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04 12: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杜甫《不见》: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拔扈为谁雄
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关于酒的诗词
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 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古典诗词中的酒表达的情感多样,滋润着诗人或豪 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报国之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民之心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怀人之情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相思之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惜别不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遣怀忧愁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无奈愤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寂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豪放浪漫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人,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饮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仗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贺知章感叹他“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余光中评价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从古至今,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无人质疑。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 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看来,李白天生为诗酒而来,为后人读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将进酒》。
乡土中国
01
吟诵诗歌,把握本诗感情基调,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分析“酒”与“愁”的联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学习目标
走进作者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730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42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4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752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天宝十一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宴。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悲愤填膺,在酒酣之时,借《将进酒》,吟出此千古绝唱。
诗歌题解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将,读qiāng。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李白内心的情感。
齐读悟调
将(qiāng)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zhāo)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sàn)尽还(huán)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wéi)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wèi)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wèi)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qiú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步感知
《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深入探究: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李白,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9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41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3岁,奸佞当道,赐金放还。与友人畅饮、作《将进酒》时,李白已年逾五旬,距赐金放还已经八年。得到朝廷的诏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而今功业一事无成,却已早生华发。对于有才华、有抱负、渴望有所作为的李白而言,怎会不感慨唏嘘,悲从中来
黄河之水——不复回
明镜青丝——暮成雪
人生短促
悲壮
深入探究: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夸张、想象:天上来、朝暮。空间范畴的想象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深入探究: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译文: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会须”句:《世说新语·文学》注引《郑玄别传》载:袁绍为郑玄饯行,三百余人向玄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
①短暂的人生面前我们更要尽情行乐
②悲又何益?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
直抒胸臆、夸张
深入探究: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酒杯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译文:人生得意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空对明月。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也还是能够再得来。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应当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有用”而“必”、“还”,写出了作者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积极用世的态度。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情感转悲为乐

为什么“乐”的背后有“无奈”?




公元742年,也就是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李白感觉时机已到,立刻回到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这之前李白曾进过长安一次,但未得到重用,所以这次唐玄宗召他进京,李白觉得是时候施展才华了,但是入京两、三年,就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并没怎么重用他,后来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也就是公元744年的“赐金放还”,当时一些朋友为李白践行的时候,李白曾满怀愤慨的写下《行路难》,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理想早晚有一天会实现的,然后就开始游历山东,所以写了有一首诗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别东鲁诸公,在那首诗当中他把在长安两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总结,最后得出了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我们今天这首诗是写于哪一年呢?公元752年,距离李白被“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之久,这时的李白已经被用无望了,但心中还燃烧着那一团火,所以欢“字”的背后是无奈,是没有被重用。
深入探究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译文:岑夫子和丹丘生啊!请快喝酒吧!不要停下酒杯。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李白在酒中渐渐的找回了自我,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呼朋唤友侃侃而谈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
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有一些咄咄逼人的感觉,加快了诗歌的旋律,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深入探究: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慨之词。
深入探究: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钟鼓馔玉”,借代,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愿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对比,写出了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壮志难酬而沉溺酒乡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
深入探究: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译文:听佳音吃美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愿醒来。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斗酒十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另有所指。
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用孔子、屈原等“古来圣贤”不被重用,来自我安慰。也是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深入探究




曹植
曹植,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来,天下共分一斗。
王士祯(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深入探究:愤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诗人为何举陈思王曹植的例子来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情感由乐转为愤
李白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思考:结合李白的思想经历,分析李白为什么不愿醒来




李白在沉醉中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痛苦。什么样的现实让他痛苦呢 社会黑暗,朝廷奸佞当道,权贵掌权,达官贵人结党营私,排斥贤能。这样的现实还曾让李白发出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李白“怀抱利器而无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深入探究:狂




反客为主,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可见他性格中的狂放不羁。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译文: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我要与你一起来消除这万古的情愁!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情感由愤转为狂
深入探究:愁




如何理解“与尔同销万古愁?
“酒尽兴来”,原本是应当高兴的时候,然而这种愁却不消反长。是因为这种欢快只能用酒来麻醉,甚至这种短暂的欢乐也被“愁”这股力量一触即断,在恣酒欢乐中诗人猛然发现,“愁”就像一个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他。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一愁
二愁
三愁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一个气魄宏大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两处精当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三种主要情绪:
对未来充满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蔑视权贵(“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四个感情层次:
悲伤之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2. 欢快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 激愤之情(“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
4. 狂放之情(“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浪漫主义在《将进酒》在中是如何体现的
①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 自我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的 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表丝暮成雪", "三百杯"、"万古愁"等句,既表现了豪迈的诗情,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 既想象奇特,又不失险怪,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
③在语言的运用上,这首诗以七言为主,而以三言、五言、十言句点
染其间,参差错落,好象行云流水,飘逸奔涌,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




拓展阅读——李白的酒
台湾诗人洛夫曾说过:把唐诗拿来压榨,会 榨出半斤酒来。这是一个嗜酒如命的李白,他自 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郭沫若 曾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酒”。就连古 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 招牌。
“李白斗酒诗百篇”,现存李白诗文一千余 篇,其中以酒、酌、饮、杯、樽、觞为题入诗的 有200余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余光中盛 赞“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拓展阅读——李白的酒
李白孤独时要喝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人。
——《月下独酌》
忧愁的时候离不开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 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与友人相约高兴时要豪饮酒: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 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
赏景时有酒助兴: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 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
·作客时当然要有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 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悼念时还是缺不了酒: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 何人
——《哭宣城善酿纪叟》




课堂总结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他平生的追求有两个, 一是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 统,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外;二 是建立丰功伟业。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 贵,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但现实中又不可能同时占 有以上二者。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 有尽头的愁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 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
因为他是谪仙人,所以他必定拥有恣情傲物的权利。




理解性默写:(12分)
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2、《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抒发人生短暂的名句,如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5、《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进酒》中诗人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2、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5、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6、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背诵全文】
汇报人:WPS