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形成与发展
世袭制
内外服
(1)夏朝:________代替禅让制。
(2)商朝:________制。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①内容。
a.分封制: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形成贵族
等级分封序列。
b.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________。
②基本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
关系相结合。
嫡长子继承制
2.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
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背景
(1)旧制度瓦解: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
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新制度产生:战国时期,各国进行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
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3)国家统一:秦统一六国,结束混乱局面。
2.内容
(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________。其特点是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核心
九卿
皇帝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
“______”。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
行廷议,最后由________裁断。
(3)郡县制。
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
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还建
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朝
尚书台
汉朝 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设立______,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东汉刘秀将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隋唐 三省六部制确立:________ 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________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务
宋朝 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
________掌管军政,三司掌握________大权,分割宰相的
权力
元朝 实行_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续表)
中书省
门下省
枢密院
财政
中书省
明朝 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②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
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清朝 雍正设立________,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
国大事;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续表)
军机处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具体内容
汉朝 郡、县二级制 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汉初地方
行政制度还包括王国和侯国。_______
晚期,原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
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王国和侯国
州、郡、县 三级制
魏晋 南北朝 州、郡、县 三级制 承袭汉制,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东汉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具体内容
隋朝 州、县二级制 废________,以州统县,实行州、县
二级制
唐朝 州、县二级制 唐初沿用州、县二级制,后道变成州、
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
设__________,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道、州、县 三级制
(续表)
郡
节度使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具体内容
宋朝 路、州(府)、县 三级制 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
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省、路、府、 州、县多级 行政制度 实行__________,形成省、路、府、
州、县多级行政制度
(续表)
行省制
朝代 地方行政制度 具体内容
明清 省、府、县 三级行政制度 明初废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
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
省之权
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
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续表)
【构图解史】中国早期国家的特点
【构图解史】从西汉到隋唐中枢机构的变迁
从尚书、中书、侍中到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说明中朝
制与三省制存在一定渊源,体现了内廷近臣向朝堂执政大臣的演
化,表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嬗变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
初期,一般都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
王朝统治后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则减弱。
(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变化的主线。中国历代
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变化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
沿袭和改进,大多以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变化的特征。自秦推行郡县
制以来,县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基层行政单位,而县之上的州、
府、省则变化较大。
(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首先
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其次表现在财政是
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
1.(2023 年河北张家口三模)西周时期,诸侯或王官第一次受命
为王臣,包括诸侯及王官的后嗣如继续担任诸侯或王官,周王必
须进行再一次的任命。只有经过周王册命的诸侯或王官的继承人,
)
其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的。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保障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B.彰显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
C.维系了家国一体的统治格局
D.强化了君臣间的契约关系
解析:选 B。由题干可知,西周时期,诸侯或王官必须经过
周王的册封,其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的,这一制度在形式上彰显
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故选 B 项。
2.(2024 届广东佛山顺德一模)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
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
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
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
A.保证了监察的规范有效
B.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
C.缩小了基层治理的权限
D.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趋势
答案:B
3.(2023 年湖北天门适应性考试)清代奏折制度诞生后,拥有具
奏权的督抚,遇大事往往先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因此,在与中
央部臣讨论前,皇帝往往对事情已有定见,部臣的反对意见难以
奏效。这反映奏折制度(
)
A.造成了任人唯亲
B.强化了政务运行的制度化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提高了中枢机构决策效率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