冲上去勒住了滚雷。
(5)可于飞训练中仍然频频出错,让连队上下十分恼火。一次,我跟于飞出去放马,便跟他说:“你不能再出错了,如果再出错,连队估计很难待下去了。”可于飞却说:“我就是希望他们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当一名骑兵,这样我就可以到发射部队去了。”
(6)领导终于找于飞谈话了。领导说,如果不适应当一名骑兵的话,就只能调到后勤仓库去站岗了。于飞听后大惊,只好表示一定当好一名骑兵。其实,于飞心里依然不甘。①一次基地司令员来检查工作,他突然打马拦住了司令员的车队。好在司令员并没有发火,只是觉得有些好奇,便下了车。于飞跟司令员提出想去发射旅工作的请求。司令员笑了笑。司令员仔细打听了于飞的情况,并得知于飞的父亲叫于大石。司令员说:“这样吧,让连队通知他的父亲到部队来一趟,看看他儿子吧。”
(7)没过多久,于飞的父亲于大石便到了部队。司令员专门来见了于大石。原来司令员跟于大石是老战友了,是当年一个坑道滚出来的。于大石也发现儿子的部队所在地,正是他们当年打坑道的地方,好几位战友还埋在这里呢。司令员跟于大石谈了于飞不安心当一名骑兵的事,于大石明白了老战友的用意,便劝说儿子。于飞分明感受到了父亲那满脸的遗憾。②最后父亲含泪说:“你不是还要生儿子吗?你摸不了导弹,让你儿子来,我就不信摸不上。”
(8)父亲走了。于飞天天跟战友们一起去巡逻。一天巡逻中,他突然跟我说:“我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我可以考军校,学导弹专业,那不就可以理所应当到发射部队去了吗?”于飞开始了他的考军校计划。
(9)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于飞出去巡逻,他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摔进一个深涧。黑马滚雷很聪明,迅速跑回连队,叫来战友才把他救出来。没过多久,于飞巡逻时遭遇漫天大雾导致迷路,不幸误入狼群。看着层层包围过来的狼群,幸好滚雷驮着他,左冲右突,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逃出狼群的包围圈。
(10)于飞十分感激滚雷,对它呵护有加。这时,连长才告诉他,滚雷原本是刚去世一年的指导员宁杰的坐骑。因为它温顺平和,特别懂事,骑着它不会出什么差错。连长又说,自指导员去世后,滚雷有时也很焦躁,它常希望到指导员墓地去看看。于飞才明白,为什么每天放牧回来,滚雷都要挣扎着去那片墓地,还惭愧自己为此抽过它鞭子。连长还说,指导员来自大城市武汉,他开始也不喜欢这里,也不喜欢军马,后来却变得比谁都喜欢。一年前,当他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后,便与交往了五年的女友断绝了关系,嘱咐将他埋葬在这片草原上,与战友和军马为伴。说这些话时,连长哭了,于飞也落下了眼泪。
(11)转眼到了老兵退伍的季节。老兵离开连队时,战马追赶着送老兵的汽车发出阵阵嘶鸣。班长那匹名叫闪电的烈马,竟然狂追二十多公里,说啥也阻拦不住。只能临时决定班长暂且留下,陪它一段时间再走。一个星期后,班长趁一个夜晚悄悄离开,闪电为此大病一场。于飞想到今后也将与滚雷分别,流下了眼泪。他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
(12)从此,不管是训练还是放牧回来,他都会带着滚雷去一趟指导员的墓地看看,在那里逗留
一会儿,才回连队。
(13)于飞的训练水平提高得很快,像马上劈刺这样的高难动作,已是我们这批兵里做得最好的了。没过多久,上级指示连队进行一次训练比武,于飞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也赢得了个“黑马王子”的美称。
(14)一天,于飞正在巡逻,发现一支导弹车队从原野上驰过,便骑马追了上去。③导弹车队隆隆前行,卷起阵阵烟尘。于飞骑马在戈壁滩上奔驰着、追赶着。突然,前面两辆军用越野车停下来,挡住了他的去路。他跳下马来,没想到从车上下来的竟是司令员。司令员也认出了他,问他要干什么。于飞低下头说:“我知道我做不了发射号手了,可我还是想知道摸一摸导弹是什么感觉。”
(15)司令员想了想说:“你们常年守着禁区也不容易,那就特批你们,一起来观摩这次导弹发射吧。”
(16)于飞激动地回到连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战友们,战友们个个兴奋不已。然而,正在连队集合准备出发时,突然接到哨所电话,说离禁区不远的一片牧场着了火。于是全连只好立即赶赴牧场,投入到救火战斗之中。
(1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家征尘未洗,连长命令:“立即出发,追赶发射部队。”
(18)我们一路策马狂奔,去追赶发射车队。可是,当我们骑马跋山涉水,刚刚爬上一座山岗,便听到几声巨响传来。④战友们勒马抬头,远远地看见导弹已喷着烈焰飞上了蓝天。
(19)看着渐渐远去的导弹,我们个个眼眶盈满了泪水。于飞骑马站在山顶处,阳光打在他的军徽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只见他紧提缰绳,滚雷便一跃而起,仰天长啸起来。一阵悦耳的嘶鸣在蓝天下久久地滚动着,回荡着。
(节选自2022年第9期《解放军文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说于飞“带着两代人的心愿入伍”,说明于飞父亲和于飞想亲手把导弹送上天的愿望十分强烈。
B.儿子有意隐瞒分到骑兵连的实情后,父亲多次来信鼓励儿子,既刻画出儿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父亲的执念。
C.小说叙写父亲和司令是老战友这一“巧合”情节,把人物带入一个新的活动空间,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
D.“老兵告别”一段里,战马不舍战友这一细节令人感动,而班长悄悄离去这一场景更让人感动于马与人的真挚关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中“突然”一词,恰恰体现这次行为他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过的。
B.句子②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父亲的心有不甘但又顾全大局的形象。
C.句子③“烟尘”的描写,勾勒出壮观的场面,也表明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
D.句子④中突出“远远地”,刻画出战友们期望、激动、无奈的复杂心情。
8.小说第9-13段多次出现黑马滚雷,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如果你是冠军颁奖大会的主持人,你会从哪几方面介绍于飞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此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及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当》)
材料二:
甯戚击牛角而商歌,桓公闻而举之;尧舜相见不违桑阴,文王举太公不以目久。故贤圣之接也,不待久而亲;能者之相见也,不待试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与之临财分货乃知其廉也;非必与之犯难涉危乃知其勇也。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故见虎之尾,而知其大于狸也;见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或曰:“吾子论汉末贡举之事,诚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倾车之路,岂有方乎?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馀,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徐徐先试,则不可仓卒将如之何?”抱朴子答曰:“知人则哲,上圣所难。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欲动,不为属托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异以备虚饰。令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归其信义,尝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则寸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观勇也。”
(节选自《抱朴子·审举》)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朝A臣多B贤C左右D多忠E主F有失G皆交H争证谏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遗策,文中指失误、失策,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遗策”意思不同。
B.善,意动用法,认为……好,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C.百节,身体的各个关节,引申为事物的整体,其中的“节”与成语“高风亮节”中的“节”意思不同。
D.归,指称赞、称许,与《<论语>十二章》中“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迅速收罗贤士,终于称霸天下,可见贤主对待各种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拥有他们,而要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
B.圣贤能人彼此相见,不用考察就能短时间亲近了解,就如齐桓公听甯戚悲歌就任用他,文王见姜太公不久就加以重用。
C.有人论及汉末贡举之事,说到了症结所在,有的士人虽有好的风度仪容,但内在修养不足,若以貌取人就不能得到贤士。
D.抱朴子认为,州郡长官在举荐优秀人才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要为私情私利所扰,不为他人的请托屈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
(2)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
14.三则材料都谈到“知人”,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摊破浣溪沙
李璟
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③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忆余杭·长忆孤山
潘阆⑤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注]①菡萏: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泛指边塞。④彻:把所有曲子吹过一遍。⑤潘阆(?~1009)宋初著名文人。曾居住杭州。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销”“残”写出了荷花荷叶的特点,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
B.李词中“倚栏杆”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人物内心,写出了人物的孤独寂寞,同时与词中的“吹彻”相呼应。
C.潘词以孤山为圆心,以西湖为圆周,构成一幅由圆心向四周流动、扩散的图画,展示了环境的清静、幽美。
D.两首词中的荷花意象处于不同季节,各具特点,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6.两首词都出现了“梦”字,分析两首词中“梦”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时代,①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性等特点,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⑥他们将短视频这一形式与乡村本土文化内容创造相结合,⑦以日常化、生活化的乡村为叙事场景,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
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
A ,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还是烟火气息,都让人们看到 B ,以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春节,其实和现在没有太大的不同,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我记事起的第一个春节,是幼儿园中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给我买了新衣服,再加上爸爸妈妈给买的新衣服,瞬间收获了三身新衣服。鞋子呢?初次参加工作的大舅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红皮鞋;从上海出差回来的大伯,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双棕色搭扣的小牛皮鞋,把上海滩的时尚洋气带到了我的身边。除夕还没到,姥姥就把过年吃的烧肉、烧鸡、烧鱼、炸糕等吃食送到了我家。
后来,筹备年货的工作就落到了爸爸妈妈头上。早早地,爸爸会买好年画、对联、福字,给我讲倒着贴“福”字的习俗。妈妈则在用满满当当一桌又一桌的美食,抚慰过年那几天家人和亲友的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货的筹备悄然落在了我肩上,不仅要准备自己家的,还有父母和亲戚的,遇到了好货,总要问他们一句:“有没有,我这边先备上了。”这是过年的仪式感,点滴亲情在不经意间流淌。
文中加点的词“筹备”可换成“准备”,“抚慰”可换成“喂饱”,但表达效果不如原词,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话家常,读来倍感亲切温馨,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分)
22. 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
(1)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
(2)这种喜庆团圆的氛围,在我们的生命里汩汩流淌,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近期火爆网络的ChatGTP成为热议焦点,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未来必定会给我们的生活提供诸多便利,人类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会忌惮人工智能的发展,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很多工种会被代替,造成大量失业;人们的隐私也受挑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D
3.(3分)D
4.①有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
②用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来指称(或:体现了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
③以赠予或“无偿供给”等形式出现,其实质是返还被剥夺的社会财富。(1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5.①列举日常生活事例,分析消费者心理需求,证明个性服务的消费行为的合理性;
②引用学者评论,运用道理论证,证明“消费社会”存在的合理性;
③假设论证或对比论证,用消费行为来调节人际关系更轻松便捷。(1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6.B
7.C
8.(1)情节方面的作用:通过描写黑马解救于飞、黑马与指导员的相处等情节,塑造了黑马聪明、温顺、懂事的形象,表现战马与军人的亲密关系,丰富了情节,进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于飞“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
(2)主题方面的作用:“黑马王子”的美称,寓意于飞在并不喜欢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就,如同出人意料的黑马。
(3)形象方面的作用:黑马的形象衬托出指导员、班长、于飞等军人的群像——立足岗位,热爱事业,一心报国。
9.(1)执着理想,采取各种方法想进发射旅。
(2)人生会面临各种不如意,要顾全大局,随遇而安,扎根现有的岗位,努力做出成就。
10.CEG 11.D 12.C 13.(1)办事坚决明断,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勇敢的;收受给予能谦让,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廉洁的。
(2)如今让州牧郡守全都能够在任用之前考察良才,保证他们的本性和行为始终一致,实在是不容易的。 14.①材料一侧重观察其所交的朋友而侧面知人。
②材料二侧重从观察人的小节而知人。
③材料三侧重强调实地考察其人是否德才兼备。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国有个善于给人看相的人,他的判断不曾有失误,名声闻于全国。楚庄王召见并询问他。他
回答说:“我不是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忠厚恭谨、敬畏王命,这样的人,他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就是所说的吉人。观察侍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于行善,这样的臣子,侍奉的君主就会更有进益,他的官职就会日益得到升迁,这就是所说的吉臣。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身边的侍从多是忠诚,君主有过失,都争相进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就是所说的吉主。我不是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的朋友啊!”庄王认为他说得很好,于是迅速收罗贤士,日夜不懈,终于称霸天下。所以贤明的君主时常召见擅长各种技艺的人,不只是拥有他们罢了,而是用来成就大业的。
材料二:
甯戚敲击牛角唱着悲凉低沉的歌,齐桓公听到后任用了他;尧见到舜不久就禅位给他,周文王没有多久就重用姜太公。所以圣人与贤人的相遇,不用等很久就能够亲近;有才能的人相见,不用等考察就能够了解。所以士人的接触,不一定要与他面对财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洁,不一定要与他身冒危难经历艰险才能了解他的勇敢。办事坚决明断,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勇敢的;收受给予能谦让,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廉洁的。所以看见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狸猫大;看见大象的牙齿,就知道它比牛大;见到一部分,就知道整体了。由此看来,凭见到的能够预测未发生的,见到一小部分本来就足够知道整体了。
材料三:
有人说:“您谈论汉朝末年贡举的事情,确实是说到了它的症结。如果一定要戒除以往的过失,避开翻车的道路,难道有什么方法吗 士人有的风度姿态丰满魁伟,严整的仪容绰绰有余,但缺乏内在的修养,根本的东西不足,如果根据外貌取用他,那么不一定能够得到贤者;如果慢慢地先试一试,就又不能很快得到贤者。怎么办呢 ”抱朴子回答说:“能透彻地了解人就可称为明智,这对于大圣人也是困难的。如今让州牧郡守全都能够在任用之前考察良才,保证他们的本性和行为始终一致,实在是不容易的。(牧守)只要都驱遣自己的私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为私利而动心,不为(他人的)请托而屈服(就能实现)。对所要荐举的人,一定深思熟虑反复观察,广泛询问详细了解,按其名声考查他们的行为,比较异同以全面了解虚名之下实际的不足。假如他的家里人和亲戚都称赞他孝顺友爱,乡亲邻居称赞他守信讲义,就尝试着让他当个小官,如果有忠诚清廉的政绩,处理事情的才干,那么一寸锦锻也可以知道其工巧,就是刺杀老鼠也可以看出勇敢了。”
15.D 16.(1)从李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怨,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梦中到边塞去看望征战的丈夫(或者梦中出现往昔生活中与丈夫相会相聚)的场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
(2)从潘词的内容来看,写的是对杭州孤山的回忆,梦中所蕴含的内容应该是抒情主人公对孤山景色以及杭州生活经历的回忆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昔日杭州生活的深深怀念与当下生活的厌倦之情。
17. ①. 莫听穿林打叶声 ②.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③. 醉不成欢惨将别 ④. 别时茫茫江浸月 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8.(4分)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B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 (每空2分)
19.(6分) 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⑧来呈现(或“展现”等)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每句2分)
20.(4分)①“筹备”指筹划、考虑,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重大的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多指一般行动。这里将“筹备”大词小用,更能够突出春节在作者家人心中的重要性,表现出作者对春节的浓厚的感情。②“喂饱”指让对方吃饱,而“抚慰”意思是抚恤、安慰。此处使用“抚慰”一词将胃与心相连,体现了妈妈准备的美食不仅让家人和亲友的胃得到满足,心灵也得到安抚,表现了浓浓的亲情和大家对春节的期盼。(每点2分)
21.(2分)画横线句运用朴实日常的口语,情境化地再现了作者筹备自家、父母和亲戚的年货的情形,充满生活气息,流露出对父母和亲戚的关心惦念,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温馨。
22.(4分)①“像‘禾下乘凉梦’……”中的“像”表示举例,以“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为例,说明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②“像万古长存的精神图腾”中的“像”表示比喻,将喜庆团圆的氛围比作图腾,凸显了春节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意义。(每点2分)
23.例文:
善假人工智能,迎接美好未来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式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信仰科技者从chatGPT中看到希望,热烈欢呼科技春天的到来,怀疑科技者从chatGPT 中失掉信心,为科技冰冷而忧心忡忡,在人工智能时代被洪流裹挟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在我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善假于人工智能,迎接人类美好的未来。
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不全盘否定,让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
科技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各领域大显神通,为我们减轻负担、为人类带来福音。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教育、安全、金融、交通、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并且应用场景也愈来愈丰富。跌宕起伏的证券市场中,以千分之一秒计算的盈亏,正是取代投资人的机器所为;春节时微信 “抢红包”,也时常见到机器发、机器收的情景,给人一种久违的温馨。在智慧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汇总的巨大潜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会“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无需将人工智能视为洪水猛兽,欣然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充分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题中之义。
以理性的眼光审视,不盲目狂欢,做机器的主人。
在发挥机器之所长造福自己的同时,也别忘了谁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人与工具之间,存在着
一种“互训”,使用工具的人,自身也会被工具所绑定。当我们足不出户,只通过电子产品上的敲打来交友,朋友的意义已经悄然变化;当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问计于云端,师长的传承也会迅速缩水;当我们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时,也应看到人工智能浪潮给现有的生产秩序造成的冲击;未来可能有很多人会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沉迷于网络的我们,不知不觉间隐私也被大数据收集……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工具,而人类创造工具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退步。
当代,面对来自极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的质问,我们应当反求诸己,把握机械的工具性,坚守独属于人类的批判性、创造性、共情力等。正如多辆马车的叠加,也不可能变成火车;再精妙的智能系统,也不能替代拥有复杂且细腻的人类感情;再高效的运作机制,也无法像人类一样进行自发自主的创新。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精进个人能力,彰显“人之为人”的智慧、温度和力量。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成为与人类交流、相处的伙伴,但此刻,我们不应该狂欢它给我们带来的彻底不同,更无需恐惧它会取代人类的地位,只要我们永葆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曾遗失“人之特性”,人类这艘巨轮仍会在科技海洋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