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4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3 21: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一课时
导入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分享课前自主预习内容。
学习活动一:学习分享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 ,号 ,中唐杰出的 诗人,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世称 。
前期:仕途顺利,为民请命。讽喻诗(如 )
后期:贬为司马,独善其身。闲适诗,感伤诗(如《长恨歌》 等)
乐天
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现实主义
“元白”
新乐府运动
《卖炭翁》
《琵琶行》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特点为:
(1)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琵琶行》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3)句式富于变化,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诗歌体裁
元和十一年的秋景竟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的浔阳江边,狄花瑟索着盘旋而下,和着这送客之景,又平添几分凄凉……离别留下的,只是浸着冷月的江水……
她抱着琵琶从船里走出来,散发着轻微木香的古琵琶遮住了她羞涩的脸庞。她轻转琴轴拨动两声,先情后曲,琴声中透出凄楚与悲切,似在沉思着,又似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无限往事也随着琴音一起浮现出来。
故事概述
学习活动二:因声求气
1.标注生字词(2mins)。
2.齐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湓浦 铮铮然 商贾
悯然 憔悴 转徙
恬然 谪 浔阳
荻花 捻 霓裳
六幺 迸 裂帛
虾蟆 红绡 钿头
银篦 阑干 呕哑
嘲哳
1.因声求气
pén pǔ
mǐn
tián

yāo
há má

zhāo zhā
zhēng
qiáo cuì
zhé
niǎn
bèng
xiāo
lán


xún
ní cháng

diàn
ōu yā
思考:这首诗和前面的几首诗相比,在结构上多了一个什么部分?
小序
学习活动三:阅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阅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
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
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年号 贬官 闲职 第二年 状语后置
曲调 歌女 曾经 向
技艺高超的乐师 托付 商人 命人摆酒 畅快地 忧郁的样子
漂泊沦落 状语后置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宁静安适的样子 这 这天晚上 于是创作 七言诗 共
字 命名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送客,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铿锵脆亮有京都流行的乐曲声调。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姿色退尽,嫁给商人为妻。(我)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颜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到地方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创作一首七言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
1.交代了
时间:被贬第二年秋天
地点:湓浦口
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
故事:送客闻琵琶、聆听琵琶曲、听诉身世苦
2.揭示本诗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
3.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学习活动四:梳理思路
梳理思路
内容 小标题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江中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问琵琶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
小组探究:给本诗划分层次,并加上小标题
作业
1.背诵《登高》。
2.复习今日所讲内容。
第二课时
乐与诗的对话
1.把握《琵琶行》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技巧。
2.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3.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层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目标
解读第一段
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自然环境,全诗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的气氛。
2.写与客人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为下文琵琶声的出现做了铺垫。
这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诗句 赏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1.点明秋凉袭身的送客环境;
2.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
3.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反衬,在动了感情的地方却没有音乐
1.对比:欢”和“惨“形成对比,酒喝醉了,却没有一点欢娱之感,这倒也罢了,居然还产生了一种“惨”的情感。
2.情景交融: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声的画面,寡白的色调,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诗歌写了琵琶女几次演奏
2.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思考探究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暗写、略写)
第二次: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次:重闻琵琶青衫湿润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暗写、略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醉(明写、详写)
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诗歌写了琵琶女几次演奏
2.几次演奏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一、一闻琵琶邀相见
2、“寻、问、移、邀、添、回、呼、唤”……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急切、欣喜、对演奏者的尊重
3、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矛盾、含羞。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可以看出音乐的效果如何?
令人惊异。以至于改变了主人和客人原定的行动程序。
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两句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创造性使用了延宕(欲扬先抑),“千呼万唤”是时间延宕,期待的一次积累,“犹抱琵琶半遮面”,则是期待的二次积累。
二、再闻琵琶诉沦落
乐为心声,琵琶声中融注了琵琶女身世之感。透过音乐的变化,你听出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际和身世?
二、再闻琵琶诉沦落
1.谁懂琵琶曲?
(1)第二段:尝试翻译第二段的音乐描写。(3mins)
(2)小组讨论:请给第二段的音乐描写划分层次,并画出琵琶声传递出的情感的变化图。(3mins)
调弦+序曲
低沉抑郁,
倾诉悲情。
二、再闻琵琶诉沦落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1.谁懂琵琶语?
第一乐段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急切愉快
第二乐段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愁暗恨
第三乐段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激越
曲终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倾诉悲情
(序曲)
急切愉悦
(欢快)
忧愁暗恨
(低沉)
激越雄壮
(高亢)
戛然而止
(冷寂)
2.谁知身世苦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青春年少,色艺超群;
名躁京华,春风得意。
2.谁知身世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年长色衰,委身贾人。
2.谁知身世苦
所托非人,重利轻情。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2.谁知身世苦
独守空船;孤独凄凉;
午夜可梦回,韶华难再续。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乐为心声,琵琶声中融注了琵琶女身世之感。透过音乐的变化,你听出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际和身世?
二、再闻琵琶诉沦落
倾诉悲情
(序曲)
急切愉悦
(第一段:欢快)
忧愁暗恨
(第二段:低沉)
激越雄壮
(第三段:高亢)
戛然而止
(曲终:冷寂)
所托非人,重利轻情。
青春年少,色艺超群,名躁京华,春风得意。
年长色衰,委身贾人。
午夜梦回,韶华难续。
独守空船,孤独凄凉;
请你连一连
3.小结音乐描写的手法
间关莺语花底滑
银瓶乍破水浆迸
大弦嘈嘈如急雨
别有忧愁暗恨生
(1)以形写声
(2)以声喻声
(3)以声摹声
(4)以感衬声
(5)以情绘声
唯见江心秋月白
拟声词
比喻
三、三闻琵琶青衫湿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泪洒青衫呢?
浓墨重彩的音乐描写对表现诗歌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心理落差
命运沦落
心理落差
命运沦落
琵琶曲
1.琵琶语与青衫泪
同是天涯沦落人
自言本是京城女
名扬京都女艺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大诗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
2.谁解青衫泪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遇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1)伤琵琶女: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而今朝沦落,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2.谁解青衫泪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不只是一个独立优秀的审美对象。
诗人面对琵琶女不是一般的触景伤怀,而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失路悲鸣。
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音乐,刻画琵琶女出众的琵琶技艺、超拔的才华,下文的主题句“同是天涯沦落人”才有了更丰富、更明确、更有感染力的内涵,诗人怀才不遇的失志情怀才分外真切感人。
浓墨重彩的音乐描写对表现诗歌主题有什么作用呢?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小结
作业: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诗句,概括它描写的音乐特点,并简要进行赏析。
例如:“幽咽泉流冰下难”,运用通感的手法,以形写声,将音乐比作是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地流过,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音乐低沉抑郁的特点,传达出了琵琶女年长色衰,委身贾人的悲伤凄凉之感。
作业: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诗句,概括它描写的音乐特点,并简要进行赏析。
诗句 特点 诗句 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骤
细腻柔美
婉转流畅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低沉抑郁
圆润清脆
戛然而止
乱中有序
《琵琶行》
白居易
江头夜送客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乐女话身世之苦
诗人述迁谪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双线结构
结构美
一是以乐女弹奏为线索,一是以诗人感受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虚实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