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5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5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18: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与阿宝失散已久的生父突然现身,重逢的父子二人一起来到了一片不为人知的熊猫乐土。在这里,阿宝遇到了很多可爱有趣的熊猫同类。当拥有神秘力量的大反派天煞企图横扫神州大地,残害所有功夫高手时,阿宝必须迎难而上,把那些热衷享乐、笨手笨脚的熊猫村民训练成一班所向披靡的功夫熊猫。
电影里中国文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功夫——中国国粹,熊猫——中国国宝。
正因为如此,从第一部《功夫熊猫》上映起就有许多人要求抵制,理由如下:
A、美国的熊猫眼睛是绿色的,让人感觉邪恶,真正大熊猫的眼睛是黑色的,美国为什么用绿色的,大家自己琢磨琢磨。
B、美国大熊猫的爸爸居然是只鸭子,毫无缘由,但这只鸭子分明和美国动画片唐老鸭有几分相像,对于以前没有了解大熊猫故事的孩子来说,很容易留下中国大熊猫有一个美国唐老鸭爸爸的印象。
C、更有甚者,艺术家赵半狄打着横幅“不允许好莱坞在中国捞金”,来到国家电影局呼吁抵制《功夫熊猫》。
抄袭?
文化侵略?
借鉴发展?
创新?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
杂 文 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 《故事新编》
散 文 集:《朝花夕拾》
散 文 诗 集:《野草》
作者简介: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解题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简介本文写作背景
1.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清政府,到辛亥革命以后的北洋军阀政府,对外都奉行投降主义路线。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依附于美、英帝国主义,为了讨好外国主子,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都奉行“送去主义”。
2.美、英等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
3.20世纪30年代,当时国内文化界各种思潮泛滥,在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的认识。有的主张“封建复古”,有的鼓吹“全盘西化”,有的盲目排外,等等。
鲁迅正是针对这种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
关于杂文特点:
1、短小、活泼、犀利、隽永。
2、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
3、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一、整体感悟
先破后立
“拿来主义”
课文分三次提出“拿来”,请找出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第一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第二次:“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第三次:“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分析
1.第一次是针对“送去”而提出“拿来”,在这里作者暂不正面展开论述,而是为后面的阐述作准备。
2.第二次是在批判、否定了“ 送去主义”之后又一次提出“拿来”。比起第一次提出,内容丰富了一层,针对性也更加鲜明。但这里还不急于展开正面阐述。
3.第三次是在批判、否定了“送去”和“送来”之后,从正面完整的提出主张,这是全文中心论点所在。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4.从表述看,
第一次用的是否定说法,
第二次用的是肯定说法,
第三次则明确的揭示出“拿来主义”的基本内涵。
由此看出,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分三步进行,通过与“送去”和“送来”作对照,“拿来主义”的内涵一次比一次明确,一次比一次具体。
整体感悟
回顾全文,整理思路
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 为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8-- 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
(什么是拿来主义)
(为什么要拿来)
(怎么拿来)


② 揭出实质:媚外
揭示来源: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列举表现
送古董、送画
送梅兰芳
——人
——物
③ ④指出危害
一、讨残羹冷炙
——经济衰败
二、“抛给”、“送来”
——主权丧失
第一部分
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它们是什么样的文化交往观点,它们各有什么含义?
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这里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投降卖国,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政策。
先有英国的鸦片
19世纪以后,英国开始收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英国从印度输入中国的鸦片每年平均约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达将近40000箱。从19世纪30年代起,在对华贸易总值中,鸦片就占到1/2以上。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的白银外流量起码在一千万两以上。加深了清廷统治机构的腐败,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吸者一失足便不易自拔,染上烟瘾后不但身体受损,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往往伴随着品质、道德的沦丧。鸦片在当时对中华民族身心的危害是无法计量的。
德国的废枪炮
德国毛瑟兵工厂从19世纪末开始,在近40年中先后生产了约100万支各种型号的毛瑟手枪,旧中国接纳了其中70%以上的数量。
美国送来了电影
据统计,1933年,国产片为84部,进口片为431部,而其中美国电影约占进口片的80%;1934年国产片为86部,进口片为407部,美国电影占85%。
“(美国电影)极同意使一般人竞慕他们的骄奢淫逸。把生活日趋于荒靡颓唐,不克振拔。我常觉得舶来影片的充斥中国的剧院,在经济上的损失,还是有限;在精神上的损失,实为无穷。”
(陈立夫《中国电影事业的新路线》)
那些影片,本非以中国人为对象而作,所以运入中国的目的,……只如将陈旧枪炮,卖给武人一样,多吸收一些金钱而已。而中国人,……大抵都只见其“非常风情,浪漫,香艳(或哀艳),肉感……”了。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人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看见他们“非常风情浪漫”的爱情巨片,便觉得太太如此“肉感”,真没有法子办……自惭形秽……
(鲁迅《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译者附记”)
“抛给”:是有目的的,此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随便扔给人,此指帝国主义向中国推销剩余产品;
“送来”:辛辣地讽刺帝国主义的伪善和阴
险,亡国奴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表 现
本 质
结 果
不送
不拿
只送不拿
抛给
排外
媚外
经济文化侵略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贻害子孙
导致送来主义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要正视历史逻辑)
(有悖于交往原则)
因为
所以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主张拿来主义
⑦ “拿来”是用脑髓、放眼光、自己拿

正确态度: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占有)
错误态度:
反对旧主人
羡慕旧主人:
徘徊不进:孱头
放火烧光:昏蛋
接受一切:废物
⑨ 挑选
鱼翅:吃掉,不用它宴客
鸦片:送药房,不弄玄虚
烟枪烟灯:送博物馆外毁掉
姨太太:请她们走散为是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创新

条件: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新人
新文艺
目的、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结合课文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拿来主义”是一种 。
态度和方法
……
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独立思考
有主见
要看得清
有辨别力
主动选择
自己拿
明确:“拿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
“主义”是指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就是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一些人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地分清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表 现
本 质
结 果
不送
不拿
只送不拿
抛给
排外
媚外
经济文化侵略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导致送去主义
文化堕落
贻害子孙
导致送来主义
主权丧尽
贻害子孙
送去之外
还得拿来
辩证吸收
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第三部分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版,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学。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白成为新文艺。
论点:要拿来
做法
结果
具备的条件
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二、文本探究
《拿来主义》的写作特点。:
①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②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③语言犀利、幽默
1.体悟“鲁迅体”的语言
鲁迅的语言非常刻薄,甚至带着点“粗俗”,更有“混蛋”“废物”等骂人之词。如此不顾风度的语言能与鲁迅的大师身份般配吗?本文算得上一篇经典杂文吗?
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1、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在调侃中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2、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捧:表示郑重,勾画出了反动政府媚外的丑态;
挂:几张画却郑重的挂过去,显得寒碜又可怜。
4、活人代替了古董,这也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5、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坏事,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进步”是反语,实为后退。讽刺反动当局送尽卖尽的悲哀。
——反语,体现反动政府实际上并不丰富也无力大度,深含蔑视、嘲讽之意。
3、据说不久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断送遗产和恬不知耻。
1. 讽刺辛辣,
妙趣横生
2.诙谐中见讥讽,
憎恶溢于言表
语言艺术
杂文是文艺性社会评论,篇幅短小精悍,多用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语言跟它的文本特点相关,它要激浊扬清,文笔鲜活。
2.感受其鲜活的论证
1.举例论证(1)
2.比喻论证(8、9)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3.类比论证(3)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4.对比论证(8、9)
——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
尼 采:
送去主义: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发了疯
只想送去,不想拿来
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类比
以尼采为例论述了什么道理?
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过程中,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比喻什么
懦弱无能
害怕继承
拒绝借鉴
一是“孱头”
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逃避主义
不分好坏
盲目排斥
割断历史
二是“昏蛋”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全盘否定
崇洋媚外
完全继承
全盘西化
三是“废物”
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全盘肯定
鱼翅
鸦片
姨太太
烟枪烟灯
吃掉
送药房
送,毁掉
驱散
占有,挑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
文化遗产中毫无价值的旧的文化形式,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专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糜的封建色情文化等,是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吸取精华
恰当使用
舍弃
旧形式
坚决抛弃
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真正的“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比喻论证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1.中国是稀土第一生产大国,供应全球近90%的稀土资源。一直以来,中国不仅没有从宝贵的稀土资源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反而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资源代价。由于资源和环境成本未计算在内,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价格一直较为低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等国家相继关闭本国矿山,转而从中国进口,造成中国稀土储备量大幅下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拓展思考
2.中国海外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自2004年诞生以来,迄今在全球已建立210所,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发表于1918年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其实这篇小说跟外国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它借鉴果戈理的同名小说而有所发挥。对此,你怎么看?
1835年
1918年
这是窃得别国的火来,煮自己的肉。
——鲁迅
鲁迅的这篇驳论文是针对当年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具体现象和争论而言,那么时隔近百年,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1.李子柒,一个“田园牧歌”式生活的网红代表,她全网视频播放量超过30亿,YouTube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视频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确定选题。
2.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2019年暑期档大热门。专家解读该电影受欢迎的原因,一在于内容上基于传统文化,同时又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二在于脱离了特效炫技的层面,用情感共鸣打动了很多观众。
3.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把趣味性、实用性和纪念性相结合,因其传统文化的元素、萌萌的设计、平民化的价格深受客户喜爱,引领了文创新潮流。2014年以前,故宫还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如今故宫文创每年的营业额达15亿。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
1、眼下对待美国大片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票房收入就是最好的回答。《功夫熊猫1》曾拿下六亿美元的票房收入,仅中国就拿下了2.6亿美元。《功夫熊猫2》内地上映两天掘金1.2亿。
《功夫熊猫》融合了众多功夫片的技巧,还为阿宝设计了最典型的中国化背景:山水、庙会、面条摊子,他练的是功夫,受伤了去针灸,连阿宝一手端数碗面条的架势也像是地道的中国“店小二”。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善于创新。将中国文化用栩栩如生、丰富变化的动画效果来呈现出来;阿宝的形象又有美国式的个性、自由、可爱、乐观、幽默、励志。
占有、挑选。就是继承、学习、模仿。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强国
日本仅次于美国,其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其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1/3。
文化上的强大与否将决定一国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美国有牛仔式的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内核;
英国有贵族绅士风度和严谨的思维模式;
德国有日尔曼式的强悍和探索;
就连日本也有它的精致和团结。
那中国有什么
中国目前好像什么都有了,却又什么都没有!
我们需要文化重建!
重建必须吸纳,怎么样吸纳
是像前苏联那样以国家的分裂和衰退为代价去吸纳 还是像咱们一直引以自豪的盛唐时代的吸纳去重建我们的文化
古人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山不择细壤,大江不让小流”。
新中国诞生在列强的围堵中,又在发达国家的挤压下曲折发展,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新拿来主义”的实践居功至伟。
什么是人性,这就是人性!
封控了;喷政府限制自由。
放开了;骂政府不负责任。
放开了;外地网友纷纷点赞,本地市民人人心惊。
封控了,人人盼望复工复课,
放开了,工人来了一半,上课寥寥几人。
自己感染了,希望居家治疗。
邻居感染了,希望赶紧拉走。
全员核酸,紧催慢赶也不去,取消强制核酸,免费点排起长队。
小区封控,偷偷摸摸也要出去溜达一圈(外面好安全)
全域开放,打死也不出门(外面好危险)
复活鲁迅,并非一定要仰望鲁迅。
平视看得真实,俯视看得深刻。
各种视角都需要有,才能真正走进一个“伟人”的心灵。
鲁迅经典语录选萃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zuó)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一九三三年
中国人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着,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
——《北京通讯》一九二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