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艾青诗选》-【备考2025】整本书阅读指导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艾青诗选》-【备考2025】整本书阅读指导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4 08: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8《艾青诗选》-【备考2025】整本书阅读指导
《艾青诗选》
----光明的追随者
【作者简介】:
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艾青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
作品有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诗集有《大堰河》、《火把》、《向太阳》,《欢呼集》《春天》等。
【人物小传】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 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在诗歌理论上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诗论《诗论》,长篇小说《绿洲笔记》等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方》、《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阳》(1947年)《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艾青从1936年起,艾青出版诗集达20部以上,还著有论文集《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以及散文集和译诗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其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学期)。《北方》被选入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书。另外,他的诗作《太阳的话》也被选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因病逝世,享年86岁。
【作品内容】
第一时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沉而又大气的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
代表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深深地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我爱这土地》: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的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热情歌颂了光明、幸福的象征——黎明,抒发了诗人期待革命胜利的强烈愿望。
《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老的国土/一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几乎散文的诗行,描绘战争阴云笼罩下北方国土的荒凉、阴郁、贫困和悲哀,表达了诗人对不幸的北方人民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国土深沉炽烈的爱。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二时期:
1978年以后(归来后,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
代表篇章:
《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诗人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篇目名称】
《艾青诗选》篇目
1 《三十年代》 31 《他死在第二次》 61 《礁石》
2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32 《吹号者》 62 《珠贝》
3 《我的季候》 33 《桥》 63 《启明星》
4 《透明的夜》 34 《秋》 64 《鸽哨》
5 《大堰河――我的保姆》 35 《四十年代》 65 《下雪的早晨》
6 《叫喊》 36 《旷野》 66 《七十年代》
7 《芦笛》 37 《冬天的池沼》 67 《烧荒》
8 《ORANGE》 38 《树》 68 《伞》
9 《巴黎》 39 《刈草的孩子》  69 《鱼化石》
10 《马赛》 40 《火把》 70 《东山魁夷》
11 《监房的夜》 41 《群众》 71 《小泽征尔》
12 《古宅的造访》 42 《旷野(又一章)》 72 《镜子》
13 《卖艺者》 43 《公路》 73 《酒》
14 《太阳》 44 《少年行》 74 《希望》
15 《煤的对话》 45 《古松》 75 《花样滑冰》
16 《生命》 46 《给太阳》  76 《海水和泪》
17 《春》 47 《风的歌》 77 《致亡友丹娜之灵》
18 《浪》 48 《村庄》 78 《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
19 《笑》 49 《献给乡村的诗》 79 《盆景》
20 《黎明》 50 《时代》 80 《拣贝》
21 《死地》 51 《野火》 81 《盼望》
22 《复活的土地》 52 《黎明的通知》 82 《虎斑贝》
23 《他起来了》 53 《五十年代》 83 《交河古城遗址》
24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4 《春姑娘》 84 《平衡木》
25 《手推车》 55 《给乌兰诺娃》 85 《女射手》
26 《北方》 56 《维也纳》 86 《跳水》
27 《乞丐》 57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87 《墙》
28 《向太阳》 58 《在智利的海岬上》 88 《死亡的纪念碑》
29 《人皮》 59 《大西洋》 89 《维也纳的鸽子》
30 《我爱这土地》 60 《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 90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91 《光的赞歌》
【诗作风格】
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作品风格也不相同:
(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作品风格:
他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主要篇目:
《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二)1978 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8 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来反映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主要篇目:
《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
《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诗歌意象】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这正是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艺术特色】:
1.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参错里有某种统一。
2.早期的诗歌,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
如 1937 年初《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3.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4.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5.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6.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
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当时惨遭战乱的现实的艺术写照,不仅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寒冷,更是对政治气候和民族命运的暗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为诗篇后面倾诉心曲,抒发忧国忧民的深情做了铺垫。
【人物评价】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苓
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
——中国网评
【精彩赏析】:
1.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此诗的寓意是多方面的,因为它所使用的意象可被理解成许多种含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描写了一种自然现象;拓展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对友情的描述和赞扬,也可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诠释,还可能是对自由生命的渴望与思考。正是由于意象多样化的缘故,此诗才具有发人思的魅力。全诗字行齐整,颇有现代派诗的格式风范。
2.桥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艾青写的是桥,但究其本质,是连接,连接了2个土地,连接本不连接的人的精神。有桥与没桥的区别,如果你游历过江南,你就会明白,本在同一片土地上人的情感是水乳交融的,但是在土地相隔的地方,人总是有隔阂的,而桥则是消除隔阂的一种具现。 桥还是人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个小学课本就提到了,桥是人努力打破自然隔绝的成果结晶,桥,是人团结、努力、智慧的具体体现。 桥还是历史的见证,一般桥的寿命都很长,几代人的变迁,从桥护栏的光滑,桥面的凹凸,桥礅被冲击出现的纹路都可以看出来,桥有具有时间划过的饱经沧桑。
3.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
诗人是敏感的。不论是在狭窄的小屋里,还是在上海嘈杂的大街上,诗人的感觉伸展着,穿透了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现象,也穿透了个人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气氛,这气氛具有一种恢宏的伟大的色彩,这气氛触动了诗人的心,使这颗心激动起来。
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处于大变革的较量中。一面是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一切旧的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之中;一方是革命者们与劳苦大众,要打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光明自由的新世界。在这激烈的较量尚未明朗之际,诗人已感到希望要来临了。
《太阳》概括了这一历史的态势。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讴歌太阳,来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以诗人自己的情绪来感染读者的情绪,使人们都能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