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风景谈》
茅 盾
茅盾(1896─ 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 “ 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 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同鲁迅、 郭沫若一起, 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并和郑振铎、 叶圣
陶等发起组织“ 文学研究会” , 1927年开始
文学创作, 1930年参加“ 左联” 并担任领导
工作, 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 子夜》, 同时完成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 春蚕》 等, 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 是“ 五四” 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 解放后, 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 全国作协主席, 文化部长, 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81.3.27在北京逝世。
《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 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崐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 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 工作, 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 1940.5离新疆回内地, 途经延安, 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为了在国统区发表, 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 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 风景谈” 即谈风景, 是宾语前置。 本文共 10 个自然段, 除 4 、 6 、 8 、 10 段是议论外, 其余 6 个自然段的描写, 各自构成一幅幅画面。
所谓“ 风景” , 《 辞海》 的解释是“ 风光景色” 。 换句话说, 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 自然景象等。 但这篇散文中, 作者所说的“ 风景” 还应包括人, 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 构成者” , 是风景的“ 主宰” 。 因此, 我们在考虑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 一要考虑点出人的活动, 二要顾及人类活动的崐自然背景。
一、明“风景”二、赏“风景”三、悟“风景”
参考“ 沙漠驼铃” ,为其他五幅画面各拟一个小标题,体会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
一、明“ 风景”
示例: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根据风景的内涵,修改小标题。
注意:要体现“ 风景” 的特点,要有诗意。
第一幅画面“ 沙漠驼铃” 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沙漠、驼队。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猩猩狭外沙漠的“ 风景” , 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对象: 戈壁滩景致。(戈壁:蒙语“ 难生草木的土地” ,文中指大沙漠) 特点: “ 茫茫一片” (广度), “ 纯然一色” (色彩)
铺写了塞外沙漠的无边无际。 然后用驼铃丁当引入掌着长方形猩红大旗领驼队于沙漠中之人, 通过画面色彩, 画外音响的前后对比, 表现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构成一幅“ 庄严” “ 妩媚” 的画面。
“ 自然是伟大的, 然而人类更伟大。” 这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也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自然景物+人的活动→ 风景
这幅画面是全文的楔子, 以下各幅, 则是特写镜头, 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幅画面:高原梯田中丛密挺立的庄稼,银色的月光,耕牛,唱着粗朴短歌的农人。
第三幅画面:生产归来的人们,他们兴奋地谈话,快乐地唱歌,爽朗地笑着。
第四幅画面:沉闷的雨天,石洞内一对年青人促膝读书。
第五幅画面:人们在简陋粗朴的茶社中学习和休息。
第六幅画面:在早霞中如雕像般耸立于山峰上的小号兵和荷枪警戒的哨兵。
借鉴第一幅画面的内容和标题,简要概括其他画面中所写的主要内容。
(2─ 4自然段)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 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对象: 山地月夜的景致。
特点: 蓝天、 白云、 黑 的山、 梯田和庄稼, 成就了一幅剪影,伴随而来的是“ 粗朴的短歌” “ 愉快的旋律” , 画面反映的是黄土高原 ( 解放区的代崐名词)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的愉快心情。
蓝天明月(色)+农民歌唱(声)→ 绝妙的题材
对象: 山地傍晚的景致。
特点: 夕阳、 晚霞、 干坼的黄土、 汤汤的急流, 一队知识青年“ 生产” 归来, 琅琅的笑语、 雄壮的歌声弥漫着生命的活力, 显示了他们充实的内心世界。 着重写了鲁艺学员朝气蓬勃的劳动生活及他们
的欢乐, 饱含激情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河边彩霞(色)+学员晚归(声)→ 美妙的图画
(5─ 8自然段)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 表现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崐界的贫乏。
对象: 荒山上雨天的景致。
特点: 沉闷的雨天、 寂寞的荒山、 黄褐色的浊水、 怪石峭壁的崖岸、 天然崐的石洞, 在并不鲜艳的底色上, 忽然可见一对男女青年在山壁石洞中促膝而坐, 正学习讨论, 于是大自然顿时生色。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 用一般城市青年谈情说爱的平庸生活, 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 他们之间有友谊和爱情, 而友谊和爱情的基础是高尚的生活理想。
雨天、 荒山、 石洞+促膝读书→ 显出无限的生机
对象: 桃林的景致。
特点: 二三十棵桃树、 半盘石磨、 断碎旧阶、 现成的石块、 荠麦大麻
( 极为平常, 无从构成美景, 但作者要我们“ 从另一方面去看” , 把我们
也请入茶社, 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领略), 休憩的青年或谈天、 或讨论、或聚会、 怡然自乐, 各得其所, 构成了一幅恬然又生气勃勃的茶社图,从而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
桃林的景物+休憩的青年→ 茶社图
高度赞扬他们是
(9─ 10自然段)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民族精神的化身, 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对象: 北国朝霞的景致。
特点: 朝霞、 山峰、 喇叭声, 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 塑造了一位
小号兵和一位哨兵, 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 屹立在山峰之上, 英姿飒爽、严肃、 坚决、 勇敢、 凛然不可侵犯。 这两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粉红的朝霞+荷枪的战士→ 真正的风景
大家所描绘的画面中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物活动,那么,
“ 风景” 到底指什么?课文中是否有语句点出了“ 风景” 的内涵?
二、赏“ 风景”
赏析六幅画面,说说其中所体现的自然风光和人的活动。
第一幅 茫茫苍苍、寂静无声、纯然一色的沙漠 高步的驼队成点、成线、成队走近,发出谐和的声音
第二幅 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 晚归人辛勤劳作、愉快唱歌
第三幅 夕阳、黄土、急流等构成的静穆的自然 一群弥满着生命力的人“ 生产” 归来,快乐歌唱
第四幅 静寂灰黄的石洞,沉闷的雨天 青年认真读书、交流
第五幅 破旧、素朴的桃林 人们在桃林休憩、聊天、学习
第六幅 万籁俱寂,空气清冽 严肃、坚决、勇敢、高度警觉的号兵和荷枪战士坚守岗位
第一幅:“ 完全改观” ,引出“ 人类更伟大” 的观点
第二幅:“ 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 第三幅:“ 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第四幅:“ 使大自然顿时生色”
第五幅:“ 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第六幅:“ 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 风景” 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重点是主宰“ 风景” 的人。
自然风光加上了人的活动,这样的风景有什么不一样?
三、悟“ 风景”
课文题目为“ 风景谈” ,“ 谈” 就有评论的意思。作者表面上谈的是自然“ 风景” ,实际上是在写主宰“ 风景” 的人。那么,作者 “ 谈” 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这些“ 风景” 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
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 风景” 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抓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语句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在这里,人依然是“ 风景” 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 风景” ,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风 景 谈
沙漠驼铃,高原晚归,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
一、分析《风景谈》的写作特点
探究这六幅“ 风景” 画的内在关系: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赏析了《风景谈》中的六幅“ 风景画” ,了解了“ 风景” 的内涵。那么,这六幅风格各异的“ 风景画” ,是不是各自孤立,或者是杂乱无序的呢?
“ 风景” 的内涵: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重点是主宰“ 风景” 的人。
“ 风景画” 的写法:每个画面都构成景物与人的比较,都是先写“ 风景” ,后写人的活动。“ 风景画” 之后的议论,把各不相同的“ 风景画” 连缀成为一个整体。
“ 风景” 的情感:六个画面都紧扣一个中心,即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作者对延安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六幅“ 风景画” 之“ 同”
沙漠驼铃 人的活动对自然的改变 赶驼人 劳动 衬托、先抑后扬、绘色拟声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高原晚归 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新生活 种地人 劳动 比喻、拟人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延河夕照 文艺工作者 劳动、生活 比喻、拟人
石洞雨景 高贵的精神填补自然界的贫乏 青年男女 学习 反衬 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才值得怀念
桃林小憩 休息 对比、欲扬先抑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 人的活动体现了民族精神 战士 站岗 比喻、衬托 如果你也当它是“ 风景” ,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
者!
六幅“ 风景画” 之“ 异”
第一幅写猩猩峡外沙漠的景观,并非延安风景,是否多余?
六幅画面在对“ 人的活动” 的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作者在“ 风景” 后所发的议论,有什么区别?
六幅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取景,劳动的、学习的、休息的、战斗的,把人的活动与自然风景交融结合,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将文章的主旨深刻地揭示出来。文章先采用深情的叙述或描写,然后给予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每一幅画面所暗含的意思都鲜明地展示出来。这种叙议结合的基本思路纵贯全篇,形成了一道清晰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