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4 20: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景物,感受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语境中体会“挂”的妙用。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和下雨时的情景。
【单元学习任务】解密大自然,制作学习手册。
【本课子任务】我当气象研究员。
【第一课时】
联系单元主题任务驱动:
1.这节课我们要作为气象研究员,继续探秘自然之旅,今天要了解的是什么呢?它就藏在诗句里,瞧(依次出示诗句,让学生读)这三句诗都写了大自然的什么景物?(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就是——雷雨。读一读。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部件?(“雨”字)不过在“雷”字里面,它变成了雨字头,竖成了点,横折钩变成了横勾。
3.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上宽下窄,雨字头中间的竖写短,四个点要紧凑地靠上去,底下的田字,短横不靠边,一竖压在竖中线。)齐读课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初读课文,请看读书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开火车读课文。
3.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课题中有个“雨”字,课文中有几个句子在写下雨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正在下雨的句子。
4.交流反馈。
5.三个句子分别在4-6三个自然段里,这三段话也就是在说雷雨中的场景。【板贴:雷雨中】那么1-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雷雨前的场景)【板贴:雷雨前】最后的7和8两段呢?(雷雨后的景色)【板贴:雷雨后】
过渡:让我们先去体会一下雷雨前的场景吧。
任务二:抓住景物感受雨前变化
学习要求:默读1-3自然段:用“○”圈出雷雨前描写的事物。
(交流反馈,校对答案,板贴)
(一)乌云
1.这黑黑的云朵就叫——?(乌云)联系它的颜色和名字,就知道“乌”是什么意思?(黑)反过来说,“黑”就是?(乌)这一对近义词还可以组成词语“乌黑”。
2.如果一个事物非常非常黑,我们可以叠用这个词,就是“乌黑乌黑”。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乌黑乌黑的事物?(煤炭、眼珠、头发、眉毛……)
3.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它全身都是黑色的,眼珠子都是黑的,所以乌鸦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乌”和“鸟”,你会区分了吗?
4.这个“黑”字更有意思,千年以前它长这样。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是两个火。)在现在的黑字里面,你还能找到“火”的痕迹吗?(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再看上面部分,猜一猜它指的是什么?(有点像火炉)古人烧饭是用灶台,这上面像火炉的部分,其实是灶台上的烟囱,数一数,烟囱里有几根管道?(生齐:一、二、三)这三根烟管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点、撇、竖。
5.让我们把“黑”字送到田字格里吧。注意哦!四点底第一笔是左点,后三点是右点,而且最旁边的两个点,比中间两点略大,才能把这个“黑”字架平稳。看清楚了吗,来,拿起笔,在语文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写完了再和范字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写得好不好看。
6.你见过满天的乌云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就是——乌云密布。
(请学生读,点评动作“压”:他读到这个“压”字的时候,做了这样的动作。我们也来压一压桌面。)像刚才这样,很用力地往下按的动作,我们就叫作“压”。可是云朵明明很轻,作者怎么也用了压这个字?(预设:云层很厚、很重、很多、很黑)一看就很重,如果是你,站在这样的天空之下,你有什么感觉呢?(闷,难受)很害怕!(那你害怕地读一读吧)!(哇,云都快压到他的身上了)这黑沉沉的乌云越压越低,还有吗?很恐惧。(那你也来读一读)(乌云都快压到我们的头顶了,这就是乌云压顶。)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恐惧、难受、压抑。
(二)叶子、蝉
1.这时,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叶子——不动了。蝉——不叫了。
2.那既然这样,课文为什么不干脆这样写(出示两句对比句。)“不动”和“一动不动”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预设:“一动不动”就是一点儿也没有动。那蝉也是一声也不能出。
3.现场采访学生:蝉,你怎么一声也不叫了?
预设:因为要下雷雨了。一丝风都没有,太闷了,叫不动……
小结:是呀,叶子被闷得——生齐:一动不动。蝉也被闷得——生齐:一声也不出。炎热的夏天,连一丝风也没有,四周静悄悄的,真是闷热极了!难怪,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三)大风、树枝
1.这么闷的时候,忽然——引读: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a这大风有多大?
预设:很大很大;吹得树枝乱摆。
b来,伸出你们的双臂,让我们来当当小树,本来,天气很闷热,一丝风都没有,你们是怎样的,嗯,一动不动。忽然一阵大风(学生手臂摆动),风往左边吹,树枝就往——生齐:左边倒。师:风往右边吹,树枝就往——生齐:右边倒。师:风一阵乱吹——生齐:树枝一阵乱摆。(学生手臂乱摆)
c好了,放下你们的手臂,让我们把刚才的场面送进我们的朗读里,一起来——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小结:从一丝风都没有,到“忽然一阵大风”,雷雨前的变化真大啊!
(四)蜘蛛
过渡:不只是风和树,还有谁也发生了变化?
预设:蜘蛛。
1.引读:蜘蛛从网上——生齐:垂下来,逃走了。
2.像蜘蛛这样,一端还挂在网上,另一端往下,就叫——垂下来。生活中不少东西都会垂下来。看着图,谁来说一说?(预设:哈巴狗的耳朵垂下来,柳条垂下来,兔子的耳朵垂下来。枝头的葡萄垂下来。)
3.那这幅图谁会说?为什么不用垂?
预设: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因为另一端没有挂在树上。
4.采访:蜘蛛蜘蛛,你逃什么啊?
预设:因为要下雷雨了。雷雨待会要把我淋湿了。急着要去躲雨呢!
5.小蜘蛛们,读——生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五)感受天空的变化
1.这是蜘蛛的变化。除了突然的大风,乱摆的树枝,逃跑的蜘蛛,天空也发生了变化,你们瞧(看动图),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闪电,雷声(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电闪雷鸣)
2.闪电一个接一个,一次比一次亮,用课文里的话形容,就是——越来越亮,听!雷声越来越响。让我来一起读一读这闪电和雷声的变化。
3.雷雨前的变化可真不少,除了闪电——生齐:越来越亮。雷声——生齐:越来越响。我们再往前找,比如第一句,你读出了雷雨前的什么变化?
预设: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黑。
师:再往下看,还有那些变化呢?(逐句标记,学生说话。)
预设:空气越来越闷。风越来越大。
小结:到最后,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雷雨的脚步越来越——生:近!
任务三:积累语言,发现写作顺序
1.发现顺序:
读着读着,老师有个疑问,我可不可以先写闪电、雷声,再写一阵大风,最后才写乌云,可以吗?谁能说出作者写作的小秘密?
2.小结:原来,作者是按照雷雨前事物出现和变化的顺序来写的。雷雨前先有——乌云。一开始没有风,后来才刮起——一阵大风。接着才有——生齐:闪电和雷声。
3.原来如此!看来确实不能打乱顺序。那让我们按照顺序,来读一读课文的一至三段吧!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亲眼看到了雷雨前的变化!我们来挑战一下,读出雷雨前的变化——(生挖空背诵)
书写生字:
1.背得这么流利,字一定也能写得非常工整。压和垂,一个要重重压下去,一个是轻轻垂下来。
2.范写:伸出手,我们一起写。压,左上半包,先写左上部件,再写右下部件,注意被包部件的第二笔横要略长,超出厂字头的横笔,最后一点就像一个小山包,不要忘记压在两横之间。(红笔标红长横)
3.再写垂。(出示“垂”的小篆体)瞧,古人最初,看到了地上植物垂下的枝叶才创造了这个字,我们观察到,这些枝叶之间的距离都——生齐:差不多。所以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尤其关注“垂”字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伸出手,我们一起写。一撇平,一横短,一竖压线立中间;二横长,两竖收,三横四横渐变短。(相机出示书写口诀,标红最长横)
4.书写:拿起笔,把两个生字认真描一个,写一个。请大家对照老师的板书,关注标红笔画,检查自己的字,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在旁边空格上再写一次。
总结课堂:雷雨前事物的变化让我们充分感觉到了雨前的气势,下雷雨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雷雨世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