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认识一战引起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变化。
【 课 程 标 准 】
基本知识线索
第一次世
界大战与
战后
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
界大战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背景(根本原因、军事、导火索)
时间:1914——1918
影响:
空前浩劫(参战国带来物质和精神伤害)
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格局动摇(动摇欧洲优势地位,美国崛起)
观念改变(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组成
主要内容:惩治战败国、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殖民地。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确立新的统序。
国际联盟:“全体一致”原则;局限性
1898年,美国为充分瓜分殖民地, 与西班牙爆发战争,夺取了古巴、波 多黎各、关岛、菲律宾等殖民地。
美西战争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 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拉开了帝国 主义时代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思考:1.美国为什么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帝国主义阶段的要求
2.美国为什么能够重新瓜分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实力迅速增长
3.更大规模战争指的是什么
波多黎各
古 巴
大 西 洋
西班牙
美 国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大企业(垄断组织)
生产组织形式
重大变革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奥
意
俄
英
法
德
下列字母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世界场
殖民地
普法战争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900-1909年任德国总理
哪些国家之间有矛盾?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
欧洲的火药桶
突尼斯问题
奥
意
俄
英
法
德
下列字母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普法战争
世代仇敌
哪些国家之间有矛盾?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
突尼斯问题
哪些国家可能结盟?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极端民族主义: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争夺世界市场
(殖民地或霸权)
一战爆发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背景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如何展开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 威尔逊总统当天(一战 爆发)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 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 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
宣传照: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 请参军!!!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 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 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 出了生命。
美国参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西线:英法比——德
东线:俄——德奥
萨拉热窝
南线:奥——塞
1914
马恩河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日本对德宣战
(占据德国在中国租借的山东半岛,提出二十一条)
1916
凡尔登战役
(“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
(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
(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7
美中参战
(中国派遣劳工)
俄国退出
(十月革命)
1918.11.11
同盟国战败
一战结束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战线及 交战双方
战争阶段 及重大战役(事件)
1914.8---1918.11
西线
东线
南线
英法—德
俄—德奥
俄—奥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日本对德宣战,占据德国在中国租借的山东半岛
凡尔登战役( “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
1917年,美国、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
(十月革命);1918年,同盟国战败
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 战后参战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1919年
巴黎和会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
凡尔赛会议
华盛顿会议
国际秩序
1. 战后参战国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英
法
德
奥
俄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限。
帝国解体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
人员、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因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帝国被摧毁,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大发战争财, 成为最大债权国
实力迅速上升,在中国实力超群
一战结束
巴黎和会1919
《凡尔赛条约》等
凡尔赛体系
调整列强在欧洲西亚秩序
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秩序
华盛顿体系
《九国公约》
《五国海军条约》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国际联盟192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会议)
1919.巴黎和会
(1)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2)重新划定德国疆界;
(3)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
(4)限制德国军备;
(5)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1921年总算商量出德国的赔偿总数,德国的马克2260亿,并且在42年内必须赔偿完。后改为1320亿马克, 66年还清。
(6)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会议)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人民手挽手走在大街上游行庆祝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人民高举抗议牌进行游行示威
法国元帅福煦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
1921.华盛顿会议
(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3)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
“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门户开放
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主要内容: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主要精神: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1)由来: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
(2)成立: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3)成员: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俄、德等战败国被排斥,美 国未参加)。
(4)职能: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
(5)制度:对战败国殖民地的“ 委任统治制度”。
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
日内瓦万国宫(国联总部)
国际联盟
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十四点原则”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性 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7)宗 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8)原 则:全体一致原则
(9)操纵国:英、法
(10)实 质: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多角度认识国际联盟的建立
从出发点看 美国的倡议迎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愿望;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从进步性看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世界人民反战运动的兴起
从局限性看 ①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③沦为了英法维护其霸权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侵略,局部战争终于走向了世界大战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帝国主义与
被压迫民族
战胜国与
战胜国
战胜国与
战败国
新兴国家的
民族矛盾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实质:是一战后以英法为主导,在惩治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的帝国主义新的统治秩序。
实质: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强权政治原则。在宰割战败国和平衡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体系特点:
体系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④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⑤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共同原则。
凡—华体系实质
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福熙在和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是二十年的休战。”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
战胜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国联之争(美国与英法的矛盾)
赔款问题(各国之间分赃矛盾)
亚太利益(日本与英美的矛盾)
对德处置(法国与英美的矛盾)
①作用:
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②不稳定性:
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宰割战败国
分赃不均
奴役弱小民族
敌视社会主义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一战大数据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大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惨痛的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伤害如何
思考: 一战演变成了什么形式的战争
阵地战(堑壕战),综合国力的较量
3. 一战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新生民族国家
重划德国疆界
四大帝国解体
诞生社会主义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3)美国和日本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国际
政治格局
民族
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4)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5)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反战
和平
战争在我们眼里时一件非常有男子气概的事:“狙击手们在草丛中兴高采烈地战斗,在那里,他们的鲜血同露珠般坠落在花瓣上。世上再没有比这更美妙的死亡方式了。千万不要隐匿在家中,快来一同加入到这战斗的信仰之中。”
——1914年恩斯特·荣格尔《钢铁风暴》
(6)帝国主义力量对比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
摧毁四大帝国:德、俄、奥斯曼、奥匈;
削弱英法意三强;美日力量壮大;
最大特点是英法的衰落和美日实力的膨胀
(7)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1914.7-1918.11)
参战国家 31个(同盟国4国,协约国27国)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的3/4
参战人员 7350多万人
伤亡人员 3000多万人(亡900万,伤2000多万,残350万人,另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其死亡人数相当于过去1000年间欧洲发生的所有战争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约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新式武器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底和空中。新的交通手段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扩大了战争的规模。
材料五: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8)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
结合P85,北洋政府参战的主要形式和目的是什么?这次参战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影响
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政治:
1.中国派劳工参加一战;
2.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3.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
4.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思想:
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学习转向苏俄。
经济:
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
1、茨威格在《昨天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写道: “而最糟糕的是……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这表明一战 ( )
A. 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 B. 导致各国人员财产损失严重
C. 造成一战后西欧的相对衰落 D. 给人们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础
2、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
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D
C
【课堂训练】
济南高新区实验中学
3、 如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国联实质问题是( )
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
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
D.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
D
国际联盟
国际事务
和平
结束战争
4、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D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