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目标: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3、通过明清对外交往的史实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4、了解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认识到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5、通过了解科技巨著,认识明朝的科技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剧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6、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朝的政治腐败,固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重点: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难点:加强皇权的措施,君主专制的强化带来了社会弊端,认识中国面临的社会危机。 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落实,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都有涉及。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明朝时期强盛局面的体现。明朝的统治通过强化皇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上,还体现在他的文明中。通过前两课明朝统治者的在政治经济对外关系上的措施,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强大。这就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文明成就既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也是对后人的启发。学习好这课对于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民族的自豪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以此落实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优势也有不足,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并且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可以设疑激趣,因势利导。但他们对历史缺乏理性认知,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历史思维能力不足。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分析。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教学目标 基于 2022 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问的内在联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井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教学方式与策略 情境教学: 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主动积极演示、 借助图片、 史料、 漫画、 播放音像、 扮演角色等, 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 文献、 史料等案例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 原因、 影响等方面, 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高度, 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现实及社会问题。 合作学习教学: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 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传授故宫的历史知识, 将抽象的概念和事件转化为生动的故事, 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讲授过程中可用 图片等辅助工具提供丰富的信息。 探究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历史知识, 通过 讨论、 研究等方式, 让学生在有限的资源和资料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故事、 游戏、 互动活动等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拉近师生关系, 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环节一:一、凝聚智慧 传承科技——科技名著 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这节课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快速浏览课本,找到这里的成就具体是什么? 出示表格,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2分钟。 首先来看《本草纲目》,请同学通过视频来了解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 接着我们完成《天工开物》。展示书内的插图,可以看出这本书记录了人们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内容。 最后的《农政全书》。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仔细观看表格,有什么共同点? 相同点:①都是科技领域的著作 ②都有对前代科技成就的总结。 5、这三本巨著的问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来看他们背后的作者。展示三位人物的材料,根据材料分析, 说说他们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 通过表格将知识整合,学生自主学习落实基础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是学法的一种指导。 2 结合史料分析三位科学家精神品质,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奠定基础,为后面的情感升华进行铺垫。用四字词语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一种锻炼,该环节是学法与情感的共同落实。 20分钟
环节二:二、 大国工匠 游览遗迹——明长城和北京城 (一)明长城 1.播放视频,结合课本,找到明长城的基础知识。 修建目的: 东西起止点: 组成部分: 工程性质: 工程评价: 2.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二)北京城 接下来想让同学们自己当导游,请你根据老师给你们的北京城的线索撰写一篇关于明代北京城的导游词。想让一位同学上台带大家一起北京城游。 建筑基础 营建时间 组成部分 特点 核心工程 用视频和“游北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明确学习任务,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和自我改进,实现“教-学-评”一体,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10分钟
环节三:三、品味文学 致敬经典——小说和戏剧 1.(希沃)游戏时间:学生读教材,完成知识点的归类 上台使用希沃游戏,完成知识的归纳。对知识点进行落实。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5分钟
课堂总结(板书): 所以明朝的科技、建筑、文学促进了明朝的文明的繁荣。最后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分析明朝的文明繁荣的原因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与智慧铸就了繁荣的明朝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配乐)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组探究落实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特色:在课堂第三环节中,通过使用希沃白板的归类游戏,将三本文学名著的对应知识点一应展现,既可以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乐在其中,又能满足应试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反思:本课最大的难度在于对课堂重难点时间的把控上,要在仅有的40分钟时间内,完成三个环节的教学同时还要对情感进行升华。时间把控不到位,导致前松后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上就会欠缺。 改进:因此教师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把握好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为最后的情感升华至少留下2分钟的教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