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乘雪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乘雪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4 07: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雪橇》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一)已有的知识技能
五年级学生能正确的听辨出欣赏音乐的主旋律,同时好动、善于表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能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模唱《乘雪橇》的主旋律并画出旋律线,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旋律的摆动力。
(二)已有的生活经验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与网络的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较强,所以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器乐展示(碰钟、双响筒、串铃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良好情感,渗透对心灵美、行为美的品德教育。
二、教材分析
《乘雪橇》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创作。每年的圣诞节,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听到这非常熟悉的乐曲。
乐曲热情奔放,充满活力,音调、节奏富有鲜明的美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铃铛、马鞭、马蹄、等音响衬托下,绘声绘色的表现了人们驾着雪橇、策马飞驰的情景和兴高采烈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旋律对比和学生律动等活动,听便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的几次变化。
2.过程与方法:在指导学生聆听《乘雪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探究、律动、旋律模唱、画旋律线、合作表演等音乐活动中进行自助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冬日乘雪橇时兴高采烈的情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情绪,表现乐曲中的各种有趣声音。
教学难点:1、主题乐句的演唱与表演。
2、 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以及重复、变奏等创作手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粘贴、小乐器、钢琴等。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课前聆听《铃儿响叮当》)
师:(1)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是在哪个季节会演唱的歌曲呀?
生:(1)冬季的圣诞节
师:(2)冬季都有什么景象你们能来描述一下吗?
生:(2)茫茫白雪、冰雕等。
(教师播放全国各地雪景图片)
师:(3)冬季里你们会做什么娱乐活动呢?
生:(3)可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等。
【设计意图:课始播放欢快温馨的歌曲既可以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又引出了本课“乘雪橇”的话题。】
(二)欣赏过程
1、全曲聆听,整体感知
(1)首次全曲聆听(播放视频)
师:带着问题请学生聆听,a、说出歌曲的情绪。(欢快)
b、你都听到了哪些打击乐器?
c、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乘雪橇滑雪的情景)
【设计意图:教师邀请学生说出乘雪橇的场景为下面做铺垫。】
(2)二次聆听主题旋律
师:聆听主旋律,感受歌曲主旋律的变化都描述了什么滑雪场景?
生:mf、f、ff、mp
【设计意图:加深歌曲熟悉度的同时,能够多次体验歌曲的主题,有助于A段的乐曲学习。】
2、A段欣赏
(1)A段欣赏(一次)
学生欣赏A段,找出本段主旋律,并模唱。
出示主旋律并模唱:
教师用钢琴矫正学生音准,并进行模唱练习。
(2)A段欣赏(二次)
生:再次欣赏A段,并画旋律线:
(3)A段表演
学生通过模唱主旋律和画旋律线方式,完成A段的乐曲学习。
3、B段欣赏
(1)B段欣赏(一次)
师:聆听B段找出有趣的声音
生:铃铛声、马蹄声、马鞭声
(2)B段欣赏(二次)
师:找出“马鞭”在B段出现了几次并模仿甩鞭动作。
生:四次
(3)节奏练习
师:出示“马蹄”节奏:
生:模打节奏
(4)请学生找出“有趣”声音都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生:串铃、双响筒、响板。
生:用双响筒模打“马蹄声”部分,响板模仿“马鞭声”。
(5)B段表演
生:用模唱主旋律、乐器伴奏、甩马鞭等动作来进行B段表演。
4、C段欣赏
(1)C段欣赏(一次)
师:此段主旋律的变化
生:很有节奏感(爵士风格)
(2)欣赏爵士风格《乘雪橇》片段(二次)
师:爵士风格就是把一段旋律转变成切分或是附点音符进行演奏,同时也改变了强弱的规律。因此我们为了凸显爵士的特点请同学们一起加入爵士乐标志性动作:响指。
(3)出示对比切分节奏的主旋律:
先进行爵士旋律的模唱,再加入响指演唱。
(4)C段欣赏(三次)
师:马鞭出现次数和特点
生:两次,比较紧凑
(因为紧凑想表达让马儿加速,所以在C段模仿甩鞭时请学生加入“驾驾”象声词,能更体现马鞭的紧凑感,同时也提醒学生C段的马鞭声与B段的不同)
(5)C段表演
学生用模唱、响指、象声词、甩鞭动作等活动进行表演。
5、D段欣赏
(1)D段欣赏(一次)
师:分别听辩出三种有趣声音
生:马叫、马蹄、马鞭
(2)律动练习
请学生分别用声音模仿马叫、用双响筒模仿马蹄和甩鞭动作模仿马鞭声。
(3)D段表演
学生用模唱、律动、乐器等活动进行表演。
(三)多样表演,延伸拓展
1、多样表演
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情况下,点名乐段结构,介绍音乐作者,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
分组来进行多样表演:
第一种:请全体学生模唱主旋律的形式进行表演,并画旋律线。促进学生的肢体和声音都得到良好的协调运用。
第二种:在全体学生模打节奏的时候,请部分同学用双响筒、串铃、响板等乐器进行伴奏。
第三种:第三段的爵士风格变化,请全体学生用响指的方式区分其他乐段的不同,同时表现爵士乐节奏的特点。
第三种:学生运用象声词“驾驾!”、甩鞭、马叫声等活动为歌曲“有趣的声音”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多样表演,即活跃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通过每段不同特点的表演,凸显出主题的变化。】
七、拓展
欣赏合唱形式的《乘雪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同样旋律,但不同风格的乐曲,感受表演形式的多样化。】
八、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ABCD四乐段能够清楚歌曲结构,画主旋律线,即有助于学生模唱旋律的音准,又能提示学生主旋律的出现等。】
九、反思
课堂上,我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音乐空间。我把模唱、模打节奏、律动、乐器、表演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能加大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最后我让学生多样表演,为歌曲增添欢乐、喜悦的气息,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我认为,音乐是人类心灵飞翔的绿地;歌声是人类心灵的翅膀。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愿做音乐的天使,给孩子们传播快乐和希望。让学生们通过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美妙,感受音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