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03 22:4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第十课
【课程标准】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饮食(农)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劳作(工)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商贸(商)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居住(住)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行)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卫生(医)
教材选择性比修2知识体系
目录
村落的产生
01
集镇的出现
02
城市的产生
03
世界各地的居民
04
一、村落的产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系辞下》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
——《墨子 辞过》
兴隆洼遗址
1. 早期先民居住形式的演变历程: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筑屋定居
一、村落的产生
(4)特点:
①构成: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②选址:分布在大河流域,临近水源、水运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一、村落的产生
(2)村落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的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筑屋定居。人们把房屋建在一起,从而产生了村落。
2. 早期村落出现的概况:
(1)村落的含义: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
半坡村落遗址
(3)村落的分布: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村落遗址。
一、村落的产生
(1)构成:村落建有住宅、仓廪、地窖和公共活动场所等;
(2)功能:防卫、定居、繁衍、集体活动等功能
村落的组成、功能:
耶莫遗址中的房屋示意图一、村落的产生历史纵横:耶莫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前5800年,位于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以东,有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和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制、骨制工具,装饰品和雕像。 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的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一、村落的产生
3. 早期村落出现的意义:
(1)中国传统村落往往依水而建;
(2)以农业生产为主(故又称农村);
(3)具有保守性;
(4)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
(5)承担一定的社会管理和教化功能。
材料一 徽州古村落是指明清时期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以宋明理学为思想基础,在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西递和宏村是徽州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 —《论血缘因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的原始村落分布地出现在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宗祠是传统村落中住民们精神活动的中心,但在祖先祭祀场所的意义上,宗祠与其他各种规模和形式的祠堂具有同样的功能。
——《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对村落的空间构造的影响》
史料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的特点
二、集镇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展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便于手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的农村聚落逐步发展成为了集市。
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商业成为与手工业和农业并列的独立经济部门,适应手工业生产相对集中的需要和商人务商的便利,集市就演化成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共同定居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集镇。
——摘编自张虎林《中国农村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
1、集镇形成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3)商业的发展、繁荣;
(4)政治和军事功能的需要;
(5)地理位置的优越等等。
时间 发展情况
雏形
镇主要是为军事目的而设
工商业集镇兴起(商业功能)、 行政集镇
运河沿岸兴起很多工商业集镇
出现专业分工的集镇
原始社会末期
北魏至五代
两宋时期
元朝
明清时期
2、中国古代集镇发展的概况
二、集镇的出现
知识拓展:
集镇 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
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
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 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 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 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 制笔
运河沿线集镇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集镇及其经营项目
广东佛山镇(手工业)
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
江西景德镇(瓷器)
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
知识拓展:明清四大名镇
清朝《武昌汉口鸟瞰图》
“汉口”在《左传》中记载为夏汭。汉魏六朝至唐宋时称夏口,或称沔口,主要是军事重镇,梁武帝筑汉口城,始有汉口之称。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紧紧相连的荒滩,人迹罕至。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在此建房造屋,商船也在此停泊,市场开始出现。
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嘉庆年间,汉口已经发展成与河南朱仙、江西景德、广东佛山并称的四大名镇之一,号称“楚中第一繁盛处”。
——摘编自皮明庥、欧阳植梁主编《武汉史稿》,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历史纵横:汉口镇的兴起
3、集镇出现产生的影响
二、集镇的出现
材料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集镇出现产生的影响:
(1)密切城乡经济联系,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城市的产生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吴越春秋》
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大市,日昃(zè午后)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以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宫·司市》
(1)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为了军事防御,并且用城墙围起来的地区;“市”——商品交换的场所。
(2)周朝:随着“城”和“市”的发展变化,城市发展成为 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1、城市的含义
郑州商城城遗址(商朝早中期)
三、城市的产生
2、城市的产生
(1)产生的条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的根本因素。
(3)城市的功能: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
(2)产生的区域:约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
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区域,都相继产生了一批早期城市。
巴比伦城遗址
3、中国古代城市
(3)特点:①中央集权下的“布局工整”;
②儒家“礼制”下的森严等级与尊卑;
③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1)布局:主要分为宫殿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2)发展:
①商朝:城市已初具规模,统治者的宫殿和宗庙位于城市的中心。
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选址、面积,以及城墙高度、城郭门数、道路宽狭、宫室种类、市场分布都有规定。周朝城邑大致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
三、城市的产生
内容 中国农耕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功能 由政治军事功能逐步向经济功能发展,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内部布局 由坊市分开到打破坊市界限和时间限制;
政府管理 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交易到逐渐放宽
地域分布 城市分布随经济重心转移发生变化
古代长安城布局模型
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市镇
三、城市的产生
3、中国古代城市
(4)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趋势
(1)古希腊: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
(2)古罗马:城市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
(3)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
三、城市的产生
4、西方古代城市
雅典卫城遗址
西方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知识拓展:古代中西方城市规划特点、理念
匠人营国(都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纬,经涂九轨(九辆马车宽度),左祖(宗庙)右社(社稷,土神、谷神),面朝(群臣朝拜场地)后市(市场),市朝一夫(边长百步的正方形)。 ——《周礼·考工记》
类别 天子王城 诸侯国都 卿大夫
都城
城墙 高度 九雉zhì (雉为一尺) 七雉 五雉
南北道路宽度 宽九轨 (九辆车的宽度) 宽 七轨 宽
五轨
规划特点:
分级定制
中正对称
囊括山水
理念:
礼法精神
皇权至上
道法自然
日中市
中轴线


古代中国城市
柱式——把人体美赋予到建筑,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粗矿男性体态
精致、苗条少女身材
修长、优雅女神的象征
粗犷男性体态
修长、优雅女神的象征
卫城:
位于山顶,建有神庙
巧用地形,沿边分布,错落有致
规划特点:
自由活泼
公共空间丰富
理念:
人文精神
民主精神
知识拓展:古代中西方城市规划特点、理念
2、古代希腊雅典
奥林匹亚遗址分布图
古代罗马城
城墙
输水管道
市场
行政机构
城墙
竞技场和剧场
明清北京城
宫城
皇城
衙 署
作坊
作坊
文庙
商场
竞技场
相同点:都有城墙,有军事防御功能;都有行政机构,是政治中心;都有手工业和商业职能。
不同:古代中国城市整齐对称,有中轴线,皇权政治在城市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功能更突出。
古代罗马没有整体规划,比较随意。工商业和生活、娱乐的功能更突出 。
原因: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罗马:民主政治、工商业发达
知识拓展:比较古代中西方城市布局、功能的异同及其原因
(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城市的产生,使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有利于人类居住;推动城市化进程;
(4)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
知识归纳:城市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洞穴 村落 集镇 城市
经济
人口
规模
功能
采集渔猎
农业
手工业、商业
手工业、商业

较少
较多


较小
较大

经济、军事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经济
居住
经济越来越多元
人口越来越众多
规模越来越庞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从洞穴到城市的演进,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的产物;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进程;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改变的过程。
后三者关系:古代的村落、集镇、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村落为集镇、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集镇、城市的出现也带动了村落的发展。
洞穴
村落
集镇
城市
从人口、经济、规模、功能等角度谈谈村落、集镇、城市的区别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
(1)两河流域的民居
①原因:两河流域雨水稀少,没有森林,缺乏木材
②建筑材料: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③房屋结构:墙壁贴着墙壁;每户建筑的结构相同,由前庭、前室、主室构成。
(2)古埃及的民居
①原因:尼罗河水的泛滥,土地极其肥沃;气候炎热,降雨量少
②建筑材料:泥和木材;
③房屋结构:具有防晒和保温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周围有柱廊;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1、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
(3)古代中国的民居
①原因:自然环境、王权政治、经济水平、文化习俗;
②建筑材料:木、砖等;
③具体体现:
远古时期:巢居(南方)、穴居(北方)两大类型;
先秦以来: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崇儒风格)。住宅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
明朝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明清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傣族干栏式竹楼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尖顶利于散水。
福建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一个特点是特点造型大,大的土楼可住七八十户人家,四五百人。第二是聚族而居。第三是防御功能。
特点:(1)体现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2)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3)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4)风格多样,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明显。
中国先秦以来的民居
北方四合院的布局特点
中轴对称
长幼尊卑
对外封闭
概念阐释: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四合院是民居当中最能充分体现古代礼制的建筑。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①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
②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③结构:木构抬梁结构。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4)古希腊、罗马的民居
1、世界各地的民居状况
①原因:人文主义、民主精神影响;罗马帝国扩张,人口剧增;
②建筑材料: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逐渐普及;
③布局、结构:在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结构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3世纪,古罗马出现多层楼板叠加组合而成集体住宅;4世纪,出现复合式公寓。
古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式住宅
古罗马高层住宅模型
重视露天空间
追求开放通透
(5)印第安人的民居
①原因:平原、雨林、狩猎、迁徙
②建筑材料:野牛皮、木头
③建筑风格:北美大平原——圆锥形帐篷;亚马逊雨林——圆形公共居所,屋内部分隔间。
中国南方潮湿多雨
——巢居
中国北方干燥少雨
——穴居
中国北方黄土高原
——窑洞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1)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木构架建筑的墙壁逐步以砖代替……从元朝起开始用砖拱建造地面上的房屋……明朝又出现了完全用拱券结构的碉楼和结构用砖拱而外形仿木建筑的无梁殿……
——摘编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2)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国古代是受礼法约束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在住的方面,自春秋以来,史籍上就载有等级限制……
房屋面阔九间为皇帝专用,七间为王以上用,五间限贵族、显宦用,小官及庶人只能建三间之屋;在屋顶形式上,庑殿顶为皇宫主殿及佛殿专用,歇山顶在唐代王及贵官、寺观都可用,宋以后只限王及寺观用,公侯贵官下至庶民只能用两坡的悬山或硬山屋顶;作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点之一的斗拱也只限于皇宫、寺观和王府使用,公侯以下仍不许用;在油漆彩画上,只有皇宫、寺观、贵邸方可用朱,一般官可用土红,庶民只用黑色……
——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
(3)受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准营缮令: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
——《唐会要·與服上》
材料反映:身份不同的人,居住限制森严
(3)受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背山面水,坐北朝南
炕与窗的设计,充分采光
屋檐的出挑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
冬天
太阳高度角
夏天
太阳高度角
(4)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江西婺源月亮湾:村庄多分布在山麓台地或高地上,农田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坦区域。“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
(4)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
(1)当地自然环境;
(2)经济发展水平;
(3)社会文化习俗差异;
(4)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四、世界各地的民居
2、世界各地的民居差异的因素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村落
产生
集镇
出现
居住形式演变
穴居、巣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产生
原因
农业的出现
影响
为人类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
两宋出现集镇
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城市
产生
世界各地民居
产生
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中国古代城市
布局:宫殿区、手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特点:有严格制度规定
两河流域:黏土、芦苇制成砖块混合建房
古埃及:木建筑
古罗马:列柱围廊的中庭
古代北美:圆锥形帐篷
知识结构:
感谢您的观看!
2023
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