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的时间。
2、了解北魏迁都的目的和意义;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3、了解北朝朝代更替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学习和历史短剧表演,再现历史生活场景,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热情。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也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经过调查和观察,七年级学生基本能完成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而且部分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所以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族五十六朵花》,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呢?(学生查阅中华民族分布图后回答: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迷茫疑惑)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回忆上课内容:西晋灭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学生答略)
2、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度统一了黄河流域?
学生阅读课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及统一黄河流域时间。
3、北魏统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汉服”、“汉人胡食”、“ 汉人胡食”等现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当时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胡人汉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人胡食”、“ 汉人胡食”等现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当时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4、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教师总结: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步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的过程。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过渡】北魏统一后,孝文帝面临着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呢?如果你是当时的孝文帝你会怎样做?(出示三种选择方法:A、以胡治汉 B、胡汉分治 C、胡汉融合)
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他改革的会从那里开始呢?(请学生开展合理想象)
1、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迁都过程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
2、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归纳)
①平城地处偏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从地理环境看)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看)
③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从民族融合角度看)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那些作用?
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
四、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过渡】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为进一步加强向汉族学习,采取那些改革措施?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2、历史小活动:缩句游戏
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改革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缩句游戏:谁能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
(最好每项措施浓缩为三个字,而且中间有个“汉”字)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总结,课件依次显示缩句:
语言方面:学汉语 服饰方面:穿汉服 姓氏方面:改汉姓
婚姻方面:结汉亲 制度方面:用汉制
3、孝文帝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是当时南朝大臣,出使北方时,你会有那些新的感受?(课件展示陈庆之语)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4、学生活动:“你我之见”———如何评价孝文帝?
对于孝文帝改革,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会同意那种看法,请你谈谈自己的理由。 (课件显示两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全盘汉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
看法二:孝文帝改革尽管使鲜卑族不再独立存在,但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进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教师总结:孝文帝改革虽然距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我们已经一千五百多了,但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了北魏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古代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为推动我国历史发展立下了功劳,但我个人认为,孝文帝改革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全盘汉化,使鲜卑拓拔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
5、学生讨论: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你认为我国现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认识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坚持自己民族特色,不能全盘西化,否则会迷失自我.
五、北朝的更替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出现了几十年短暂繁荣的局面。后来,北魏分裂。具体分裂情况如何呢?(课件展示北朝更替示意图)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示意图,揭示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与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升华
小结: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魏统一北方→加强了北方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深化了北方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原来,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融合体,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吧!一起歌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一、北魏统一北方
1、民族:鲜卑族
2、时间:439年
3、意义: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二、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语言
服饰
2、主要措施: 姓氏
婚姻
政治
3、影响:
4、评价孝文帝
【练习】练习与作业
完成“同步导学”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