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兼爱》课件(共2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18: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美好的祈愿;儒家的仁政王道,是蓝图愿景;而法家的法术势,名家的合纵连横大行其道。
除此之外,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动派。
墨家崇义而行义,为义能行动即行动,不能行动创造条件也要行动。墨家弟子行侠仗义,为正义事业可以“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家就是运动着的一团黑云,所到之处则化为甘霖。墨子也因此被后世奉为侠客的鼻祖。
天才匠人,孤独侠客
——兼爱

活动一:初识墨子及思想
1、走近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有“非儒即墨”之称,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
— 生平经历 —
早年经历
贵族后裔
平民出身
做过牧童
学过木工
布衣之士
上无君上之事
下无耕农之难
师从儒者
创立墨学
周游列国
墨家三分
短衣麻鞋,步行天下,各地游学,从师儒者,学习儒学
舍弃儒学,另立新说,聚众讲学,抨击暴政
大批的手工业者和下层士人开始追随墨子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
非儒即墨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
相里氏之墨
相夫氏之墨
邓陵氏之墨
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 主要成就 —
哲学成就
创立墨家学说。
墨子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
“科圣”
科学成就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
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
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
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风筝)
军事成就
《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
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
教育成就
教育思想: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教育目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0岁前创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
世界第一颗量子卫星中国“墨子号”
— 学术思想 —
经济观
宇宙观
非乐
节葬
节用
墨子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天志
明鬼
非命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消磨与损伤人的创造力,提出“非命”
认为认得寿夭,贫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乱都不是由“命”决定的,只要通过人的积极努力,就可以达到富,贵,安,治的目标。

活动一:初识墨子及思想
政治观
伦理观
— 学术思想 —
非攻
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尚同
尚贤
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兼爱
伦理道德基础
必然结果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孙中山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余秋雨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
——张知寒

活动二:走进墨子代表作,体会其思想精髓
1、诵读作品,初读感知。
读文章,理清段意
找中心句
第二段: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天下治。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
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墨子》其书

活动二:走进墨子代表作,体会其思想精髓
2、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①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
②以……为:把……作为
③焉:于是、就
④则:就
⑤攻:治疗
⑥弗:否定判断词,不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兴起的原因,于是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治愈人的疾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它。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察:考察 当:同“尝”,尝试
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乱自何起”
亏:使……受损
利:使……受益
虽:即使
慈:慈爱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使父亲受损却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使兄长受损却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上受损却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却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却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使臣下受损却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然:这样 室:家
身:指代自己 乱物:纷乱之事
具:完备、齐全
译文: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来使自己的家获利;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使家族混乱,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若使:假如
若:像
犹:还、仍然
恶施:怎么实行
亡:同“无”
谁贼:宾语前置,“贼谁”
有:同“又”
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实行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劝:鼓励
交相:互相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译文: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并且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启发就在此。

活动二:走进墨子代表作,体会其思想精髓
3、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论证层次。
兼爱

不相爱
若相爱

臣子不孝
君父不慈
盗贼窃室
大夫乱家
诸侯相攻
盗贼亡有
不孝不慈亡有
乱家攻国亡有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

活动二:走进墨子代表作,体会其思想精髓
4、拓展延伸,领会其思想精髓。
思考:什么是“兼爱”,墨子是否主张爱一切人呢?
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无难矣。(《墨子·小取》)
墨子所说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的。
兼爱是无等差的、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没有范围的,是不分等级不分高低贵贱的。

活动二:走进墨子代表作,体会其思想精髓
5、拓展延伸,感受墨子伟大的人格力量。
“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文子·自然》)
“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庄子·天下》)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硚为服。”《庄子·天下篇》
穿粗布,系草鞋,勤劳动,艰苦勤俭、埋头苦干的圣人风范,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身体力行、济世救人。

活动三: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1、比较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何区别。
分等级、有秩序
无等差的、无限制
仁,亲也
兼,并也

活动三: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2、阅读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和《兼爱》,并结合读过的孟子、墨子的文章,试从气势、文采、逻辑三个方面对二人的论辩风格加以比较并赏析。
人 物 气 势 文 采 逻 辑
孟 子
墨 子
锋芒毕露,
大气磅礴
平心静气,
耐心陈说
明白晓畅,
富于文采
简朴平实,
朴拙不饰
逻辑严谨
思维缜密
逻辑学研究第一人
逻辑性强
层层推进
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换成《论语》式的表述,可以这么说:
“子日:“天下之乱,皆起不相爱;使天下兼相爱,治矣。’”
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活动四:古为今用,弘扬继承
1、阅读以下补充资料,结合你对墨子思想的了解,就“墨子学说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及意义”,任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想法。
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 尚贤上》)
②“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墨子 节用上》)
③“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履行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做出大国贡献,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添砖加瓦。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共同推动联合国重整行装再出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

活动四:古为今用,弘扬继承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应该研究孔子,应该研究老子,也应该研究墨子。我觉得墨子的思想比孔子看来更符合现代的精神,今天弘扬墨学更为重要。我认为应该发扬墨子的救世精神和科学精神。
——张岱年
第一,可以“各取所需”,但不要“厚此薄彼”;
第二,可以“学以致用”,但不要“急功近利”;
第三,可以“弘扬继承”,但不要“全盘照搬”。
——易中天《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作 业
随笔:请就“‘仁爱’与‘兼爱’哪个更普适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