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里岛》
——小学五年级唱歌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程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艺术中的美感和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品味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音乐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与他人之间沟通融合感情
(二)理论依据
新课标(2011版)中课程基本理念第二大部分中提出: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中课程目标中的学段目标(3~6年级)要求学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
同时,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强调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所应达到标准,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其本身就是音乐素养的组成部分。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图1
《卡普里岛》是五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里的一首演唱歌曲。歌曲为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意大利民歌。通过大小调式的转换,使第一乐段热情奔放的大调和第二乐段优美柔和的小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再现大调乐段,结束在“灿烂的阳光”之中,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受。
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一气呵成,旋律欢快、流畅,每个乐句有四个小节组成,前三个乐句的开始都在强拍的后半拍起唱,突出了欢快的特点。第一乐句用主和弦的分解和弦:do 、mi 、sol三个音的连续跳进,给人一种明朗向上的感觉,形象鲜明,表现了热情奔放的情绪。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节奏模仿,由主和弦转为下属和弦,在保持节奏一样的同时又有色彩的变化。第三乐句转为属和弦的分解和弦,结束时的fa音延长至第四乐句的第一拍,巧妙地连接了最后一个乐句,结束在主音do上。
第二乐段转为小调式,节奏变得舒展,与第一乐段热情奔放的情绪形成了强烈对比,旋律较为优美抒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在热情的情绪中结束。歌曲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南部音乐风格:热情、奔放。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基础概况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对象为五年级6班学生(共42人),是授课教师从三年级任教至今。本班学生特点是喜欢并且善于歌唱,情感表达较为丰富,思维敏捷、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已有两年音乐教学的合唱学习积累(三年级和四年级)。通过平时课上的声音训练,能够做到不喊唱,轻声高位置演唱,声音状态较为统一,只有极个别学生由于嗓音的先天条件和逐步进入变声期会出现沙哑的现象。
2 学生音准分析
由于本班学生音准基础较好,曾作为合唱班队代表学校参加区级以上合唱比赛。再加上两年多的音乐课堂学习及合唱发声练习和短期的柯尔文手势辅助音准教学相结合,学生基本能够唱准本课歌曲中的分解和弦关系。本班学生由于两年的合唱声音的训练音乐素养较高,基本功较为扎实,视唱练耳能力比较突出,易于很好的完成歌谱旋律的视唱。
3 学生课外音乐学习分析
从下表中得出(见图3),校管乐团和校合唱队员共占全班比例31%,以上这些学生将成为本课识读乐谱的“主力军”。
课外学习音乐 管乐团 合唱队
参加人数 8人 30人
占全班百分比 18% 71%
学生课外音乐学习统计表(图2)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 动手实践法
由学生出题在黑板五线谱中随意摆出音符的位置,其他同学视唱;再由此导出歌曲中两个乐句的主要链接和弦,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分析比较法
教师通过歌曲的谱例出示和对比演唱,分析比较三个乐段之间节奏、旋律、情绪的同异;让学生清晰地的梳理歌曲的三个乐段,并掌握歌曲。
3示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发声方法和讲解音乐理论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技术准备
1运用overtrue打谱软件制作歌曲歌谱。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教学内容。
3 教师课前编配好歌曲的钢琴伴奏(符合歌曲的风格)。
4 网络搜集与歌曲有相关的音乐文化。
5 利用磁扣在黑板五线谱中展示不同音高的音符。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前期教学状况
学生能够运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不喊唱、轻声高位置演唱。对于简单的节奏型和中慢速度旋律能够通过模唱和听辩音高及柯达伊教学法中的节奏读法完成歌曲的识读乐谱学习。学生的音色音色较为明亮,气息较足。
2 问题与对策
问题(预设) 对策
(1)歌曲中弱起乐句的正确进入。 (1)教师边划拍子边范唱,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演唱时的进入及气口与手打单位拍时值相结合,并进行模仿。 图3(2)在学生视唱时,教师钢琴伴奏用左手在休止符处加重音来强化学生的听觉感受。(3)提醒学生在前一拍提前做准备,在八分休止符处,运用急换气的演唱技巧迅速进入。
(2)准确表现歌曲大小调结合的热情、奔放、优美的情绪。 (1)通过对乐段的分析强化乐段的概念,通过听辩及演唱划分出歌曲的乐段。 图4(2)结合A、B两个乐段的旋律音区、节奏的变化及比较,让学生明显感受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乐段。(3)学生通过聆听教师范唱和教材范唱,正确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如:A乐段多采用跳音唱法;B乐段则采用连音唱法,由此更加容易表现两个乐段情绪的不同。(4)学会通过教师对意大利卡普里岛的简单讲解及图片带入,结合教师的帮助再理解歌曲背景及相关内容,能够受到情感的启发。(5)加入手拍节奏和简单的舞蹈动作与歌曲的情绪及乐段结合。如:A乐段加入手拍节奏型;B乐段加入“双手背后 双脚一拍一动”的简单舞蹈动作,肢体语言辅助歌声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通过对歌曲优美旋律的掌握及对歌曲情绪的准确把握使学生能够感受人对自然、人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对五线谱识读的探究学习,参与和体验歌曲的演唱及表现活中,充分理解歌曲内涵,在学唱歌曲及表现歌曲中感受到美丽、迷人的意大利卡普里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用自然、明亮的连音和跳音唱法,表现出意大利歌曲欢快、流畅,热情奔放的情绪。能够掌握D.C反复记号并正确运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准确运用自然、明亮的跳音连音唱法,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探究活动导入
环节目标:通过在黑板上“摆一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歌曲的调式有初步印象,提前渗透解决歌曲中分解属和弦(Sol Ti Re Fa)的音准问题。
活动1.0——摆一摆
(1)教师活动:在黑板五线谱中用磁铁任意摆出
(2)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给出的要求唱出音高及唱名
(3)教师活动:提出请学生到前面来“摆一摆”出题的要求
(4)学生活动:在五线谱上任意移动“磁扣”提出问题,找同学回答。
(5)教师活动:用磁扣摆出歌曲的主要分解和弦 ( Sol -Ti -Re -Fa 到Sol-do-mi - sol )属和弦到主和弦的终止式。
★教师小结:这两组和弦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意大利歌曲《卡普里岛》中出现的重要的两个和弦——导出课题《卡普里岛》。
图5
(二)歌曲学唱
环节目标: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及对个乐段的分析比较,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
活动2.0——初听歌曲
图6
(1)教师活动:提出“结合教材谱例和听到的范唱提出自己的问题”的要求。
(2)学生活动:由学生提问,学生来回答。
(3)师生活动:学生针对歌曲的情绪、拍号、演唱形式等方面提出问题并回答,教师补充、订正。
活动2.1——复听歌曲第一部分
环节目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解决歌曲中的弱起节奏,解决第一乐段的识读乐谱问题,并初步感知乐段的情绪。
(1)师生活动:师提出“歌曲为什么会带给你这样的情绪“的问题,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2)师生活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识读第一乐段节奏。
(3)师生活动:找到课前练习的两组和弦,降低识读乐谱的难度,并解决音准。
(4)师生活动:划分乐句,并分析比较此乐段4个乐句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
★师生小结:由此得出节奏方面,4个乐句都是弱起。旋律上,除了第4乐句外,前3个乐句都是第1小节向上的跳音进行,给人以明朗、跳跃的感觉。
图7
图8
活动2.2——再次聆听歌曲
环节目标:回顾第一乐段,并再次熟悉歌曲,为学好歌曲中的第二和第三乐段做铺垫。
图9
(1)师生活动:听后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识读节奏及演唱乐谱。
(2)师生活动:与刚刚学过的第一部分比较,找出节奏、旋律方面的不同。
★师生小结:节奏方面,此乐段没有弱起小结,节奏没有第一部分跳跃,相反变得舒展、连贯。旋律上,最高音Mi与上段La相比低了。整个乐段保持在中音区,旋律平稳、优美。
(3)师生活动:加词唱歌曲。
活动2.3——学唱歌曲第三部分
环节目标:通过D.C反复记号的运用及对歌曲乐段结束的和弦分析和对比结束感,得出歌曲的演唱顺序和乐段结构。
图10
(1)教师活动:提出“唱到第二部分歌曲结束了吗?”的问题。
(2)学生活动:回答“没有”,并思考解决为什么?
(3)师生活动:讨论得出①因为看到了D.C反复记号并复习(看到D.C从头反复至Fine处结束);②通过教师范唱每段结束句有无终止感,学生听辩得出为第二乐段的结束小节没有终止感,要结束到歌曲的主音上,所以还要再重复第一乐段。
★师生小结:所以得出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
(4)师生活动:继续演唱A乐段并填入第二段歌词,体会歌曲的结束感。
(5)师生活动:师弹伴奏,学生按歌曲顺序完整演唱歌曲,有问题及时解决。
(6)师生活动:放范唱音乐,教师监听,学生提速演唱。
(7)师生活动:弹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活动2.4——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
环节目标:学生结合图片并通过教师对卡普里岛的地理位置及风景描述,再一次感受到卡普里岛的真实美感,使学生在演唱时有画面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图11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那么,你知道卡普里岛在哪,什么样子吗?”的问题,请学生一起浏览出示的图片并配以解说。
★教师小结:光从图片上不能把卡普里岛的美表现出来,老师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歌声和优美的动作,一起来把卡普里岛唱出来。
(三)表现歌曲
环节目标:通过每个乐段运用不同的肢体节奏和动作,让学生在体会不同乐段不同情绪的同时,感受歌曲带来的美感,尽情地投入到歌曲的表现当中,从而升华情感。
图12
师生活动:教师弹伴奏。学生在A乐段加入手拍节奏型伴奏;B乐段加入“手背后,脚一拍一动”的舞蹈动作,起立完整表现歌曲。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这么美的景观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财富,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它、保护它。(下课)
六、学习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 内容
(一)表现性评价 及时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师评价
(二) 整体性评价 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中不同阶段的学习效果评价,多以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为主
图13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课是一课时的唱歌课教学。课堂内容集识读乐谱、音乐相关文化、曲式分析、和综合性艺术表演于一体。现总结本课设计特点如下:
(1) 巧用磁力扣
本课导入中,巧妙运用“磁力扣”让学生在黑板五线谱上自由移动,摆出不同音高的音符,加强移动do及识谱能力的练习。
(2) 学生出题、学生回答
意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识谱能力的体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多做多听多说多唱多动脑,教师少说少做多评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的作用。
(三)教学手段不留痕迹
在导入环节逐步渗透教学内容,和弦排列既练习识读乐谱又初步解决歌曲中的旋律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循序渐进,一举多得。
(四)教学手段的运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三个乐段的曲式结构和不同情绪,让学生根据不同乐段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A乐段加入手拍节奏型伴奏;B乐段加入“手背后,脚一拍一动”的舞蹈动作),切身体会歌曲的每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八、教学反思
(一)优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本课教学歌曲短小精悍,但想要真正理解和表现好歌曲,并不是容易的事
1 针对预设课堂中可能存在问题,合理地利用教学环节及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如:在导入环节的“摆一摆”活动,将识谱教学、音准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进行了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2 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手段措施得当,行之有效。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较为完整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教学中多次采用分析比较法,锻炼学生的听辩、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正是课标中提出的: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的良好体现,也很好的诠释了唱歌课教学的精髓。
4 本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得到锻炼,足见平时良好课堂常规训练及发声习惯的养成。
(二)不足
1导入部分由于参与学生的随机性,导致学生在到黑板前完成活动时间稍长,导入环节稍显拖沓。
2教师对于歌曲的情绪分析和启发学生的情感方面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在表现歌曲时情感稍显欠缺。
3课堂中个别学生的坐姿和演唱姿势不够标准,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4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定性述评关注不够。课堂评价效果不太明显。
(三)改进
1 充分钻研教材和教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进程。
2 教师备课时多思考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语言,让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运用富有情感的声音表现歌曲。
3 在平时的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