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京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5课《京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8-04 09:0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第十册第六单元《京调》
——综合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欣赏《京调》,初步了解京剧,感受京腔京韵及音乐欢快的情绪,能随音乐模仿生、旦行当的动作,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2、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京调》,初步感受京剧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在欣赏本曲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及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本课音乐活动,感受京韵。
2、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本乐曲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演奏形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京调》(笛子与乐队),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音乐素材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ABA+尾声。
开始由乐队奏出源于京剧过门音调的引子,接着出现竹笛演奏出的第一部分主题:清脆明亮的笛声,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这一活泼的快板于一段过门之后,再由竹笛奏出一段新的京剧音调:这一音调舒展、飘逸,与第一段活泼的主题旋律形成对比。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轻松活泼的音调,把情绪推向高潮,最后突然放慢速度,由笛子用散板的京剧唱腔结束全曲。
  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频《新贵妃醉酒》
(1)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略
(2)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京剧、了解京剧,去感受国粹的五彩斑斓吧。
二、新课教学:
1、简介京剧
①提问: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 生:略
②教师介绍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③欣赏京剧脸谱,播放《京调》音乐片段A。
师生讨论小结脸谱的知识。
④教师讲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 念 做 打)
⑤学生随音乐模仿京剧行当中的基本动作和步法。
2、欣赏教学
①模仿完了基本动作和步法,让我们再来听听这段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略
②轻声哼唱这段旋律,师介绍:这段旋律就是乐曲《京调》中的主要旋律。
③提问:你们哼唱的这段旋律在整个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听完全曲之后请回答。
完整欣赏《京调》
④提问:找一找乐曲中还有其它旋律片段吗?在哪里?(引导学生听出音乐片段B)
再次完整欣赏《京调》
⑤对比欣赏A B段,师生讨论小结
⑥提问:A B段分别出现了几次,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再次完整欣赏《京调》
师生合作,板书乐曲结构:引子 + A B A B A + 尾声
⑦小结
三、拓展:
1、欣赏京剧《苏三起解》唱段。
2、欣赏流行音乐《苏三说》。
四、小结:
1、师生讨论交流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