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流传在语文届的三大魔咒
一怕文言文
二怕写作文
三怕周树人
12.拿来主义
针砭时弊
激浊扬清
笔耕不辍
16部杂文集
80余万字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狂人日记》1918、5第一篇白话小说,
《孔乙己》《药》 《祝福》 《阿Q正传》
小说集《故事新编》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译文《毁灭》法捷耶夫,《俄罗斯童话》高尔基, 《死灵魂》果戈理
学习目标
01
02
03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
学习本文的论证逻辑、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体会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写作背景
★主义: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如“乐观主义”“实证主义”“自由主义”。
★拿来主义:我们对待新旧事物、外来事物,应该坚持一种“拿来”的观点和主张。-杂文
题目介绍
拿来主义
论点
论证
论据
位置:①文题 ②开篇 ③中间 ④结尾
有代表性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据
经过实践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公认事理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立论、驳论、立论与驳论相结
举例子、对比法、类比、对比、引用
★杂文特征:①短小灵活,语言犀利,“匕首”;
②揭露性与讽刺性;
③比喻、暗示、暗指。
★传统议论文:
客观且固定。
杂文与传统议论文的关系
自诩( ) 脑髓( )
孱头( ) 吝( )啬( )
蹩( ) 犀( )利
给( )与 糟( )粕( )
国粹( ) 譬如( )
残羹( )冷炙( ) 阿剌伯( )
冠冕( )堂皇
xǔ
suǐ
càn
lìn
sè
bié
xī
jǐ
zāo
pò
cuì
pì
gēng
zhì
là
guān miǎn
正字音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释词义
(1)自诩:
(2)礼尚往来:
(3)冠冕堂皇:
(4)残羹冷炙:
(5)故弄玄虚:
(6)勃然大怒:
(7)嗟来之食:
自夸,书面用语。
指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也指用对等的方式回报对方。
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光明正大的样子(多含讥讽意)。
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
非常生气和愤怒。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自读,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在开头就开门见山提到“拿来主义”了吗?他是怎么引入全文话题的?
2、什么是“闭关主义” 和“送去主义”?他们有联系吗?
3、作者对“送去主义”的看法怎样?
4、我们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送来”?
5、非真正“拿来主义”有哪些表现?
6、“拿来主义”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
7、全文的脉络是怎样的?
听课文,理思路,整体把握
一、提出问题1-2:由“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引出话题“拿来”
二、分析问题3-9:
(一)为什么要拿来3-5:提出“拿来主义”
(二)怎样拿6-7:不要这样拿+要这样拿
(三)真正拿来主义8-9:对待文化遗产不要这样+要那样
三、解决问题10:得出结论
概括文章段落层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何实行拿来主义
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误国
送去主义卖国
错误做法
正确做法
孱头
昏蛋
废物
占有
挑选
整体感知
破
破
立
立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作者用“一串”修饰“钉子”,体现了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之多,形象的讽刺了闭关锁国导致的恶果。
落后就要挨打
文中列举了“送去主义”的哪些媚外丑态?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显出一点进步了
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
“捧”活画出“大师”们毕恭毕敬,奴颜婢膝,谄媚讨好的样子;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碜可笑;“挂”勾勒出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态;
“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嘴脸。
反语。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大有执迷不悟,愈演愈深之势。
“活人”替代“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盛,而是学术退步、文化堕落,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憎恶和鄙视。
描绘出卖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是欺世惑众的自夸,是媚外求荣的借口。
讽刺了“送去主义”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研读第三段,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
丰富
大度
褒词贬用
磕头贺喜
残羹冷炙
勾画出“送去主义”者无以为生,乞讨度日的可悲可怜形象。
犀利辛辣
表现: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结果:发疯而死
表现: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结果:亡国灭种
尼采
中国
类比论证 假设论证
思考:本文题目为“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谈起?
首先,是铺垫。
“闭关主义”是因,“送去主义”是果。正是因为清政府推行“闭关主义”政策才导致了卖国求荣的“送去主义”,以惨痛的历史教训做铺垫,引出“拿来主义”。
其次,是反衬。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弊端愈多,批之愈深,就愈反衬出“拿来主义”的必要和可贵。
阅读第四段,比较“拋来”“抛给”“送来”的区别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抛来”:指抛弃无用东西,或无代价地送人,一般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
“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犹如“嗟来之食”。
“送来”: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
大 宅 子
文 化 遗 产
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文中的穷青年,对祖上阴功而来的“大宅子”,有多少种态度呢?
(比喻论证)
一
为什么“拿来”?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了几个“主义”?他们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是什么?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鸦片、废枪炮……
排外
媚外
倾销
枪炮打开大门,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子孙讨一点残羹冷炙
清醒的青年恐惧
否定
破
立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研读课文
怕被染污
徘徊不敢走进门
孱头
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
欣欣然蹩进卧
室,大吸鸦片
不敢面对
全盘否定
全盘接受
昏蛋
废物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喻 体 本 体 应采取的态度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文化遗产中精华和
糟粕共存的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文化遗产中纯粹的糟粕
完全吸收
批判地吸收
保存一点+
销毁大部分
坚决抛弃
比喻论证
鱼翅
鸦片
烟灯烟枪
姨太太
《拿来主义》的论证结构图。
文本特色
运用比喻论证,把道理说的通俗易懂
先破后立,强烈的反衬,使文章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语言犀利、幽默,在嬉笑怒骂中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叙述详略得当,显示出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思考写作
运用“拿来主义”的精神,任选一种现象进行点评。
引进的日本动漫并非都是精品。
不少外国品牌选用中国名字,而中国制造却偏偏喜好挂上洋名。
你有何感想?
足球中的拿来主义
中国足协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职业化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技术上的东西,很早就有人出去了,从最早的古广明、迟尚斌,再到职业化初年把整个年轻的健力宝送到足球王国巴西,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流洋的球员,杨晨,李金羽,谢辉,孙继海,李铁,邵佳一他们,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把杜威送到哪哪。我在这里不想讨论他们出去对提高中国足球有什么关系,总之,现在出去的人是越来越年轻化了,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礼仪,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夸过他是太阳,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终究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中国足球的水平连中国人自己都看不好,外国人能把中国出去的球员当盘菜吗?(就是菜的话,出去的球员都是大咸菜)。外国俱乐部夸中国的球员有潜力。他们的拿不出东西,大腕球员不来,只好夸咱们的球员。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其实甘肃天马的加扎就是一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瞎怕了。先有英国的足球流氓(中国有了),东南亚的赌球开盘,意大利的黑哨(中国裁判学会了)。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我在这里说得似乎有些勉强)。
这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原话。低素质的中国足球人很难领悟)
假如我们有幸学会了“巴西”(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西队吗?),或者学会了南斯拉夫(中国队会成为亚洲的巴尔干雄鹰吗?),我们不思进取,照样玩儿完。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学巴西,学南斯拉夫必须要超过他们,变成自己的。首先要咱们的中国足球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足球不能成为新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