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1 物质的变化 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1 物质的变化 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04 22:15:0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物质的变化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科学思维:会正确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实践:了解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和应用;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态度责任: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科学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出发,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2023九上·金华阶段)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2.(2023九上·杭州阶段)“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3.(2023九上·绍兴期中)“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涉及的变化和另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0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熔点低 C.铸造性好 D.耐腐蚀
2.(2023九上·诸暨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
3.(2023九上·定海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 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⑥不可燃烧; 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瓷器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2.下列新年习俗,其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 B.扎花灯 C.剪窗花 D.酿米酒
3.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国以自身的努力,加强了东西方在文化、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交流。下列交流的生产工艺项目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磁石 B.湿法冶铜
C.酿制美酒 D.烧制陶瓷
4.如图的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  )
A.纸片燃烧 B.海水晒盐
C.铜器生锈 D.炸药爆炸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石墨制作铅笔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用氢气充探空气球
6.2023年10月24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发射成功。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7.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变化的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丽水各县市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毛竹烧制竹炭 B.组装木制玩具
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
9.下列生活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天气太热,我的轮胎爆炸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10.在互联网上用Baidu搜索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11.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12.下列描述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13.高铁酸钾(K2FeO4)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
14.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的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15.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16.有一种为“R”的单质,保存在如图所示的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一块“R”,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观察“R”的外观和白色的粉笔相似,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在干燥的滤纸上,一会发现这种物质能在空气中自发燃烧,若“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5价。请根据题中文字和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R”的性质有 ;(要求至少写出三点)
(2)“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1 物质的变化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能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科学思维:会正确判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实践:了解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方法和应用;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态度责任: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这一科学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出发,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0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2023九上·金华阶段)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答案】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铜雕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枯木腐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山烈燃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2023九上·杭州阶段)“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3.(2023九上·绍兴期中)“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涉及的变化和另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粮食酿酒、烧制瓷器、冶炼生铁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与其它三个有本质区别。
故选B。
0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2023九上·杭州期中)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与纯铜相比,其强度高、熔点低、铸造性好、耐腐蚀。其中属于青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熔点低 C.铸造性好 D.耐腐蚀
【答案】D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强度高、熔点和铸造性好,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而耐腐蚀性强,是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而A、B、C不合题意。
故选D。
2.(2023九上·诸暨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
A.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用做电线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小,属于物理性质, 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属于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铜丝用做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由此可知, 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所用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
故选B。
3.(2023九上·定海月考)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①③⑤;②
【解析】【分析】有“能”“可以”等词汇的的为性质描述,区分出性质和变化,再由化学性质由化学变化体现,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进行区分。
【解答】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⑤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性质描述,且这些性质都不需化学变化体现,属于物理性质,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为化学变化的描述;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为物理变化的描述;⑥不可燃烧、⑦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为化学性质的描述;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
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瓷器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答案】C
【详解】A、烧制陶瓷,涉及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火药爆炸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蚕丝织布只是物质位置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生成金属单质,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新年习俗,其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 B.扎花灯
C.剪窗花 D.酿米酒
【答案】D
【详解】A、捣年糕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扎花灯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剪窗花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酿米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国以自身的努力,加强了东西方在文化、科学、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交流。下列交流的生产工艺项目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磁石 B.湿法冶铜 C.酿制美酒 D.烧制陶瓷
【答案】A
【详解】A、打磨磁石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湿法冶铜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酿制美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制瓷器过程中包含物质的灼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  )
A.纸片燃烧 B.海水晒盐 C.铜器生锈 D.炸药爆炸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纸片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铜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石墨制作铅笔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用氢气充探空气球
【答案】C
【详解】A、用石墨制作铅笔,是利用石墨最软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
C、用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正确;
D、用氢气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的密度小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6.2023年10月24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发射成功。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答案】C
【详解】A、总装调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燃料注入,只是燃料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点火发射,发生了燃烧,一定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船箭分离,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7.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变化的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D
【详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和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即汞受热变为汞蒸气,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成春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D。
8.丽水各县市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毛竹烧制竹炭 B.组装木制玩具
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
【答案】A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利用毛竹烧制竹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B. 组装木制玩具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将石头雕刻成石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下列生活中的交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自行车:“天气太热,我的轮胎爆炸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D.浓硫酸:“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怎么增加了”
【答案】B
【详解】A、天气热,分子受热膨胀,分子间隙增大导致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铁架台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铁锈是新物质,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酒精越来越少是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分子的不断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浓硫酸吸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在互联网上用Baidu搜索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答案】C
【详解】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硫磺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答案】C
12.下列描述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
【答案】B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风化,即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即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钠固体放空气中变潮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蚊子被电蚊拍击中有烧焦羽毛味,蛋白质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3.高铁酸钾()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 。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 。
【答案】 紫色结晶粉末 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详解】(1)高铁酸钾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由题意可知,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
14.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的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答案】 四/4 物理
【详解】(1)根据化学式可知,石青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2)矿物研磨成粉过程中只是物体颗粒大小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5.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答案】(1)①②
(2)4:1
【解析】【分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1)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2) 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4:6=4:1.
故答案为:(1)①②;(2)4:1.
16.有一种为“R”的单质,保存在如图所示的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一块“R”,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分,观察“R”的外观和白色的粉笔相似,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在干燥的滤纸上,一会发现这种物质能在空气中自发燃烧,若“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5价。请根据题中文字和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R”的性质有 ;(要求至少写出三点)
(2)“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质软、易被氧化、有可燃性 4R+5O2=2R2O5
【详解】(1)由题意可知,它外观和白色的粉笔相似,存于水中,物质能在空气中自发燃烧,故可知“R”的性质有: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质软、易被氧化、有可燃性;
(2)由题意可知,若“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5价,则 ,故可以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为R2O5,故“R”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R+5O22R2O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