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读书:目的与前提》课件 (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读书:目的与前提》课件 (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18: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Sit amet commodo magna eros quis urna.
Lorem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够治愈心灵,如鲜花、电影、音乐、阳光、美食……
北京地铁书单
但是还有书籍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 书 :目的和前提
黑塞
他(黑塞)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诺贝尔奖颁奖词
导入
目录
01.知人论世
02.通读梳理
03.精读探究
04.写作拓展

知人论世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认识作者
世界名人评价黑塞:
①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德国诗人雨果·巴尔
②对我来说,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虽然作品有时表现出奇怪的孤僻,远离世俗时时而幽默、恼怒,时而神秘、急切。
——德国文学家托马斯·曼
③他那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随笔
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
2.研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鉴赏文章的重点语句。
3.探讨了解读书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梳理正确的学习观。
所获荣誉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
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通读梳理
面对题目你有哪些思考?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前提?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
题目探究
目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找到生活的意义。
读书的目的?
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走一条爱之路,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认识你自己,找到自己的个性或人格。
读书的前提
“人啊,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出自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的七句名言之一。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着七句名言,其中流布最广、影响最深,以至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句,那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人啊,认识你自己
研读世界文学,逐步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读杰作。
读什么样的书?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一、读书的目的
二、读书的前提
三、针对现实,提出读书建议:阅读杰作
段1: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段2:获得重要途径之一
——研读世界文学
段3:认识自己,凭爱好读书
段4:读书前提:
个体的个性或人格追求
段5—7:自己读书经历为例证明





如何展开
自我完善,
找到生活的意义
获得真正
的教养
个性或人格
(有爱和敬重)
若干年后
细读中国经典
主旨归纳
文章阐述了读书目的和前提,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精读探究
任务活动二 探究文本内容
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明确】①在内容上,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无功利无目的。
②在结构上,引出下文获得真正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读世界文学。
2.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
【明确】阅读经典作品,可以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和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关的生动联系,与人类保持一致。也使得自己的人生充实、高尚,并越来越有意义。

3、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
(1)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作者认为:要读杰作, 特别是阅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
(2)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象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作者认为:要有正确的阅读的态度,要读杰作,怀着敬重之心、庄重之感,进行爱的阅读,要花力气、下功夫,认真对待。
文章描述了作者独特的阅读经历和乐趣,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人物 书籍 过程或感受 读书的收获和启发
黑 塞 读书选择
《鲁滨逊漂流记》
《一千零一夜》
灰色的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
巴尔扎克的作品
读前:期待
读后:大失所望、厌烦
再读:重新发现
《论语》《论语》《道德经》等中国经典著作和中国抒情诗及通俗小说
满足、惊异、心驰神往
1. 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
2. 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会使读书兴趣发生改变。
3.体会到中国精神对于欧洲的意义。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生活相辅相成,各得其所,令人感动。
黑塞的中国情结
在另一张书房“中国角”的特写照片中,黑塞的中国藏书,能看出有《道德经》、《论语》、《礼记》、《庄子》等等。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居然有一本《碧岩录》 此书乃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所著,素有“禅门第一书”之称,可见书的主人对中国文化涉猎之广、浸淫之深。
“我踱至书库的一角,这儿站立着许多中国人---一个雅致、宁静和愉快的角落。这些古老的书本里,写着那么多优秀又非常奇特地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在可怕的战争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这里寻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啊!”在1921年发表的《我观中国》一文中,黑塞曾这样描述。
他一生研究中国文化达60年之久,读了近160本中国书籍。上至深奥晦涩的宗教、哲学经典,下到怡情悦性的诗歌小说、神话传说。他还写过40多篇关于中国书的文章。
任务活动三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黑塞在文章开头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认为“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也就是说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 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
【明确】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
4.文章最后一句“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有什么样的深刻含意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
任务活动四 论证方法总结
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①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 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写作拓展
东方的读书观
学而优则仕
兼济天下
独善其身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读
涉猎
不求甚解
读书的目的是活出书中的样子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湖北农民工 吴
2020年6.24
“阅读”话题作文片段
“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学子们的呼喊曾经震撼世界。今天,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不同的是,它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


阅读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书本其实就是精神生活的入口,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它们都是对生命的熔炼和升华。古往今来,以沉潜之心坐得住冷板凳者,总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结语
读书是一个人的欢喜
也是与作者深层沟通的机会
愿我们与书为伴
愿我们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温暖自己!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