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老人与海
——冰山一角窥世界,言简义丰悟人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2、把握小说主要内容,赏析小说电报式文学风格及冰山理论。
3、了解老人的硬汉性格。
4、分析揣摩文本的哲理和象征意义,培养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精神。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他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约翰·肯尼迪总统
习近平总书记曾与文艺工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海明威“情结”:因为喜欢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他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他则抽时间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中产阶级,内心狂野
1899年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母亲喜爱文学。
旺盛精力,性情复杂
19岁, 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意大利战场。
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7块。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但有些弹片到死都留在体内。被授予“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
二战中,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活跃在欧亚战场。
1941年海明威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驾驶着它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二战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男子气概,英雄主义
与父母的争执,同四任妻子的情感纠葛,晚年身患重病,健忘、易怒、创作才能衰竭,精神抑郁,于1961年7月2日在爱达荷州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亲密创伤,晚年之痛
主要作品:
1953年,他凭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
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他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迷惘的一代”: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提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他们共同表现出的是对美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失望和不满。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合战后的世界,可是他们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他们认为,只有现实才是真理,可现实是残酷的。于是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海明威不甘寂寞的身影,他拥有过勋章,同时他还拥有了几百处的伤疤和身体里无法取出的弹片。
1953年
该书又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殊荣无比
他创作的《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54年
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和“硬汉”精神
从文学成就上来看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他著名的“冰山原理”以简单蕴深意,提倡的“站着写作”的“电报式”行文风格,以简洁、精炼和直接、明快语言叙述故事塑造人物
从创作风格来看
1961年
有过四次婚史,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文坛硬汉却用钟爱的猎枪终结了自己的辉煌,因为他衰老、病痛、迷惘和可怕的抑郁症,所以他的墓志铭是:恕我不能站起来。
欧内斯特·海明威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前情回顾
“电报式风格”:用极其精练、朴实、直观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着墨不多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地烘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
课文第一段
课文第一段
任务一、《老人与海》之“简”:简洁的情节和人物
1、检查课前预习,请概括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中,鲨鱼有何特征?老人使用什么作战工具?结果如何?
1、检查课前预习,请概括老人先后几次与鲨鱼搏斗中,鲨鱼有何特征?老人使用什么作战工具?结果如何?
搏斗次数 攻击者 数量 武器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说情节概括
搏斗次数 攻击者 数量 武器 结果
灰鲭鲨
铲鼻鲨
铲鼻鲨
铲鼻鲨
群 鲨
两条
成群结队
一条
两条
一条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杀死一条,逃跑一条,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两条鲨受重伤,大鱼的半个身子都被咬烂
大鱼只剩下残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一回合(文本第3段)
第一回合(文本第6段)
第二回合(文本第33、36段)
第三回合(文本第48段)
第四回合(文本第59段)
第五回合搏斗
文本第71段
(1)侧面描写: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反衬——鲨鱼衬托出老人坚强、自信。
接二连三
鲨鱼: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
(2)塑造“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直面莫测的自然和悲怆的未来,永不放弃,抗争到死”的硬汉精神。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老人: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VS
通过_________手法,描写了_____老人与_______鲨鱼的对抗,塑造了_______形象。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老人的内心独白,
海上环境的恶劣,鲨鱼的凶猛强大
语言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本文通过哪些方法来塑造老人的形象?
任务一、《老人与海》之“简”:简洁的情节和人物
2、从语言、动作、反衬、内心独白等方面,分析“硬汉”圣地亚哥的特点,赏析海明威写作的艺术特色。
文本 “硬汉”的形象特点 艺术特色
那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就的游泳高手......它们游的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健,而且还全副武装,这样一来就所向无敌了。(第3段)
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渔叉,系紧绳子。(第4段)
鲨鱼巨大,游速快,牙齿锋利,强壮,凶猛,残忍。衬托出老人的自信、力量和勇气。
老人为保护大鱼与鲨鱼搏斗,体现了老人的顽强搏斗,经验丰富,镇定清醒
侧面描写,反衬出老人的坚强意志,两个强者间的对决。
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身临其境,
文本 “硬汉”的形象特点 艺术特色
第5段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我也许能制服它。尖齿鲨,他想,见鬼去吧。
第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第15段“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老家伙,”他说,“你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点。丢了四十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
第71段“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第91段风是我们的朋友,他想…还有大海,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还有床,他想,床是我的朋友。
第51段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
勇敢自信
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坚持不懈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对生命、人生哲理思考,铁汉柔情的一面。
永不服输、顽强执着
1、内心独白(独白式心理描写),
2、揭示了老人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孤独感,
3、闪烁着哲理光彩,丰富小说的思想。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毁灭:是大马林鱼被啃咬殆尽,是人的肉体的必然消亡,是从结果的角度来衡量成败。
失败:指向精神,只要我们不向绝望低头,不失去抗争的力量和信心,那就没有失败。
这样,人不能被打败,就扭转了一切,把世界必将摧毁我们的命运扛在了肩上。这是海明威那一代人从人生的迷惘中发掘出的人类的灵魂,这是对人类自我精神价值的肯定。
本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内心独白(独白式心理描写),但是有时老人“内心独白”似乎有时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请你找到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第22段)
自我身份的捍卫
庞大群体的支撑
对自我选择结果的承担
通过一系列手法,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总结“硬汉形象”内涵。
①《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是晚期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集中体现,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象征意义。 ②“硬汉形象”的优秀品质是: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宽厚的爱心。 ③“硬汉精神”的逻辑基础:确认人的精神价值、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捍卫、确认个人与群体的联系、对自我选择结果的主动承担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
①结构单纯(人物、情节)
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总结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形容词。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 “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电报式风格:
越少,就越多
①结构和情节简单,人物少到不能再少,
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和形容词,特别
是华丽的辞藻,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
——海明威
在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八分之一”,是“简”的体现。而情感和思想是“八分之七”,是“丰”的原因。
“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蕴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构成“冰山理论”的四大要素: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冰山理论
任务二:《老人与海》之“丰”:丰富的象征和主题
1、小组合作探究:《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多,但各个形象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请思考其中的寓意。
人物形象 和老人的关系 老人的评价 蕴含的寓意
老人 自身
大海 生存之所
大马林鱼 艰难获得 迅速失去
鲨鱼 抢夺猎物
小组合作探究:《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多,但各个形象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请思考其中的寓意。
不服输
一望无垠
喜怒无常
好样的
强壮凶猛
人类中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精神
象征着人生的舞台
对人生的理想,对超越极限的追求
成功路上的阻碍,各种各样的困难
任务二:《老人与海》之“丰”:丰富的象征和主题
2、多元的主题: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今年暑假赠《老人与海》一书给新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有的说主人公是一个失败者,没必要读;
有的说此书对象情节单一,没什么可读;
有的说它展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离我们当代生活已经太远,不适合去读。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他体现的是美国精神:个人英雄主义
爱国者
蝙蝠侠
空军一号
铁血战士
美国精神:个人英雄主义
国民灵魂塑造大师
海明威
顽强坚韧、自尊自强富有探索开拓精神的“硬汉”
画出优点,影响国民
无意而为之
鲁迅
懦弱卑琐、封闭保守又自高自大的“懦夫”
画出缺陷,改造国民
有意而不为
二、虽然时间久远,但是“硬汉”精神内核影响至今。
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圣地亚哥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他是失败者。
从精神的角度来说,他不屈服于命运,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失败者?
胜利者?
三、既是失败者也是成功者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借助《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之口喊出一个硬汉的宣言:
这句话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更是小说的主题所在。
他的写作姿势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
不能站起来,是因为他已去世。而活着就要站着。
站着,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执着的宣言,是一种战斗的姿态。这种不屈的姿态,不仅是老人的,也是海明威的,更是全人类的。
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能站起来
拓展延伸
01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树立的“硬汉”形象给美国人树立了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中国有“硬汉”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
林冲、苏武、司马迁、屈原、长征的红军、钟南山……
“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展示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老人与海》颁奖词:
张定宇
(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人民英雄”)
【颁奖辞】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己经沦阳。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拓展延伸
能压倒一切的不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致敬像圣地亚哥一样的他们:
能压倒一切的不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才是真正的强者。致敬像圣地亚哥一样的他们:
我们曾经在题海中艰难求索,我们一直在攀登的道路上踯躅前行,
也曾成功,也曾失败,
也曾意气风发,也曾灰心丧气,
在人生的浪潮中,
我们会坚持做奔涌的后浪。
在卑微中自尊,
在失败中奋斗。
在晨光中追梦!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